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时代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话语权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2021-12-28 15:53杜兴发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2期
关键词:话语权话语融合

杜兴发

(桂林理工大学,广西 桂林 541000)

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指出,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建设全媒体成为我们面临的一项紧迫课题。[1]这为进一步做好高校宣传思想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在全媒体场域下,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话语权的建构呈现出新情况、新特点、新问题。全媒体在推动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以下简称“主流意识形态”)有效传播的同时,也使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话语权迎来了新挑战。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很大程度上表现为争夺话语权的斗争。笔者试图探寻在媒体融合背景下如何充分发挥全媒体综合优势,不断增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的传播力、吸引力、影响力,为发展壮大主流意识形态提供新的参考路径。

一、全媒体时代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话语权面临的机遇

全媒体是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VR、5G等新兴技术的助力下与时俱进、应运而生的,它综合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与手机、网络等为载体的新媒体进行融合传播,实现了传播资源的有效配置和传播效益最大化,这为提升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话语权提供了新的机遇。

(一)有利于扩大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体系的覆盖面

党在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要“建立以内容建设为根本、先进技术为支撑、创新管理为保障的全媒体传播体系”[2]。全媒体时代的大趋势就是媒体融合,全媒体通过文字、图像、声音、动画、网页等多种表现方式,整合电视、电脑、手机等多种终端媒介,让内容传播与先进技术互相渗透和融通,通过移动终端可在任意的时间和地点都能获得想要的信息,话语传播渠道得到空前扩展。当前,校园网站、易班、微博、微信等平台建设日益成为校媒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不断融合,形成了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产生重要影响的全媒体传播语境。全媒体的建设与发展,让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者与大学生的交流变得更加便利,拉近了师生距离,让教师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把内容传递给学生,并用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引导学生抵御腐朽思想的侵蚀。有利于充分运用多样化的全媒体传播工具,推动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实现全方位、立体化覆盖,更好地传播主流价值和正能量,更好地满足大学生对信息的需求。

(二)便于更多人接受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3]随着全媒体技术的普及和发展,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方法和手段变得更加灵活多样,微博、微信、微视频以及客户端等载体已经成为大学生接受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传播的重要阵地。在激烈的意识形态阵地争夺中,谁的话语表达方式更有时代感、更生动、更易于让人接受,谁就能占据主导地位、赢得人心。如,抖音上的“人民日报”“新闻联播”“故宫博物院文化创意馆”等账号,以及各大高校的“国庆快闪”短视频,通过接地气的传播方式牢牢地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赢得了学生们的欢迎和好评。在“数与网”深度融合的全媒体时代,充分发挥全媒体优势,运用好新型传播平台和传播渠道,用大学生们喜闻乐见的形式传播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把握好时、度、效,及时回应大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更容易让主流意识形态融入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并为他们所接受,进而增强高校意识形态话语体系的吸引力。

(三)有利于提高主流意识形态话语的认同度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在哪儿,宣传思想工作的重点就在哪儿,网络空间已经成为人们生产生活的新空间,那就也应该成为我们党凝聚共识的新空间。[4]全媒体时代,网络无处不在,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的不断发展,使得网络空间成为人们获取信息、交流思想的主要场域,成为各种社会思潮和利益诉求的集散地,成为意识形态较量的主阵地。在全媒体传播环境下,“积极正面的消息能够得到迅速传播,但负面、虚假、错误的消息也接踵而来,也极易被有心之人利用”[5]。新一代大学生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而成长,他们从互联网中获得信息的同时,其思维逻辑、价值观念、情感表达方式也会潜移默化地受到网络影响。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话语权的构建与网络信息密切相关,尤其是在媒体融合时代,只有充分利用新兴媒体的强大优势,将其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紧密联系起来,才能有效引导网络舆论的传播方向,帮助大学生提升应对形形色色价值观和非主流舆论冲击的能力,进而不断提升学生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力和凝聚力。

二、全媒体时代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话语权面临的挑战

信息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极大地拓宽了大学生们学习求知的渠道,也为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传播突破时空局限、提升宣传效度提供了新机遇,但也给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话语权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一)话语主体说服力亟待增强

