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型企业文化品牌建设述论

2021-12-28 15:53唐小翠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2期
关键词:创新型建设文化

唐小翠

(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南宁 530023)

“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是我国“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任务之一。这也意味着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已经从传统的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实现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创新,创新则需要大量的创新型企业,因此,创新型企业就成为了创新驱动发展的主力军。但是,在创新型企业异军突起的过程中,我们也看到一个不争的事实,就是许多创新型企业在前途一片光明中却黯然失色,甚至昙花一现,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这些创新型企业对企业文化建设和企业文化品牌发展缺乏战略性思考,忽视文化品牌建设在创新型企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导致最后的失败。本文从文化品牌建设对创新型企业发展的意义出发,分析创新型企业在文化品牌建设中存在的不足,提出创新型企业实施文化品牌建设的路径与方法。

一、文化品牌建设对创新型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文化品牌建设是企业创新发展战略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是突显创新型企业特征的根本标识,也是创新型企业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灵魂和法宝。对于创新型企业而言,文化品牌建设的实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文化品牌建设使创新型企业永葆生机与活力

以新思维、新发明、新描述为特征的创新是创新型企业最鲜明的特质,离开了创新,创新型企业也就不可能称其为创新型企业,所以,作为创新型企业要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创新品格,才能克服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障碍。创新有时需要激情,有时也需要坐“冷板凳”,但无论是“激情”还是“冷板凳”,只有文化才能让其坚持。实践证明,如果一个企业的文化是团结协作、充满活力、奋发向上的,那么这个企业的员工也就相互帮助、朝气蓬勃、积极向上;而如果一个企业的文化是互不相让、暮气沉沉的,那么这个企业的员工也是无所适从、消极应付。因此,创新型企业在实施文化品牌建设时,把文化价值、创新理念、创新品格融入员工的血脉中,才能不断激发员工的创新力与创造力,从而使创新型企业永葆生机与活力。如云南白药秉承创始人曲焕章老先生“心存济世,甘愿竭尽心力,尽其义务以表区区爱国之热忱,而维作战之将士于善后”的“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之精神,创建了企业的文化品牌,[1]这个企业文化品牌具有深厚的家国情怀,并以其极强烈的使命感、责任感,不断激发企业的创新活力,使企业不断创新发展。特别是企业在2011年提出“稳中央、大健康”的战略主张,通过努力,企业的主要经济指标居行业前列,由行业追随者成长为行业领跑者。[2]然而,我们也看到,在当今大量创新型企业不断涌现的时代,一些企业“活力四射”,一些企业却是“平平淡淡”,还有一些企业却“戛然而止”。究其深层次的原因,就是企业文化品牌战略实施与否,或是能否正确地实施其企业的文化品牌战略。不可否认,在市场经济浪潮中,一些追求短期利益的创新型企业只满足于“快速获利”而对企业的长远发展没有思考、没有谋划,这样的企业,也不可能有文化品牌战略,其结果往往是得到一些利益后很快就不知所踪,甚至还会留下一系列的“后遗症”。

(二)文化品牌建设强化创新型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在市场竞争中诞生的创新型企业,注定了从一开始就要参与激烈的竞争。创新型企业在发展中所遇到的竞争是多方面的,如技术、产品、服务、管理等等,前期面临的多是技术层面的竞争,而到后期,文化竞争成为了核心竞争。因为技术、产品、服务、管理等层面的竞争终将趋于同化,而唯一不同的就是企业文化,所以创新型企业唯一能保持竞争优势的将是企业的文化。因此,文化品牌建设可以有效地强化创新型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对内而言,文化品牌建设可以强化员工对企业的价值认同、情感认同,不断强化员工的主人翁意识、责任意识,从而更加有力有效地激发员工的潜在素质和能力,推进企业的创新发展、持续发展,不断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对外而言,则可以把企业的文化传递给市场、客户,不断增强社会对企业的认同,从而为企业的创新发展赢得外部的支持。比如瑞士手表讲求精益求精、一以贯之的企业文化,努力把其手表做到极致,因而在企业内部形成了工匠精神,在外部得到了广泛赞誉;又如日本的盒饭、寿司,虽然没有什么高深的技术含量,但凭借“什么都要做到最好”的文化品牌,持之以恒、坚持到底,从而牢牢占据了市场。企业的文化凝聚的是企业的宗旨、价值、精神和灵魂,是企业在长期实践中逐渐形成的,这也就要求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必须同步进行文化品牌建设的谋划,不能等到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再来思考企业文化建设的问题。如在中美贸易摩擦中,美国首先把矛头伸向了中兴,这一打压几乎让中兴“休克”。[3]这一事件给创新型企业深刻的教训,大家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分析和评价,其中最多的声音是认为中兴的核心技术受制于人,无法进行反制。为什么企业不自主进行核心技术的攻关呢?因为在这样的企业里,缺乏进行核心技术攻关的文化氛围。大家热衷于从1往100做,这样空间大、见效快、收益高;而从0到1效益慢,甚至没有效益。这种企业文化忽略了企业发展的基础是在0到1这个环节上,这样的企业文化战略怎么能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呢?

