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镜下肿瘤消融联合气管壁注药治疗的效果分析

2021-12-16 09:40王永强
医药前沿 2021年32期
关键词:管壁支气管镜消融

王永强

(中国贵航集团三〇二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贵州 安顺 561000)

随着空气质量的下降,肺癌的发病率逐渐升高,其病死率为各类肿瘤之首。其中有2/3 的患者在确诊时已经进入癌症晚期,通常伴有肿瘤的转移[1]。肿物对于大气道产生压迫,影响患者的正常呼吸。对于这部分患者,常规的化疗治疗难以起到较为明显的效果,严重者甚至会出现窒息现象[2]。目前,对于该部分患者的治疗方法主要是呼吸系统侵入性治疗,该方法可以对于复杂气道病变、中央气道阻塞等症状进行较为有效的处理[3]。支气管镜下肿瘤消融联合气管壁注药就是其中的一种,其有着微创、有效等优点。基于此,本次就对支气管镜下肿瘤消融联合气管壁注药治疗的应用效果进行探讨,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 年8 月—2021 年2 月在中国贵航集团三〇二医院就诊的大气管内恶性肿瘤患者42 例,依据治疗方式的不同随机分为消融组和联合组,每组患者21 例,观察组男11 例、女10 例,年龄20 ~50 岁,平均年龄(46.51±2.26)岁。消融组男12 例、女9 例,年龄21 ~51 岁,平均年龄(47.21±2.54)岁。组间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经过患者及其家属同意,入组前签订同意书。纳入标准:①经临床确诊为大气管内恶性肿瘤;②身体状况能够接受支气管镜检查、药物治疗;③无其他严重疾病以及肝肾功能异常。排除标准:①患有严重精神类疾病的患者;②中途退出患者。

1.2 方法

1.2.1 消融组进行消融治疗 使用爱尔博公司的氩气刀进行消融治疗,功率为20 ~40 W,时间为1 ~3 s,24 ~48 h 重复治疗,共1 ~3 次。具体操作如下:(1)指导患者采取仰卧体位,使用2%利多卡因5 mL 进行雾化吸入麻醉、咪唑安定1 mg 进行静脉麻醉。(2)经口放置气管镜到达病灶处后,使用2%利多卡因,1 ~2 mL 局麻处理。(3)经气管镜活检孔,放置电圈套器,套闸瘤体后收紧、通电切割,切割后冷冻取出。在此过程中,应注意力度,不要用力拉扯,避免造成瘤体撕裂,导致大出血的发生。(4)在清理残留瘤体后,使用氩气刀进行局部止血,对于残留基底部分进行冻融处理,直至瘤体根部平整、光滑,支气管通畅为止。

1.2.2 联合组联合药物注射治疗 联合组在消融组基础上联合药物注射治疗,于肿瘤根部注射顺铂(20 mg/4 mL)+恩度(15 mg/3 mL),观察两组患者管腔内病灶,治疗前后情况。

1.3 观察指标

(1)统计两组患者癌变情况。CR:病灶完全消失;PR:病灶体积减少50%以上;SD:病灶稳定无变化;PD:病灶体积增大。总缓解率=(CR+PR)例数/总例数×100%。

(2)统计两组患者气道阻塞缓解率。缓解率=(完全缓解+部分缓解)例数/总例数×100%。

(3)统计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恶心呕吐,周围性神经炎,膀胱炎,直肠炎)、住院时长以及费用。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26.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采用频数(n)、百分比(%)表示,使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 s)表示,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若P<0.05 则说明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癌变总缓解率比较

联合组癌变总缓解率为80.95%,高于消融组的47.6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癌变总缓解率比较[n(%)]

2.2 两组气道阻塞缓解率比较

联合组气道阻塞缓解率为90.48%,高于消融组的61.9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气道阻塞缓解率比较[n(%)]

2.3 两组住院时间、费用比较

联合组住院时间、花费金额均低于消融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住院时间、费用比较(± s)

表3 两组住院时间、费用比较(± s)

