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理论在话语分析中的应用*
——以新闻话语为例

2022-03-05 01:16张德敬李甜云
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中国网民中国日报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

张德敬 李甜云

(1.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外国语学院,云南 芒市,678400;2.德宏梁河县一中,德宏 梁河,678400)

一、引言

新闻的本源是讲究用事实说话,但新闻的撰写是由报道者完成的,是在报道者对客观事实进行主观反映之后形成的观念性的信息,这一主观过程使得新闻的客观性和倾向性在新闻报道中同时并存。新闻报道中的立场倾向可能是由团体代言人自觉体现的,也可能是由报道者在潜移默化的生长环境中自然形成的价值观念和价值判断。评价理论是系统功能语言学在人际意义研究中发展起来的语义资源系统。它是关于评价的,即语篇中所协商的各种态度、所涉及到的情感的强度以及表明价值和联盟读者的各种方式[1]。本文以评价理论为基础,对中美媒体关于同一事件的不同新闻报道进行语篇分析,以揭示两篇报道所隐含的态度差异。

二、理论基础

评价理论的中心是“系统”,焦点是“评价”。评价系统内部包括三大次系统:介入、态度和级差。它们又分别次系统化,态度次系统化为情感、判断和鉴赏[2]。情感属心理学中的反应范畴,是对行为、文本/过程及现象的反应。情感意义有肯定和否定两种含义,肯定含义的品质词总是表达正面的意义,否定含义的品质词总是表达负面意义。在评价理论体系中,情感分类涉及三组对照:高兴/不高兴,安全/不安全,满足/不满足;判断系统属伦理范畴,是根据伦理道德的标准来评价语言使用者的行为。判断系统具体包括社会尊重和社会认可两个子范畴。社会尊重包括正常、能力和可靠三个范畴;社会认可包括诚实和正当两个范畴;鉴赏系统属于美学范畴,是指对文本/过程 及现象的评价,同样具有正面和负面含义。鉴赏可以分为三个子范畴:我们对事物的反应(是否引起注意、是否让人高兴)、事物本身的组成(是否平衡或具有复杂性)、事物的价值(是否创新、真实、及时等)。介入系统分为单声和多声,语言使用者利用介入手段调节对所说或所写内容所承担的责任和义务。级差系统是对态度介入程度的分级资源,包括语势和聚焦两个子系统[3]。

三、研究方法

本研究以评价理论体系为分析框架,通过对中美主流媒体关于同一事件的新闻报道进行分析,进而揭示新闻语篇报道中所暗含的态度和立场。两则新闻语篇分别来自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和中国日报,内容是在新冠爆发期间,一位从澳大利亚返回中国的华人女子拒绝遵守相关隔离措施,执意外出跑步且不戴口罩,因此与社区工作人员和警察发生争吵,随后被其所就职的拜尔公司开除。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的报道标题是“A Chinese Australian woman breached coronavirus quarantine in Beijing to go for a jog -- and lost her job”;中国日报的标题是“Bayer employee fired after refusing to obey 14-day quarantine order”。选取该事件的报道,是因为该事件事实清楚,对错分明。因此,两篇报道不会显现出明显的倾向性,而细微的和隐含的倾向则更能彰显报道者在潜移默化的环境中自然形成的价值观念和价值判断。选取语料之后,笔者根据态度资源、介入资源和级差资源及其子系统的分类情况,对两篇语料进行详细解读和一一标注,并根据标注结果分析报道者的态度和立场。

四、发现和讨论

(一)态度资源对比分析

1.情感类型子系统分析

在情感系统中,两篇报道主要呈现了不满意、高兴、不安全几种态度倾向。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的报道凸显了跑步女子和中国网民的不满意,中国日报的报道凸显了跑步女子、中国网民和中国警察的不满意。该女子违反隔离规定,不听警察劝阻,不戴口罩外出跑步,给周边居民甚至整个社会带来了威胁。但该女子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对社区工作人员的干预表现出了不满。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的报道是:

例1:In a video widely circulated on social media, a woman in active wear gets into a heated argument(情感系统,不满意)with a community worker who tries to persuade her to stay at home.

