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边境地区农村党组织建设路径探究

2021-12-28 15:53周雪琴何玲玲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2期
关键词:边境地区党组织党员

周雪琴,何玲玲

(南宁师范大学,南宁 530299)

引言

边境地区对一个国家意义重大,解决边境地区“三农”问题,是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之一[1]。边境地区农村党组织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战斗堡垒,也是贯彻落实党中央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保障。

在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在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过程中,边境地区农村大量人口流向内陆发达地区,巩固和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显得尤为重要[2]。党建引领如何促进边境地区的振兴发展、如何加强党组织在边境地区农村的领导力、如何巩固基层党组织建设等,成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任务。作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一支力量,边境地区农村党组织建设更需要立足现实,更需要吸收其他地区的先进经验,创新党建思路、改进工作方法、实现党组织建设工作不断创新,为不断提高自身的执政能力和工作效率夯实基础。

一、加强边境地区农村党组织建设的必要性

(一)加强边境地区农村党建的必然性

1.历史的必然要求

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找到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长期的浴血奋战,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推翻了国民党反动统治,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新中国成立,人民当家作主;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有力地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创造了无数个中国速度和中国奇迹;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铸就了中国共产党救国、兴国、富国、强国革命事业的百年辉煌。中国代表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不断在世界舞台上持续发声,经济的腾飞使中国一跃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3]。从中国共产党成立至今,基层党组织中涌现出一大批优秀党员,他们把是否自觉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代表着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边境地区农村基层党组织肩负着巨大的历史重任,有着无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更加需要花大力气去重点加强和巩固。

2.现实的必然要求

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除了需要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还需要广大农村群众和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支持与帮助。作为发展相对落后的边境地区农村,具有其复杂性和特殊性。伴随着区域发展不平衡状况的加剧,要想与内陆发达地区协同发展,必须巩固中央对边境地区农村党组织建设的坚强领导,巩固党在基层农村的执政领导地位,才能实现乡村振兴,最终助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现。

(二)加强边境地区农村党建的重要性

1.加强边境地区农村党建有助于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征程中,作为党在基层农村的重要工作阵地,边境地区农村党组织开展的工作,是党全部工作的体现,是党中央密切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中央获取边境地区信息的重要窗口。

农村基层领导干部,是直接面向基层群众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主力军,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领导队伍能带领农村群众脱贫、实现乡村振兴、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加强边境地区农村党建工作,培养出一大批思想水平和文化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领导干部,使群众的利益矛盾得到有效协调,有利于保证中央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更离不开基层党组织提供的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2.边境地区农村党组织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

边境地区农村党组织,是党在基层工作的战斗堡垒,代表了先进群体,在群众中享有较高的声誉,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党员干部在工作环境相对较艰苦的农村地区工作,更容易锻炼意志、强化水平、提高党员服务群众的能力。从党员干部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中,更能够体现党和政府的良好形象。作为党组织建设中最活跃、最具有创造力的要素,长期生活在农村的党员同志,熟悉“三农”问题,了解农村群众的需求。他们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着力反映和解决群众关心的问题,能为边境地区农村的发展贡献力量。作为边境地区农村不可替代的重要组织,党建工作只能加强,不能松懈。

二、康峙村党组织建设面临的现实困境及原因

近年来,作为桂西南边境贫困村,广西崇左市宁明县康峙村党支部在那楠乡党委的领导下,从实施精准扶贫以来,领导和基层群众都在持续不断地推进基层工作;党员同志始终与乡党委保持高度一致,完成了党中央下发的各项扶贫任务,实现了贫困村脱贫摘帽,基层党组织也得到了较快的成长。但总体来说,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村党组织建设情况

作为中越边境地区农村的典型代表,康峙村与东盟国家接壤,在新一轮的合作发展中,广西边境地区农村党组织建设也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边境地区农村党组织建设工作越来越成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本文以康峙村为切入点,试图厘清边境地区农村党建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探寻党组织建设的创新策略和有效路径。

