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范围内汉英日三语时空表达的对比考察

2021-12-29 11:03
科学咨询 2021年19期
关键词:助词汉英时间段

魏 嫚

(西南大学外国语学院 重庆北碚 400715)

一、时空表达的定义

通常意义上的空间概念指的是物理意义上的空间,认知意义上的空间和语言意义上的空间(丁涵,2016)。[3]“时空表现”具体指的就是认知系统在认识空间后,将其转化空间语言表达并投射在时间领域的现象,而空间定位词有定义空间及方向的功能,常用来在广度上确立某个点或是某个运动行进的方向,这种选择倾向使得时间得以承载在空间内发生运动的动作主体的背景功能。

将汉英日语里一日内时间表达进行对比,如汉语的“下午”和“晚上”中方向指示词“上”和“下”则明确了时间段的范围,可在确定时间点后准确表述日间的正午之后的时间段和午夜之前的时间段。此外英语中没有专门针对凌晨的时间名词,而会采用将“dawn”视作时间节点,将凌晨划分到“before the dawn”里。日语“午後”在表达正午的12点后面添加上助词“后”,也就是说其是将“正午”作为一个基准点,将这个基准点之后的时间段认定为“午后”。[4]

由此可见,不同语种的时空表达都需要“基准点”的存在,或确定某个时间基点后再对范围时间进行描述,也正是在此描述中不同语言的时空表达差异就显现出来了。

二、汉英日三语中的时间段的时空表达结构

借助王寅(2018)总结的Lakoff提出的动态认知理论[5],我们大体可将认知动作的行为图示分为以下六类:容器图示;部分—整体图示;链接图示;中心—边缘图示;起点—路径—目的地图示;其他的认知图示:上下图示;连续图示等。

空间定位使得时间在静态层面上有了稳定的基点,那么Lakoff的动态认知理论则从动态层面上将时间视为流体,可以改变自身的形态、深浅、构成部分等等。因此Lakoff提出的多种动态认知图示也给了本文探讨汉英日三语在时间段的空间表达结构时提供了可行理论。

(一)汉语里的时空表现结构

汉语中时空表达的基本结构为空间动词或副词与时间名词的结合。其构造总的来说有两种:“空间助词+时间名词”和“时间名词+助词/空间助词”。比如:

(1)到:到8点了

(2)在…时候:在9点的时候

(3)…过:11点过

(4)…左右:4点左右

(5)…到…(之)间/…到…的时候:5点到8点之间/时候

例1和例2均属于“空间助词+时间名词”这一类表达结构。例3中时间名词后接动态助词,明确时间基点的同时又避免了例4中左右带来的暧昧性,将全句的中心置于时间基点过后这一点上,从语感上汉语母语者会比非母语者更能感知该句中时间的迁移。

(二)英语里的时空表现结构

英语时空表达中含有介词的空间表达形式主要有以下8种:

(1)In型:In the middle of the night.

(2)At型:We get up at eight o’clock.

(3)On型:On mother's day,we should send flowers to our mother.

(4)Before型:Before 15 o’clock.

(5)Up型:Up to nine o’clock.

(6)Until型:Until 10 o’clock.

(7)From…to型:Mia has to do her paper from 8 am to 9 pm.

(8)不含有介词的时空表达:Afternoon,beforenoon,midnightly等等。

但受制于英语在语法构成上的固定性,其在时空表达功能上更突出副词性。

(三)日语里的时空表达结构

含有助词的时空表现里,日语的句子构成主要是以“时间名词+助词”的形式存在:

(1)fk(x)…(xi)で型:①午前7時fk(x)午後8(xi)で、仕事PHⅩⅢtf。

(2)に型:①7時に起ffi(xi)ⅩⅢ。

(3)で型:①一般的吸収fu速ffk、0.3~3時間で最高血中濃度に達ⅩⅢtf。

(4)不含有助词的时空表现:午前、午後、夜中、深夜等等。

日语中“午前”和“午後”这样表达二维方位关系的构造不同,像“深”和“正”这类的时空指示词则将空间表达带向了更为立体的拓扑关系中。

三、汉英日三语中时空表达的异同及原因

(一)表达范围时间的空间表现异同

第二章节中引用Lakoff的动态空间理论讲空间关系投射到时间表达中,把时间分为时间点和时间段,并将时间全体看作抽象的拓扑空间,使得时间段自身也就可以被认为是具像化了的拥有是动态性质的时间:

