腹腔镜手术在高龄患者直肠癌根治术中的效果分析

2021-12-16 09:40曾庆敏雷福明通讯作者
医药前沿 2021年32期
关键词:高龄根治术直肠癌

曾庆敏,雷福明(通讯作者)

(北京大学首钢医院胃肠外科 北京 100144)

直肠癌是常见消化系统恶性肿瘤,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老年尤其是高龄直肠癌发病率逐渐升高,给临床治疗带来一定难度。目前,手术仍是直肠癌首选治疗方法,但高龄患者身体机能较差,大多合并基础慢性疾病,对麻醉及手术的耐受性差,手术风险高[1]。临床研究显示,80 岁以上高龄患者的开腹手术病死率较高,且容易发生术后并发症[2]。因此,以往临床将80 岁以上高龄患者作为手术禁忌,首选保守药物治疗。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腹腔镜微创手术在直肠癌治疗中获得了较为显著的效果,能明显减轻围术期创伤,提升手术安全性,但对80 岁以上高龄直肠癌患者的可行性及安全性仍存在争议[3]。本文分析80 岁以上高龄患者直肠癌根治术安全性与近期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9 年1 月—2020 年12 月我院外科手术治疗的70 例80 岁以上高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5 例,男20 例,女15 例,年龄80 ~92 岁,平均年龄(85.6±4.7)岁,TNM 分期中,Ⅰ期10 例,Ⅱ期14 例,Ⅲ期11 例;对照组35 例,男21 例,女14 例,年龄80 ~90 岁,平均年龄(85.3±4.2)岁,TNM 分期中,Ⅰ期9 例,Ⅱ期16 例,Ⅲ期10 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所有患者术前均行CT、病理活检等确诊为直肠癌,术后病理检查证实,TNM 分期在Ⅰ~Ⅲ期,未发生远处转移,年龄≥80 岁,ASA 分级在Ⅰ~Ⅲ级,术前评估心肺功能确认能耐受手术;排除标准:已发生远处转移、年龄<80 岁,合并肠梗阻、心肺功能差无法耐受手术等。

1.2 方法

对照组使用常规开腹手术,全身麻醉,于下腹正中作一切口,按照全直肠系膜切除和肿瘤全切除原则进行手术,切除主要供血区域中的淋巴结以及肿瘤部位肠段,并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最后行肠管吻合,留置引流管,结束手术[4]。观察组使用腹腔镜手术,使用Dixon 术式,患者仰卧位,全身麻醉,于肚脐边缘作一小切口,建立气腹,维持压力在12 ~15 mmHg,置入腹腔镜和10 mm套管针,取耻骨至脐上的左旁正中切口作为操作孔,探查有无腹膜、盆腔、肠系膜下动脉根部以及肝脏转移情况,游离乙状结肠、降结肠,Endo-GIA 断开远端直肠,游离直肠周围副韧带,切除肿瘤及肠管,在直肠近断端放置圆形吻合器钉帽,腹腔镜辅助下用吻合器吻合两端肠管,安装引流装置,结束手术[5]。

1.3 观察指标

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肛门排气时间、恢复进食时间、拔除引流管时间、住院时间;记录清扫淋巴结数目、切缘阳性率、淋巴结阳性率;统计有无切口感染、尿路感染、吻合口漏、肠梗阻、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发生。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 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n(%)]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各项手术及恢复指标比较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肛门排气时间、恢复进食时间、拔除引流管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各项手术及恢复指标比较(± s)

表1 两组患者各项手术及恢复指标比较(± s)

肛门排气时间/d观察组 35 142.67±21.35 85.24±11.28 6.27±1.32 3.34±0.52对照组 35 173.39±31.07 134.63±35.14 15.72±1.26 4.71±0.70 t 5.7696.3584.9013.195 P<0.05<0.05<0.05<0.05组别 例数手术时间/min术中出血量/mL切口长度/cm

表1(续)

2.2 两组肿瘤根治指标比较

观察组清扫淋巴结数目、切缘阳性率、淋巴结阳性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肿瘤根治指标比较

2.3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切口感染、尿路感染、吻合口漏、肠梗阻、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尚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例)

3.讨论

高龄直肠癌患者早期症状不明显,且老年人内脏反应较为迟钝,体征反应差异较大,长期合并其他慢性病,导致早期诊治率较低。以往手术是80 岁以上高龄患者的禁忌,这是由于高龄患者心肺储备功能较差,多合并基础慢性病,营养状态不佳,对手术的耐受差,且直肠癌手术的创伤大,导致手术风险明显升高,部分患者在可术中出现缺氧症状,不仅增加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而且也增加了患者病死率[6]。

近年来,随着临床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高龄患者在做好充分的术前评估、基础病情控制、营养支持等相关处理后,手术风险明显下降,能够开展直肠癌根治手术。但常规开腹手术创伤大,术后疼痛剧烈,卧床时间长,术后发生并发症的概率高,胃肠功能恢复慢,无法满足高龄患者对手术疗效的需求[7]。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的疗效已获临床肯定,但在80 岁以上高龄患者中开展较少。临床研究显示,对≥75 岁高龄患者施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有良好耐受性,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胃肠功能恢复较好,远期疗效满意[8]。腹腔镜手术的优势明显:第一,其手术视野清晰,利于术者判断盆筋膜及脏壁层之间结缔组织间隙,手术操作更为便利。第二,腹腔镜可放大术野,利于观察隐蔽及狭窄部位组织结构,有效识别及保护盆腔神经[9]。第三,腹腔镜手术切口小,术中利用超声刀止血,可明显减少出血量,确保术野清晰,提高手术操作的精确性。第四,腹腔镜下照明清晰,对各解剖结构可清晰显示,利于分析血管、神经等解剖关系,减少对正常组织的影响,还可减少对肿瘤的挤压。因此,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微创优势明显,在有效根治肿瘤的同时减少手术创伤,提升耐受性,促进术后恢复,更适宜高龄患者使用。

本文结果显示,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肛门排气时间、恢复进食时间、拔除引流管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清扫淋巴结数目、切缘阳性率、淋巴结阳性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切口感染、尿路感染、吻合口漏、肠梗阻、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充分证明80 岁以上高龄患者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具有良好的疗效及安全性,术后恢复优势更为明显,并发症发生率低,能提升患者的康复效果。

综上所述,80 岁以上高龄患者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安全性与近期疗效均较好,肿瘤切除彻底,术后恢复快,值得应用。

猜你喜欢
高龄根治术直肠癌
近端胃切除双通道重建及全胃切除术用于胃上部癌根治术的疗效
高龄女性助孕难在哪里
前列腺癌根治术和术后辅助治疗
腹腔镜下直肠癌前侧切除术治疗直肠癌的效果观察
H形吻合在腹腔镜下远端胃癌根治术中的应用
直肠癌术前放疗的研究进展
超高龄瘙痒症1例
COXⅠ和COX Ⅲ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GRP及GRPR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高龄老人须克服4大危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