宁明县与越南相邻,壮族人口占总人口的八成以上,是一个极具特色分析案例和典型代表的边境农村。笔者实地走访得知,康峙村党总支部由12名委员组成,下设康峙屯支部和汪巷屯支部,支部委员由3名委员组成。现有正式党员58名,预备党员2名,平均年龄41岁;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党员6名,占党员总数的6%,党员的文化水平普遍不高,只有少数党员受过高中及以上教育,开展工作时难免存在效率低下、执行力不强等问题。在信息时代,受教育程度越高,意味着对理论知识的把握更灵活,同时,更容易接受新的信息资源,解决问题的时候更科学有效,更容易成为开拓创新的先行者。而现实要求党的干部除了能埋头苦干,还需要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做指导,需要强大的科学技术和较高的文化素质来武装自己。

(二)现实困境及原因

1.基层党员素质有待提高

边境地区农村党组织是把握农村工作核心的重要组织,基层党员是带领农村群众脱贫致富的领头羊。调研发现,该村部分党员同志对党的基本知识掌握不够深入,仅停留在“学过、看过、有过”的层面,缺乏主动学习、主动思考的能力,无法准确地将上级最新的方针政策传达给基层群众[4]。部分基层干部思想僵化、观念守旧,满足于用老办法来解决新问题,工作上缺乏创新思维和敢为人先的精神。部分党员受宗族观念影响,难以做到言行一致,安于“完成任务就好”的现状,没有起到模范带头作用,未能严格要求自己;平时对农村群众的走访过少,关心不够,未能深入群众,群众意识较为淡薄;该村仅有10%的党员接受过高中以上教育,总体来说党员队伍文化水平不高,教育资源稀缺,多种因素影响了党员干部学习能力的提升,阻碍了党的方针、政策和思想的送达。

2.边境基层党组织纪律有待加强

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一直是党组织建设的要求。康峙村党组织规模较小、党员人数较少、青年党员流动性大,部分党员对基层党组织的认同感不强[5]。对于党组织内的常态化工作重视不够,如党组内部生活会批评与自我批评不够充分、听取群众意见不够广泛、临时召开的会议较多、缺乏统一规范的制度和有效的过程监管,部分党员同志对党务工作的严肃性和重要性仍存在一定程度的偏差,导致党组织建设的相关工作难以持续开展。

3.农村基层党建资源相对缺乏

边境地区发展水平与内陆沿海地区存在差距,边境地区农村的发展尤为滞后。虽然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都为基层党组织提供了政策资源和条件,但是,由于先天基础薄弱,相关党务服务工作经费不足、服务设施建设相对落后等问题仍较突出。加强边境地区农村党组织建设,实现乡村振兴的目标,需要结合内外多种资源。不仅需要完善党组织内部结构,加强党员队伍建设,更需要外部多重资源的支持。

三、乡村振兴背景下边境地区农村党组织建设路径探索

(一)提高党员党性修养,强化党员纪律意识

1.坚定理想信念,提高党性修养

必须坚定对共产主义的信仰,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基层党员干部作为我党在基层的重要领导力量,肩负着带领基层群众脱贫和振兴的重任,更应该树立坚定的信念。在当前国际政治形势复杂多变的背景下,我国的快速发展遭到了一些西方国家的阻挠和抵制,部分党员思想滑坡,需要广大基层党员牢牢站稳政治立场,不忘入党初心,与时俱进不忘本,学习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时刻用科学的理论知识武装头脑[6]。坚定理想信念,不仅是对党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的支持和拥护,更是基层党员对社会主义事业抱有必胜信心的体现。不断提高自我党性修养,可借鉴其他边境地区农村好的经验,开展田野走访、群事群议、集体研讨等多种形式引导公众参与。

基层的工作千头万绪,只有党性修养提高了,才能深入浅出地把党中央的精神准确传达给基层群众,帮助群众分辨政治谣言和认清政治陷阱、抵制歪风邪气和不良工作作风[7]。党员干部更需要深入基层群众的生产生活,把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贯彻到具体工作中,以主人翁的姿态来解决基层群众的困难,在与群众打交道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我服务的能力,使党员同志和基层群众形成合力,逐渐拧成同向同行的行为自觉。