(三)文化品牌建设使创新型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背景下不断涌现的创新型企业,对推动市场的繁荣、扩大就业、改善民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面对激烈的竞争,创新型企业要实现创新、可持续发展,文化品牌战略的实施是极为重要的路径和条件,而这其中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是关键,而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根本就是企业的文化。如果企业的文化足够优秀,就能像吸铁石一样,把员工牢牢吸住,并不断把周边的优秀人才吸引过来。在优秀企业文化的影响下,员工就会把自己当作企业的主人,时刻考虑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时刻思考企业的创新与突破,时刻想着企业成本与效益。在他们的头脑中最朴素的想法就是:企业好了,我也好;企业不好,我也没有什么奔头。[4]这种想法靠的就是企业文化的魅力,在这种企业文化的影响下,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也得到进一步增强。比如,河钢集团宣钢公司一钢轧厂在整个钢铁企业面临严重挑战的时刻,围绕打造北方优质钢结构用钢基地的目标,在炼钢工序的生产环节发扬了“团结”“团队精神”的文化品质,提出了“上道工序服务下道工序”的要求,塑造了独特的企业文化,提升员工的道德素质和从业素质,凝心聚力,在钢铁企业不断整合重组、企业前景扑朔迷离的背景下,推动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5]再如零售业的领军者沃尔玛,把商店搬到租金便宜的郊区,压低进货价,赚取供应商的钱,而对消费者采取低价战略,结果顾客盈门,这种颠覆式创新的商业模式彻底击垮了传统百货商店。[6]分析其成功的原因,创新思维和服务领导力就是支持其可持续发展的文化品牌。

二、创新型企业在文化品牌建设中存在的不足

文化品牌建设立足于企业的长足发展,因而,在很多情况下得不到以逐利求生存为目的的创新型企业的重视,所以也导致了创新型企业在文化品牌建设中存在着一些不足,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缺乏文化品牌的创建意识

创新型企业的一个特点就是起步快、发展迅速,同时面临着市场的激烈竞争和挑战。所以大多数创新型企业在起步过程中首先考虑的是是否可以赢利、是否得以生存,而企业文化往往都不在其思考的范围内,更谈不上文化品牌战略的问题。加上创新型企业多是以年轻的技术人才为主,他们对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在企业起步时较少考虑企业文化创建的问题。企业在刚起步时,大家一门心思都扑在求生存的问题上,但当企业站稳了脚跟后,其他问题就接踵而至。面对这些问题,由于缺乏文化的凝聚力,企业内部的矛盾很快就会激化,如处理不当,往往就让企业面临巨大打击。如曾经风靡一时的“小黄车”,从估值200亿元人民币的“独角兽”走到堪堪毙命的地步,造成这个结局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没有企业文化品牌战略的构想和实施。由于企业没有合作共赢的文化,在“小黄车”发展进入关键节点时,各有小算盘,谁都不服谁,个个都想争做老大,谁都不甘心为他人做铺路石,谁都不情愿为他人作嫁衣裳,关键时刻意气用事,相互掣肘,[7]从而造成了严重的内耗,失去了创新的生机与活力,很快就从创新型企业的队伍中淡出。

