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汽车底盘检测与维修”课程思政实施路径初探

2021-12-28 15:53林圣存吴丽萍石付盛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2期
关键词:汽车底盘专业课思政

林圣存,吴丽萍,吴 星,石付盛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广西 柳州 545006)

引言

2016年12月,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1]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2]2019年1月,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到,加强党对职业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指导职业院校上好思想政治理论课,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努力实现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培养高度融合。[3]

综上可知,党和国家对思政教育的重视程度前所未有,如何将立德树人贯彻到高职教学全过程、全方位、全员之中,构筑育人大格局,是新时代背景下高职教育面临的重要任务之一。因此,众多研究者和教育者都在思考着这样的问题:怎样才能够把“课程思政”这勺盐恰到好处地融入“教育”的这碗汤中[4],怎样才能让“课程思政”的研究果实掉落到学生和教师的手里。对专业课教师而言,找出专业课程与思政理论之间的关联性,在专业课教学中践行课程思政理念,也是当前高职院校专业课建设的重要课题。

一、“汽车底盘检测与维修”课程介绍

“汽车底盘检测与维修”是汽修类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它在其他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程之间起到衔接的作用。[5]开设这门课的宗旨是培养汽修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学生通过汽车底盘机械检修部分的学习,获得最基本的职业能力和达到职业资格证书考证的基本要求。这是学生职业能力训练的第一阶段,对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学习能力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汽车底盘检测与维修”的课堂教学,主要在维修一体化车间中进行,理论知识由教师运用任务驱动法、小组讨论法、案例教学法等展开教授。[6]在实操环节中,主要以学生训练为主,教师进行辅导。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实现理论和实践的交叉互融。

二、融入课程思政的重要意义

(一)打破惯性思维,植入课程思政育人理念

有人持这样的观点:对于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属于高校辅导员和专业班主任的工作范畴,非专业教师的职责所在。这样的认识是不妥当的。如果把思政元素植入课程教学中,看做是一种占用课堂时间和减弱教学效果的行为,那么,高校思政工作的开展将无比艰难。专业教师虽然在学生的专业技能学习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但在这之前,专业教师不仅要精通专业知识,而且要理清专业课与思政之间的关系,正确理解“课程思政”的概念。专业教师应扭转传统认识,坚决打破惯性思维,树立正确的思想政治教育意识,承担起专业授课和思政教育的双重任务。[7]

(二)多渠道融合思政元素,正确开展思政教育

在专业课教学中开展“课程思政”,并非只是把一些思想政治教育表面的大道理生搬硬“套”到专业课程,被动地、肤浅地融入思政元素。要采取多渠道融合思政元素,从人才培养方案的总体设计到具体课件的展现、课程思政环境氛围的打造等,均要深挖对应专业领域的国家政策、行业制度、社会时局等方方面面的知识点[8]。目前,一些专业教师对课程思政教育内涵把握不准,在教学设计中什么时段融入,对思政教育内容了解甚少,用什么教学方式融入感觉无从下手。通过开展课程思政,解决上述问题。[9]

(三)开展课程思政,有助于提高教师个人素养和道德品质

教师是一个高尚的职业,教师的个人品德与修养在思政课堂中显得至关重要。在开展课程思政过程中,能够促进教师以身作则,时刻牢记自己所拥有的巨大的潜移默化的教育力量,用正确的思想启迪学生,以高尚的情操感染学生,以正能量影响着学生的成长。

三、“汽车底盘检测与维修”课程思政的实施路径

本文以“汽车底盘检测与维修”为例,探索专业课的课程思政实施路径。思政元素的融入,应在原有的专业内容和实践环节的基础上,进行合理巧妙的课堂设计。因此,需综合考虑“汽车底盘检测与维修”课程的特点、教学目标等因素,运用课程思政的丰富资源,在进行专业理论知识教授或实操指导过程中,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一)挖掘工科课程思政的契合点,对学生进行情感激发和精神塑造

通过结合史实的方式,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如介绍我国近代汽车发展史的成就和研究成果,引导学生树立为中国汽车工业发展贡献力量的理想。例如,我国的第一辆汽车于1931年在辽宁迫击炮厂问世,命名为民生牌75型汽车,该车的样车是由张学良让人从美国购进的“瑞雪”号整车,由中国人自己动手,完成从整车拆卸到零件重新设计的逆向设计全过程,终于试制成功我国第一辆汽车,开辟了中国自制汽车的先河,成为中华民族的骄傲;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的工业水平十分落后,中国人民迎难而上,经过不懈的努力,1953年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在吉林省长春市奠基,这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建设属于自己的汽车整车厂。再如,汽车行业要打造民族品牌,可以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国主义等内容联系起来。

