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T 联合DNA 倍体细胞检测对宫颈癌前病变筛查结果分析

2021-12-16 09:40黄先华
医药前沿 2021年32期
关键词:体细胞妇女宫颈癌

黄先华,王 青

(宜昌市夷陵区妇幼保健院妇科 湖北 宜昌 443100)

目前宫颈癌前病变的筛查手段主要有液基细胞学(TCT)、DNA 倍体细胞检测、人乳头瘤病毒(HPV)检测,TCT 是筛查宫颈癌前病变的有效方法,但特异性高,敏感性低,筛查时存在一定的假阴性[1]。目前普遍认为最佳的筛查方法为TCT+HPV 检测。基于此,本地区自2018 年7 月—2019 年7 月,采用TCT+DNA 倍体细胞检测对辖区内各乡镇的贫困妇女进行宫颈癌前病变筛查,结果异常的再行HPV 检测、阴道镜+宫颈活检。现对筛查资料9 057 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8 年7 月—2019 年7 月对宜昌市夷陵区鸦鹊岭镇、龙泉镇、分乡镇、乐天溪镇、樟村坪镇、雾渡河镇、三斗坪镇、太平溪镇、黄花乡、邓村乡、下堡坪乡符合国家健康扶贫政策的贫困已婚妇女9 057 名,年龄25 ~70 岁,所有女性均有性生活史,取材时间为非月经期,取材前3 d 无性生活或阴道上药。

1.2 筛查方法

1.2.1 TCT+DNA 倍体细胞检测、HPV 检测 常规消毒女性外阴后,置窥阴器暴露宫颈,用盐水棉球轻轻擦拭宫颈表面分泌物后,用TCT 或HPV 一次性专用宫颈采集试子置于宫颈口处,顺时针旋转5 ~8 圈,试子刷头分离放于专用细胞保存液中封盖保存,标本登记后统一送检。

1.2.2 细胞学诊断标准 (1)采用宫颈细胞学TBS报告系统:①未见上皮内病变或恶性细胞(NILM),包括正常和炎症。②非典型鳞状细胞,意义不明(ASC-US);非典型鳞状细胞,不除外高级别上皮内病变(ASC-H);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鳞状细胞癌(SCC)。③不典型腺上皮细胞(AGC);AGC 倾向于肿瘤(AGC-FN);子宫颈管原位腺癌(AIS);腺癌(AC)。其中ASC-US 及以上病变为TCT 阳性[7]。(2)DNA 倍体细胞检测技术采用武汉兰丁医学高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DNA 细胞自动检测分析仪。细胞DNA 异倍体判定标准:1 ~2 个>5C 非整倍体细胞为少量DNA 异倍体异常;3 ~10 个>5C 非整倍体细胞为可见DNA 异倍体异常;10 个以上>5C 非整倍体细胞为大量DNA 异倍体异常;未检出>5C 非整倍体细胞,为未见DNA 异倍体。采用杨秀玮等[8]研究以3 个及以上>5C 非整倍体细胞为阳性标准,其敏感性77.7%,特异性75.5%。

1.2.3 HPV 基因分型 采用荧光定量PCR 检测技术,高危型HPV 病毒亚型共分为15 型:16、18、31、33、35、39、45、51、52、53、56、58、59、66、68。

1.2.4 组织病理学检查 检查对象:①TCT 检测示ASC-US 和/或DNA 检测阳性,进一步行HPV 检测,HPV阳性的妇女行宫颈活检;②TCT 检测示ASC-US 以上病变的,同时行HPV 检测及宫颈活检。病理检查结果为:正常、慢性宫颈炎、LSIL(低级别宫颈上皮内病变)、HSIL(高级别宫颈上皮内病变)、SCC、AC。LSIL 及以上为病理检查阳性。

1.3 调查方法

筛查开始前由医务人员对参加检查的妇女建档,填写内容包括一般情况、现病史、月经史、孕产史、避孕方法、既往史、家族史等。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Excel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n(%)]表示。

2.结果

2.1 TCT 检测结果

9 057 例标本报告为NILM 8 548 例(94.38%),细胞学阳性509 例(5.62%),其中HSIL 16 例(0.18%),LSIL 99 例(1.09%),ASC-H 24 例(0.26%),ASC-US 370 例(4.09%),未发现SCC 或AC,详见表1。DNA 异倍体阴性8 536 例(94.25%),DNA 异倍体阳性521 例(5.75%)。

