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水平正压通气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分析

2021-12-16 09:40郝妮娜陈美娟施卡文潘光毅
医药前沿 2021年32期
关键词:肺泡早产儿呼吸机

郝妮娜,陈美娟,施卡文,潘光毅,刘 琴

(江门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 广东 江门 529000)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是NICU 最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之一,尤其是早产儿肺部发育不成熟,肺泡表面活性物质(PS)不足,使肺泡萎陷、肺顺应性降低,导致新生儿出现呼吸困难,且这种困难呈现为进行性。目前,临床上对于该病主要的治疗方法为实施呼吸机帮助辅助呼吸、给予患儿外源性PS[1]。呼吸机辅助呼吸操作属于一种有创操作,会对肺部造成一定的损伤,引起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等的发生[2],增加了患儿的痛苦,也降低了新生儿的生活质量。因此无创呼吸通气模式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于临床,其无创性的特点逐渐取代有创呼吸机治疗,无创呼吸通气大大降低了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的发生率。目前我科主要应用的无创模式为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和双水平气道内正压通气(BiPAP),将2 种模式应用在了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中,对产生的效果进行对比分析,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 年1 月—2021 年1 月我院确诊的120 例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随机分成BiPAP 组和nCPAP 组,各60 例。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患儿家属知情且同意。纳入标准:所有患儿都符合《欧洲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防治共识指南:2016 版》[3]中的RDS 诊断标准;能够进行自主呼吸。排除标准:合并先天性心脏病、重度窒息或放弃治疗的患儿。

表1 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

1.2 方法

两组患儿经评估后予气管插管,气管内滴入PS后拔除气管导管,改无创通气模式。BiPAP 组采用nfantFlowSiPAP 无创呼吸机(美国)的Biphasic 模式,参数设置:吸气峰压(PIP):8 ~10 cmH2O,呼气末正压(PEEP):4 ~6 cmH2O,吸入氧浓度(FiO2):0.21 ~0.6 mmHg,高水平压力维持时间(Ti):0.6 ~1.2 s,呼吸频率(R R)20 ~40 次/min;nCPAP 组采用STEPHAN 公司(美国)的nCPAP 模式,参数设置:呼气末正压(PEEP):4 ~7 cmH2O,吸入氧浓度(FiO2)0.21 ~0.6 mmHg。

1.3 观察指标

记录通气前及通气后24 h 血气分析,统计两组治疗24 h 的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无创通气时间及总氧疗统计:记录两组患儿的无创通气时间(d)及总氧疗时间(d)。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0.0 统计分析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n(%)]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治疗24 h 后PaO2、PaCO2 结果比较

两组新生儿给予呼吸支持治疗后,BiPAP 组PaO2在无创呼吸支持后24 h 高于nCPAP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iPAP 组PaCO2在无创呼吸支持后24 h低于nCPAP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治疗后PaO2、PaCO2 结果比较(± s, mmHg)

表2 两组患儿治疗后PaO2、PaCO2 结果比较(± s, mmHg)

组别例数PaO2PaCO2 BiPAP 组6074.21±3.6641.05±2.21 nCPAP 组6065.38±4.1545.02±2.34 t 8.43014.225 P<0.01<0.01

2.2 两组无创通气时间及氧疗时间的比较

BiPAP 组无创通气治疗时间及氧疗时间均低于nCPA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儿无创通气时间及总用氧时间比较(± s, d)

表3 两组患儿无创通气时间及总用氧时间比较(± s, d)

组别例数无创通气时间氧疗时间BiPAP 组605.22±0.667.22±1.14 nCPAP 组606.45±0.529.50±1.32 t 5.447.68 P<0.05<0.05

3.讨论

早产儿表现为肺表面的活性物质在合成及分泌上均有所不足,导致肺泡出现萎缩的情况,对肺泡内的通气及换气都会造成一定的影响,最终降低了氧合功能,增加了二氧化碳潴留的情况,从而引发新生儿发生了呼吸窘迫[4]。对于RDS 应尽早进行干预,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早产儿的存活率,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5],而无创通气模式联合PS 的使用就可以达到这个防控目标。

nCPAP 无创通气对于能够进行自主呼吸的患儿来说能为其提供吸气和呼吸的相正压,在一定程度上扩张气道,功能残气量有所增加,肺顺应性得以改善,从而促进气体进行交换,肺内分流减少,促进氧合[6]。双水平持续正压通气(BiPAP)疗法在实施正压通气的同时将呼吸压力设定了上限值,并经过呼吸机传送至下呼吸道,氧合改善效果更佳,潮气量与通气量均增加,能够使得二氧化碳有效排出[7]。同时,nBiPAP 模式在设定好的时间里将高压转为了低压,充分发挥出对顺应性好的肺泡的保护作用,避免肺气压伤的发生[8]。

本文结果显示,BiPAP 组在治疗后提高PaO2及降低PaCO2较nCPAP 组效果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原因可能是BiPAP 能够提供周期性的压力变化,患儿能够进行自主呼吸,同时患儿在呼气的过程中防止出现气道闭陷、避免肺泡出现萎陷,从而患儿能够容易地呼气[9]。与nCPAP 组对比,给予BiPAP 治疗可以明显缩短无创通气时间及总氧疗时间[1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BiPAP 通气模式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儿血气指标,减少无创通气及用氧时间[11-12]。当然,我们仍需更大规模、多中心的联合研究,从而让BiPAP 模式更好地在临床应用。

猜你喜欢
肺泡早产儿呼吸机
PB840呼吸机维修技巧与实例
全生命周期下呼吸机质量控制
呼吸机日常养护结合护理干预对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作用
经支气管肺泡灌洗术确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1例
探讨风险管理在呼吸机维护与维修中的应用
早产儿长途转诊的护理管理
肺泡微石症并发气胸一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钙结合蛋白S100A8、S100A9在大鼠肺泡巨噬细胞中的表达及作用
晚期早产儿轻松哺喂全攻略
类肺炎表现的肺泡细胞癌的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