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傈僳族食用漆油的文化内涵

2022-03-05 01:16余七斤
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油鸡漆树傈僳族

余七斤

(云南师范大学文学院,云南 昆明,650500)

一、傈僳族食用漆油的溯源

傈僳族属于蒙古人种南亚类型,民族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文字分为新老傈僳文,普遍信奉原始宗教。16世纪中叶,大部分傈僳族仍然过着狩猎和采集生活,居住在金沙江两岸,受丽江土知府木氏的统治。据《南诏野史》下卷“南诏各种蛮夷”记载,这时的傈僳族仍“衣麻披毡,岩居穴处,利刃毒矢,刻不离身,登山捷若猿猱。以土和蜜充饥,得野兽即生食。尤善弩,每令其妇负小木盾前行,自后射之,中盾而不伤妇,从此制服西番”。

傈僳族源于古老的氐羌族系,与彝族有着渊源关系,主要分布怒江、恩梅开江(伊洛瓦底江支流)流域地区,也就是中国云南、西藏与缅甸克钦交界地区,其余散居于中国云南其他地区、印度东北地区、泰国与缅甸交界地区。傈僳族的生计方式以狩猎、采集为主。景泰《云南图经志书》卷四载:北胜州(永胜)“巢处山林,有名栗粟者,亦罗罗之别种也。居山林,无室屋,不事产业,常常药箭弓弩,猎取禽兽。其妇人则掘草木,以给日食”。过去傈僳族先民居住在高山林间,主要靠狩猎采集为生,傈僳族男性以药箭弓弩为主要狩猎工具,而妇女们则靠采集提供家庭日常所需的基本食物。由此可见,他们与森林里面可食用的各种植物结下了不解之缘。

元、明时期,傈僳族先民已完成了第一次、第二次大规模迁徙,即从青藏高原经四川盆地西缘南迁至云贵高原北部,主要分布在川、滇两省的雅砻江、金沙江流域,分别受元代丽江路军民总管府和明代丽江土知府木氏、永宁纳西族阿土司、金沙江东岸彝族奴隶主、维西纳西族土千总的统治。16世纪,丽江木土司与西藏地方统治集团为争夺中甸、津州(今云南丽江巨甸)、临西(今云南维西)、阿敦子(今云南德钦)和宁蒗一带的统治权,爆发了长期的战争。傈僳族人民不堪兵丁苦役的重负,在荞氏族首领木必扒的率领下,渡过澜沧江,越过碧罗雪山,开始进入怒江地区。19世纪,恒乍绷、唐贵、丁洪贵、谷老四等领导的几次起义先后失败后,大批傈僳族整个氏族、整个村寨地相继向西迁入怒江地区,有的继续向西越过高黎贡山,进入缅甸境内;有的向南沿澜沧江、怒江经镇康、耿马进入沧源、孟连等地;有的则沿金沙江南下,进入禄劝、大姚等地。迁徙中,傈僳族的居住地区不断扩大,并分散为许多小块,和其他民族交错杂居。由于沿边地区和靠内地区的傈僳族受到其他民族的影响不同,他们社会经济的发展也产生了不平衡的状态。关于傈僳族为什么吃漆油、漆油鸡,为什么把漆树这种树当作一种建筑方面的材料等这些在傈僳族的一些民间故事中也常常提到。

故事一: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块因洪水泛滥的淤泥形成的一个大坝子,而为了躲避战争被迫迁徙过来的傈僳族人恰好发现了这个地方。有山有水,土壤肥沃,是一块难得的居所,于是头领们商量后便定居了下来。可是,到了雨季每一年都有洪水泛滥,他们盖好的的房子常常被洪水冲走,他们想要离开那个地方,但是洪水过后留下的淤泥是上好的肥料又可以种植荞麦,所以他们舍不得离开那里。他们便疏通河道,在清理河道的时候他们发现地下埋藏的漆树干常年都没有腐烂,反而在水里泡越久越结实。这种漆树变干了以后会变成橙黄色,埋在地里几百年也不会腐烂,是上好的材料。他们用漆树杆加固粮田加固河道,防止洪水把肥土冲走。至今在傈僳族的村寨里几乎都还能看见傈僳族人民用漆树做的家具或者是用来加固粮田的漆树木桩,这是因为傈僳族人民居住的地方是山高坡度大的地方,开阔的荒地也是比较陡峭,因此傈僳族人民一般在开辟出来的荒地下端用漆树这样耐腐的木头来固堤,防止水土流失,这种方法也是一直从古延续到至今。