该报道用 “argument”来显现该女子的不满。“argument”指的是因分歧而导致的争论、争执或者争吵,本身并不具任何感情色彩,无法显现谁对谁错。对于这样一件事实清楚,对错分明的新闻事件,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的报道在情感判断方面采取了中立的视角,没有构建起该女子威胁社会安全这一客观现实,这会影响读者对该女子行为的判断,阻碍读者树立坚定和明确的正义立场。中国日报的报道则有所不同:

例2:Bayer, a German chemical and pharmaceutical company, dismissed an employee on Tuesday who refused(情感系统:不满意)to undergo a 14-day quarantine at home after returning from abroad to Beijing, the company said on its official Weibo account on Tuesday.

中国日报用“refused to undergo”显现了该女子的不满,且强调了该女子对正当行为的拒绝,客观地呈现了事实和态度。由此可见,在描述女子的不满态度时,两篇报道都虽然都客观地呈现了事实,但在引导读者构建情感和树立立场方面却有不同的倾向。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用“argument”一词模糊谁是正义一方;而中国日报所采用的“refused to undergo”表达了该女子的不满情绪,也呈现了该女子拒绝配合,不服从管理的负面形象。

在情感——不满意这一范畴下,两篇新闻报道的共同涉及对象除了跑步女子之外,还有中国网民。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对中国网民不满意情感的描写是:

例3:The video caused a storm of criticism(情感系统,不满意)on Chinese socialmedia, with many calling for the woman to be"repatriated back to Australia."(情感系统,不满意)

中国日报的描写是:

例4:Avideoofthewoman,whodeclined toabidebyquarantinerulesduringthenovel coronavirusoutbreak,triggeredtheangerof netizens.(情感系统,不满意)

同样是对中国网民不满意情感的描写,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更多关注的是中国网民对此事件的激烈反应,如 “criticism” 和“calling for the woman to be repatriated back to Australia”,突出了中国网民在遭受激怒之后的反应,这很容易误导读者将该女子置于一种被动无助,甚至无辜的境地。而中国日报的描述则聚焦于中国网民的内心情感,同时,通过 “who declined to abide by quarantine rules during the novel coronavirus outbreak”一句的铺垫清楚地陈述了导致中国网民愤怒的外物因素,使得读者能够接受和理解这种愤怒。

在情感系统中的高兴这一范畴,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刻画了中国网民在得知该女子被所在公司开除之后的高兴,并强调了这种高兴情绪的波及面之广泛,具体描述如下:

例5:The statement was widely applauded(情感系统,高兴)on Weibo, drawing more than 1.7 million "likes" as of Wednesday afternoon.

这种描述刻意强调了中国网民的高兴,进一步将该女子置于一种被动的地位,给人造成一种群起而攻之的错觉,容易误导读者对中国网民正义感的判断。

2.判断类型子系统分析

判断是根据各种不同的标准来评价行为的资源,用来表示对人的行为的态度描述。具体来说,判断包括社会尊重和社会认可两个子范畴。社会尊重包括正常、能力和可靠三个范畴;社会认可包括诚实和正当两个范畴[4]。两篇报道都涉及到了判断系统范畴中社会认可层级下的正当。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和中国日报对这一事件做出了相似的判断,聚焦于该女子“不戴口罩外出,违反隔离政策”这一行为,认为其不符合社会规范。但两篇报道的措辞却有所差异。以下是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的报道:

例6:A Chinese Australian woman has been fired from her job in Beijing and ordered by authorities to leave China after provoking outrage in the country for breaking coronavirus quarantine rules to go for a jog.(判断系统:不正当)

以下是中国日报的报道:

例7:A video of the woman, who declined to abide by (判断系统:不正当)quarantine rules during the novel coronavirus outbreak, triggered the anger of netizens.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的表述是“breaking coronavirus quarantine rules(违反隔离规定)”,中国日报的表述是“declined to abide by(拒绝遵守隔离规定)”。虽然意思相同,但“break”呈现的是违反者和隔离规定之间的关系,即该女子违反了隔离规定;而“declined to abide by”呈现的是三者之间的关系:违法者、规定、要求其执行的人。“break”只在一个层面上凸显了不正当行为,即违反了规定;而“declined to abide by”在两个层面凸显了不正当行为,一是不遵守规定,二是不听从劝说,进一步突出了该女子不当行为的多重性。

