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通道与微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老年肾结石的疗效与安全性对比分析

2021-12-16 09:40黄忠欣
医药前沿 2021年32期
关键词:石术肾镜肾结石

黄忠欣

(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泌尿外科 湖南 衡阳 421200)

肾结石是近年来比较常见的泌尿结石疾病,且发病率明显增加,与人群日常饮食结构的变化有关。现阶段经皮肾镜取石术是对于广大肾结石患者治疗的重要手段,在术式方面包括微通道手术以及标准通道手术,此2 种手术的应用较为广泛且各具其优势。然而老年肾结石患者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例如多数合并慢性疾病,使得手术耐受性有所下降,患者术后并发症率偏高,所以在手术方案的选择中需要关注其疗效和安全性[1]。以下将探讨对于老年肾结石患者采用标准通道或者微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进行治疗的疗效及手术安全性,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 年1 月—2021 年1 月本院76 例老年肾结石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8例。观察组男21例,女17 例,年龄60 ~87 岁,平均年龄(68.9±1.3)岁,发病时间2 个月~5 年,平均(2.3±0.2)年,结石直径1.2 ~3.6 cm,平均(2.3±0.2)cm,单发肾结石18 例,多发肾结石20 例;对照组男20 例,女18 例,年龄60 ~86 岁,平均年龄(68.8±1.5)岁,发病时间3个月~5年,平均(2.2±0.2)年,结石直径1.1~3.8 cm,平均(2.2±0.3)cm,单发肾结石19 例,多发肾结石19 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年龄60 ~90 岁;②术前经由CT、B 超以及静脉尿路造影等影像学手段检查确诊属于肾结石;③患者结石属于单侧肾脏结石;④患者结石直径超过2 cm;⑤患者对手术方案以及研究等均知晓;⑥患者的各项资料完善,且治疗期间的依从性良好;⑦患者术前经评估ASA 麻醉分级为Ⅰ级~Ⅱ级。排除标准:①合并凝血机制异常者;②患有重度心、肺、肾、脑等脏器病变或衰竭者;③合并认知功能障碍者;④具有语言、听力等功能异常者;⑤既往具有肾脏手术史或者上腹部手术史者;⑥合并脾肿大或重度脊柱侧弯等情况者。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行微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观察组患者行标准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两组术中均为连续硬膜外麻醉,保持膀胱截石体位,妥善置入输尿管镜,并在此辅助下于患侧输尿管置入F5 输尿管导管,缓慢退出手术输尿管镜,完成导尿管置入后调整体位,保持俯卧位,患者腰部适当垫高,进行消毒和铺巾,沿患者输尿管导管继续向其肾盂内进行加压注水,从而制造肾积水。在多普勒超声的辅助下进行定位,结合结石的具体分布合理选择穿刺点,术中采取18 G 肾穿刺,将针芯进行拔除,观察尿液流出后提示穿刺成功,放置金属导丝将针峭进行缓慢退出。对照组患者穿刺成功之后需要利用手术筋膜扩张器进行扩张,逐渐递增,放置工作鞘以及置入输尿管镜;观察组患者穿刺成功后需要利用筋膜扩张器进行扩张,以及留置外鞘及放置输尿管镜。两组术中均于输尿管镜/肾镜的辅助下通过腔内钬激光或利用气压弹道进行结石击碎,再通过灌注水压将结石充分冲出或进行钳夹取出。在取石结束后放置双J 管和肾造瘘管,结合结石残留以及梗阻情况等可于术后及时拔除患者的肾造瘘管,如术后的残余结石体积较大则需要通过原有通道或进行重建通道实施二期经皮肾镜取石。

1.3 观察指标

(1)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结石清除率。(2)记录两组的术后恢复进程,包括下床活动时间、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3)记录两组的术后并发症,如发热、脓毒症休克、出血、周围器官损伤、介入栓塞以及尿脓毒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 统计分析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n(%)]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手术结石清除率组间对比