故事二:在远古时代,傈僳族人民都是靠采摘野果野菜为生的,有一天,有一个老妇人带着寨子里的几个年轻少女去上山采集野菜,她们发现那刚出嫩芽的漆树叶嫩嫩的,撇开一看会出白色的枝叶,可以生吃也可以煮着吃。她们发现吃漆树叶的时候,那白色的液粘到皮肤会造成皮肤瘙痒,可是他们用开水煮一道再跟那些捕猎回来的肉一起炒味道会更好。后来漆树叶在部落里越来越多的人去采摘,也成为了很多人爱吃的一道美味。

故事三:一天,一个叫哇依的猎人去狩猎,他做了捕猎器以后就躲在漆树下休息了一会,突然他发现有一种液体一直在滴下来,他用去摸了摸,感觉黏黏的、油油的,他抬头仔细一看原来是漆树果籽在烈日下出油了。于是他摘下一些漆树籽拿回去,到家中他用锅煮了一下,可他发现锅里没有漂油,也没有味道,煮了一下午也还是没有什么油出来,于是他暴躁地把锅踢翻了。过一会儿他闻到一股清香,他仔细找了找,是火塘里面的漆树籽被烧的味道,他发现了漆树籽在烧的时候油分在火塘里嘀嗒地响。他又把漆树籽在锅里炒了炒,这时他发现又香又出来了一点油渍。哇依本是一个猎人,可他似乎对漆树籽很有兴趣,他几乎都不去狩猎了,一直在研究那漆树籽。过了好长时间,经过他的不懈努力他发现把漆树籽磨成粉以后出油更快,而那些漆油也是可凝固,可以收藏几十年都不会变质,那采回来的野菜里放了漆油味道就更香了。从那以后人们发现了这个漆油像其他猎物一样可以炼出来油了。

故事四:从前有一对夫妻,他们有一个儿子,可是他们的儿子常年生病经常不吃不喝,有一次他的妻子带着儿子到她的姐姐家,姐姐家也是很贫困,也没有什么可以招待他们的,可是看着自己的侄儿子看起来很虚弱,就把家里面仅有的一只母鸡杀了。他们用漆油炒鸡肉,然后放进去一点蒸酒炒,最后加水煮。虚弱的小孩吃了那漆油鸡以后身体变得放松了,最后小孩子的病情越来越好了。那孩子的病慢慢好转,身体越来越健康。那孩子长大以后,他就专门做漆油,人们听到这个消息以后也越来越多的人去做这个漆油,最后吃的人也越来越多了。

以上收集的这些故事听起来有些很简单,甚至只是散乱的在傈僳族民间口头流传,没有确定的依据,但是这些故事中也不难看出傈僳族自古与漆树的渊源,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用漆树做一些用具或者是用来固堤建屋,他们食用漆树叶吃漆油的时间是比较早的,这也许是古老的傈僳族人民最早食用的天然植物油和天然的食用植物了,至今也有千百年的历史了。漆树耐劳结实的特点被傈僳族人们发现了以后,后来漆树在傈僳族地区的用途很广泛,他们用来建造料槽,用来做房子,傈僳族的工匠们还把漆树做成各种各样的漂亮的家具。由于漆树对傈僳族来说用途广泛,叶可以用了食用,也是很重要的木材之一,漆树在傈僳族地区得到了很好地保护。原始的傈僳族人民认为这是大自然赐给他们的丰厚的食物,他们不对漆树乱砍滥伐。傈僳族崇尚万物皆有灵,在傈僳族眼里凡是会开花结果的花草树木不能随便砍伐,他们甚至对古老高大的漆树会上香祈福。

