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护理路径在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2021-12-16 09:40曾美玲
医药前沿 2021年32期
关键词:冠脉常态心绞痛

曾美玲

(四川省人民医院东院心内科 四川 成都 610000)

冠心病鉴别过程中,可通过心绞痛发生情况进行判断[1]。冠心病发作期间,机体有血流障碍,心脏血流供给失衡,可造成前胸疼痛感。疼痛发作期间特点体现在压榨性,部分患者为阵发性。一般情况下,心绞痛位置较固定,为胸骨后部,但症状加重时,疼痛会蔓延上肢,在机体过度劳累后,疼痛程度会加重[2]。临床经硝酸酯类药物可抑制疼痛,但此疾病发作较慢,单纯治疗并不能抑制心绞痛。常态护理在以往应用较多,根据冠脉损伤情况,监测患者体征,能减少心绞痛发作频率。但此方式措施较少,未关注到饮食、用药等方面,可能会加速冠心病进展。各护理方案中,临床护理路径得到认同,根据心绞痛者入院后治疗情况,调整护理方案,并根据护理制成路径表,逐一落实路径表中的内容,能保证护理彻底性,可防止心绞痛加重,也能抑制冠脉硬化[3]。基于此,选取2020 年5 月—2021 年5 月120 例冠心病心绞痛者实施护理,旨在判断临床护理路径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基于研究需求,选取2020 年5 月—2021 年5 月120 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均同意双盲法分为路径组和常态组,各60例。路径组病程1~7年,平均(4.09±1.33)年,女23例,男37 例,年龄44 ~68 岁,平均年龄(56.91±1.95)岁;常态组病程1 ~6 年,平均(3.75±1.67)年,女24 例,男36 例,年龄43 ~69 岁,平均年龄(57.33±1.60)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均符合冠心病鉴别标准,存在明显心绞痛症状;②签署同意书;③不存在急性感染性病变。排除标准:①脑血管损伤者;②先天性心脏病者;③艾滋病;④研究期间接受其他护理。

1.2 方法

路径组实施临床护理路径,(1)制定护理路径表:掌握各患者心绞痛症状后,在医生指导下制定护理路径表,覆盖心绞痛者入院各个治疗阶段。(2)入院当天:介绍心内科环境、主治医师,讲解心绞痛相关知识,阐述心绞痛控制优良案例,拉近护患距离,带领心绞痛者行各项检查并阐述检查用途,平复患者心情。(3)入院次日:讲解治疗方案,阐述各方案对心绞痛的作用机制,列举未遵医嘱治疗的不良案例,增强心绞痛者警惕意识。在病房内摆放冠心病知识手册,设置咨询台,随时解答冠心病患者的问题,能解决其疑问,让其配合护理。(4)入院3 ~5 d:规范心绞痛者饮食,严禁油腻食物摄入,防止心绞痛加重,根据机体耐受度,增加户外运动,提高心绞痛者抵抗力,为抑制疼痛程度,需控制运动量,防止心脏损伤加剧。(5)入院5 ~6 d:指导心绞痛者按时用药,强调用药重要性,和患者沟通,讲解心绞痛治疗情况,指导患者进行自我监测,及时表达出不适。讲解各药物的常见不良反应,阐述应对措施,能增强患者自我处理能力,可防止不良反应对心脏造成的损伤。(6)出院时:强调心绞痛各药物使用情况,讲解心绞痛加重的危害性,列举优质饮食、运动案例,防止心绞痛加重。常态组实施常态护理,行相应心功能检查,判断冠脉损伤情况,并行相应治疗,监测心绞痛变化情况即可。

1.3 观察指标

恢复情况主要通过ASQ(西雅图量表)进行评估,包括心绞痛稳定(0 ~5 分)、心绞痛发作(0 ~10 分)、躯体受限(0 ~5 分)、疾病认知(0 ~15 分)及满意度(0 ~40 分),分值高,恢复好。情绪变化主要通过SAS、SDS 量表进行评估,包括焦虑、抑郁,针对心绞痛者而言,需在护理前后评估,以此判断变化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4.0 统计分析软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n(%)]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恢复情况评分比较

路径组恢复情况ASQ 评分均高于常态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恢复情况评分比较(± s,分)

表1 两组患者恢复情况评分比较(± s,分)