除了对违反规定的描述之外,对不带口罩外出跑步这一行为,两篇报道也呈现出了社会认可——不正当这一范畴的判断,但具体的描述依然有所不同。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的描述是:

例8:She appears to have just returned from a jog and is not wearing a face mask.(判断系统:不正当)

中国日报的描述是:

例9:Instead of staying at home for the twoweek observation as required, she ran outside without wearing a mask.(判断系统:不正当)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用 “appears to” 这一模糊语,使得本来对错很明确的行为变得模糊。而中国日报的描述则使用了“instead of”引导的状语从句,帮助读者与背景知识建立了联系,使正当和不正当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3.鉴赏类型子系统分析

鉴赏可以分为三个子范畴:我们对事物的反应(它们是否引起我们的注意,它们是否让人感到高兴)、事物本身的组成(是否平衡或是具有复杂性等)以及它们的价值(是否创新、真实、及时等)[5]。

在鉴赏系统中的是否让人高兴这一范畴,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关注了拜尔公司和中国政府的反应,而中国日报只关注了拜尔公司的反应。三个机构的反应都为负面反应,即三方都对该女子的所作所为界定为使人不高兴。以下是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的报道:

例10:A Chinese Australian woman has been fired(鉴赏系统:使人不高兴)from her job in Beijing and ordered by authorities to leave China after provoking outrage in the country(鉴赏系统:使人不高兴)for breaking coronavirus quarantine rules to go for a jog.

例11:Bayer's Chinese subsidiary confirmed Tuesday evening that the woman in the video was an employee -- and had been fired.(鉴赏系统:使人不高兴)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关注了拜尔公司(开除)、中国政府(要求离开,斥责)和中国人民(愤怒)的反应,构建了该女子作为公司职员和作为中国居民的身份,表现出了公司、中国政府、中国人民对该行为的谴责,给读者留下了多重矛盾冲突的印象。中国日报的描述则简单的多:

例12:Bayer, a German chemical and pharmaceutical company, dismissed(鉴赏系统:使人不高兴)an employee on Tuesday who refused to undergo a 14-day quarantine at home after returning from abroad to Beijing, the company said on its official Weibo account on Tuesday.

中国日报回避了中国政府对该女子惩罚的描述,只描述了拜尔公司对该女子的惩罚。因此,中国日报仅仅塑造了该女子作为公司职员这一身份,仅从一个视角建构了冲突和矛盾。

(二)介入资源对比分析

介入系统关系到语言使用者采取强势还是温和的姿态与语篇中的分歧立场进行协商。介入系统是用来描述那些把某一话题或语篇建构为一个多声场所的意义类型,这一多声性的话语场所混杂了对先前话语、不同观点的话语。在一个多声的话语场所中包括话语收缩和话语扩展两个子系统。话语收缩又包括否认和宣称两个系统;话语扩展包括引发和摘引两个子系统。

在话语扩展方面,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和中国日报的报道都使用了摘引这一手段。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的报道中共出现了四次直接引语,引自跑步女子、政府官员、和拜尔公司。间接引语也出现了四次,分别来自跑步女子,警察,政府官员。中国日报的报道中没有出现直接引语,但出现了三次间接引语,全部引自拜尔公司。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都属于摘引子系统,是话语扩展的一种方法。同时,话语摘引也是逃避话语责任的一种方法,通过这种方法,报道者把话语中的某些观点通过他者的话语呈现出来,作者本身的话语则退到后台[6]。两篇新闻报道中都出现了摘引,说明报道者一方面试图向读者呈现真实的信息,另一方面又不想承担话语责任,试图通过呈现引语的方式来邀请读者进行态度的自我构建。即便如此,两篇报道在措辞方面的细微差异依然显露了报道者的隐含态度。如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呈现了来自多方的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在话语引用中突出了情态动词的使用,如“I need to, you have to, should”等,试图构建多方角色之间的矛盾和冲突[7]。而中国日报的报道则仅仅从拜尔公司的角度出发,构建了公司和员工之间的矛盾,以减少中国政府和网民对此事的态度介入程度的描写。

话语收缩方面,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的报道中没有出现否认和宣称,而中国日报的报道出现了一次否认和一次宣称。具体表述如下:

例13:Instead of(否认)staying at home for the two-week observation as required, she ran outside without wearing a mask.

