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体质与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复发的相关性分析

2021-12-16 09:40林继新王文静叶伟海张泽强劳武臻
医药前沿 2021年32期
关键词:气郁质湿质症候

林继新,王文静,叶伟海,张泽强,劳武臻

(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附属陈村医院内一科 广东 佛山 528313)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俗称耳石症,是一种相对于重力方向的头位变化所诱发的、以反复发作的短暂性眩晕和特征性眼球震颤为表现的外周性前庭疾病,常具有自限性,易复发[1]。近年来针对BPPV 复发的相关因素研究不少,但不同研究之间BPPV 复发的影响因素存在有较大的差异,关于中医体质与BPPV 复发相关的研究甚少。本研究通过对BPPV 患者的中医体质辨证分型进行分析,了解BPPV 的发病以及复发是否与特定的中医体质相关,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9 年1 月—2020 年12 月我院确诊为BPPV 的437 例患者,纳入标准:均符合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2017 年发布的BPPV 诊断标准[1];排除标准:①外伤及耳科疾病等继发性BPPV 患者、中枢性眩晕;②不能耐受变位试验及复位治疗;③失访患者;④对于入组的BPPV 患者,分别在治愈后1 ~2 d、7 d、3 个月、6 个月、12 个月时间点采用电话问询或现场验证的方式进行随访登记,根据成功复位后有无复发将437 例BPPV 患者分为复发组和未复发组。未复发组BPPV 患者366 例,男性135 例,女性231 例;复发组BPPV 患者71 例,男性22 例,女性49 例。该研究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变位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基本情况比较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进行中医体质量表调查[2],采用2013 炎黄东方(北京)健康科技有限公司开发的知己(KY3 H)中医特色健康服务信息管理系统进行体质辨识并分类,将研究群体分为平和质与另外8 种偏颇体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瘀血质、气郁质、特禀质);同时运用中医症候学评分[3]:将眩晕眼震、恶心呕吐、耳鸣耳胀、胸闷气短、面色苍白症状按照严重程度记为0 ~3 分,分值越高,表示病情严重,并记录症状持续(缓解)时间,分析未复发组BPPV 患者与复发组BPPV 患者的中医体质分型及中医症候严重程度。

1.3 观察指标

搜集并对比两组BPPV 患者的中医体质分型相关数据、中医症候评分相关数据、临床症状持续时间相关数据,整理数据后分别绘制表格以直观表达对比及相关性关系,以研究中医体质与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复发的相关性。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9.0 统计学分析软件,计量资料以均数加减标准差(± 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计数资料以例(%)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中医体质分型

未复发组BPPV 患者中医体质分型以气郁质为主(36.89%);复发组BPPV 患者中医体质分型以痰湿质为主(43.66%)。两组间比较此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5.415,13.580;P<0.05),但全项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中医体质分布情况比较[n(%)]

2.2 中医症候严重程度与中医体质分型相关性

各中医体质分型BPPV 患者间的中医症候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气郁质患者的中医症候评分较高,发作时病情表现更为严重,见表3。

表3 各中医体质分型BPPV 患者中医症候评分(± s,分)

表3 各中医体质分型BPPV 患者中医症候评分(± s,分)

注:t 表示所有中医症候间横向对比统计学数值。

体质分型中医症候评分FP平和质6.16±1.1758.277<0.05气虚质8.43±0.94阳虚质10.55±1.23阴虚质8.72±2.06痰湿质11.16±1.69瘀血质9.42±1.11气郁质11.94±1.30特禀质5.25±1.26

2.4 临床症状持续时间与中医体质分型相关性

各中医体质分型BPPV 患者间的临床症状持续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痰湿质患者的临床症状持续时间更长,见表4。

表4 各中医体质分型BPPV 患者临床症状持续时间(± s, h)

表4 各中医体质分型BPPV 患者临床症状持续时间(± s, h)

体质分型持续时间FP平和质7.50±2.0945.963<0.05气虚质9.74±4.38阳虚质9.87±3.39阴虚质8.58±2.59痰湿质15.01±4.68瘀血质10.70±2.4气郁质11.21±6.28特禀质5.13±0.85

3.讨论

BPPV 以反复发作的短暂性眩晕和特征性眼球震颤为主要临床表现,常伴有恶心呕吐等不适,中医归属“眩晕”疾病范畴,古代文献中《黄帝内经》云“诸风掉眩,皆属于肝”、《伤寒杂病论》张仲景指出痰饮为眩晕原因之一、明代张景岳认为眩晕“虚者居其八九,而兼火兼痰……”提出“无虚不作眩”理论等等,均表明BPPV 眩晕的发作与肝脾肾相关,本虚标实均可引起BPPV 眩晕复发,因其复发率高,临床研究中多以中西医结合方式治疗[4-5],通常演变为慢性疾病;研究表明,慢性疾病的发生与患病人群的中医体质有相关性,对于某类反复发作的疾病,特定偏颇体质更易引起此类疾病的发生[6]。

本文结果显示,在研究期间就诊的BPPV 患者中,未复发组BPPV 患者气郁质占比较为多见,而复发组BPPV患者中主要体质为痰湿质,两组的中医体质占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痰湿体质的BPPV 患者更容易出现复发,与中医理论中痰湿迁延难愈,久则伤后天脾运之气相符,从而导致气虚痰浊,后续迁延等恶性循环。眩晕眼震、恶心呕吐、胸闷等临床表现符合中医症候评分的标准,结果显示,不同中医体质患者的中医症候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不同中医体质患者在发作期的病情严重程度有差异,其中气郁质的BPPV 患者病情表现更为严重,而痰湿质的BPPV 患者发作持续时间较长,因而,在常规规范西药治疗联合手法复位治疗的基础上,针对体质调节佐以辅助治疗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结合中医体质给予BPPV 复发患者的饮食、睡眠习惯、运动及中医调理方案提供较为长程的健康指导,调整其偏颇体质,为降低疾病的复发提供方向。

综上所述,不同中医体质均可引起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复发,均有相关性,但痰湿质BPPV 患者更易出现复发,症候、病情亦更为严重,运用健脾祛湿、阔痰开郁方法对于减少BPPV 复发的中医辨证分型治疗可能有相当的获益,而结合不同的中医体质进行个性化体质调养对降低BPPV 复发可能更具有长期的积极指导意义。若用BPPV 患者和健康人作比较,应该更好。

猜你喜欢
气郁质湿质症候
参苓白术散对初治肺结核患者中医症候积分与不良反应的影响
类风湿关节炎中医体质及其与HLA-DRB1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研究
士的传统、他者效应和日常审美——作为文化症候的“罗怀臻创作现象”
老年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痰湿质患者与瘦素受体和脂联素基因多态性的关联研究*
代谢综合征痰湿质研究进展*
Literature Review Concerning the Research of Chinese Higher Education: Take Refined Egoism Symptom for Example
药线点灸治疗气郁质型功能性胃肠病30例
中医体质护理对气郁质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的护理效果观察
中医特色健康教育对痰湿质高血压患者生活方式的影响
“年代剧”中的时间叙事与文化症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