话语主体是落实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话语权的关键,话语主体说服力的强弱将直接影响着话语的感召力与影响力。在全媒体时代,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话语主体所面临的环境已经发生了新的变化。第一,话语主体权威性弱化。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由于获取信息渠道有限,教育者凭借其所掌握的信息和资源优势比较容易树立权威而获得尊重。而当前“新媒体话语场域变迁颠覆了传统的话语表达和传播方式,学生由传统的话语接收者变为主动传播者、话语制造者”[6],大学生主体意识、自我意识的觉醒,对教育者的话语不再全盘接受,传统的一元话语体系和教育者的话语权威地位面临挑战。第二,话语主体的解释乏力。当前,已进入“人人都有麦克风,人人都是发声者”时代,大学生的情绪、感受和价值观极易受到舆论场的影响。面对复杂多变的现实问题时,由于一些教育者理论掌握得不够全面系统、欠缺媒介素养,不能很好地解释一些社会现象,对一些错误言论缺乏有力地回击,话语主体的解释力较弱,其说服力亟待增强。

(二)话语方式有待创新

话语方式是传递话语内容的表达形式,合理的话语方式可极大地提升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体系的传播效果。全媒体的出现,极大地改变了话语传播格局,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面临挑战。第一,圈层化媒介传播与主流意识形态话语的辐射空间并存。在全媒体传播语境下,因共同的兴趣爱好和相同的价值观而形成各种各样的社交圈层,学生有了相对隐蔽、独立的信息获取通道,教育者较难突破圈层化屏障将富有感染力、亲和力的话语内容传递给教育对象。第二,传统话语体系的既有惯性与模式化减弱了主流话语的传播效果。成长于网络信息时代的大学生,对网络话语的敏感度和接受度较高,他们活跃于微信朋友圈、微博、抖音等各类社交媒体平台,热衷于运用各种网络语言进行沟通交流。而与新的传播语境相比,主流意识形态传播在表达上存在着话语严肃、表达方式模式化等特点。一些思政工作者则习惯于套路化、模板化、宏大叙事的话语体系,缺乏熟练运用网络语言与目标群体沟通的能力,导致话语偏离目标受众而致话语传播影响力减弱。

(三)话语载体有待深度融合

话语载体即传播载体,承载着传播主流意识形态内容、提高话语传播广度和效度的重要职责。全媒体传播时代,高校意识形态教育主客体之间的交流互动很大程度上要依靠网络传媒工具来实现。当前,高校的全媒体建设仍相对滞后,一定程度上制约着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话语权的有效发挥。第一,运用全媒体技术手段的理念有待更新。目前,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工作大多是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专题讲座报告、社会实践活动等近距离、面对面的传统形式来开展,各高校有微博、微信、微视频等校媒平台,但面对全媒体语境带来的新变化,受传统既有思维的限制,仍然存在着用管理传统媒体的方式来运作全媒体的现象,难以推动校园媒体的深度融合,难以实现用全媒体资源增强网络话语权的目的。第二,高校的媒介载体融合发展不够。近年来,随着新媒体平台建设不断加强,各高校相继开设了微博、微信、抖音等一系列官方媒体,各二级学院、各单位在媒体平台建设上也各有阵地。但由于缺乏统筹整合和总体设计,各单位、各部门之间的全媒体资源整合难度较大,一时间难以形成新媒体与校园传统媒体融合发展的全媒体矩阵,使得在实际操作中主流意识形态话语载体的融合存在较大困难。

三、全媒体时代提升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话语权的主要策略

随着网络化、信息化和数字化进程不断加快,全媒体环境对于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影响越来越大。只有紧跟时代发展步伐,不断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顺应新形势、聚焦新问题,积极构建高校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体系,才能应对好全媒体时代的挑战。

