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育叙事护理在慢性便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2021-12-16 09:40方佳丽甘静娣涂艳梅通讯作者
医药前沿 2021年32期
关键词:饮食结构意义差异

方佳丽,甘静娣,涂艳梅(通讯作者)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消化内科 广东 广州 511447)

便秘会导致患者腹部压力增大,以及减弱肠胃功能,同时也加大了患者的心脏压力,因此需要对患者实施有效的治疗干预以及护理干预,来缓解便秘症状,以及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不良情绪的产生[1]。叙事护理干预,在提升患者生活质量的同时,还减少了患者不良情绪问题,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2]。本文选取2019 年10 月—2020 年12 月因慢性便秘疾病而在本院接受治疗的94 例患者,探究叙事护理在慢性便秘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 年10 月—2020 年12 月因慢性便秘疾病而在本院接受治疗的94 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7 例。对照组男23 例,女24 例,年龄33 ~75 岁,平均年龄(54.00±0.32)岁;试验组男22 例,女25 例,年龄31 ~75 岁,平均年龄(53.00±0.45)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患者均符合慢性便秘判定标准;②患者均对本次研究内容知情并自愿参与研究;③无语言交流障碍患者。排除标准:①严重精神疾病;②认识障碍患者。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健康教育干预:对患者进行便秘健康知识教育,包括健康手册、口头宣教、饮食结构调整等[3]。试验组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叙事护理干预:(1)以患者为中心,耐心仔细地对患者的叙事进行倾听,对患者的生活习惯、饮食结构等进行全面了解。(2)成立便秘叙事护理小组,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增强护理人员的叙事护理知识,以小组讨论、实际案例等措施来提升护理人员的叙事能力[4]。(3)当患者入院后,小组人员依据医生的治疗措施,制定适宜的访谈计划。自患者入院到出院,至少有3 次访谈经历,每次访谈时间均不低于10 min,第1 次应当在患者入院时,及时对患者进行便秘的相关知识宣教,对患者的饮食结构、生活习惯全面掌握[5]。第2 次访谈应当是患者出院时,观察住院期间健康教育的实际作用[6]。第3 次应当是患者出院1 个月以内,询问患者的便秘改善状况,分析健康教育的作用,以及对患者制定出院后的饮食结构,保证患者饮食营养均衡。访谈期间应当注重访谈环境的安静,以及保护患者的隐私,对患者的叙述耐心倾听,必要时可对患者进行肢体护理干预[7]。(4)护理人员应当及时纠正患者不良的饮食习惯,包括过量饮酒及过量摄入辛辣食物,指导患者适量饮水,同时告知患者自身饮食习惯与便秘有密切关系。(5)纠正患者的不良生活习惯,包括久坐以及缺乏运动等。部分患者由于工作以及学生活学习等而推迟排便时间,因此造成患者出现便秘症状,还容易导致患者出现痔疮,部分患者还会由于痔疮而加重便秘风险。(6)及时了解患者使用药物:钙剂、铁剂、吗啡类药物均会造成患者肠道水分缺失,以及直肠黏膜充血,导致患者出现便秘症状。

1.3 观察指标

(1)健康知识评分(便秘知识掌握评分,采用本院自制评分表进行评测)。(2)组间抑郁、焦虑评分对比(采用SAS、SDS 评分表进行评测)。(3)组间PAC-QOL 评分对比(便秘评分)。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n(%)]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健康知识评分对比

护理前,两组患者便秘知识掌握评分基本一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试验组便秘知识掌握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健康知识评分对比(± s,分)

表1 两组患者健康知识评分对比(± s,分)

组别例数便秘知识掌握评分护理前护理后试验组对照组85.06±6.43 66.32±6.25 t 0.249614.3275 P 0.80340.0000 47 47 53.41±0.19 53.36±1.36

2.2 两组患者抑郁、焦虑评分对比

护理前,两组患者抑郁、焦虑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试验组患者抑郁、焦虑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抑郁、焦虑情绪评分对比(± s,分)

表2 两组患者抑郁、焦虑情绪评分对比(± s,分)

护理后焦虑评分抑郁评分焦虑评分抑郁评分试验组对照组组别 例数护理前30.83±1.52 50.96±0.39 t 0.18360.232169.731186.7641 P 0.85470.81700.00000.0000 47 47 53.41±0.91 53.36±1.63 66.06±5.34 66.32±5.52 30.21±0.33 46.13±1.53

2.3 两组患者PAC-QOL 评分对比(便秘评分)

护理前,两组患者便秘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试验组患者的便秘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PAC-QOL 评分对比(± s,分)

表3 两组患者PAC-QOL 评分对比(± s,分)

组别例数护理前护理后试验组对照组41.87±2.76 48.35±4.54 t 0.18798.3613 P 0.85130.0000 47 47 57.61±5.87 57.41±4.33

3.讨论

慢性便秘是常见的临床消化疾病之一,有较高的发病率,依据相关研究表明,在我国大约有3%~17%的人群有便秘困扰,这与社会快速发展下,人们的生活习惯、饮食结构等密切相关,加大了便秘疾病的发生概率[8]。慢性便秘会逐渐对患者的身体机能造成严重影响,严重时还会诱发患者出现肛门系统疾病[9]。对此,就需要对患者实施有效的健康教育,提升患者对便秘的相关知识,以及改变自身饮食结构,来降低慢性便秘的发生概率[10]。叙述护理指通过患者进行叙述,来宣泄自身的困扰以及不良情绪,将叙事护理与便秘患者的健康教育进行融合,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健康知识掌握度,利于患者的预后水平。

本文结果显示,在对慢性便秘患者健康教育中实施叙事护理干预后,试验组便秘知识掌握评分高于对照组,抑郁、焦虑评分低于对照组,便秘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对慢性便秘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叙事护理干预后,能够全面提升患者的PAC-QOL 评分以及健康知识掌握度,缓解了患者出现不良情绪以及便秘状况,因此,值得应用。

猜你喜欢
饮食结构意义差异
相似与差异
有意义的一天
城市蒙古族饮食结构变迁现状及原因——以通辽市为例
调整饮食结构,促进心理健康
生之意义
找句子差异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山西居民的饮食结构与营养分析
生物为什么会有差异?
诗里有你
M1型、M2型巨噬细胞及肿瘤相关巨噬细胞中miR-146a表达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