二、傈僳族传统技艺之漆油制作

漆树属于高山种,耐寒,一般生长在海拔800-3000米间的山林间,有“涂料之王”的名誉。这也是傈僳族居住的海拔差不多。漆树一般在春季的三、四月份发芽,差不多到五、六月份其叶生长定型,七、八月就可以看见漆树结出来的果实了。傈僳族坚信万物皆有灵,认为任何东西都有“公”“母”之分。并不是每一棵漆树都会结果,“公”的不会结果,一般除了人工培育的以外,野漆树差不多七八年甚至是十多年才会开花结果,而这种开花结果了的漆树一般高大而又结实,材质也是特别好,这种开花结果的漆树傈僳族一般不会将其砍伐,大多数都会被保护了下来。

一般漆树上提取的漆和漆油是有区别的,提取的方式也不同。漆是提取自漆树上的液,不可食用,是由来做油漆的材料。而漆油是提取自漆树种子。

(一)油漆的提取方法

漆是提取自这漆树上的液体,叫生漆,没有加工过的也叫“土漆”,是直接从漆树上采割的一种乳白色纯天然液体涂料,接触空气后逐步转为褐色,几个小时后会干涸硬化而生成漆膜。漆树长大以后可高达20多米,其树干枝少光滑,采漆割漆时需要在漆树杆上做个攀爬的“云梯”。到了三四月份漆匠们就到漆树林找那些高大的漆树进行绑梯,然后漆树上割上几道轻微的刀口,这样有利于排水,到提取的漆树就比较纯。几天以后,就可以去割漆了,漆匠们带着接漆器具就爬上绑好的云梯开始在漆树上一节一节地割,他们提取的时候一般在漆树上割一个“丫”字形,这样方便接割了漆树皮以后两边流出来的白色漆液。

由于傈僳族地区生产技术有限,傈僳族漆匠们把提取的漆会保存或者是白天割晚上就卖给加工厂或者是一些做漆生意的老板,厂家会加工成油漆。走在漆树林会看见漆匠们在一棵漆树上会一节一节地割上几十个刀痕,还有那高耸入云的“云梯”也不由自主地成为了一道道风景。割了皮取了液的漆树也不会枯死,也不会对其造成影响,只是刀口会变黑,一年可以提取好几次,再次提取时只需要在原来的割了的刀口上轻轻划一下便可再次提取,也起到了保护的作用。

(二)漆油的制作方法

到了10月、11月份漆树果籽也差不多成熟了,一般傈僳族的妇女就到山上采集漆树果籽,成熟的漆树果籽外皮呈黄褐色,主干比较细小但是高的则可摇动树干,成熟的漆树果籽就会摇掉下来,便可就地捡拾落地的漆树果籽。漆油作为傈僳族人民的天然油料之一,傈僳族先民很久以前就掌握了漆油的提取方法、制作方法以及保存方法。傈僳族制作漆油的方法简单又传统。以漆树种子为主要原料,经压榨提纯后得到植物油。它主要以固体形式存在,并具有天然香味。

傈僳族传统的漆油制作方法把摘好的果籽带回去用礅舂成粉,然后用筛子去壳,将细粉倒进去装有干净清水的锅中进行混炒,当炒熟时会有一股弥漫扑鼻而来香味。再将炒熟的细粉放进去麻袋放到榨具里用力挤压就可出油了。一般傈僳族的工匠们会用坚硬的木材料做一个漂亮的器具,做一个支点形成一个杠杆原理,把炒熟的漆树细粉放进去器具里,然后再找一个长木板压在细粉上,一头顶着支点一头人们就坐着木板上另一端用力压,这样又省力又方便。最后把挤压出来的油接到器具,接好的漆油冷却后会凝固然后变成黄色,凝固后的漆油不会变质可以收藏几十年。现在科学技术很发达,人们几乎都用机器去榨漆油,方便了几十倍。但是不管科学技术怎么转变怎么发达,祖辈们留下的远古智慧依然是独树一帜,永不过时,也是留给我们后人最珍贵的一笔财富。

