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资源融入小学思政课的路径探析

2022-02-09 03:06
江苏教育 2022年89期
关键词:思政课党史思政

郝 敏

百年党史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明确指出,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的思政课。因此,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运用党史资源对学生进行思想启蒙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一、创设教学情境,以多元情境带动知识协同

情境是小学阶段思政课教学的重要载体,恰当的教学情境,能够丰富学生的感官体验,带动学生的思考,深化学生的认识。在小学思政课中融入党史资源,教师应充分发挥党史资源的故事性、趣味性、情感性和启发性特点,使党史资源助力教学情境的生成,将教学情境变成沟通党史资源和教材知识之间的纽带。

首先,教师可创设生活情境,在生活情境中将历史和当代相连,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继承和弘扬美好品德。新课标在第一学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传统教育”的内容要求中指出,要使学生“了解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养成不浪费的习惯”。勤俭节约、艰苦朴素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优良美德,通过党史讲述勤俭节约美德,是进行党史学习教育的体现。无论是老一辈革命家廉洁克己的生活习惯,还是今日提倡的“反对浪费”的社会风尚,均指向“成由勤俭败由奢”这一不变的主题。教师可通过“光盘行动”“珍惜水资源”等现实案例,引导学生感受勤俭节约对当代社会的价值,使学生懂得节约的意义和作用。

其次,教师可依托活动情境,在活动中带动学生参与,使学生成为党史学习的主人。新课标指出,教师可“以升旗仪式、少先队活动、重要节日活动等为契机”,引导学生“学唱国歌,了解国旗、国歌、国徽是国家的象征”。了解国旗、国歌、国徽的含义及由来是发展小学生政治认同核心素养的必然要求。教师可利用建党节、国庆节等重大节日,在社会氛围和学校氛围的感染烘托下,进行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学党史、树品格,增强做一名中国人的自豪感,成为党史学习教育活动的主人。

再次,教师可创设探究情境,在探究中激发学生思考,使学生知善恶、明美丑、辨是非。红军长征体现出的坚持真理、坚守理想、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伟大精神,穿越历史时空仍然振奋人心。根据新课标要求和教材内容,教师可以以“红军长征”为教学背景,引导学生重走长征路,探究“红军为什么要长征?”“长征两万五千里,毛主席为什么说红军不‘怕’?”等问题,在长征路线中体会红军之难,激发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的尊敬和爱戴之情。

二、丰富教育实践,以实践探究内化价值情感

党史资源融入思政课,不应只停留在书本上,囿于教室内。教师可通过实地参观等形式,丰富学生实践体验,促进知行合一。思政课具有政治性、思想性、综合性和实践性,在实践中感受理论,在实践中证明理论,是思政课进行理论说服教育的重要方法。在小学阶段,教师要通过生动的故事阐明道理,更要带领学生通过亲身实践认同理论,使学生由听而感、观而感,变成起而悟、行而获,打通党史资源融入思政课的“最后一公里”。一方面,学校和教师应充分运用当地的红色资源,如历史博物馆、革命烈士纪念馆、烈士陵园等红色教育基地,带领学生与红色文化亲密接触,使学生在有形的红色文化熏陶下,内化价值情感,体会思想光辉。另一方面,可借助文化艺术节等节日,让学生围绕党史主题进行话剧、诗朗诵展演,引导学生把自己揉进角色之中,通过角色塑造和身份转换,强化学生的内心认同和情感共鸣,坚定学生的爱国、强国、报国志向。

三、提高教师素质,以扎实学识保障育人质量

思政课是育人的主渠道,教师在主渠道中要起到引领示范的作用。真真切切、原原本本地在思政课中融入党史资源,讲好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讲好中国故事,是小学思政课教师的责任。学校和社会必须注重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为高标准小学思政课堂的建设和高素质小学生的培养提供优质教师人才。一方面,要注重对教师的价值观建设。政治性强应是思政教师的显著特点。思政教师要理直气壮讲政治,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坚定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信念,坚定对共产主义一定能实现的信心,做到崇德、明理、增信、力行。学校要加大对思政教师的培训力度,可通过专题党课、参观红色教育基地或“党史故事我来讲”等形式,组织教师集中学习、集中研讨,在政治方向上为教师的发展保驾护航。另一方面,要夯实教师的理论根基。扎实的理论学识是保障教师顺利开展教学的前提。教师运用什么党史资源、怎样运用党史资源,都离不开教师自身对党史资源的深刻把握。学校可依托“骨干教师研修班”“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等契机,调动教师自主进行党史学习的积极性,从外部被动灌输学习转化为自我主动寻求学习,克服“人在心不在”的表面学习现象,使思政教师逐步达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六要”(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要求。

四、创新教学方法,用科学技术开展时空对话

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技术在课堂中的应用已然不可或缺。在小学思政课中运用现代化手段进行教学,是提高小学生学习兴趣、强化思政课感染力的重要手段。虚拟仿真作为一种新兴的思政课教学方式,以科学技术作支撑,使学生仿佛置身于真实场景之中,多感官协同发力,进而直观生动地进行学习。在思政课中运用虚拟仿真技术,将虚拟和现实相连,使党史资源聚合化、可视化,通过VR等现代科技手段,可使学生置身于党史之中,和革命先辈开展跨时空对话,在言语交流之中,学习他们的高尚品质、感受他们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这种新颖的学习方式,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感知,增强学生的交互体验,而且有利于提高思政教师解读党史的教学实效,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五、推进专题教学,以专题形式促进内容理解

专题教学是指教师以学生需要为出发点,以问题为导向,通过围绕特定话题开展教学的形式,其具有聚焦讲授内容、促进学生理解、讲授时间相对充裕等多方面优点。党史时间跨度大、内容复杂,通过专题教学,围绕讲授主题,更有利于凸显党史时间线、活动情境线和教学任务线,在促进学生理解的同时达到育德性和情感启蒙性的统一。在小学思政课中运用党史资源进行专题教学,一方面,教师应将课堂归还给学生。在专题讲授中,教师不仅要自己讲,学生也要讲,通过课前预习等形式,为学生明确上课要讲述的内容,使学生在课堂参与中增强对党史的理解,真正成为党史学习教育和课堂学习的主体。另一方面,教师要明晰党史各专题的讲授侧重点,注意各个专题和思政课之间的起承转合。推进专题教学就是要把党史资源通过专题的形式串起来,让学生了解党史全貌,但同时应该深入把握专题和思政课之间的平衡关系,透过党史讲思政,达到从党史中悟思想、从党史中明大德的育人效果。

一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既体现了筚路蓝缕的艰辛,也体现了百年奋斗的辉煌。党史资源的丰富性与厚重性,为小学思政课教学提供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心有所信,方能行远。新课标背景下,教师要积极将党史资源融入小学思政课教学之中,为小学生筑牢思想根基,增强小学生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使命感。

猜你喜欢
思政课党史思政
医学人文精神融入思政课的实施路径研究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第一次学党史
党史告诉我们什么?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百年党史的重要启示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中中国故事的创新表达
——评《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的打开方式》
浅议高校学生在思政课中的情感认同
党史上的今天
思政课“需求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