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肠吻合术式评价及技术要点

2022-03-12 01:25谢学海杨尹默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22年1期
关键词:胰管空肠缝线

谢学海,杨尹默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普通外科,北京 100034)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ancreaticoduodenectomy,PD)是治疗壶腹周围肿瘤的经典术式,以手术难度大、技术要求高及术后并发症发生多等为主要特点。近年来,随着手术技术的进步及手术器械、能量平台、缝合材料的发展、更新和广泛应用,胰腺手术的安全性有了较大提高,PD术后围术期死亡率已降至<3%,但并发症发生率仍高达30%~60%。胰腺手术尤甚PD仍是腹部外科极具挑战性的复杂术式之一。胰腺术后并发症中以胰漏最常见,是导致其他后续并发症如胃排空延迟、感染、出血甚至死亡的始动因素。如何进行安全可靠的胰腺残端与消化道的重建,以降低胰漏发生率,一直是胰腺外科临床研究的热点课题。

目前,胰腺残端与消化道的重建包括胰胃吻合和胰肠吻合。胰胃吻合应用较少,胰肠吻合仍是胰腺消化道重建的主流方式[1-2]。本文参考国内、外文献,并结合笔者临床经验,论述目前常见的胰肠吻合术式及技术要点。

胰肠吻合的主要方式

目前报道的胰肠吻合方式很多。经典的胰肠吻合方式包括胰腺空肠套入式吻合、胰管-空肠黏膜吻合和Blumgart胰肠吻合等。后续诸多改良多以上述3种吻合方式为基础。

一、胰腺空肠套入式吻合

胰腺空肠套入式吻合是早年应用最广泛、最经典的吻合方式,将胰腺断端完全套入空肠的肠腔内(见图1)[3]。胰腺主胰管及断端分支胰管分泌的胰液全部引流入空肠肠腔内,包括端端套入式和端侧套入式吻合。套入式吻合近年来应用减少,该术式存在下述缺陷:①如行端端套入式吻合,空肠与胰腺断端口径存在不匹配的可能,端侧套入尚可避免该不足。②胰腺断端创面裸露于空肠腔内,易受胰液与胆汁的自身消化与腐蚀,有潜在出血与胰漏的风险。有研究将胰腺断端切割为鱼嘴状,先缝闭后再行套入式吻合,但操作较复杂,缝合层面过多。③套入式吻合一般需缝合两层,内层缝合与打结技术要求较高,过松致出血、胰漏和对合不良,过紧致胰腺创面切割撕裂。④外层胰腺被膜与空肠浆肌层的缝合存在张力,特别是套入部分较多时,空肠浆肌层有因张力过大致缺血的可能,影响组织愈合。

图1 胰肠套入式吻合示意图[3]

传统套入式吻合形式上简单,貌似易于操作,技术要求实则复杂。对缝合的针距特别是打结的力度要求较高,不同术者之间技术细节可重复性不高,胰漏潜在风险较大,影响推广应用。

二、胰管空肠黏膜吻合

胰管空肠黏膜吻合是另一种经典的胰肠吻合方式,除行空肠浆肌层和胰腺残端的缝合外,还需在主胰管对应的空肠对系膜缘侧开一小口,将主胰管与空肠全层缝合(见图2)。缝合两层,其优势在于保持胰管与空肠黏膜的连续性,有利于愈合,更符合生理,因而也有助于保证远期吻合口通畅。

图2 胰管空肠黏膜吻合示意图[3]

胰管空肠黏膜吻合的应用呈增多态势,安全性高于套入式吻合,貌似复杂,技术要求实则简单。外层缝合可应用prolene缝线连续缝合,更简便,也化解了间断缝合所致缝合张力,无损伤缝针有利于避免缝合及切割性损伤。缝合完毕后空肠浆肌层类似于生物补片,紧密贴合于胰腺创面,较大程度避免胰腺创面被腐蚀致出血及胰漏的风险。无论是内层还是外层缝合,吻合无张力。可重复性好,易于推广,也易于质量控制。正常胰腺胰管较细时,内层缝合有一定难度,往往需显微器械,以确保吻合质量。找到胰管并根据需要置入内引流支架管是完成该吻合术式的前提。据笔者经验,胰管虽粗细有别,但尚未遇到找不到主胰管的情况。离断胰腺接近主胰管位置时,注意避免使用能量器械凝闭主胰管,可锐性离断。

三、Blumgart胰肠吻合

Blumgart对传统胰管空肠黏膜吻合进行改良[4]。具体方式为胰管上、下缘分别行数个贯穿胰腺及空肠浆肌层的U形缝合,同时行类似于前述的胰管空肠全层吻合 (见图3)。Blumgart团队报道187例PD行Blumgart胰肠吻合的胰漏数据,围术期死亡率为1.6%,胰漏发生率为6.9%[5]。

图3 Blumgart胰肠吻合[3]

Blumgart胰肠吻合的亮点是胰腺创面的贯穿U形缝合,与前述胰管空肠黏膜吻合术式相比,更大程度避免胰腺创面出血以及胰漏的风险。近年来应用亦呈增多态势[6-7]。

