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衡训练联合核心肌群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功能的影响分析

2021-12-16 09:40
医药前沿 2021年32期
关键词:肌群偏瘫康复

赵 波

(徐州市贾汪区人民医院中医康复科 江苏 徐州 221000)

脑卒中在临床上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属于临床上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多数患病群体为中老年人,此病具有较高的致残率、致死率。脑卒中患者多会出现肢体功能障碍、语言功能障碍等后遗症,临床可表现为失语、吞咽障碍以及偏瘫等[1]。本研究选取我院脑卒中偏瘫患者,抽出44 例样本进行分析,研究我院脑卒中偏瘫患者开展核心肌群训练、平衡训练对其平衡功能的影响,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 年9 月—2021 年5 月我院脑卒中偏瘫患者44 例,采取奇偶法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2 例。对照组女性10 例,1 男性12 例,年龄37 ~87 岁,平均年龄(62.33±3.02)岁;观察组女性11 例,男性11 例,年龄42 ~79 岁,平均年龄(60.99±3.31)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无肝肾异常现象;②所有资料无缺失;③自愿参与治疗研究并签订同意书。排除标准:①伴有恶性肿瘤疾病;②与疾病评估标准不符;③精神病史;④凝血功能障碍;⑤中途退出治疗者。

1.2 方法

观察组患者开展联合训练干预,采取核心肌群训练加以平衡训练,具有训练内容为:(1)平衡训练:①坐位平衡状态:辅助患者采取长坐位或是端坐位开展静态平衡锻炼,不断缩小基地支撑面积;动态平衡训练刺激患者躯体及头部向正中线的整体反应。②跪位平衡状态:根据患者的实际状况,指导其自主或是由康复治疗师辅助进行训练,引导其膝手卧位于3点、2点支撑-跪位行走。③坐立锻炼:需根据患者的临床康复情况,不断对凳子的高度进行调整,使患者坐位转变为站位再转变为坐位进行训练。④立位平衡锻炼:利用平行杠进行锻炼,通过对骨盆前后倾斜运动做双膝控制训练,然后转变为单腿站立(静态)运动,再到单腿站立(动态)运动-平衡板上站立-立位平衡反应训练。⑤步行锻炼:指导其在支撑点上进行平衡训练,并配用平衡棒、双杠、单杠、抛接球等辅助器械进行训练。⑥其他训练:如校正前姿势自我调整训练、配合矫正镜前对称肌力训练、减重步行训练等。(2)核心肌群训练:①平衡垫站立:康复治疗师需指导患者双足站立在平衡软垫上,以保证身体平衡状态,通过依据患者的实际平衡能力不断加大难度,可为以下流程:双足睁眼-双足闭眼-健侧单足睁眼-健侧单足闭眼,若患者的患侧可承重全部体重,可指导患者进行患侧单足睁眼训练,随之进行患侧单足闭眼训练。②平衡球半桥:需指导患者双足位于平衡球上进行半桥动作,前期患者无法自主完成动作时可先进行健侧单足完成,患肢可置于诊疗床上。③躯干旋转训练:需指导患者坐在平衡球上,将双足放置在地面,将训练带固定在一侧,挺直背部,双手则紧握训练带的另一端用力拉伸至胸部高度,向背离固定点位置旋转躯干,将训练带拉紧并保持这一姿势,随后慢慢返回。④训练球腹部训练:需指导患者在训练地垫上仰卧,将训练球放置在脚踝生理弯曲位置,使膝部保持90°弯曲,并抬高手臂在前胸处交叉,向上抬起躯干,使肩胛骨与地面相离,保持这一姿势后缓慢返回。对照组患者开展常规训练干预,具体训练内容为:需对患者开展常规平衡训练,如运动训练、功能锻炼、关节活动性、坐位训练、站立训练等内容。

1.3 观察指标

(1)评估平衡功能指标,利用Berg 平衡量表进行评估,包括站立、坐下、站起、蹲下等14 个项目动作,总分值56 分,分数较高表示平衡功能较好。(2)对比跌倒发生率。(3)利用Barthel 指数对患者进行评估,包括小便控制、大便控制、穿衣、脱衣、上下楼梯、行走、洗澡、如厕、修饰、转移、进食等内容,分值最高为100 分,分数越高证明患者的依赖性越小,自我护理管理能力越好;分数在95 分以下,75 分以上表示轻度功能缺陷,日常基本生活可自理;70 分以下,50 分以上表示患者中度功能缺陷,日常生活需他人辅助;45 分以下,25 分以上表示重度功能缺陷,日常生活需依赖他人;20 分以下表示超级严重功能缺陷,日常生活需他人全权照料。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 统计分析软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n(%)]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平衡功能评分比较