例14:Bayer's China branch said on Tuesday that the woman in the video worked at the company and she would be sacked due to(宣称)her behavior.

中国日报的否认和宣称试图通过构建因果关系(due to) 和呈现对错对比(instead of) 的方式来反衬该女子行为的不合理,使得读者能够更加容易接受该女子受到惩罚这一事实,同时,也提高了反对和质疑的人际代价,将分歧立场的势头压制到最低限度。

(三)级差资源对比分析

级差系统是对态度介入程度的分级资源,包括语势和聚焦。语势子系统指的是对态度或是介入的程度强弱或数量多少的描述。因此,语势又可以分为两个类别,一是对性质或是品质的程度强弱的描述,二是对数量大小多少的修饰。聚焦则是对那些不能有强弱之分的范畴进行调节。聚焦可以分成明显和模糊两个维度,分别用来加强或减弱对态度或介入的表达。从语势子系统的角度来看,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的报道中从性质和数量两个方面体现了语势的增强[8]。具体报道如下:

例15:In a video widely (性质:强势)circulated on social media, a woman in active wear gets into a heated(性质:强势)argument with a community worker.

例16:The video caused a storm of (数量:强势)criticism with many (数量:强势)calling for the woman to be "repatriated back to Australia."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通过“widely, a storm of, many”等词汇的使用上调了语势,突出了影响范围广以及中国网民对此事的激烈反应,进而突出了矛盾的尖锐。中国日报的语势上调涉及的是该女子的不合理行为,及其所在公司对中国相关政策的支持和拥护,具体报道如下:

例17:When a community staff member tried to persuade her, she did not listen and even(性质:强势)shouted "help".

例18:The company always abides by the laws and regulations of the countries where it operates,and firmly(性质:强势)supports the antiepidemic action of the Chinese government and people, it added.

“even”的使用表明报道者对该女子的行为深感“意料之外”,强化了该女子行为的不合理性。而 “firmly”的使用则表明了拜尔公司对中国政府相关政策的坚决拥护和支持,这也进一步反衬了该女子行为的不合理和不可接受性。总之,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上调语势的目的是突出事件中各方之间的矛盾,而中国日报上调语势的目的是表明该女子行为的不合理性。

五、结语

本研究所选取的两篇语料是对同一事件的报道,虽然该事件事实清楚,对错分明,但从标题到内容,两篇报道依然呈现了不同的视角、态度和倾向。美国新闻网的报道在呈现客观事件的同时,大量使用了社区工作人员和跑步女子发生争执的直接引语,凸显了中国网民在得知该女子受到解雇后的高兴情绪,并通过上调语势的方式表明了这种情绪的广泛性,淡化了对该女子违反规定和拒不配合的描述,同时,通过被动句、伴随状语的使用,使读者误认为该女子处于一种被动的状态。中国日报的报道以该女子是拜尔公司职员的身份为出发点,突出强调了该女子的不正当和不配合行为,使得读者能够理解中国网民的愤怒,接受相关惩罚措施,同时,通过间接引述和上调语势的方式表明了拜尔公司对中国相关规定的支持,引导读者树立正确的立场。总之,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的报道试图通过事件构建多方角色之间的冲突和矛盾,而中国日报则只聚焦于公司和职员之间的矛盾,淡化政府层面的态度介入,并通过构建因果关系和呈现对错的方式反衬该女子行为的不合理,引导读者树立正确的态度立场。

猜你喜欢
中国网民中国日报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
漫画
中国网民爱视频7亿人网购
奥巴马、克林顿收到可疑炸弹包裹
美国CNN英语报道中的“一带一路”倡议
有关手机听歌的八个真相
基于大规模文本语料库的CNN涉华报道分析
《中国日报》:中国成第一大“电子竞技”市场
中国网民大数据
美国枪击,9人丧生
《中国日报》欧洲版荣获英国“最佳国际报纸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