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廓化鼻内镜手术与功能性内镜下鼻窦手术在治疗难治性慢性鼻-鼻窦炎的临床效果对比分析

2021-12-16 09:40张永生
医药前沿 2021年32期
关键词:鼻甲鼻窦炎难治性

张永生

(新沂市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 江苏 新沂 221400)

慢性鼻-鼻窦炎是临床中较为常见的慢性上呼吸道炎症疾病,引发病因十分复杂,且非常容易复发,当药物治疗无效时,通常归类为难治性慢性鼻-鼻窦炎,需给予手术治疗[1-2]。目前,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鼻内镜手术应用越来越普遍,成为治疗难治性慢性鼻-鼻窦炎的主要方法。在鼻内镜手术中,对是否保留中鼻甲存在争议,部分学者认为应切除中鼻甲,原因就是可以开阔术野,预防鼻腔侧壁粘连与狭窄,同时避免疾病复发;部分学者认为应保留中鼻甲,原因就是中鼻甲具有非常重要的解剖功能与生理功能[3]。基于此,本文现选取2019 年1 月—2020 年12 月我院收治的难治性慢性鼻-鼻窦炎患者60 例进行研究,对比分析轮廓化鼻内镜手术(RRS)与功能性内镜下鼻窦手术(FESS)的治疗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 年1 月—2020 年12 月我院收治的60 例难治性慢性鼻-鼻窦炎患者,按照抽签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 例。观察组年龄20 ~70 岁,平均年龄(45.26±3.85)岁,女性14 例,男性16 例;对照组年龄20 ~70 岁,平均年龄(45.19±3.67)岁,女性16 例,男性14 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确诊为难治性慢性鼻-鼻窦炎[4];②具有手术指征。排除标准:①伴有精神疾病或者沟通障碍;②合并内分泌、血液、呼吸系统严重疾病;③合并恶性肿瘤;④伴有严重心、肝、肾等脏器功能异常;⑤临床资料不完整。

1.2 方法

观察组患者应用RRS 治疗,操作如下:对患者实施全麻,于鼻内镜下切除筛泡、钩突,开放上颌窦口,并将前后组筛房完全切除,开放额窦口,之后完全切除中鼻甲,只保留中鼻甲根部。切除中鼻甲后,充分露出嗅裂区与上鼻甲,然后切除嗅裂区与蝶筛隐窝附近息肉,开放蝶窦口。术后向鼻腔中填塞可降解鼻止血棉,并用蛇毒血凝酶止血,口服糖皮质激素7 d,同时给予常规抗感染、黏液促排剂治疗。对照组患者应用FESS 治疗,操作如下:对患者实施全麻,于鼻内镜下切除筛泡、钩突,开放上颌窦口,并将前后组筛房完全切除,开放额窦口,之后只切除中鼻甲息肉样病变部位与解剖变异部位,然后利用吸切器将嗅裂区与蝶筛隐窝附近息肉切除,开放蝶窦口。术后操作与观察组一致。

1.3 观察指标

以两组患者临床症状评分(采用视觉模拟量表予以评定,以鼻塞、流脓涕、嗅觉下降、头面部胀痛症状为指标,分值越低越好)、鼻内镜Lund-Kennedy评分(以息肉、水肿、分泌物、瘢痕为指标,评分越低越好)、生活质量评分(采用鼻腔鼻窦结局测试-20 量表予以评定,分值越低越好)、复发率为观察指标,并统计对比观察结果。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 统计分析软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n(%)]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临床症状评分比较

术前,两组患者鼻塞、流脓涕、嗅觉下降、头面部胀痛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各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临床症状评分比较(± s,分)

表1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临床症状评分比较(± s,分)

流脓涕术前术后术前术后观察组 30 7.68±1.23 2.75±0.62 4.79±0.78 2.61±0.53对照组 30 7.29±1.34 3.13±0.64 4.82±0.76 3.79±0.61 t 1.1742.3360.1517.998 P 0.2450.0230.881<0.001组别 例数鼻堵嗅觉下降组别 例数头面部胀痛术前术后术前术后观察组 30 9.35±1.68 2.71±0.60 3.15±0.65 1.35±0.31对照组 30 9.12±1.72 3.99±0.63 3.21±0.59 1.82±0.37 t 0.5248.0580.3745.333 P 0.602<0.0010.709<0.001

2.2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鼻内镜Lund-Kennedy 评分比较

术前,两组患者鼻内镜Lund-Kennedy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鼻内镜Lund-Kennedy 评分比较(± s,分)

表2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鼻内镜Lund-Kennedy 评分比较(± s,分)

组别例数术前术后观察组3019.67±3.425.81±1.23对照组3019.13±3.277.38±1.35 t 0.6254.709 P 0.534<0.001

2.3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术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s,分)

表3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s,分)

组别例数术前术后观察组3050.34±5.3620.47±3.59对照组3050.73±5.4927.28±3.71 t 0.2787.225 P 0.782<0.001

2.4 两组患者术后复发率比较

两组术后1、3 个月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 个月,观察组复发率0.00%低于对照组的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术后复发率比较[n(%)]

3.讨论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化水平的日益提高,使得慢性鼻-鼻窦炎发病率日益提高,因为引发此病的传染源与变态反应源十分复杂,导致病变生理病理机制多种多样,加之药物治疗效果不佳,造成疾病复发率比较高,从而进展为难治性慢性鼻-鼻窦炎[5-6]。

中鼻甲处在窦口鼻道复合体前部,是保护鼻窦口与中鼻道的天然屏障,发挥着十分重要的生理功能。在中鼻甲中,腺体非常多,可产生多种抗体,发挥着分泌、输送等功能,同时也是鼻内镜手术中非常关键的解剖标志[7]。在鼻内镜手术中,是否保留中鼻甲一直存在争议。本文结果显示:在临床症状评分、鼻内镜Lund-Kennedy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复发率方面,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郑建文[8]等人的文献报道基本相符,原因可能为:切除中鼻甲后,可最大限度地降低骨质与黏膜的炎症反应,确保病变区域引流顺畅,为药物吸收提供可靠保障;此外,通过术腔的扩大,为手术操作提供了便利条件,以此避免了损伤鼻中隔嗅区黏膜,减少了术后组织粘连的发生,有助于确保手术效果,提高患者预后,预防术后复发。

综上所述,在难治性慢性鼻-鼻窦炎治疗中,RRS效果优于FESS,不仅可以有效减轻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还可以降低患者复发率。

猜你喜欢
鼻甲鼻窦炎难治性
鼻窦炎中医外治十法
如何治疗难治性哮喘(上)
如何治疗难治性哮喘(下)
如何应对难治性高血压?
阿立哌唑与利培酮在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治疗中的应用
鼻内镜下两种中鼻甲处理模式的对比观察
IL13 与IL13Rα2 在慢性鼻—鼻窦炎鼻息肉组织中的表达
慢性肥厚性鼻炎采用下鼻甲粘膜下切除术与下鼻甲部分切除术的临床对比
升麻解毒汤治疗慢性鼻窦炎25例
中医外治法对慢性鼻-鼻窦炎的治疗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