(二)缺乏文化品牌的创建能力

有的创新型企业虽也意识到文化品牌战略的重要性,有一定的文化品牌创建意识,但没有文化品牌创建的能力。创新本是创新型企业最明显的本质,但在文化创新上,创新型企业却存在明显的不足。我们也在反思,为何中国古代有这么多影响世界历史进程的伟大发明,却不能成为近代科学的发源地?虽然现在世界上很多先进的东西我们都有,好像什么都能造得出来,但是我们常常都是从国外“拿来”或“山寨”,吸收过来再创新的,包括现在的互联网、4G、5G、人工智能、大数据都不是源于中国。[3]究其原因,是我们的企业缺乏文化创新的环境。企业要实现技术上的创新,创新文化的建设就至关重要了。但一些创新型企业却在文化品牌创新上存在着两个“不相融”。一是企业的创新主体与文化创建主体不相融。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创新型企业需要的是能激发科技创新、管理创新、服务创新的文化。企业的创新文化需要全体员工一起来构建,但是,许多创新型企业的文化创建都是领导说在会上、讲在口上,但没有具体抓落实,最后企业文化就变成了企业领导的事,而与企业创新的主体——员工之间就没有什么关系了。企业的创新主体与文化创建主体不相融的结果就是企业文化与企业生产形成“两张皮”,这样企业文化就无法促进生产的创新和发展,企业的生产创新也无法丰富企业的文化内涵。二是企业创新的机制与文化创建的机制不相融。创新型企业的发展需要企业全体员工始终保持创新的习惯,而让这种习惯从自发的行为变为自觉的行为,需要企业把创新的体制与文化创建的机制结合起来,通过企业创新的目标引导和企业文化创建的激励、约束机制相配合,有力地推动员工进行技术创新和文化创新。但是,由于企业创新的机制与文化创建的机制不相融,特别是企业创新的机制远远落后于企业自身的发展速度,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创新型企业文化的建设速度。[8]没有创新的制度文化支撑,也就不能激发全体员工的创新潜能,不能激励全体员工的持续创新行为,最终难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创新型企业。

(三)文化品牌的引领作用较弱

文化的作用在于潜移默化地对人们产生影响,企业文化对企业的影响也是如此。创新型企业由于起步阶段自身发展过快,企业文化建设特别是企业文化核心形成较慢,加之对企业文化作用的认识也不到位,企业的文化品牌对创新型企业发展初期的引领作用不明显。这反过来又影响了创新型企业对文化品牌建设的推进。比如,四川泸天化集团由于文化建设不足,公司“推诿”“论资历”“假公济私”等现象时有发生。[9]这种处于消极状态的企业文化,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员工精神面貌不佳、工作积极性不高、创新性不足。创新型企业应该知道,企业的文化品牌不是摆着看的,而是用来促进发展的。比如,云南白药就是以济世为民、开拓创新的文化精神,并以其“制药”形成的企业文化,不断推出新产品,参与国际高端品牌的竞争,取得良好的成效。如该企业的创新产品“云南白药创可贴”,在美国邦迪创可贴一家独大的背景下,以“有药好得更快些”为特色,成为了创可贴市场的“新秀”,迅速抢占大量份额,并引领了中国创可贴市场的发展。又如在过去中国牙膏市场中,中国企业都是做便宜产品,对于高端领域不敢涉足,美国的高露洁、佳洁士,日本的狮王这些洋品牌“轻而易举”占领了高端领域,但云南白药牙膏以其“制药”形成的企业文化直接进军高端领域,也很快获得了成功。

三、创新型企业实施文化品牌建设的路径和方法

针对创新型企业在文化品牌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创新型企业文化品牌建设必须与企业的发展战略同谋划同部署同推进

企业文化是企业创新发展、成功成熟的标志,体现了企业独有的价值观和形象、气质。企业文化的形成是与企业同步成长、不断丰富,最后凝练而成的内在的核心要素。企业文化作为企业发展的一个顶层设计是属于企业战略性层面的一项内容,必须与企业的全局战略同谋划同部署同推进,而不是等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再创建。特别是创新型企业,只有企业的员工团结起来,凝聚力量,才能攻坚克难。那么,企业依靠什么来凝聚员工呢?靠的就是企业文化,是企业文化带来的凝聚力。如天风证券在创办时,认为有共同信仰的人才聚集在一起才能推动企业不断往前走,[10]980这个共同的信仰来源于企业的文化。如果这种文化能让员工形成一个共识,和企业一同成长、一同分享企业成长的成果和喜悦,在企业的成长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那么由此带来的力量则是无限的,这种力量凝聚在一起就可战胜企业发展中遇到的一切问题和困难。因此,天风证券起步时,就把“与客户共生共荣”作为企业的文化核心价值观进行了战略性规划,得到了员工的认可,在此基础上,天风证券提出了“勤奋、团结、真诚、坚毅、平等、开放”六大准则和“不要混淆个人与集体利益、不要蓄意或过失违规、拒绝作风不端正”三条铁律。这种文化品牌被认为是天风证券的本质,也是创新型企业文化的价值所在。天风证券从2000年创办至今,始终坚持这样的文化品牌战略,在这种企业文化氛围下,领导是资源而不是监工,公司的发展以共同的理想为驱动,为客户、员工提供无门槛的成长平台,最终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所有的企业员工都能共享企业发展的成果。[10]982