(一)增强话语主体的诠释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高校教师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努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更好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3]在全媒体高度发达的时代,提升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话语权的关键是要依靠话语主体——教师,话语主体是网络信息的“发布人”和“把关人”,是解决好“谁来说”的问题的关键。一是要加强理论学习。思想政治工作者要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认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以坚定的理想信念、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深厚的理论素养来开展思想政治工作,通过简明、透彻的话语把道理、事理讲清楚、理明白,让学生易于接受,进而提升话语的阐释力。二是转变思想观念。不管是行政管理者、还是一线教师,都要树立互联网思维,改变传统中的权威姿态,促进话语双方的平等沟通,还要强化全媒体意识,积极适应全媒体带来的新变化,主动学习和掌握各种网络知识及技术,积极学习新知识,积极接受新生事物,努力成为运用现代传媒新工具、新手段、新方法的行家里手。

(二)增强话语表达的亲和力

选择行之有效的话语表达方式,是赢得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话语权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全媒体迅猛发展的条件下,运用恰当的话语表达方式有利于调动受教育者的积极性,从而提升话语的传播力。

一是从权威说教向平等对话转变。思想政治工作者要摒弃居高临下的说教方式,把学生视为平等的沟通客体,积极建立和谐、平等的对话关系,让师生在思想交流中达成共识,增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说服力。

二是从陈旧教条的理论话语向新鲜灵活的生活话语方式转变。要善用丰富鲜活的生活事例来阐释抽象的理论,多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家常话语、通俗话语及适当运用个性化、网络化及洋溢着时代气息的时代语言,深入浅出地传播党的理论、方针和政策,使网络意识形态话语传播的形式与时俱进,大众化、生活化,具有亲和力,让学生喜欢听、听得懂、听得进,使主流意识形态真正入脑、入心。

(三)增强平台融合的传播力

网络技术的发展,使校报、电视、广播等传统的校媒平台已经不能很好地满足工作的需要,微博、微信、微视频等新兴媒体已经成为重要的传播媒介。高校要综合利用全媒体技术,着力构建校园全媒体宣传矩阵,打通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两个舆论场,才能实现话语传播效果的最大化和最优化。一是注重顶层设计,高校要整合全校资源推进校园媒体融合,打破校园媒体之间的合作壁垒,联合学校各部门组织和各学院全媒体组织,成立全媒体交流共建平台,加强统一领导,协同配合,形成融合发展的校园全媒体传播格局。二是拓展媒介渠道,加强主流意识形态的有效传播。既要发挥校报、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的优势,又要创新运用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技术,做大做强主流网站、微信、微博、易班等各类平台,优化整合纸质、电子与实物等多种媒介,以提高话语传播的有效性。三是创造优质作品,运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精准把握学生思想动态,有针对性地推出更多既有理论深度、又有情感温度的全媒体精品力作,增强话语传播的有效性。

(四)提高舆论环境的影响力

全媒体传播环境对于大学生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的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良好的舆论环境有助于主流价值观的传播和主流思想舆论的壮大,有助于主流意识形态阵地的进一步巩固。营造清朗的网络舆论环境,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一是加强校园网络阵地管理,建立严格的信息发布制度,要求学生依法依规发布信息传播内容,同时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加强网络动态监测,及时对那些有毒有害、虚假非法的网络信息进行过滤、屏蔽或清除,营造健康有序的网络生态话语环境。二是加强正面宣传引导,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积极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网络,大力弘扬主旋律,积极传播正能量,巩固壮大全媒体时代主流思想舆论,培育积极向上的校园网络文化。三是注重选择性培养网络意见领袖,着力培育一批发言可信度高、话语亲和力强的优秀学生意见领袖,充分发挥他们的优势和网络影响力,在舆情应对、舆论引导中敢于发声、善于发声、巧于发声,营造与引导健康向上的校园网络生态,进一步巩固高校这一意识形态重要阵地。

四、结语

高校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主阵地,处于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前沿,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和话语权掌握在谁手中,关系着高校的办学方向和中国未来的前进方向。全媒体视域下,发挥好媒体融合的优势,加强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牢牢把握党对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权和话语权,旗帜鲜明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舆论导向和价值取向,通过不断构建话语主体、创新话语方式、推进平台融合、优化舆论环境等措施,不断提高正面宣传的质量和水平,才能确保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和健康稳定发展。

猜你喜欢
话语权话语融合
新时代我国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现代美术批评及其话语表达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媒体话语权对社会工作发展的影响
中国不断提升国际宇航话语权
话语新闻
话语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