三、漆油的功效

傈僳族先民最初是将漆油当作一种中草药来食用的,刚开始傈僳族先民对漆油的提取方法并不是那么的容易,他们也是经过不断地探索之后才会慢慢掌握了这个技艺。在傈僳族日常生活中漆树油不仅是一种食用植物油,也是一种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

(一)傈僳族经常将漆油当做妇女产后的药方,用漆油跟鸡肉一起煮或者是用少量的漆油跟自产米酒加简单一起煮给产后妇女吃,产后妇女吃了漆油可以缓解身体虚弱,促进女性乳汁分泌,增加产后奶量或改善奶量减少等症状。

(二)傈僳族老人用漆油治疗咳嗽和哮喘等病,这也是傈僳族对流行病的比较古老比较传统的治疗方式。傈僳族长期居住在高寒山区,不免会发生感冒等一些流行病,那年代傈僳族人民没有太多的经济条件去购买那些西药品,只能靠一些中草药去治疗一些疾病。傈僳族会用车前草、竹叶、蒲公英等一些野菜与漆油混合煮开食用,煮出来的汤能进入肺滋阴润燥,缓解肺热肺燥,扩张气管,能消除人体气管和肺部炎症。

(三)漆油是傈僳族用来治疗女性痛经,调理经期的主要中草药之一。食用方法一般是漆油跟米酒一起煮食或者是跟鸡蛋一起煮着食用;可以加热后服用,或者在加热后直接敷在小腹上后适度按摩,这样效果更加明显,能快速减轻女性痛经,缓解女性月经不调症状。

(四)漆油也是傈僳族老人用来祛风除湿的主要中草药之一。一般用少量的漆油跟清水加热泡脚治疗时,也与肉食品一起煮或也可以与中草药外敷于疼痛部位,并进行适当按摩,可迅速缓解肿胀疼痛症状。

(五)傈僳族常用漆油来治疗肚子疼痛、腹泻、呕吐等症状。可将漆油与野草莓等一些野草药一同煮开服用,也可以用漆油煎的鸡蛋给患者食用,效果更佳。

四、傈僳族特色美食漆油鸡

生活在高山峡谷间的傈僳族,他们靠山吃山,创造了许多特色的饮食文化,他们与高山共存,无不感恩着这大自然给他们的丰厚的馈赠。在傈僳族丰富多彩的特色美食中漆油鸡是一道美味佳肴之一,也是峡谷寻常百姓餐桌上的一道特色美食。傈僳族漆油鸡是云南怒江大峡谷傈僳族最具传统风味和地方特色的一种美食。是纯原生态无污染的美食。当客人到来的时候,傈僳族人习惯倾其所有、尽其所能,把自己家里所能搜集到的的美味,都集中在一个容器中献出来,让客人吃得尽兴、满意。他们也会因为客人的满意而感到自豪。

漆油鸡是傈僳族从古至今的一道特色美食,每逢过年过节,或者是亲戚朋友相聚在一起时必不可少的一道菜,也是餐桌上傈僳族人民用来招待客人的独特美食。

(一)傈僳族传统餐桌上的漆油鸡做法很简单,漆油鸡里面也不会放入配料,是原生原味的漆油鸡。

1.将杀好的土鸡先去毛,然后在火塘上微烤一两分钟,目的是把鸡身上的细毛全部烤掉,这样不会影响口感,吃起来就干干净净的。烤好后用清水清洗一两道切成块,再用清水清洗两道以上,将血迹清洗干净,放在簸箕里面将水分脱干备用。

