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共振成像与CT 检查在乳腺癌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比较

2021-12-16 09:40赵恒飞
医药前沿 2021年32期
关键词:磁共振乳腺准确率

赵恒飞

(贵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影像科 贵州 贵阳 550001)

乳腺疾病在我国人群非常常见,近年来人们生活环境改变、生活节奏加快、饮食习惯西化及影像学检查手段不断进步等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乳腺癌的患病率及检出率均得到不断提高[1]。磁共振成像、计算机断层扫描(CT)、超声、乳腺钼靶X 线摄影等影像学检查方法在乳腺癌的临床诊断中均非常常用。乳腺钼靶X 线摄影具有费用低、方便的特点,是乳腺病变的首选检查方法,也是当前公认的能降低乳腺癌患者病死率的方法。但乳腺X 线摄影也具有一定局限性,例如容易漏诊致密型乳腺内的病变、摄片范围小、密度分辨率不高、前后重叠等[2]。CT、磁共振成像等在乳腺癌的诊断中同样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次研究主要探讨CT、磁共振成像诊断乳腺癌的价值,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9 年4 月—2021 年4 月收治的60 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年龄27 ~55 岁、平均(34.46±5.57)岁,患者均经术后病理检查、随访证实乳腺癌,患者体内均无心脏起搏器及金属植入物,其中不包括精神障碍者及伴有幽闭恐惧症、重要脏器功能不全、乳腺良性病变的患者。

1.2 方法

均同时接受磁共振成像及CT 检查。(1)对患者进行CT 检查,设备为TISHIBA Aquilion PRIME TXS-302AX射线计算机体层摄影设备。患者采取仰卧位,将上肢放置于头顶上方。扫描时首先对胸部进行平扫,之后对乳腺全部区域进行增强扫描。动态增强扫描使用对比剂碘海醇[欧乃派克;国药准字H20000299;350 mgI/mL;100 mL:35 g(I)]0.07 mL/kg/s 肘静脉高压注射30 s,造影剂注入75 s 后开始第1 相增强扫描,210 ~230 s 进行第2 相增强扫描。CT 检查过程中患者注意屏气以减少运动伪影。结合患者不同的乳腺扫描范围确定屏气时间,对全乳腺进行薄层扫描从而取得良好的病灶显示效果及具有较高质量的原始横断面图像,以乳头为中心进行放射状扇形多平面重建(MPR)、表面遮盖重建(SSD)及最大密度投影重建(MIP)。

(2)对患者进行磁共振成像检查,设备为Canon(佳能)Titan3.0T MR 机,乳腺相控阵线圈。检查时首先进行常规平扫,包括横轴位的T1WI、T2WI 扫描及抑脂T2WI、T2WI,冠状抑脂T2WI。T1WI 采用FSPGR 序列屏气扫描,T2WI 为FSE 序列,扫描过程中患者呼吸平缓,使用呼吸门控技术。完成常规平扫后采用3DFAME 序列,扫描次数6 次,屏气时间19 ~21 s,对比剂GD-DTPA,对比剂经高压注射器经手背静脉按照0.2 mmol/kg 的用量以2 mL/s 流率注入,之后15 mL 按照相同流率注入冲管。注入对比剂前平扫一期,注射后8 ~10 s 患者吸气呼气屏气15 ~18 s 后同时扫描,每完成一期扫描患者深呼吸,55、120、180、300、420 s 多期轴位扫描,之后分别进行冠状位、矢状位扫描,当存在疑难时延迟扫描至10 ~15 min 从而为诊断病变提供帮助。图像传输至工作站,由2 名高年资医师独立阅片,阅读患者的MR 常规图像、动态三期增强图像、DWI 图像,阅读MSCT 的平扫及增强图像,判断病灶位置、形态、胸壁浸润深浅、范围、淋巴结及周围脏器转移情况。

1.3 观察指标

将手术病理检查结果及随访结果作为金标准,观察磁共振成像及CT 对乳腺癌诊断的准确率。观察磁共振成像及CT 对乳腺癌TNM 分期的结果。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3.0统计分析软件,计数资料以率[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磁共振成像及CT 对乳腺癌诊断的准确率

磁共振成像及CT 对乳腺癌诊断的准确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磁共振成像及CT 对乳腺癌诊断的准确率比较[n(%)]

2.2 磁共振成像及CT 对乳腺癌分期的准确率

磁共振成像与CT 对乳腺癌分期的准确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磁共振成像及CT 对乳腺癌分期的准确率比较[n(%)]

3.讨论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疾病,近年来其发病率不断增高,这一方面与人们的生活习惯、生活节奏及生活环境的变化有关,另一方面也在于当前无创、微创影像学得以广泛应用从而能在早期发现更多乳腺癌[3]。