(二)创新型企业文化品牌建设必须紧紧依靠企业的全体员工共同推进

企业文化对于企业来说,其作用是“内聚力量,外树形象”。要实现“内聚力量”,除了靠企业远大的目标和企业领导的战略思维、个人魅力之外,更要靠全体员工团结协作、共同努力。同时,企业管理者还要清楚认识到,企业文化不是企业管理者的文化,而是企业全体员工的文化。作为企业全体员工的文化,自然就要依靠全体员工共同推进。比如华为,1998年成立时注册资金只有2万元,而如今已经成为世界著名的企业。对于华为成功快速地发展,也有许多研究。而从企业文化角度而言,它靠一个公平的价值体系和价值分配机制吸引了人才,并靠尊重个性、集体奋斗的企业文化氛围把全部员工凝聚起来,坚持走合作、团结发展的道路。[11]作为创新型企业,要认识到无论是企业的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管理创新还是服务创新,其前提都是需要全体员工的全力支持和倾情付出。企业文化中所包含的工作文化、创新文化、激励文化、制度文化等等都是以员工为本来打造、设计、推进的。一个具有品牌战略性质的企业文化,一定是在确保企业根本利益的基础上,把企业的根本利益与员工的根本利益统一起来,为员工量身打造的特色文化。这样的企业文化能把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来,形成强大的力量,推进企业的创新发展、可持续发展。如此一来员工的人生价值在企业的发展中得到了实现,员工也由雇员成为了产品的生产者、企业创新发展的创造者,他们能在市场上拿出最优质的产品和最佳的服务,并能根据市场的反馈,不断进行优化、创新,从而以创新引领的姿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企业文化所蕴含的力量是巨大的,特别是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只有企业文化是无法复制的。当企业遇到重大的困难和问题时,对于企业家来说,战胜困难和挑战的法宝就是由企业全体员工打造的企业文化;在企业创新发展时,在无鉴可借、无章可循的情况下,由全体员工打造出来的企业文化能够很好地发挥其潜移默化的作用,就像黑暗中的灯塔,引领企业勇攀高峰,不断攻克技术难关,实现创新发展。

(三)创新型企业文化品牌建设必须坚持与时俱进创新发展

十九大报告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创新是创新型企业最本质的特征,创新也是创新型企业文化的重要内容,这就要求新时代的创新型企业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创新品格,把文化品牌建设作为企业创新发展战略的有机组成部分,积极推进企业品牌文化的创新发展,从而在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中,永葆生机与活力,永远处于创新的前列。创新型企业的文化建设要主动作为,围绕企业的中心工作和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要求,不断创新和丰富企业的文化品牌、文化内涵,努力创造锐意进取、积极向上、开拓创新的企业文化氛围,激发企业员工的创新性、创造性,促进企业在新时代的发展浪潮中勇立潮头。如天风证券创立后,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一直探索企业文化的创新与发展,特别是进入大数据时代后,企业创新开发文化建设新载体——智慧红云,实现了企业文化的创新发展。智慧红云大数据平台对创新型企业文化的建设作用显著,使天风证券创新型企业文化延伸到了党务建设、精准扶贫、工会建设、行政事务管理、公司OA平台、数字营销传播以及评估反馈分析等,并且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发展。[10]981基于这一企业文化的创新,天风证券再一次升华了服务社会发展、服务实体经济、服务创业者和尊重员工、共谋发展的企业文化,使企业“与客户共生共荣”的核心价值理念得到了进一步彰显,并以优秀的企业文化吸引人才的到来,不断推动企业的创新发展。

“五年的企业靠产品,十年的企业靠技术,百年的企业靠文化”,创新型企业要充分认识到企业要实现从小到大、由弱到强,靠的就是文化。所以,创新型企业在创办过程中,要加强文化品牌建设,以文化品牌建设的力量不断提升企业的生机与活力,不断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新时代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中不断创新发展。

猜你喜欢
创新型建设文化
DARPA:美国创新型机构成功实例
学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思考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智能制造“四维”创新型人才培养方案研究
新工科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探索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谁远谁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