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孔和三孔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的治疗效果分析

2021-12-16 09:40陈新于通讯作者薛东明严文俊王伟林潘家俊
医药前沿 2021年32期
关键词:胸腔镜根治术肺癌

陈新于,王 峦,韩 冬(通讯作者),薛东明,严文俊,王伟林,潘家俊

(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徐州市立医院心胸外科 江苏 徐州 221000)

肺癌是临床常见、多发呼吸系统恶性肿瘤,疾病发作后对患者生活质量、机体健康以及生命安全均产生不同程度的威胁[1]。目前临床上关于疾病常见的治疗措施为手术治疗,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在临床上受到广泛应用[2-3]。本文对各100 例肺癌患者分别实施三孔胸腔镜与单孔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比较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 年1 月—2020 年12 月我院收治的200 例肺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100 例。对照组男性62 例,女性38 例,年龄35 ~75 岁,平均年龄(53.49±1.78)岁;研究组男性59 例,女性41 例,年龄33 ~77 岁,平均年龄(53.18±1.85)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患者经临床诊断确诊符合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相关指征;②所有患者以及患者家属均知情同意;③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完整,均自愿。排除标准:①患者存在严重心、脑、肝、肾等脏器疾病;②患者存在语言以及智力障碍;③患者存在其他系统的恶性肿瘤疾病;④患者依从性差;⑤患者存在严重精神障碍、意识障碍;⑥患者存在重大疾病史、过敏史。

1.2 方法

引导患者保持健侧体位,进行全身麻醉和气管插管,实施单肺通气。对照组患者给予三孔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在患侧第5 肋腋窝前作3 cm 主切口,插入保护套后开放肋骨。分别在第7 肋间腋中线和后线作1.5 cm 和1.0 cm 切口,插入套管作为腹腔镜和辅助切口。进入胸腔后,切除肿瘤所在的肺叶、相关动脉、静脉和支气管。切除后将标本放入标本袋中,体外取出。右侧(4、7、9、10、11)和左侧(5、7、9、10、11)行纵隔淋巴结清扫。合理放置引流管,进行负压引流。如果引流液清澈(<50 mL/d),即可拔管。此外,术后需给予抗感染治疗。研究组患者给予单孔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在患侧腋前第4 或第5 肋间作3 cm 切口,放置保护套后将肋骨撑开。放置胸腔镜探头和手术器械,切除肿瘤所在的肺叶、相关动脉、静脉和支气管。标本取出后,放入标本袋中,体外取出。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进行分析,主要分析指标包括: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引流量、引流时间、术后疼痛程度(总分设置为10 分,分数与患者疼痛情况存在正向相关关系);分析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肺部感染、肺不张、液气胸、切口愈合不良,计算并发症发生率;分析两组免疫功能指标状况,分析指标包括: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A(IgA)、T 辅助细胞/T 抑制细胞的比值(CD4+/CD8+)。肺部感染、肺不张发生率,术后液气胸发生率,切口愈合不良,住院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6.0 统计分析软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n(%)]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手术情况结果比较

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引流液量少于对照组,术后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引流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分析结果对比(± s)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分析结果对比(± s)

组别 例数 术中出血量/mL手术时间/min术后引流量/mL研究组 10078.23±9.23169.23±16.4580.23±7.23对照组 10078.45±9.12154.12±13.4590.56±8.12 t 0.16957.11109.5011 P 0.86550.00000.0000组别 例数引流时间/d术后疼痛评分/分住院时间/d研究组 1004.12±0.151.23±0.156.89±1.12对照组 1005.39±0.552.59±0.137.26±1.14 t 22.277268.51582.3152 P 0.00000.00000.0216

2.2 两组免疫功能指标比较

手术后,研究组患者免疫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免疫功能指标状况对比(± s)

表2 两组患者免疫功能指标状况对比(± s)

组别 例数CD4+/CD8+IgG/(g·L-1)IgA/(g·L-1)研究组 1001.15±0.2311.23±1.451.09±0.32对照组 1001.45±0.5614.36±1.561.28±0.45 t 4.955414.69613.4409 P 0.00000.00000.0007

2.3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手术后,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2.00%低于对照组的8.0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对比(例)

3.讨论

肺癌发病率和病死率较高,常见病因包括环境污染、结核、吸烟、职业暴露以及家族史等,疾病发作后患者会出现咳嗽、咳痰、低热、胸痛、气闷等疾病表现,对患者机体健康以及生命安全产生严重威胁[4-5]。目前临床主要是通过外科手术除肿瘤病灶进行治疗。临床研究结果显示,传统开胸手术措施的实施对患者创伤较大,对术后恢复以及创口愈合具有消极影响,不利于患者身心健康。随着临床医学的发展与进步,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受到临床的广泛应用,对疾病治疗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6]。该手术措施的实施不仅可以提升疾病治疗效果,而且对降低手术风险,减轻创伤具有积极意义。在常规胸腔镜肺癌根治术中,三孔胸腔镜手术主要在胸腔镜手术器械的辅助下进行肿瘤切除和淋巴结清扫[7]。临床研究结果显示,与三孔胸腔镜手术相比,单孔胸腔镜手术难度更大,在一定程度延长了患者的手术时间。但该手术措施的实施对减轻患者手术创伤和疼痛具有积极意义,可以帮助患者加快疾病恢复速度,降低肺部感染的概率,改善预后效果[8]。

综上所述,单孔胸腔镜肺癌根治术的实施具有积极意义,该措施临床价值较高,不仅可以提升肺癌患者治疗效果,抑制并发症发生情况,而且对缩短住院时间,改善免疫功能指标状况具有促进作用,各院可进行积极应用,进而最大限度地提升疾病预后效果。

猜你喜欢
胸腔镜根治术肺癌
中医防治肺癌术后并发症
对比增强磁敏感加权成像对肺癌脑转移瘤检出的研究
近端胃切除双通道重建及全胃切除术用于胃上部癌根治术的疗效
前列腺癌根治术和术后辅助治疗
胸腔镜胸腺切除术后不留置引流管的安全性分析
H形吻合在腹腔镜下远端胃癌根治术中的应用
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中转开胸的临床研究
microRNA-205在人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基于肺癌CT的决策树模型在肺癌诊断中的应用
胸腔镜下T4交感神经干切断术治疗手汗症80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