组别例数住院时间/d住院花费金额/元联合组2111.59±2.4487 552.41±3 263.07消融组2116.54±3.1692 552.51±3 164.16 t 5.6825.041 P<0.05<0.05

2.4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联合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52%,虽然低于消融组的23.81%,但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对比组间患者并发症发生率[n(%)]

3.讨论

随着空气质量的逐渐下降,呼吸系统疾病发病率逐渐升高。肺癌就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肿瘤,有着极高的发病率、致死率[4]。该疾病在早期无明显的症状,难以被患者觉察,往往会延误最佳治疗时机,使病情加重,甚至发生癌症转移。中央型肺癌患者,其肺癌细胞在生长时,可能发生转移,造成大气管肿瘤,阻塞支气管,导致气道狭窄[5]。对于这类患者进行的化疗、放疗等不能明显改善病情,不仅会导致多种并发症,严重还会导致患者窒息。而对于生长在大气道中的肿瘤,进行外科手术的治疗方法有着较大的难度,并且有较高的概率会出现患者不耐受的情况,治疗有一定的难度,而且花费较大,给患者带来较大的经济负担。因此,急需一种新的方法来对患者的症状进行及时的干预治疗。随着医疗水平的进步,微创、介入技术逐渐被应用于临床,其有着创伤小、精准性大、视野较为清晰的特点。其中介入肺脏病学属于一种涉及呼吸系统疾病的侵入性诊断、治疗操作的学科,支气管镜就是其中的一种,能够对复杂的气道病变进行较为精准的处理,引起了临床上的重视。

支气管镜肿瘤消融术有着微创、操作较为简单的特点,能够将电切、冷冻相结合,进行迅速切割、迅速止血、迅速取出的优点,能够在短时间解决患者气道梗阻的情况,同时防止大出血的发生。另一方面,在切开狭窄后,还能够分次对瘤体的基部进行处理,能够避免对气管造成过大的损伤,防止气道塌陷或形成瘢痕,患者的接受度较高。而在对患者进行支气管镜治疗的同时,通常还会联合使用抗肿瘤药物。然而,传统的抗肿瘤药物通常采用全身静脉滴注的方法,缺少靶向性和特异性,同时肿瘤药物对身体正常细胞具有一定的伤害性,患者通常会发生较强的不良反应,例如恶心呕吐,周围性神经炎,膀胱炎,直肠炎等,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虽然癌症药物使用后的不良反应是难以避免的,但是可以通过给药途径的改变,以及一些医疗辅助手段,而降低其对机体的损害。因此临床上出现了气管壁注药治疗的用药方法,该方法可以针对性的直达病灶,避免对机体带来较大损伤。本次就对支气管镜下肿瘤消融联合气管壁注药治疗的应用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令人满意:联合组患者的病灶缓解情况优于消融组,气道阻塞的情况也明显改善,虽然不良反应相比无统计学意义,但是仍旧能够确定该方法减少了不良反应的发生,同时其住院时间更短、花费金额更少。

综上所述,对于恶性肿瘤导致肺癌狭窄的患者,进行支气管镜下肿瘤消融联合气管壁注药治疗,治疗效果较好,不仅能够减小病灶体积、缓解气管阻塞,减少药物对于机体的刺激,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还能够节约患者的时间成本、减轻其经济负担,值得在临床应用。本次研究中,样本量相对较少,该治疗方法是否会引起更多其他的不良反应尚未可知,还需要今后更多的临床试验来对支气管镜下肿瘤消融联合气管壁注药治疗的应用效果进行进一步的验证。

猜你喜欢
管壁支气管镜消融
消融
超声支气管镜引导下的经支气管针吸活检术在肺和纵隔占位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超声小探头引导下经支气管镜活检对于肺外周病变诊断价值
百味消融小釜中
非绝缘管壁电磁流量计的权重函数仿真分析
水辅助共注塑弯管壁厚的实验分析
腹腔镜射频消融治疗肝血管瘤
超声引导微波消融治疗老年肝癌及并发症防范
管壁厚度对微挤出成型的影响分析
经支气管镜活检联合刷检对支气管肺癌的诊断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