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裂肌间隙入路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的效果观察

2021-12-16 09:40叶榕杰刘忠国张春辉
医药前沿 2021年32期
关键词:裂肌椎间间隙

叶榕杰,刘忠国,张春辉

(厦门市第三医院骨科 福建 厦门 361000)

腰椎管狭窄LSS 为临床综合征的类型之一,椎管通过数个脊椎锥孔连接形成通道,对间脊髓神经可加以保护,脊髓神经束经椎间孔椎间出椎管分布到躯体、四肢,从而形成周围神经可支配肢体运动和感觉功能[1]。腰椎管狭窄发生的原因,和腰椎管/椎间孔狭窄有关,压迫至马尾神经/神经根,并与骨质增生、椎间盘突出、脊柱外伤、腰椎滑脱等存在紧密关联性。临床表现:腰背痛、间歇性跛行、坐骨神经痛等。为改善该病患者的预后,本次研究将我院2019 年1 月—2020 年12 月收治的30 例腰椎管狭窄患者,重点观察通过多裂肌间隙入路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治疗、传统后正中入路经椎管减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9 年1 月—2020 年12 月收治的30 例腰椎管狭窄患者,以计算机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参照组,各15 例。试验组男9 例,女6 例,年龄42 ~70 岁,平均年龄(56.3±2.5)岁,病程1 ~7 年,平均(4.4±1.3)年;参照组男10 例,女5 例,年龄43 ~70 岁,平均年龄(56.5±2.6)岁,病程2 ~7 年,平均(4.5±1.4)年。两组腰椎管狭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符合腰椎管狭窄诊断标准;②腰椎滑脱度为Ⅰ~Ⅱ度[2];③患者和其家属阅读知情同意书后签字。排除标准:①伴恶性肿瘤;②血液系统疾病;③临床资料不全。

1.2 方法

参照组实行气管插管、全麻,采取患者俯卧位,在C 型臂X 线下定位手术位置,通过后正中入路经椎管减压术治疗。然后在后正中作1 个长度约8 cm 的纵向切口,保留棘上、棘间韧带,经棘突旁于两侧对椎旁肌进行剥离,充分显露关节突外缘关节、横突,放置椎弓根螺钉后切除椎板间韧带、关节突[3]。除此之外,应完全显露这一侧椎孔、椎间盘外侧,实行神经根管减压处理,经外侧切除椎间盘、上下终板软骨。如果对侧存在症状应进行急性神经根管减压处理,将椎间高度撑开后在椎间空隙植入椎间融合器,充分冲洗伤口后置入引流管、缝合切口。

试验组实行全麻、采取俯卧位、确保腹部为悬空的状态,然后在后正中线两侧旁3 cm 左右位置插入2 枚长针头,于C 型臂下降长针放在手术间隙上下椎弓根位置,于两侧长针头连线为中心作1 个4 cm 纵向切口,将皮肤、皮下组织、腰背筋等切开后,以钝性分离多裂肌肌束间隙-椎板[4]。通过微型椎板拉钩牵开四周肌肉组织,充分显露椎板、间隙上下小关节,在C 型臂下置入4 枚椎弓根螺钉,结合临床表现考虑进行单侧减压/双侧减压。选择骨刀将上位椎体下关节突切除,于直视下通过咬骨钳咬除下位椎体上下关节突,通过咬骨钳咬除下位椎体上下关节突反褶部,局部切除自体骨要成碎骨颗粒留作备用。待咬除黄韧带后进行椎管静脉丛止血,完全暴露内侧硬膜囊、椎间隙,将椎间盘切除后牵开神经根,采取相同方法处理对侧。清理软骨终板、试模后使用解剖型椎间融合器填充自体骨颗粒,剩余自体骨置入椎间隙,这时可将椎间融合器植入椎间隙,和钛棒连接后加压固定,在C 型臂透视下确定内固定位置、置入引流管,术后2 d 拔出引流管。

1.3 观察指标

(1)观察两组手术前、手术后3 个月VAS 评分;②临床相关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③手术前、手术后3 个月JOA 评分、ODI 评分。

