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与改进边疆高校民族工作

2022-03-05 01:16黄坚亮赵庆晶
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中华文化共同体少数民族

黄坚亮 赵庆晶

(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云南 芒市,678400)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就民族工作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推动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取得了新的历史性成就。9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关心重视民族工作,强调民族工作关乎大局,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这些论述主要在新疆、西藏、云南、内蒙古、广西等边疆民族地区考察时提出,或出席民族工作领域重要会议上强调和指出。2021年召开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提出“必须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只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才能有效应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过程中民族领域可能发生的风险挑战,才能为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提供重要思想保证……”[1]进一步为新时代边疆民族地区民族工作指明了方向,作出了要求。做好边疆民族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级政府相关部门、各级各类学校、社会各界协同合作,共同发力。边疆民族地区高校担负着传承、传播、发展、创新民族文化;培育民族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牢民族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开展民族师生统战工作等诸多职责。因此,加强和改进边疆民族地区高校民族工作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思想的重要一环,是推进民族团结进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凝聚民族力量的关键一招,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一、边疆高校民族工作目前的形势

建国以来在党的正确领导下,边疆地区民族工作取得的巨大成就,经济快速发展,社会总体安全,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但由于边疆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落后,地理位置特殊,民族问题与宗教问题相互交织,仍然面临着较为复杂的民族工作形势。“纵观国内外两个大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还面临众多的风险与挑战,其中敌对势力瓦解、分化、阻挠、破坏国家统一和主权完整的阴谋从未放弃,国内民族问题和边疆民族地区往往成为敌对势力阻挠、遏制中国发展崛起的利用工具。”[2]边疆高校长期处于意识形态斗争的最前沿,是境外反华势力对我进行分化、渗透,实施和平演变,煽动民族歧视与仇恨的重要目标。

从国内方面看,边疆高校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待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践行、中华文化认同教育是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途径。研究显示,虽然边疆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度较高,但认识不深刻、不牢固的现象仍然突出,与当前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提出的牢固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求存在差距。论文《少数民族大学生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状况调查》就曾指出,“有近 40%的人群表示对之缺乏深刻认识,6.7%的对象表示从未关注过。”[3]还有学者对边疆少数民族大学生中华文化的认同的现状进行调查研究,虽然总体上对中华文化的认知度较高,但也仅停留在知道、听说过的层面,缺乏深入的了解和体验,例如该调查显示边疆少数民族大学生仍有约15%从未读过四大名著。该论文指出:“边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对中华文化有较高的认知度,但在情感、意志和践行上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匮乏。”[4]这也与当前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提出的牢固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求存在差距。另外诸多研究显示,由于民族文化、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等诸多因素影响,边疆少数民族大学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中华文化认同、共产主义信仰认同等方面均尚未达到“牢固”的要求,甚至在某些学生身上体现出冲突与矛盾,主要表现为本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宗教信仰与共产主义信仰之间的矛盾与冲突。

从国际方面看,边疆高校面临意识形态风险与挑战日趋严峻。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随着中国的强势崛起,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华采取全面的包围、遏制甚至挑衅。经济上发动中美贸易战,科技上打压华为,政治上支持台独,舆论上新冠肺炎疫情甩锅中国,无所不用其极,自然也把目光放在了中国的“薄弱”环节——边疆民族地区,试图以边疆民族问题为突破口,破坏我国安全维稳定,遏制我国发展。中国外交部曾曝光一段美国退休陆军上校劳伦斯·B·威尔克森的一段视频演讲,该演讲显示了美国驻军阿富汗的原因之一为在隔壁新疆2000多万维吾尔族人,如果中情局想要破坏中国的稳定,就要以民族问题为手段,分化、渗透、策反部分新疆维吾尔族人,制造动荡。事实上不仅于此,随着中国的快速崛起,境外反华势力以人权、民族、宗教等为幌子,加紧了对我国边疆民族地区意识形态的渗透与破坏,边疆地区高校大学生由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定型,是他们实施“和平演变”,进行分化与策反的重点对象。加之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我国边境地区面临“外防输入”的压力剧增,边疆人民,边疆高校大学生的学习与生活一定程度上受到影响,使得边疆地区、边疆高校面临的民族问题及意识形态风险更为突出。

