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高校辅导员意识形态能力的现实困境与提升策略

2021-12-28 15:53庄幼红孙巧真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2期
关键词:话语辅导员思想

庄幼红,孙巧真

(福建师范大学,福州 350117)

关键字:新媒体时代;高校辅导员;意识形态能力

一、新媒体时代加强高校辅导员意识形态能力的必然要求

“意识形态”是政治理论与实践中的一个重要范畴。这一概念最早由法国启蒙主义学者的代表人物德斯图特·德·特拉西提出,意指社会的观念或思想的上层建筑,包括政治、法律、哲学、宗教、文学和艺术等形式。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反复强调意识形态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及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的必要性。高校作为意识形态的前沿阵地,其意识形态工作的成效高低关系着国家意识形态安全。高校辅导员作为对大学生进行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价值引领的“一线工作者”,他们的意识形态工作能力关乎高校的意识形态安全和国家人才培养的质量。因此,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及媒介技术日益发展的双重背景下,加强高校辅导员意识形态能力建设尤为必要。

(一)新时代国家的发展必须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

纵观历史,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等都对意识形态工作给予了高度重视并作出相关论述。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结合形势变化进一步将意识形态工作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发表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论述,并旗帜鲜明地提出“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的论断。[1]当前,国家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国内全面深化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在国内外形势变化的背景下,保障国家的意识形态安全显得更为重要。然而,国内外复杂多样的社会思潮正威胁着我国的意识形态安全,如不加以重视,将影响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发展。因此,站在历史发展新的交汇点,必须将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视提到一个新的高度,使之符合国内外形势的变化。

(二)互联网逐渐成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主战场和角斗场

曾有学者对媒介与意识形态的关系作出了明确阐述,指出媒介不仅具有意识形态属性,更是塑造人们意识形态的重要载体。随着社交媒体日益融入人们生活,社交媒体等新媒体的发展不仅改变人们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也正在影响着政治意识形态。[2]的确,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传播媒介与时俱进,逐渐适应新媒体时代的特点发生变革。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及其自身的特点,使其成为意识形态斗争的主要战场,并影响着高校意识形态的建设。高校大学生作为网络“原住民”和资深网民日益接受着以QQ、微博和微信等为主的新兴微媒体集群的全方位渗透。据CNNIC发布的第4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9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8.54亿,20~29岁网民群体占比最高。其中,学生成为最大的网民群体,占比达26%。[3]高校青年大学生仍是网民群体的主力军,他们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不可避免地遭受着互联网的影响。尤其在新媒体泥沙俱下的信息中,一些意识形态渗透的隐秘性也越来越强,甄别难度增大,大学生极易被“有心人”无形灌输和恶意蒙骗。在这样的情况下,高校辅导员如何做好价值引导和思想引领、如何提升意识形态能力自然成为高校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课题。

(三)西方意识形态渗透威胁高校意识形态安全

随着全球化和互联网的发展,中国社会日益呈现出思想多样化、价值多元化的新局面。高校作为思想和文化发展的前沿阵地及人才培养的摇篮,成为西方敌对势力进行意识形态渗透的主要战场。近年来,西方国家利用雄厚的经济实力、先进的网络技术等优势进行意识形态渗透,通过各种平台、途径向我国输送鼓吹散布“普世价值”“消费主义”“自由主义”“时尚文化”等社会思潮及价值观念。尤其在新媒体时代,西方的意识形态渗透势头更加凶猛,手段更加隐蔽,方式更加立体。他们借助裹藏着西方意识形态的影视产品、消费商品、学术观念对我国大学生进行思想渗透和价值植入,影响了我国大学生的意识形态认同,试图借此攫取意识形态话语的主导权和领导权,破坏我国的意识形态安全。青年大学生仍处在价值观念和思想认识的形塑期,缺乏警惕和甄别能力,很容易被操控、渗透、腐蚀、转化。

二、新媒体时代高校辅导员意识形态能力建设的现实困境

移动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推动了传媒生态的巨大变革,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及意识形态工作既创造了新的机遇,也带来新的挑战。总体而言,当下高校辅导员意识形态能力建设存在以下四个方面的现实困境。

(一)高校辅导员的意识形态领导权面临挑战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中,大学生接受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方式主要依靠教师“自上而下”的“集中式”理论灌输。学生接受信息的渠道单一,关于意识形态的信息也大多依赖于高校教师、辅导员的讲解、分析和传播。在“传者”和“受者”的单向信息输送模式中,形成了教育视差,使高校辅导员具有一定的领导权威。但是,随着互联网及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传统的教育方式受到极大挑战,以往惯用的传播方式日渐式微。在个体发声权得到扩大的自媒体时代,传播逐渐呈现“去中心化”态势,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被逐渐对等化甚至在某些时候出现逆转,辅导员的信息权威性和意识形态感召力、领导力受到严重挑战和削弱。

(二)高校辅导员的意识形态管理权难度提高

互联网的发展和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使人们获得了既与现实分离,又与现实紧密联系的网络空间,为大学生获取海量信息、实现渠道自由创造了可能,但这无形中也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和意识形态管理的难度。一是教育对象的捕捉变得困难。由于网络世界的无边界和宽泛化,高校大学生可以摆脱时间、空间的限制,活跃于网络空间的各个角落。而网络的匿名性和分组可见功能等隐藏功能则导致辅导员无法精准跟踪和实时把握他们的思想动态。二是在信息爆炸时代,网络上各类信息鱼龙混杂、真假难辨,“标题党”无所不在,让大学生应接不暇。这使得他们很少甄别信息的来源,很少考量信息的价值,形成偏听偏信的信息接收习惯,容易在碎片化的阅读中迷失自我,甚至极易被不良信息所引导和感化,导致意识形态的引导和监管存在困难。