(1)观察两组手术前、手术后3 个月VAS 评分,通过视觉模拟VAS 评分对两组疼痛症状评分,总分为10 分、分数越低表示疼痛症状改善效果更好。(2)观察两组临床相关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3)观察两组手术前、手术后3 个月JOA、ODI 评分。采取日本骨科协会JOA 评分对两组腰椎功能,即为主观症状、临床体征,以及日常活动受限度、膀胱功能4 个方面评分,总分29 分、分数越高代表腰椎功能改善效果越理想。利用功能障碍指数ODI 评分对两组生存质量评分,总分50 分、分数越低代表生存质量改善更好。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 统计分析软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n(%)]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前、手术后3 个月VAS 评分对比

手术前,两组VA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3 个月,试验组VAS 评分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手术前、手术后3 个月VAS 评分的对比(± s,分)

表1 两组患者手术前、手术后3 个月VAS 评分的对比(± s,分)

组别例数VAS 评分手术前手术后3 个月试验组158.6±1.32.3±0.6参照组158.3±1.14.7±0.9 t 0.68229.0282 P 0.50070.0000

2.2 两组患者临床相关指标的对比

试验组手术时间短于参照组,且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均少于参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临床相关指标的对比(± s)]

表2 两组患者临床相关指标的对比(± s)]

组别 例数 手术时间/min术中出血量/mL 术后引流量/mL试验组 1552.4±4.8103.1±7.239.1±2.3参照组 1578.4±7.2139.4±10.355.3±3.2 t 11.636811.187115.9211 P 0.00000.00000.0000

2.3 两组患者手术前、手术后3 个月JOA、ODI 评分对比

手术前,两组JOA、ODI 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3 个月,试验组JOA 评分高于参照组、ODI 评分低于参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手术前、手术后3 个月JOA、ODI 评分对比(± s,分)

表3 两组患者手术前、手术后3 个月JOA、ODI 评分对比(± s,分)

ODI 评分手术前手术后JOA 评分组别 例数3 个月手术前手术后3 个月试验组 15 12.56±1.22 22.17±2.03 26.91±1.35 13.34±0.97参照组 15 12.53±1.21 18.95±1.74 26.88±1.32 15.18±1.08 t 0.06764.66430.06154.9090 P 0.94660.00010.95140.0000

3.讨论

多裂肌存在短、有力肌纤维,可在较短的距离产生肌力,对稳定脊柱发挥关键作用。同时多裂肌和四周间肌肉存在间隙,肌束自身存在多个分裂面,间隙可作为天然手术入路,与分裂面钝性分离肌束,以此降低多裂肌的损伤程度。在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中运用,工作通道内移、管道牵开器的倾斜角度不会很大,能够加大减压的范围。当前,微创脊柱外科技术发展前景较好,通过微创理念、微创方法,实行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手术治疗的效果理想,在减压之上有助于尽可能保留后柱正常结构,此时能加大适用范围[5]。实行多裂肌间隙入路、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手术治疗,能秉持微创的原则操作、保留上关节突外侧、切除反褶部,结合减压情况实行半椎板切除,采用调整椎板拉钩方向的方式观测棘突底面、对侧椎板,从而达到中央管减压、对侧隐窝减压的目的[6-7]。手术优势为工作通道内移能够加大减压的范围,单侧完成双侧减压处理,防止椎旁肌尤其为多裂肌剥离、过度撑开的现象,利于降低术后腰痛及肌肉萎缩情况的发生。

本文结果显示:手术前,两组视觉模拟VAS 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3 个月,试验组VAS 评分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手术时间短于参照组,且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均少于参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两组JOA、ODI 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3 个月,试验组JOA 评分高于参照组、ODI 评分低于参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将多裂肌间隙入路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应用于腰椎管狭窄患者治疗中,可减少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改善疼痛症状、腰椎功能、生存质量,故而建议在该病患者治疗中予以应用。

猜你喜欢
裂肌椎间间隙
伴有同侧下腰痛的单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多裂肌形态观察
基于腰部多裂肌的生物力学和病理形态学研究探讨腰部疾患的诊治
脊柱椎间孔镜治疗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价值
间隙
IDEAL-IQ序列对多裂肌的定量分析
飞行过载及安装间隙对主安装节推力测量的影响
紧流形上的SchrÖdinger算子的谱间隙估计
浅谈保护间隙的利弊与应用
椎管减压并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疗效分析
经皮对侧椎间孔入路全脊柱内镜椎间盘切除治疗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