两组患者的手术单发结石和多发结石清除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手术结石清除率对比[n(%)]

2.2 术后恢复进程两组间对比

观察组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排气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术后恢复进程对比(± s)

表2 两组患者术后恢复进程对比(± s)

分组 例数 下床活动时间/h排气时间/h住院时间/d观察组 3835.62±5.1726.35±2.954.13±1.05对照组 3841.16±5.2922.03±1.195.26±1.19 t 5.0635.1954.197 P 0.0020.0030.005

2.3 术后并发症率两组间对比

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3.16%与对照组的15.7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例)

3.讨论

肾结石的发生是指尿液内的有形成分于肾脏当中缓慢形成结石,诱发患者腰痛以及血尿等临床症状,该疾病在男性中更为常见,老年人是肾结石的高发群体。肾结石的发生与诸多因素有关,例如尿液内有形成分改变以及尿液原本平衡紊乱产生一定量的微小结石,在相关致病原因的影响下结晶体持续扩大进而引起肾结石。对于肾结石患者进行治疗时主要目标是彻底去除结石,确保患者尿路良好通畅度,进而维持其泌尿系统功能。对于肾结石患者以往可通过药物治疗、开放手术取石治疗或者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2-3]。其中药物治疗的适应证较少,使得应用受到限制。传统开放手术应用中的出血量多以及创伤性较大,不利于患者术后的早期恢复。伴随着近年来临床医疗技术的迅速发展,腔内技术以及影像学设备的持续进步,为肾结石患者的微创治疗奠定了重要基础[4-5]。近年来经皮肾镜取石术已成为肾结石患者治疗中的首选方案,该手术的创伤性小术后恢复快,并且具有优良的结石清除率,以往大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容易造成肾脏出血甚至损伤。近年来,标准通道以及微通道手术的应用更为广泛,并且更具微创手术的优势,能够确保结石清除率,并可有效减少术中失血量及预防术后并发症。标准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的应用中可有效避免对肾实质造成创伤,同时出血量较少,可确保手术治疗的安全性[6]。然而该手术的应用也具有一定的缺陷性,例如无法在术中应用超声碎石探杆以及三爪钳等设备,在手术进行结石取出和清除当中,主要借助高压灌注方法,因此无法实现一次性彻底碎石和取石,对于巨大结石、多发结石以及鹿角形结石患者来说,结石清除率受到影响。微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是一种新型的经皮肾镜手段,在常规肾镜大工作通道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了优化,具有微创手术的优势,在该手术操作中利用肾镜辅助,与此同时还可应用气压弹道以及钬激光等器械可实现腔内碎石。然而该手术的应用也具有一定的缺陷性,例如,部分患者可出现肾实质受损以及出血等情况。本次研究中,对于标准通道和微通道手术的应用价值进行了对比,结果显示,两组老年患者应用此2 种手术进行治疗均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手术疗效,两组患者的结石清除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并发症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无论采用标准通道或者微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均可在老年肾结石患者的治疗中获得比较满意的疗效,并确保手术的安全性。

综上所述,对于老年肾结石患者应用标准通道或者微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均可获得比较满意的临床疗效,且2 种手术的安全性良好,在实际的治疗中可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相应选择。

猜你喜欢
石术肾镜肾结石
不同通道经皮肾镜治疗上尿路结石的研究进展
鬼针草水提物对大鼠肾结石改善作用
祛除肾结石,鸡中有内“金”
维生素D、高钙尿和肾结石的关系探讨
连续筋膜扩张法和球囊扩张法建立经皮肾镜通道在经皮肾镜碎石术中的对比研究
经皮肾镜治疗肾结石的护理体会
腹腔镜下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的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经皮肾镜围手术期的中医辨证施护体会
后腹腔镜肾实质切开取石术1例报告
单孔后腹腔镜下输尿管切开取石术的初步应用(附23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