表1 9057 例标本检测结果

2.2 HPV 基因分型检测结果

TCT 和/或DNA 异倍体阳性的妇女进一步行HPV 检测,TCT 阳性结果中ASC-US 370 例,在总人群中占比4.09%,HPV 阳性59 例,占总ASC-US 的15.95%;HSIL 阳性率100%,LSIL 阳性率93.94%,ASC-H 阳性率79.17%,ASCUS阳性率15.95%,NILM但倍体细胞阳性率16.67%,见表2。

表2 HPV 与TCT 阳性结果的关系

2.3 阳性结果与患者年龄的关系

25 ~30 岁及61 ~70 岁2 个年龄段,无论TCT 还是HPV 检测,阳性结果都呈低发态势,31 ~60 岁年龄段则呈高发态势,见表3。

表3 阳性结果与年龄的关系/例

3.讨论

TCT 是筛查宫颈癌前病变的有效方法,结合DNA 倍体细胞检测可提高敏感性,郑启忠[2]等的研究显示,DNA 定量分析方法的敏感度明显高于液基细胞学方法,能够较好地提高宫颈癌普查的阳性检出率;钟继兴[3]研究显示高危型HPV-DNA检测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98.7%、17.1%,单一的高危型HPV 检测并不适宜于大面积的人群筛查。经过分析,DNA 倍体细胞检测敏感性较TCT 更高;利用HPV 检测对ASC-US 进行分流,非常有临床价值,可减少许多不必要的宫颈活检;宫颈病变越重,HPV 阳性符合率越高,这与高危型的HPV持续感染是宫颈病变的致病因素[4]相一致,但如果单用HPV 检测作为筛查手段,仍有漏诊可能;筛查重点人群为31 ~60 岁年龄段;60 岁以后ASC-US 检出率高,但HPV 阳性率低,考虑与绝经相关,绝经后雌激素水平低落,萎缩性阴道炎发病率上升,是否与此相关,需要进一步研究;本研究中TCT 单项费用150 元,TCT+DNA 费用216元,HPV 费用255 元,TCT+DNA 筛查方案较TCT+HPV 方案每人次节省费用189 元,用于农村地区大面积筛查更切实可行,本研究采用TCT+DNA 倍体细胞检测对辖区内各乡镇的贫困妇女进行宫颈癌前病变筛查,结果异常的再行HPV 检测、阴道镜+宫颈活检,同样的经费可以惠及更多的人群,较单项的TCT 或者HPV 筛查,又能降低筛查的漏诊率,值得在基层应用。通过对宜昌夷陵地区9 057 名贫困妇女进行宫颈癌前病变筛查发现,TCT 筛查阳性率为5.62%,明显高于全国的TCT 筛查宫颈癌前病变的发病率3.8%,但与低收入人群首次TCT 筛查阳性率5.65%[5]相符,说明贫困妇女文化水平低、收入低,多为家庭主妇,经济及知识匮乏均限制贫困妇女参与筛查,且自我保健意识淡薄,筛查阳性的妇女进一步检查的主动性不强。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改善此类情况我们应该对贫困妇女需要加大宣传教育及督促检查力度,尽力做到让贫困妇女的宫颈癌前病变能够“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尽力阻断宫颈癌前病变发展为宫颈癌,避免因患癌致家庭不能脱贫、甚至更加贫困的情况发生。且TCT 单项筛查存在一定漏诊率,TCT 联合DNA 倍体细胞检测可以提高敏感性,临床上可以应用。

猜你喜欢
体细胞妇女宫颈癌
中老年女性的宫颈癌预防
预防宫颈癌,筛查怎么做
浙江:诞生首批体细胞克隆猪
新型冠状病毒入侵人体细胞之谜
当代妇女的工作
Hepsin及HMGB-1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与侵袭性相关性分析
内皮前体细胞亚型与偏头痛的相关性分析
非洲菊花托的体细胞胚发生及植株再生
E-cadherin、Ezrin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妇女法》也要治未病等9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