(三)高校辅导员的意识形态话语权遭到挑战

长久以来,强大的话语体系与传统的主体地位使高校辅导员在传播主流意识形态、倡导主流价值观方面占据着绝对优势。然而新媒体时代构建了一个崭新的、追求平等的话语体系,这大大影响了主流意识形态和权威话语体系。在校大学生的知识获取渠道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日益拓宽,他们不仅能从辅导员、高校教师等教育者身上获取知识与信息,还可以从网络上获取海量的知识。网络空间多样化、娱乐性、猎奇性和平民化的“迎合性”传播话语深深吸引着高校青年大学生,并对他们的理想信念、价值取向和意识形态产生了重大影响,从而导致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的实效性也被减弱。

(四)高校辅导员的意识形态工作经验不足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复杂性及重要性要求辅导员不仅要具备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多元的知识结构储备,还应具备一定的人生经验和阅历,才能以理服人、以情动人为大学生“释疑解惑”。但当前高校辅导员的人生阅历和意识形态工作经验显然不足,这致使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够。一是辅导员的选拔日益趋向“年轻化”,现阶段的辅导员队伍中“90后”占比较大,他们具备贴合大学生的年龄优势,但却缺乏丰富的人生阅历、经验积累和知识储备。二是高校辅导员的意识形态教育责任意识还不够强,政治站位不高。繁杂的日常事务和一般性的学生教育管理任务占据辅导员绝大部分的工作时间与精力,使其疲于应付,形成了重日常管理、轻理论教育的工作模式。三是目前的高校辅导员培训往往注重业务能力而轻视理论学习,对于意识形态教育方面的学习培训较少,这导致辅导员的政治鉴别能力、信息把关能力、教育引领能力不足,使辅导员面对意识形态教育工作时有心无力。

三、新媒体时代高校辅导员意识形态能力的提升策略

教育环体、客体、介体的变化凸显了高校辅导员意识形态能力不足的问题,无论是辅导员管理队伍,抑或是辅导员自身,均认识到意识形态工作的极端重要性与辅导员意识形态能力之间的矛盾,这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本领恐慌”。为了更好地维护高校的安全稳定和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辅导员应保持危机感,直面意识形态能力不足与提升能力所面临的现实困境,加强意识形态能力的建设。专家学者朱继东在《新时期领导干部意识形态能力建设》一书中提出了“意识形态能力”这一概念,指的是通过新的理论观念、概括等对社会思潮、社会主流意识进行辨别、引领、掌握的能力。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意识形态能力不仅仅包括价值引领、理论说服,更具体体现为思想辨别力、理论创新力、共识凝聚力和话语支配力。[4]基于此,本文以意识形态能力的四个内涵为突破口,试图探索提升高校辅导员意识形态能力的策略。

(一)提升思想辨别力:加强专业建设,做坚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

高校辅导员要做好意识形态教育工作就必须加强自身的专业素养,夯实看家本领。一要加强理论学习和头脑武装。要做好高校意识形态工作,使学生听得懂、听得进,就要全面系统地学习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深入深刻学习新思想新理论,用理论武装头脑,与时俱进地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理论和方法。二要提高判断能力。在复杂多变、价值多元的新媒体时代,正处于三观形塑期的高校青年大学生容易受到各种社会思潮及错误观点的影响。要积极引导大学生抵制不良诱惑,就要求高校辅导员必须拥有足够的判断能力。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和高度的政治敏感,弄明白正确的和错误的思想,成为学生的思想标杆,当好学生的思想“把关人”。

(二)提升理论创新力:注重创新思维,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前瞻者

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环体、客体和载体都发生了变化,呈现出与以往有较大不同的新的发展态势,针对此,高校辅导员不能固步自封、一成不变,否则就会陷入忽视时代特点的“自说自话”。应立足岗位实际,勇于创新。主动学习新知识和新理论,主动研究教育环境和对象的新特点,主动掌握高校意识形态的新情况和传播的新规律。做到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在日常思想教育中探索意识形态教育新的工作理念、思路、手段、内容和方法。

(三)提升共识凝聚力:培养人格魅力,做凝聚青年大学生的意见领袖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8]高校作为意识形态工作的主战场和主阵地,必须得到重视。要把握领导权、话语权就要求高校辅导员必须充分运用现代信息和传播技术,抢占互联网这一主要阵地,加强网络意识形态教育阵地的引导和管理。同时,要重塑辅导员教育权威,通过建立具有人格魅力的“微教育平台”,推送新鲜的教育内容,培育自身成为学生的网络意见领袖。找准和学生的思想共同点和情感共鸣点,不断提高意识形态教育的工作实效。

(四)提升话语支配力:转化话语方式,做贴近青年大学生的知音人

只有掌握了话语权,才能掌握主动权。传播力是影响力的基础,赢得话语权是掌握主动权的前提。“传播力决定影响力,话语权决定主动权”,新媒体时代变革了传统的话语体系,建构了新的话语体系,高校辅导员必须加强对网络性话语和生活性话语的研究,建构适应新变化的话语能力和体系。善于利用新媒体集文字、声音和影像的立体化、感性化的传播交流方式,运用学生喜闻乐见和生动活泼的新鲜语态解析宏大叙事和主流意识形态,着力提升主流意识形态的解释力、亲和力和吸引力,从而融入大学生的精神世界,使教育主客体产生情感认同,进而提升意识形态教育的实效性。

猜你喜欢
话语辅导员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现代美术批评及其话语表达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以人为本做好辅导员工作
话语新闻
话语新闻
“那什么”的话语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