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介苗膀胱灌注预防中高危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临床疗效探讨

2021-12-16 09:40何水映肖亚军通讯作者
医药前沿 2021年32期
关键词:卡介苗浸润性膀胱癌

何水映,肖亚军(通讯作者)

(1 重庆市九龙坡区第二人民医院泌尿外科 重庆 400052)

(2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泌尿外科 湖北 武汉 430022)

膀胱癌是现阶段比较常见的一种泌尿系统肿瘤,现阶段对于该病的主要治疗方式是采用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the bladder tumors,TURBT)与术后膀胱灌注治疗,也是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on muscle-invasive bladder cancer, NMIBC)的标准治疗方案[1]。吉西他滨(GEM)是抗代谢药中的一种,具有良好的抗瘤作用,并且毒副作用比较低,无交叉耐药性等特点。但是单纯使用患者比较容易复发。卡介苗(bacillecalmette-guerin, BCG)作为中、高危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术后灌注治疗的主要药物之一,将其与化疗药物联合应用结果显示具有比较理想的临床效果。虽然采用该方法进行治疗患者会出现比较多的并发症,但是都是症状比较轻,且在患者的耐受范围,因此,该方法能够被广泛地应用[2-3]。本文针对重庆市九龙坡区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中高危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进行术后卡介苗膀胱灌注治疗,分析其对疾病复发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重庆市九龙坡区第二人民医院2020 年1 月—10 月收治的100 例中高危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依据术后不同灌注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0 例。对照组男性38 例,女性12 例,年龄55 ~72 岁,平均年龄(65.56±2.78)岁,平均病程(5.24±2.25)年;试验组男性35 例,女性15 例,年龄55 ~70 岁,平均年龄(64.95±2.79)岁,平均病程(5.55±2.17)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经病理学诊断为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②符合复发风险评估为中、高危患者;③所有患者均接受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治疗;④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并自愿加入本次研究。排除标准:①精神疾病患者;②意识及沟通障碍患者;③凝血功能障碍患者;④合并其他脏器重大疾病患者;⑤相关药物及治疗使用禁忌患者;⑥传染性疾病患者。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吉西他滨进行灌注治疗,批准文号为国药准字H20133194,规格为0.2 g,术后经导尿管为患者进行1 000 mg 的吉西他滨灌注治疗,夹管60 min 后排出,术后每周将吉西他滨1 200 mg 与0.9%氯化钠溶液50 mL 混合后进行1 次灌注治疗,连续治疗8 周后每个月进行1 次治疗,连续治疗2 年。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卡介苗灌注治疗,批准文号为国药准字S20123007,规格为60 mg(6.0×107CFU)/瓶。将卡介苗120 mg 与40 ~50 mL 0.9%氯化钠溶液进行混合,为患者植入尿管,将患者膀胱排空,通过导尿管进行药物灌注,保持1 ~2 个小时,在此期间,适当帮助患者变换体位,分别采用左侧卧位、右侧卧位、仰卧位和俯卧位。治疗方案可以分为2 种,第1 种是每周为患者进行1 次灌注,连续治疗6 次,治疗之后改为2 周治疗1 次,连续治疗3 次。维持治疗期间每个月进行1 次灌注治疗,连续进行10 次,共进行19 次关注,整个治疗周期为12 个月;第2 种为在诱导期为患者进行每周1 次的灌注治疗,持续6 周,维持期的治疗从诱导开始后的第3、6、12、18、24 个月的时候每个月进行3 次灌注治疗。在进行灌注期间需要3 个月使用膀胱镜进行1 次复查,每6 个月进行1 次腹部计算机断层扫描以及胸片检查,整个灌注治疗完成之后每6 个月需进行1 次膀胱镜复查。

1.3 观察指标

(1)对比两组患者2 年内复发率。(2)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

1.4 统计学分方法

采用SPSS 24.0 统计分析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n(%)]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2 年内复发率对比

治疗后试验组患者2 年内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2 年内复发率对比[n(%)]

2.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治疗后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对比[n(%)]

3.讨论

吉西他滨(GEM)是一种新型抗嘧啶核苷酸代谢化疗药物,该药物能够对肿瘤的细胞周期产生特异性的影响,起到抗肿瘤的作用,并且其副作用也比较少。GEM 能够阻断肿瘤细胞周期,并且渗入至肿瘤细胞的RNA 分子中,起到更加深入的抑制肿瘤细胞RNA 合成的作用,可以使肿瘤细胞在G1 期即停止发展,同时能够部分地诱导S 期肿瘤或凋亡细胞数量的增加,使肿瘤细胞的增殖受到控制。该药物在晚期膀胱癌的化疗及浅表膀胱肿瘤术后膀胱灌注化疗中被广泛地应用,具有降低中高危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概率,并且没有非常严重的不良反应[4-5]。

卡介苗(BCG)为减毒牛型结核分枝杆菌疫苗,这种药物的主要作用是刺激机体,使其在接种疫苗后产生抗结核的免疫应答,进而使机体产生具有杀伤力的免疫细胞。该药物的使用不但对分枝杆菌有杀伤作用,同时也可以对部分肿瘤细胞产生抑制或者杀伤作用。采用BCG进行膀胱灌注治疗可以使膀胱黏膜的局部产生类似的抗结核免疫反应,药物通过淋巴细胞的直接细胞毒作用或局部细胞免疫反应等机制从而发挥抗肿瘤作用,能够对膀胱肿瘤产生抑制效果,控制其发展以及复发。使用BCG 进行膀胱灌注后,机体受到刺激后出现体液及细胞免疫反应会导致的膀胱急性炎症出现,但是症状表现并不严重,因此BCG 膀胱灌注对中高危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控制效果比较理想[6-7]。

将化疗药物与免疫抑制剂联合应用进行膀胱灌注,可以弥补单独使用免疫药物或者化疗药物疗效不理想的情况,将二者联合应用以后,因为使用化疗药物会导致患者出现化学性膀胱炎,是纤维蛋白黏着点更多的暴露出来,这种情况下能够增加BCG 与膀胱壁的结合效果,从而是药物的治疗效果更加显著,使术后的复发率更低[8]。本文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的术后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治疗后的并发症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安全性较高。

综上所述,采用卡介苗膀胱灌注的方式对中高危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术后复发可以进行有效的预防治疗,患者没有严重的不良反应出现,且复发率较低。

猜你喜欢
卡介苗浸润性膀胱癌
VI-RADS评分对膀胱癌精准治疗的价值
Analysis of compatibility rules and mechanism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or preventing and treating postoperative recurrence of bladder cancer
浸润性乳腺癌超声及造影表现与P63及Calponin的相关性
为何要对新生儿接种卡介苗?
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的研究进展
膀胱癌患者手术后症状簇的聚类分析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β-catenin、cyclinD1、CDK4蛋白表达及临床意义
皮内注射灭活卡介苗对哮喘大鼠CD4+CD25+Treg细胞数量和CTLA-4 mRNA表达的影响
卡介苗感染人B细胞诱导细胞凋亡
miRNA-148a在膀胱癌组织中的表达及生物信息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