干预后,观察组平衡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平衡功能评分比较(± s,分)

表1 两组患者平衡功能评分比较(± s,分)

组别例数平衡功能观察组2250.12±2.77对照组2229.78±6.66 t 13.2263 P 0.0000

2.2 两组患者跌倒发生率比较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跌倒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跌倒发生率比较[n(%)]

2.3 两组患者Barthel 指数评分比较

干预后,观察组Barthel 指数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Barthel 指数评分比较(± s,分)

表3 两组患者Barthel 指数评分比较(± s,分)

组别例数评估分数观察组2280.65±1.23对照组2272.44±1.31 t 21.4299 P 0.0000

3.讨论

相关报告指出[2],超出1/2 的脑卒中患者伴有偏瘫症状,偏瘫会让患者的平衡能力下降,使其无法正常生活和工作,从而影响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增加了患者的家庭负担。所以,针对该类患者需采取适当的训练干预,从而提升患者的平衡能力,缓解偏瘫症状,改善患者的预后。

平衡是人体在正常情况下存在的自然状态,但脑卒中患者的中枢神经出现了损伤,对其神经功能造成了不良影响,导致其失去了神经控制功能,从而丧失了平衡功能[3]。脑卒中偏瘫患者在平衡功能上存在差异化异常状况,多数患者表现在患侧无稳定性、重心不稳等,对患者的正常生活和工作均造成了不良影响。所以,为了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临床需在诊疗期间重视对患者平衡功能的训练,不断地改善患者的功能障碍情况。以往的临床训练多为常规平衡训练,包括转移训练、坐立训练、步行训练、协调训练以及康复锻炼等等[4]。

有报告指出[5],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开展多样性平衡训练的效果明显优于单独应用常规的平衡训练,干预组的跌倒发生率显著下降,提升了患者的生存质量。脑卒中偏瘫患者和周围神经迅速导致的肌无力患者存在一定差异,患者的康复难度较大,所以在予以患者平衡训练的同时需给予核心肌群训练。在患者的运动康复期间,核心力量具有重要的积极作用,对于活动期间患者的技能、姿势具有稳定性的影响。核心肌群则是指患者躯体腹部前后环绕的肌肉群,具有保护患者脊椎稳定的作用[6]。本文结果显示,观察组日常生活能力指标评分高于对照组,平衡功能指标评分高于对照组,跌倒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学者分析研究后[7],对患者开展核心肌群训练、平衡训练可改善患者的肌肉力量,促进患者的步行能力以及平衡能力上升,保证了患者的康复效果,提升了疾病的治愈率,结果显示,干预组资料的平衡功能分数最高,对照组资料的生活活动能力评估分数较低,生活质量对比后,干预组指标较好,结论与本文结果一致。此外,对于患者开展核心肌群训练期间多采取不稳定训练措施,但多数脑卒中偏瘫患者伴有心脏病、高血压等并发症,从而部分运动强度患者无法适应,所以,在训练期间需积极重视患者的各项指标情况,使其在安全范围内开展适当的核心肌群训练。

综上所述,对我院脑卒中偏瘫患者开展核心肌群训练及平衡训练,提升了患者的平衡功能,保证了患者的康复效果,促进患者逐渐恢复正常生活,在临床上具有重要价值。由于本次观察例数较少,要证实这一结论,还需继续观察。

猜你喜欢
肌群偏瘫康复
肩袖肌群训练联合电针对肩袖损伤的疗效
循经往返灸治疗脑卒中痉挛性偏瘫的临床观察
*男子水球守门员膝、踝关节屈伸肌群等速肌力实验测量
脑卒中患者康复之路
产后盆底肌群康复训练对初产妇顺产后尿失禁的防治效果
脑卒中偏瘫早期运动康复
神经松动术对脑卒中偏瘫肩痛的疗效观察
残疾预防康复法制建设滞后
补阳还五汤联合康复治疗脑卒中35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后偏瘫2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