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院营养状况评估管理在老年肺炎患者中的效果观察

2021-12-16 09:40洋,贾静,刘
医药前沿 2021年32期
关键词:营养状况入院饮食

刘 洋,贾 静,刘 潇

(北京市石景山医院老年病科 北京 100043)

肺炎大多因感染流感病毒及肺炎支原体引起,是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表现为咳嗽、咳痰、发热、气喘,伴大量黏液脓性痰,导致肺通气和肺换气功能均有障碍。老年患者组织器官功能衰退,免疫功能下降,极易引起营养不良。研究指出,肺炎患者若伴随营养不良现象,病死率增加[1]。因此,应当重视老年肺炎患者的营养管理。本文将以近年来60 例患者为对象,探究入院营养状况评估对老年肺炎患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9 年4 月—2020 年3 月期间收治的60 例老年肺炎患者,随机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各30 例。参照组男性11 例,女性19 例,年龄62 ~92 岁,平均年龄(75.23±4.12)岁,病程3 ~9 d,平均(4.23±1.34)d;研究组,男12 例,女18 例,年龄60 ~91 岁,平均年龄(75.62±4.89)岁,病程2 ~8 d,平均(4.12±1.23)d。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资料齐全;②经实验室诊断确诊疾病;③认知正常;④均熟知本次研究,并表示自愿参加本次研究。排除标准:①凝血功能障碍;②恶性肿瘤;③严重内科疾病;④不配合研究者。

1.2 方法

参照组给予常规管理:讲述疾病知识,包括诊治知识、防治知识、管理知识等,指导患者用药注意事项,给予环境管理、休息管理、基本饮食管理、管理周期管理、心理指导及管理。研究组给予入院营养状况评估管理:运用营养风险筛查NRS-2002 量表对营养情况综合评估,随着分数升高,营养越差。结合评估结构实施管理干预,加强健康教育,讲述营养管理有关知识,加强饮食健康教育,纠正错误认知。指导患者的饮食,以低脂肪、高热量、高蛋白食物为主,禁止饮食辛辣刺激类食物,均衡饮食传授和教授饮食知识,这个过程可以让患者的家人共同参与,着重讲解健康方面的内容和饮食健康,可以在必要时进行示范,选择少辣、高维生素、高蛋白、易消化的饮食特点,并反复强调要根据自己的饮食习惯,沟通和制定饮食计划,并针对饮食的调节,提高患者表现,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饮食方案,强调良好饮食习惯重要性,建议患者按时进食,让家人协助和监督进食,以咀嚼为重点。

1.3 观察指标

使用PSI 量表评估病情严重程度,分为Ⅰ~Ⅴ级,其中0 分为Ⅰ级,低于70 分表示Ⅱ级,71 ~90 分表示Ⅲ级,91 ~130 分表示Ⅳ级,130 分以上表示Ⅴ级,Ⅰ~Ⅳ级表示非高危型,Ⅴ级表示高危型。随后,抽取静脉血测量所有患者的营养指标,包括血清总蛋白、血红蛋白;随后,抽取静脉血,测量两组患者的脑钠肽水平(BNP),对比分析。之后,随访所有患者30 d,详细统计好转率、转ICU 率、病死率,对比分析。最后,评估管理满意度,使用管理满意度量表综合评估,分为十分满意、比较满意、不满意3 个等级。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0.0 统计分析软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n(%)]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高危肺炎发生率比较

管理后,研究组患者高危肺炎发生率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高危肺炎发生率对比[n(%)]

2.2 两组患者的营养指标比较

管理后,研究组患者血清总蛋白、血红蛋白水平均优于参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营养指标对比(± s, g/L)

表2 两组患者营养指标对比(± s, g/L)

血红蛋白管理前管理后管理前管理后研究组 30 29.67±4.32 36.43±2.43 104.59±11.21 123.28±8.56参照组 30 29.58±4.45 34.75±2.18 104.62±11.43 116.54±7.48 t 0.13033.72310.24213.8933 P 0.89670.00120.87460.0005组别 例数血清总蛋白

2.3 两组患者脑钠肽水平比较

管理后,研究组患者血清BNP 水平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BNP 水平比较(± s, pg/mL)

表3 两组患者BNP 水平比较(± s, pg/mL)

组别例数BNP 水平管理前管理后研究组381 256.95±215.85178.23±87.65参照组381 241.85±198.57562.86±83.48 t 0.44127.8923 P 0.78340.0000

2.4 两组患者的预后效果比较

管理后,研究组30 d的好转率、病死率均优于参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的预后效果对比[n(%)]

2.5 两组患者的管理满意度比较

研究组满意度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患者的管理满意度对比[n(%)]

3.讨论

肺炎感染为呼吸系统疾病,出现呼吸困难等症状,对患者的危害很大,处理不当会引起患者呼吸困难甚至窘迫。研究指出,老年肺炎在发病以后肺泡壁变厚,黏膜严重充血,微生物、病原菌等极易引起微血管的内皮损伤,代谢产物在肺内堆积,不利于预后。有学者提出[2],肺炎患者危险因素包括营养不良、认知障碍、既往肺疾病史等。肺炎患者营养风险发生概率较高,且80 岁以上肺炎者极易发生营养不良,约为30.51%,随着年龄增加,营养不良发生概率增加。由此可见,老年肺炎患者的营养管理十分重要,不仅可消除负性情绪,提高治疗依从性,还可有效改善营养状态,促进疾病的治疗[3]。本次研究中,老年肺炎患者应用入院营养状况评估管理,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管理后高危肺炎发生率低于参照组,治疗后30 d 的好转率、病死率均优于参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老年肺炎患者实施入院营养状况评估管理以后,有效缓解病情,改善预后效果。

研究表明,营养状况对老年肺炎的严重程度产生影响,分析其原因,包括:营养不良引起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弹力纤维减少、呼吸机肌力减弱,肺炎状态加重;营养不良使得淋巴细胞减少,对免疫功能产生影响,肺组织修复延长[4]。除此之外,肺部感染使得能量消耗加剧,进一步恶化营养状况,继而加重病情,影响预后效果。在入院营养状况评估管理中,以患者文化水平、病症特征、饮食习惯、营养状态为基础,执行管理方案,促使胃肠道刺激问题发生概率减少,改善营养摄入,同时增强免疫力,预防并发症,促进恢复[5]。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管理后血清总蛋白、血红蛋白水平优于参照组,血清BNP 水平均优于参照组,满意度高于参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老年肺炎患者患者应用入院营养状况评估管理,有效改善营养状况,提高免疫力,减轻病情严重程度,改善预后效果,得到满意评价,管理效果显著。

猜你喜欢
营养状况入院饮食
住院医师入院教育实践与效果探索
春节饮食有“三要”
术前营养状况对胆道闭锁Kasai术后自体肝生存的影响
饮食如何搭配才健康
北京市房山区532名中小学生营养状况调查
何为清淡饮食
2015-2016年北京市门头沟区在校中小学生视力不良与营养状况
作文门诊室
健康饮食
作文门诊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