“汽车底盘检测与维修”课程中蕴含的思维方法与马克思主义自然辩证法不谋而合,课程思政建设的目标之一就是要向大学生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思维。例如,在汽车底盘维修案例中,一个问题的出现会有多种现象的表征,而一个现象的出现又可能是多个问题都可以引起的,此时要建立“抓住主要矛盾,解决关键问题”的自然辩证法思维,透过表象去分析问题,抓住主要矛盾去解决问题。在转向沉重的教学案例中,先引导学生分析出轮胎气压不足、助力液压油不足、助力泵至方向机的油路有皱褶等都会引起转向沉重,然后教导学生学会抓住主要矛盾,一般转向沉重都是由助力液压油不足或和转向部件有关引起的,最后让学生检查轮胎气压、助力液压油的油量是否符合要求,按照先易后难的顺序解决问题。

积极寻找工科课程思政的契合点,将“工匠精神”融入人才培养过程。从专业领域的发展出发,将国家相关政策及战略如“中国制造2025”行动纲领等融入项目化教学中,培养学生敬业奉献、勇于创新、精益求精、追求卓越、崇尚品质的“工匠精神”。

(二)在教学各环节融入思政教育

1.理论课堂上的思政教育

教师通过真实的案例,教育学生要有职业操守,从生命和安全角度出发,在维修作业的过程要有“爱”,认真负责地对待每一次维修工作。否则,会因疏忽导致安全事故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例如,在讲授“制动系统”内容时介绍典型的汽修案例:有维修工对车辆进行维护保养时,因为工作疏忽,没有发现刹车片已严重磨损需要更换的问题,导致车主在高速路上行驶因刹车不灵造成多车追尾,并播放相关视频和图片,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今后所从事职业的意义。通过这些典型案例,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德育教育,让学生接受正确的德育理念的同时,也保证了良好的教学效果。[10]

2.实操课堂上的思政教育

“汽修人”的很多工作都需要共同合作完成,因此,需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交流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在实操课堂上,可把学生分成若干组,配合练习。比如,在解决汽车制动系统制动问题的时候,可安排一名学生在车内控制刹车踏板,另一名学生在车外检查刹车系统(如刹车碟、盘等)是否正常工作,再安排另一名学生按照任务考核工单来评估前两位学生的工作成绩。任务完成后,三位同学可以对整个过程进行整理、讨论和分析,从而解决问题。通过以组为单位完成任务的模式,不仅能让学生夯实理论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又能培养学生的集体合作能力。

3.课后的思政教育

专业教师应结合当天所教的课程内容,适当布置作业,并融入思政元素在其中,让学生对思政教育的内容能够充分吸收和理解。例如,在讲述完“排气系统”内容后,让学生查找与汽车尾气排放相关的视频和图片,调查尾气排放和全球气候变暖之间的关系,了解有害气体排放对环境的危害,进而思考如何控制汽车尾气排放的问题,树立尽量绿色低碳出行的环境保护意识。通过布置类似这样的课后作业,在潜移默化中引入了思政教育,切实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

四、结语

在高职教育中,专业课的比重占据了学生课程的大部分,学生更多地面对专业课教师。若专业课教师只教书不育人,势必会造成学生片面的“专业成人”而未能做到“精神成人”。因此,必须把思政教育扩展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挖掘专业课程的育人价值,真正做到习近平所说的“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1]。“汽车底盘检测与维修”课程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在教学中,专业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学习汽车底盘检修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也要适当融入思政元素,通过对课程思政的巧妙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使学生成为德艺双全的“汽修人”,从而诠释出教书育人的真正内涵。

猜你喜欢
汽车底盘专业课思政
新能源技术在专用汽车底盘上的应用分析
基于案例教学法的饲料专业课教学策略——评《饲料学》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汽车底盘构造与检修研究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汽车底盘测功机结构、工作原理与使用维护
微信在中职汽修专业课教学中的探索与运用
汽车底盘测功机选购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