二、边疆高校民族工作的主要任务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强调,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并从十二个方面对当前做好民族工作提出了要求。结合习总书记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及目前边疆高校民族工作面临的形势。本文认为,边疆高校民族工作主要包含以下三方面任务:

(一)加强民族大学生思政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坚定共产主义信仰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一环,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尤其是针对少数民族大学生宗教信仰比例高的特点,加强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坚定共产主义信仰,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重要作用。信仰对于个人、政党、国家都具有极端重要的作用,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带领中国人民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从某种意义上讲,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是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信仰又有科学和非科学之分,宗教信仰具有非科学性质,对大学生更多的是消极影响,主要包括:一是会让大学生消极无为。宗教会给人以幻想的幸福和心灵安慰,使大学生对世俗之事漠不关心,不关心国家、民族的命运和前途,自身遇到学业、情感、工作、家庭等人生挫折时,易产生逃避心理,将解决问题的希望和自己的命运寄托于神灵,渴求虚幻神灵的庇佑,消极无为、听天由命,这与大学生应该拥有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共产主义信仰完全相悖。宗教信仰在少数民族大学生群体中比例较高,尤其以维吾尔族、藏族、回族较为典型。学者黄军利对中国矿业大学生少数民族大学生进行调查发现“有79.4%的少数民族大学生信仰宗教,其中藏族、维吾尔族、回族全民信教。”[5]而且其信仰大多是世袭的,具有盲目性,受家庭环境、风俗习惯影响较大。因此,加强边疆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让更多边疆少数民族大学生放弃盲目的宗教信仰,坚定共产主义信仰,树立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积极人生态度,有利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二)做好民族师生统战工作,广泛凝聚民族复兴力量

统一战线是我们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做好民族师生的统战工作是新时代做好边疆高校民族工作重要途径。首先,高校的统战部门要做好少数民族教师的统战工作,边疆高校党外少数民族教师作为当前少数民族群里中的优秀分子,做好他们的统战工作,发挥他们在本民族的影响力,无疑对当前做好本地区民族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其次,要更加注重做好边疆高校党外少数民族大学生统战工作。高校统战部门统战工作的重心主要在教师方面,“长期以来,高校统战工作对象主要集中在教职员工中的民主党派成员、无党派知识分子、留学归国人员、海外侨胞及其眷属、少数民族知识分子等,作为高校主体的青年大学生涉及较少。”[6]但少数民族大学生作为少数民族青年的优秀分子,毕业后势必是民族地区发展与建设的骨干力量,做好他们的统战工作,着眼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未来力量,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最后,要做好边疆高校留学生、华侨学生统战工作,边疆高校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有不少来自周边国家的留学生,以西南边疆地区高校为例,与多个南亚、东南亚等不发达的国家接壤,呈现出来自不发达国家留学生多的特点,如来自缅甸、越南、老挝等国家的留学较多,而且属于跨境少数民族为数不少,作为外国党外人士,少数民族留学生自然是边疆高校统战工作的对象。做好他们的统战工作,培养他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感,可影响他们回国后对中国的政治倾向,这无疑对我国今后与他们的国家的外交工作以及“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都具有重要战略价值。

(三)传承发扬民族文化,服务引领地方民族工作

高校负有文化传承和社会服务的使命和职责,边疆高校做好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阐释与创新工作,并用它来服务引领地方民族工作理当义不容辞。一方面,边疆高校要通过民族文化工作让各民族认识到,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中华文化是主干,各民族文化是枝叶,根深干壮才能枝繁叶茂,不断增强少数民族的中华文化认同感。另一方面,边疆高校要通过民族文化工作,提升少数民族的文化自信,提升自豪感,激发少数民族通过发扬本民族文化、发展中华文化的意识与热情。另外,还要通过民族文化工作,让全体中华儿女更加深刻认识到灿烂的中华文化是由各民族共同创造,新时代仍然需要各民族团结一心,把民族文化传承好,发展好,为引领民族地区更好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积蓄更加深沉、更加持久的力量。

