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内镜窄带成像技术在消化道早癌术前诊断中的临床价值分析

2021-12-16 09:40张子旭
医药前沿 2021年32期
关键词:窄带消化道胃肠道

张子旭

(上海市徐汇区中心医院消化内科 上海 210000)

消化道癌即胃肠道恶性肿瘤,包括胃癌、食管癌、结直肠癌等。消化道早癌是指尚未侵犯超过胃肠道黏膜下层的胃肠道癌。如果消化道早癌未及时接受有效诊治,可能会继续恶化并进展为严重的恶性肿瘤。消化内镜窄带成像是一种新型的胃肠道内镜检查技术,可以通过检查胃肠道内的微细血管和腺管等结构来早期确诊疾病[1]。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讨消化内镜窄带成像技术在消化道早癌术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9 年4 月—2021 年4 月我院收治的90 例消化道早癌患者,并作为观察组进行分析并采取窄带成像内镜检查,另选同期90 例采取常规内镜检查的消化道早癌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组男性50 例,女性40 例,平均年龄(55.14±5.38)岁,早期胃癌40 例,早期食管癌24 例,早期大肠癌26 例;对照组男性47 例,女性43 例,平均年龄(54.72±6.57)岁,早期胃癌41 例,早期食管癌22 例,早期大肠癌27 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进行内镜及病理检查,最终确诊消化道早癌,均无严重脏器功能障碍,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了常规内镜检查:患者给予服用表面麻醉剂。患者取侧卧位,经由口腔将白光内窥镜插入至胃肠道内,对胃肠道情况进行仔细地观察,再将疑似病变组织予以取出,送至病理科做病理检查诊断。观察组的患者接受了窄带成像内镜检查:给予患者服用表面麻醉剂。在医护人员协助下,患者采取侧卧位,经由口腔将窄带成像内窥镜插入至胃肠道,对胃肠道情况进行仔细地观察,特别是黏膜表面细小腺管和微血管的形态,对组织浸润深度进行观察,并对病变范围作出评估。在内镜的引导下对患者的病变组织进行染色,并采集阳性区域的组织送至病理科进行病理检查。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形态影像、胃小凹影像、毛细血管影像3 项影像指标的质量评分;其中,每项影像指标质量评分为1 ~10 分,4 分及以下为模糊,5 ~7 分为较清晰,8 分及以上为清晰[1]。与病理结果对比,分析两组各类型消化道早癌的检出率。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0.0 统计分析软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百分数(%)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影像指标质量评分对比

观察组形态影像、胃小凹影像、毛细血管影像3 项影像指标的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影像指标质量评分对比(± s,分)

表1 两组患者影像指标质量评分对比(± s,分)

组别 例数形态影像胃小凹影像毛细血管影像观察组 908.34±1.268.28±1.338.09±1.52对照组 906.81±1.526.14±1.274.72±1.67 t 7.351811.039814.1578 P 0.00000.00000.0000

2.2 两组患者各类型消化道早癌检出率对比

观察组各类型消化道早癌的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各类型消化道早癌检出率对比[%(n/N)]

3.讨论

消化道早癌,一般分为早期食管癌、早期胃癌、早期大肠癌。消化道由内到外的解剖层次,依次分为黏膜层、黏膜下层、肌层、浆膜层(食管除外),消化道的肿瘤通常是先从黏膜层开始,然后由内向外突破、浸润到最外层(浆膜层)穿过浆膜层[2],就可以在局部继续生长,称作局部转移。但是很多肿瘤在黏膜下层、肌层就可以通过里面的血管、淋巴管转移到其他器官,如肝肾、肺、骨、脑和淋巴结。这些就是临床上所说的肿瘤晚期。肿瘤在早期是可以通过许多方法治愈的,因此临床上一直在强调肿瘤的早期诊断。早期食管癌指肿瘤浸润深度到黏膜层,不伴有淋巴结转移[3];早期胃癌指肿瘤浸润局限在黏膜层或黏膜下层,无关肿瘤大小和淋巴结转移与否[4];早期结直肠癌指肿瘤组织局限在黏膜层及黏膜下层,无论有无淋巴结转移[5]。肿瘤诊断并处理得越早,转移的概率就越小。通过内、外科手术,完全可以全部切除消化道早癌,达到临床治愈。

在临床实践中,早期的胃肠道肿瘤往往并不表现出典型的症状。在这种情况下,大多数早期肿瘤患者由于症状不明显而容易被忽视或误诊。因此,用科学合理的手段来检查疾病,提高癌症的检出率,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目前,临床上最常用的消化道肿瘤检查方法是传统的消化道内镜检查。然而,从客观的角度而言,常规传统内镜检查方法的检测效果较低[6]。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消化道内镜新技术被开发出来并应用于临床实践[7-8]。本研究重点讨论了窄带成像技术在消化道内镜技术中的应用对于消化道早癌疾病诊断的价值。

随着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消化道内镜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消化道早癌的诊治实践当中,癌症的发现时机已前移至低或高级别上皮内瘤变,使得消化道早癌的诊断率明显提高,同时可以采用内镜下的黏膜切除术来切除病灶,从而起到早期治愈疾病和提高生存率的目的。随着光学和电子技术的进步,内窥镜仪器性能也在不断提升[9]。窄带成像放大内镜可以清楚地观察到胃肠道的微观结构,使消化道早癌的诊断更加可靠,还可以借此进行微创内镜治疗[10]。根据相关研究,如果内镜下病变明确是低级别上皮内瘤变,则可进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以防止病变转变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并获得明确的组织诊断。窄带成像内镜技术可以更好地区别癌症和非癌症病变,并可通过内镜治疗以降低患者的医疗开销[11]。

本文结果显示:观察组形态影像、胃小凹影像、毛细血管影像3 项影像指标的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各类型消化道早癌的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消化内镜窄带成像技术在消化道早癌术前诊断中能够提高疾病诊断效能,具有显著的临床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窄带消化道胃肠道
体外仿生胃肠道模型的开发与应用
驴常见消化道疾病的特点及治疗
胃肠道间质瘤的CT诊断价值
热轧窄带钢Q345B微合金化生产实践
无线通信中频线路窄带临界调试法及其应用
猪的消化道营养
Dieulafoy病变致消化道大出血的急救及护理
连花清瘟胶囊致胃肠道不良反应1例
基于压缩感知的窄带干扰重构与消除
基于边带相关置换的BDS抗窄带干扰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