2.把锅放到火塘上面等锅变干以后,取一块漆油放进去锅里面将其融化,要掌握好火候。漆油在锅里面融化的时候会有声音,等锅里面没有声音的时候把土鸡肉倒进去炒,炒的期间会从鸡肉里面炒出很多水分,要把这些水分炒干。

3.待鸡肉的水分炒干蒸发以后放进去盐巴再炒两分钟,等看见鸡肉颜色变成黄色以后就加清水盖好锅盖蒸煮一个小时右,加水时一次加好,煮的过程中控制好火候,尽量不要翻开锅盖或者是再加水,不然味道可能改变。

4.食用时将鸡肉捞出食用,漆油鸡汤可以微火继续煮着,这样汤的味道更加可口美味。

(二)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美食的追求也越来越细致。现代漆油鸡的做法也各具特色,越来越美味越来越丰富。

1.将切成快的鸡肉与大蒜、姜片、草果等香料放入清水中用小火煮3分钟,再倒入清水中清洗一道备用。

2.取漆油放进去锅融化。

3.将鸡肉放进去爆炒至黄。

4.加水加盖蒸煮45分钟到60分钟。

传统的漆油鸡做法用到的材料只有鸡肉、漆油、盐。现代餐桌上的漆油鸡做法用到鸡肉、漆油、生姜、辅料、酱油、盐、辣椒、各种蔬菜等。相比之下味道更加美味可口,现在漆油鸡不仅可以单独食用,还可以做成汤类的以及干锅、火锅各种各样的菜品。

真正的傈僳族宴,无论男女,有不喝酒者不得近桌的习惯。漆油鸡、手抓饭和同心酒是傈僳族待客的最高礼节。手抓饭用大米与包谷砂、或豆米、荞米混合在一起煮(蒸)熟,盛在簸箕上,盖上烤乳猪肉、鸡肉块、鸡蛋、腊肉、竹叶菜、菌子、木耳、花生、凉拌野菜、洋芋、洋丝瓜等各种肉和蔬菜。而漆油鸡有黄焖、香炒、与酒一起煮的夏啦(傈僳语)。

傈僳族吃饭时,洗手作碗筷,而后大家围着竹簸箕坐成一圈,边吃边聊,其乐融融。如果有贵宾,美丽的傈僳姑娘还会在席间唱起独具特色的傈僳歌曲,敬上一竹筒精心酿制的杵酒。

傈僳族山寨中的传统美食手抓饭,如今已经成为怒江大峡谷饮食文化品牌。各个酒店、饭店、山庄都有这项饮食服务。游客们,在大饱怒江大峡谷秀丽山川的同时,还可以大饱眼福和耳福:欣赏那五彩斑斓、花样层出不穷的美味佳肴;聆听那动人的傈僳酒歌。傈傈族文化艺术极其丰富,在其中美食文化也是独具一格。傈傈族是一个择山而定居的民族,因为受定居自然环境的不同,产生了与众不同的美食文化。每一种傈僳人的食材,都蕴涵浓厚的文化艺术,饮其食而不知道其蕴。

结语

傈僳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是一个勤劳勇敢、淳朴善良的民族,更是一个充满智慧民族。千百年来,傈僳族与其他民族一样创造了许多优秀的民族文化,他们创造着继承着生生不息的传统技艺。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越来越多的传统技艺渐渐流失,我们应该重视对传统技艺的保护,从传统技艺中吸取祖辈们的独特智慧。同时,我们应与祖辈们一样保持宁静、乐观、自由的心态,与自然万物和谐共生。

猜你喜欢
油鸡漆树傈僳族
漆树
樱花浪漫迎阔时,刀山火海任尔闯 怒江傈僳族阔时节
基于绿色消费理念的特色油鸡网络营销策略*
北京油鸡获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
福贡县漆树产业发展问题和对策
切四块
悲伤的事(外一首)
漆树的眼泪
“咱们村来了傈僳族宣讲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