(1)萨利在晚上7点到8点做作业。(范围时间、连续结构认知模式)

(2)Sally is doing her homeworkfrom 7 to 8 pm.(范围时间、连续结构认知模式)

(3)サリtt夜7時fk(x)8時(xi)で宿題PHⅩⅢtf。(范围时间、连续结构认知模式)

范围时间相对应这种认知模式与前节讨论的略有不同,上述时间段的连续性尚且较为明确,但本节中所考察的这一类的时间段的连续性则更有动态特征。正因如此,中日英三语中的连续性认知模式的基础就在强调时间段的动态性这一点上。

(二)时间点的时空表达异同

(4)(在)八点起床。

(5)Getting up at 8 o’clock.

(6)八時に起ffi(xi)ⅩⅢ。

在限定时间点的使用场合中,语言的空间表现向语言的时间表达这一边产生了语义的扩张。为了确定抽象意义的时间点,以客观世界的经验为基础的空间观念就会朝着时间概念转移,方位指示词类的介词、助词就显得十分必要了。因此,汉语里的“在”,作为时间补语可以在例10中强调“八点”这个时间节点的存在性。此外,英语的类似“at”的介词和日语中类似“に”的助词也有类似现象。

(三)认知模式分歧产生的原因

1.虚词系统的差异

陈平(2018)提到汉语的介词是虚词,能单独充当主、谓、宾、补、定、状等句子成分。但其组合能力很强,不仅能与其他词语结合,构成介宾短语,还可充当其前直接成分。此外汉语介词与动词之间有来源关系以及众多的兼类现象存在。

比如“飞机朝南方飞去了”中介词“朝”将“南方”同动补短语“飞去”结合起来,引出同动词所指动作行为。介词“朝”也可以解释为动词“面朝”,从而形成双动词句式。而在日语译文“飛行機tt南へ飛(ix)で行っft”和英语“the airplane is heading towards the south”中,介词和动词的区分就往往非常鲜明。

英语介词概念和日语助词在语法功能上有异曲同工之处,而作为黏着语的日语格体系中,因其自身并不存在诸如英语里的格表现,尽管相同之处较多,然而实际情况却不同。如“林fh(ix)tt駅で(Ⅲ)スPH待ってⅩⅣtf”与“林fh(ix)ttプーFIで泳ⅩⅣでⅩⅣtf”里下划线空间助词“で”都表示在某处做某事,“Mr.Hayasi is swimming in a pool”与“Mr.Hayasi is waiting at a station for bus”中的“at”“in”“on”也是同理。然而我们从语义上无法将单个英语介词和“で”一一对应,也因其对应关系无法完全成立,从而揭示了日语助词丰富的多义性与英语介词的描述准确性。

2.空间认知的差异

人们认识空间的方法、角度和阶段会对语言表达产生影响。时间表达依附于空间结构,因此对空间的不同见解也会导致时间表达的变化。之前我们通过例举发现,英语在描述时间段时通常会将时间轮廓抽象成某种容器结构,其内容物就是时间本体。汉语和日语虽也会使用容器认知结构,同时兼有连续认知结构与上下认知结构。

四、结束论

(1)以动态认知模式为基础,使用容器结构认知模式和连续结构认知模式的英语,一般可以通过“介词+定冠词the+时间名词”约束句子中的“时空表现”。汉语倾向上下结构认知模式,日语为中心向外围扩散的认知模式,延伸出了前后结构认知模式和容器结构认知模式。

(2)通过对比汉英日三语的虚词系统,可以发现汉英日三语在时间表达上的差异是多个因素协同产生的,首先是认知空间的方式影响时间的感知进而影响时间表达,不同语言的虚词系统又使得时间表达差异进一步扩大。[6,7]

猜你喜欢
助词汉英时间段
A Chinese-English List of the Sports Programmes in Winter Olympics 冬奥会项目名称汉英对照词表
夏天晒太阳防病要注意时间段
高校朝鲜语专业学生助词使用偏误调查分析
日语中“间投助词”与“终助词”在句中适用位置的对比考察
发朋友圈没人看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三天后”是啥时候?
汉英中型语文词典义项精细度对比研究
浅析藏汉双语结构助词“的”的共性与个性
助词“给”的发展变化研究
汽车德汉英图解词典(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