对乳腺肿块进行检查时,超声检查及X 线钼靶摄影是应用最广泛的方法,通过这2 种方法来检查发现疑似乳腺癌的肿块,之后则主要是使用磁共振成像进行检查。就病灶大小范围及确定手术方式方面,磁共振成像检查的效果要比超声检查及钼靶摄影的效果更好。乳腺磁共振检查对乳腺疾病的敏感性极强,其软组织分辨良好,动态增强扫描、脂肪抑制序列、乳房专用线圈等的应用让乳腺磁共振成像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的性能明显提高,也让磁共振检查得到广泛的应用。乳腺磁共振成像具有较高的软组织分辨率,这一特点使其能比较灵敏地诊断乳腺疾病,其多参数、多序列、多层面、多方位成像的特点也能明显提高对乳腺疾病的诊断准确率[4]。除此以外乳腺磁共振成像检查过程中可以同时显示腋窝淋巴结及病灶与胸壁关系等,这能帮助合理确定手术方式,对准备进行保乳手术的患者意义重大。磁共振成像诊断乳腺癌不受肿瘤病理学特征及患者临床特征的影响,其对早期导管内病变的敏感性强,特别是对分化程度较低肿瘤的敏感性要比其他方法的敏感性更强。磁共振成像的后处理方法多样,包括三维重建及脂肪抑制等,检查不对患者带来辐射损伤,这些特点都决定了这一检查方法在乳腺癌诊断中的重要地位。但磁共振成像检查时的检查体位与手术体位存在明显的差异,这造成检查显示的病灶位置及侵袭范围与实际手术所见时常存在较大差异;除此之外一些患者时常由于过度肥胖、幽闭恐惧症、体内安装金属物等而不能进行磁共振成像检查。乳腺癌患者常见钙化灶,磁共振成像对钙化灶的显示效果不理想[5]。

对乳腺癌进行分期及术后随访上,CT 应用非常广泛。当乳腺癌患者存在磁共振检查禁忌证时,这时CT 检查的价值极高。与磁共振检查相比,CT 检查会给患者带来一定X 线照射,但是当前CT 技术不断进步,多排CT 技术、低辐射剂量扫描等技术的应用可以在确保CT 图像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患者受到的照射剂量。CT 的扫描时间短,适用于各种人群,可进行3D 重建、薄层扫描等,这同样能帮助临床了解病灶的位置、大小、病灶侵袭范围、锁骨上及腋下淋巴结等情况,这对乳腺癌的临床诊断及合理确定手术方式均具有较高应用价值。钙化是早期乳腺癌的重要间接征象,当没有明显的肿块影时,这时钙化在提示诊断方面非常重要。当微小钙化、大小不等的钙化成群,在某区域密集分布,沿着乳腺导管分布时,这时有很大的可能是乳腺癌。乳腺癌恶性钙化的表现包括泥沙样、小分支状、棒状、针尖样、粗壮高密度等。钼靶X 线摄影、CT 等在发现恶性钙化方面的价值较高,这对早期诊断乳腺癌非常重要。

本文结果显示,磁共振成像、CT 2 种检查方法对乳腺癌诊断的准确率均较高,准确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 种方法诊断乳腺癌均无漏诊,提示2 种方法对乳腺癌的敏感性强,但二者均存在一定误诊。误诊的出现除了与2 种影像学检查方法自身的局限性有关以外,还与影像科医师的阅片及没有充分了解患者的情况存在密切关系,影像科医师要充分认识到乳腺癌的直接征象及间接征象,仔细阅片并综合分析,高度重视患者的年龄、症状体征等相关信息,亲临患者的体验从而做出严谨、准确的诊断。就2 种方法对乳腺癌的分期结果上,2 种方法对乳腺癌T1、T2、T3、T4分期的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磁共振成像及CT 对乳腺癌分期的价值均较高。

综上所述,磁共振成像与CT 诊断乳腺癌的临床价值较高,2 种方法均具有自己的优势局限性,联合应用2 种影像学方法可以实现优势互补,这对准确诊断乳腺癌具有重要作用。

猜你喜欢
磁共振乳腺准确率
超声及磁共振诊断骶尾部藏毛窦1例
不同序列磁共振成像诊断脊柱损伤的临床准确率比较探讨
磁共振有核辐射吗
体检查出乳腺增生或结节,该怎么办
磁共振有核辐射吗
高速公路车牌识别标识站准确率验证法
得了乳腺增生,要怎么办?
容易误诊的高回声型乳腺病变
针吸治疗乳腺增生
3.0T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在鼻咽癌中的初步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