组别 例数心绞痛稳定心绞痛发作躯体受限路径组 604.01±0.238.91±0.404.04±0.19常态组 603.67±0.218.12±0.493.80±0.15 t 8.45619.67437.6796 P 0.00000.00000.0000组别 例数疾病认知满意度路径组 6013.92±0.9936.79±1.44常态组 6011.03±1.2332.95±1.93 t 14.177912.2523 P 0.00000.0000

2.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情绪变化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情绪变化SAS、SDS 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路径组SAS、SDS评分均低于常态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情绪变化评分比较(± s,分)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情绪变化评分比较(± s,分)

SDS干预前干预后干预前干预后路径组 60 49.49±4.04 18.04±2.71 47.16±4.91 15.07±2.34常态组 60 49.12±4.45 24.93±3.35 46.95±4.48 21.68±3.19 t 0.476812.38590.244712.9419 P 0.63440.00000.80710.0000组别 例数SAS

3.讨论

老年人群活动量不足,本身有心脏功能衰减的情况,各机制交互作用下,增加冠心病发生率。此类疾病出现前常有冠脉硬化情况,治疗期间需以冠脉扩张为主,但仍有心绞痛症状,可能造成心脏损伤加重,需增加护理,保护心脏功能[4]。常态护理中重视心脏检查,能观察到冠脉损伤情况,对于调整治疗护理措施有关键作用。但此护理方案较片面,冠心病者并未得到全面关怀,仍有心绞痛不断发作的情况,可能加重心脏损伤[5]。临床护理路径此时被重视,特点体现在程序性,根据入院时间为冠心病者提供不同护理,能满足不同治疗时期护理需求,可循序渐进的改善心脏功能,也能抑制心绞痛症状。为保证护理顺利实施,需根据心绞痛者具体情况,制定护理路径表,需覆盖心绞痛者入院各个阶段,保证心绞痛者能得到全面关怀。入院当天心绞痛者多有陌生情绪,不熟悉科室构造,需讲解心内科环境,阐述心绞痛知识,列举控制优良案例,让患者重拾对心绞痛的治疗信心[6-7]。入院次日需行相关治疗,用药期间讲解各药物对心绞痛的作用机制,使患者配合治疗,同时讲解心绞痛治疗进展,评分其情绪。不良饮食可加重心绞痛,入院期间需规范饮食,禁止油腻食物摄入,防止脂质成分在冠脉位置沉积,能阻止冠脉损伤加重,也能改善心绞痛症状[8]。遵医嘱用药为抑制心绞痛的主要途径,但部分患者对此认知不足,需增加沟通,讲解心绞痛治疗注意点,增强患者注意力,以配合心绞痛治疗,减轻心绞痛症状。监督缺乏后,常降低患者配合度,需在出院时再次强调各心绞痛药物治疗机制,讲解用药情况,让患者认识到随意用药对心脏的损伤,以保持警惕性,在良好用药下,保护心脏功能。饮食指导在参考患者喜好后实施,能摄入营养物质,可保护心脏,能抑制心脏损伤,防止冠心病加重。运动指导也是重要护理内容,一般情况下为防止心脏损伤,常会限制运动,保持心率稳定性。但适当运动能增强体质,可强调运动对冠心病心绞痛的影响,在专业指导下控制运动强度,能防止心率过度波动,提升身体素质,可防止心绞痛持续性或反复性发作[9-10]。既往所实施的常态护理并不能满足需求,现阶段各冠心病患者重视自我保护,会经各途径抑制心绞痛症状。而临床护理路径重视此点,在入院后根据心绞痛情况调整措施,能覆盖围入院期,提高患者警惕抑制,能大幅度改善心绞痛症状,得到临床认可。

综上所述,对于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不仅能改善情绪,也能阻止心绞痛进展,可保护心脏功能。

猜你喜欢
冠脉常态心绞痛
心肌缺血预适应在紫杉醇释放冠脉球囊导管扩张术中的应用
冠脉CTA在肥胖患者中的应用:APSCM与100kVp管电压的比较
256排螺旋CT冠脉成像对冠心病诊断的应用价值
冠脉CT和冠脉造影 该怎样选
“新常态”需要新举措
我眼中的医改新常态
主动适应新常态 积极争取新作为
新常态下的艰辛与希望
中西医结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6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56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