2.严于律己,遵守党纪党规

党员同志要准确把握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之间的界限,严守党纪党规,不断强化政治素养,自觉维护党和国家的利益与声誉;谨慎处理日常事务,充分考虑到边境地区的文化差异,警惕封建、官僚作风,勤政廉洁,遵守“八项规定”,在群众中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树立良好的榜样和形象。

(二)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公正公开用权

1.贯彻落实秉公用权

受封建宗族观念的影响,边境地区农村容易出现公私不分的现象,这不仅会影响党在基层群众中的威信,而且还会妨碍基层农村的公平正义。基层党员干部要把握好权力的尺度,正确处理好公与私、情与法之间的矛盾,将基层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树立为民服务意识,秉公用权,杜绝“权比法大”的现象。执政为民,就是要做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全面推进从严治党。

2.建立健全监督机制

建立健全良好的监督机制是权力正确运行的根本保证,政治生活离不开有效的监督。我国一直在不断探索更完善更严密的监督方式,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公开接受广大人民群众的监督是监督机制中一种重要的方式[8]。在边境地区农村对基层工作进行监督,要确保监督的内容、范围、形式、时间等,更要进一步对权力的界限和幅度进行精确划分。在关乎基层群众重大利益的决策上,要广泛听取群众心声,基层干部要到田间、下地头,与群众手牵手、心连心。要把自觉接受群众监督视为常态化的工作,同时,在科学决策、选人用人的基础上,建立健全配套监督机制,推动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综合协调多方资源,推进人才队伍建设

1.协调主次矛盾

边境地区农村党组织需要立足于自身的资源发展优势来获取一定的物质资源。比如利用本地的边贸资源、旅游资源、生态资源等招商引资,因地制宜地探索本区域经济发展新模式。党员要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学习先进地区的产业发展经验,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活动,实现多种资源科学配置、协调发展。需要综合考量人才资源与多种资源的配套使用,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合理配置资源,均衡区域发展。除了输入资金,更要输入交通资源、硬件设施、信息技术、优秀人才等一系列配套资源,才能更好地全面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

2.推进人才引领战略

作为党组织建设中最活跃、最具创造性的因子,人的重要性毋庸置疑。我国农村地多面广,农村事业的发展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一环[9]。大批农村人口进入城市务工,导致基层人才缺失严重,而乡村振兴需要大量的人才支撑。党和国家应出台一系列切实有效的优惠政策,以吸引大批人才留守乡村、建设美丽乡村,实现乡村振兴。

(四)强化科学教育,转换工作观念

1.增强领导思想教育

思想意识是行为的先导,科学、缜密的领导思维容易带来工作方式的创新。基层干部要不忘初心使命、树立艰苦奋斗的拼搏精神,坚决抵制懒政怠政、贪污腐败行为;要制定行之有效的惩罚措施,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细化工作责任制度和考评制度,多主体工作联动,以实现基层党组织建设领导方式的有效创新。

2.把握组织工作关键

立足党组织建设整体要求,把握党建工作的规律性和边境地区农村的特殊性,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出发,教育党员要时刻加强党性修养,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针对农村地区落后守旧的观念,党员同志要深入群众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充当好党组织与农村群众之间的桥梁和纽带,提升农村群众对党组织的归属感和信任感[10]。

四、结语

搞好边境地区农村党组织建设工作,是新时期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一项艰巨任务。作为发展相对落后地区,边境地区农村党组织建设有其复杂性和特殊性,康峙村是全国边境地区农村的一个缩影。虽然基层的工作复杂而艰苦,但却是与广大农村群众联系最为紧密的部分。基层党组织建设任重而道远。作为基层工作的战斗堡垒,边境地区农村基层党组织更要加强自身的综合能力建设,才能更好地为基层群众服务,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保驾护航。

猜你喜欢
边境地区党组织党员
我是党员向我看
村党组织委员会候选人预备人选的推荐与确定
以提升组织力为抓手建设全面过硬的国企党组织
严阵以待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思考和实践
转移党员组织关系的要求
党员标准是什么?
新墨西哥州的边境地区 探险蒙蒂塞洛峡谷
对症下药 强健基层党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