三、边疆高校民族工作的改进方法

结合当前边疆高校民族工作面临的形势与主要任务,本文认为应采取以下措施加强和改进边疆高校民族工作。

(一)创新形式,加强边疆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政教育

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普遍存在针对性不强、感染力不够、有效性不高等问题,由于民族文化和宗教信仰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这些问题在边疆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群体表现更为突出。因此,应根据少数民族大学特点,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形式,提高思政教育针对性和有效性,不断增强其信仰认同、政治认同与文化认同,铸牢边疆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降低意识形态风险。本文认为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针对性创新方式方法,加强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思政课程方面,应注意将宗教教育融入思政课堂,帮助少数民族宗教信仰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坚定共产主义信仰;课程思政方面,可以增设少数民族文化课程,提升少数民族学生本民族文化自信和中华民族文化认同;在日常思政方面,有必要配备一定数量的有少数民族生活背景,专业背景,工作经验的一线辅导员、学生骨干、党务干部充实到日常思政教育队伍中去,让日常思政工作真正贴近少数民族学生实际,取得更大实效;社团思政方面,加强少数民族社团政治引领,让少数民族文化活动既有丰富的文化性又较高的政治站位;网络思政方面,加强优秀少数民族大学生事迹的宣传,引导少数民族学生以本民族语言唱红色歌曲,本民族舞蹈展现红色故事等方式创作网络红色作品,让学生在主动创造与实践体验中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提升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

(二)提高认识,扎实做好边疆高校民族师生统战工作

统战工作与民族工作有着密切联系,务必要充分认识做好统战工作对做好民族工作的重要意义,扎实开展好边疆高校民族师生的统战工作。教师层面的统战工作长期以来都是高校统战工作的主要内容,存在问题较少。学生层面的统战工作,即少数民族大学生、宗教信仰大学生、少数民族留学生的统战工作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应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和改进学生层面的统战工作。第一,可依托党团工作,做好普通少数民族大学生统战工作。在党员发展工作中,根据少数民族学生数量,制定少数民族党员发展计划,适当提高少数民族党员发展的比例。在团总支学生会工作中,应注重吸收少数民族学生,并对其进行重点关注,培养他们为学生干部,在工作中锻炼他们的实践能力,提高他们的政治觉悟。第二,做好少数民族留学生的统战工作。联谊交友是值得探索的一种方式,充分发挥学校各类社团的联谊交友作用,在社团活动中多邀请少数民族留学生,并给他们提供施展才艺的机会和平台,不断与其加深友谊,潜移默化中提高少数民族留学生群体对中华文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第三,做好少数民族宗教信仰学生统战工作。一方面要在思政课中安排宗教教育专题课,另一方面还要充分发挥辅导员谈心谈话的优势,采取一对一谈心谈话,各个击破的方式,通过长期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谈话,以马克思主义宗教理论及我国宗教政策为指导,引导他们加深对宗教本质的认识和理解,削弱他们对宗教信仰的依赖,逐步增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共产主义信仰的认同。

(三)强化责任,充分发挥边疆高校民族工作引领与服务作用

高校肩负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和国际交流合作的重要职能。边疆高校在服务地方民族工作,引领民族文化研究、民族文化传承创新方面有着独特优势,应强化责任与担当,充分发挥引领民族文化建设与服务地方民族工作作用,为少数民族地方民族团进步工作贡献更大力量。本文认为可从以下四个方面加强和改进边疆高校引领和服务地方民族工作。其一,边疆高校要引导教师积极申报涉及民族文化、民族政策、民族治理等相关课题,深入开展科学研究。其二,边疆高校民族学、民族语言、民族艺术等相关专业教师要主动深入民族乡村,发掘本地区民族文化与艺术,做好传承、保护与创新工作。其三,要走出学校服务社会,为当地政府做好民族文化建设提供决策咨询与建议,为当地百姓做好民族文化的宣讲与阐释。其四,要基于深入扎实的研究,不断创新,创造丰富多样的民族文化作品,如歌曲、舞蹈、绘画、剪纸等,引领民族文化的建设与发展,提升少数民族群众的本民族文化自豪感与中华文化认同感,铸牢边疆地区民族大学生与民族群众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猜你喜欢
中华文化共同体少数民族
《觉醒》与《大地》中的共同体观照
让中华文化在海外华裔青少年心中“留根”
爱的共同体
构建和谐共同体 齐抓共管成合力
汉字对中华文化的影响
中华共同体与人类命运共同体
我认识的少数民族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一)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二)
中华文化传承创新的路径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