从机械连接到生物愈合

胰腺与空肠为不同属性的两种脏器,前者为实质性脏器,后者为空腔脏器。胰肠吻合早期吻合口的连续性有赖于缝线的机械连接,后期则取决于组织的生物愈合[8]。早期机械连接,应以血运良好、黏膜对合、吻合无张力、缝线生物相容为基本技术要求,为组织生物愈合提供基础。空腔脏器内层一定是黏膜化愈合。胰肠吻合口外层,即空肠浆肌层与胰腺被膜为不同属性组织,属于瘢痕化生物愈合。从这个角度评价,胰管空肠吻合更合理。笔者团队1例十二指肠间质瘤行PD套入式胰肠吻合病人,术后8年因胰腺炎反复发作再次入院。CT检查示胰管扩张,疑诊为胰肠吻合口狭窄(见图4)。小肠镜检查显示胰腺残端完全被空肠黏膜覆盖,吻合口呈瘢痕化狭窄 (见图5)。置入胰管支架后症状缓解。由此可见,套入式吻合后,胰腺断端创面黏膜化过程中有吻合口狭窄的可能,也佐证胰管空肠黏膜吻合更合理。

图4 胰肠吻合口狭窄CT检查图像

图5 胰肠吻合口狭窄小肠镜检查图像

综上,既要重视胰肠吻合近期的机械连接,更要关注远期的生物愈合。随着PD手术指征的拓展及综合治疗手段的丰富,术后长期生存病人显著增加,应高度重视胰腺术后远期并发症,特别是胰肠吻合口狭窄所致胰腺炎反复发作及外分泌功能不全。胰肠吻合生物愈合的前提是胰管与空肠黏膜精准对合,避免术后胰漏的瘢痕化愈合所致吻合口狭窄。胰腺质软、胰管直径≤3 mm是术后胰漏的风险因素。胰管内置入支架管有助于确切的胰管黏膜缝合。支架管留置期间有利于保持吻合口通畅,但是否有利于减少胰漏发生尚存争议。基于吻合的便利性,将支架管与胰管固定后,空肠侧全层切开一小孔,将支架管另一端置入空肠内,内层不行胰管黏膜的确切缝合,外层行空肠浆肌层与胰腺被膜的缝合。此术式较传统的胰管-黏膜缝合显著简化,尤其适合腔镜下缝合。胰肠吻合口通畅有赖于支架管。支架管一旦脱落,吻合口是否能保持通畅,即远期效果如何,有待深入研究。

重视缝合技术和缝合材料对术后胰漏的影响

既往对于胰漏的临床研究,由于诊断标准、病例选择和术者经验等存在差异,不同胰肠吻合方法间可比性不高,难以得出一致性结论。病人条件及胰腺质地、胰管直径、吻合方式等属客观指标,易于量化比较。术者技术性因素即吻合质量难以量化,但对胰漏的影响更关键。吻合质量属内容范畴,吻合方式属形式范畴,内容决定形式。

吻合质量包括缝合技术和缝合材料两个方面。应注意胰腺及空肠的血运、张力、缝线选择、针距大小、打结方向及力度等技术细节因素。近年来,缝合材料的更新与进展迅速,为高质量胰肠吻合打下基础。缝线的顺应性、相容性显著提高,缝合损伤显著减少。内层胰管空肠黏膜推荐以可吸收单股缝线如PDSⅡ缝合,外层以prolene缝线连续缝合[3,9]。

微创时代的胰肠吻合

近年来,随着腹腔镜与机器人技术的推广,胰腺外科手术正走进微创时代[10-12]。腔镜胰肠吻合的理念与方式始于开放手术,反之也促进开放胰肠吻合的进一步优化,如以连续缝合代替间断缝合,也有助于胰管空肠黏膜及Blumgart胰肠吻合方式的普及推广。开放与腔镜胰肠吻合,互为因果,相互促进,共同提高[13]。

与开放手术类似,胰管空肠黏膜吻合是目前腹腔镜胰肠吻合的主要方式。缺点是操作复杂,技术要求较高,对于初学者难度较大。尤其是胰管纤细、胰腺质软的病人,缝合时易致胰腺组织切割撕裂,难以保证吻合质量。如何在简化操作、降低技术门槛的同时进行确切安全的胰肠吻合,成为腹腔镜胰腺手术普及的制约因素。近年来,我国学者不断对腹腔镜胰肠吻合方式进行各种改良和创新,如双荷包法[14]、一针法[15]、置入式胰管空肠吻合法[16]和单针全层胰肠吻合[17]等均有尝试和应用。这些方法基于胰管支架管建立并维持吻合口的通畅,避免胰管和空肠黏膜间的复杂缝合,操作相对简单,缩短学习曲线,有助于腹腔镜PD的推广和应用[11]。

综上,胰漏与病人因素、吻合方式及术者技术等多种因素相关。基于胰腺的器官属性,胰漏不可能完全避免[18-19]。然而,选择适合的吻合方式,提高吻合质量,可减少严重胰漏的发生。对胰肠吻合术式的评价,首先是胰漏发生率低,稳定可靠;其次是简单易行;第三是可重复性好,易于学习推广。现有的研究结果表明,尚无具有显著优越性的胰肠吻合方式[20],没有优劣之分,只有合理与否。术者可根据自身经验选择最熟悉的吻合方式,力求将可控的技术性指标做到极致,提高胰肠吻合的质量,减少严重胰漏的发生。

猜你喜欢
胰管空肠缝线
胃癌腹腔镜辅助全胃切除术中不同食管-空肠吻合口加固方法的疗效及安全性比较
基于反向P–M扩散分割的缝线断线检测
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合并胰管-十二指肠瘘形成1例
新疆某肉牛屠宰场空肠弯曲菌同源性分析及生物膜形成能力测定
超细鼻胃镜辅助胃窦直视法空肠营养管置入术的应用
超声内镜引导下近端胰管穿刺反向引导支架植入成功1例
术中超声在胰管修复外科中的应用:4例病例报道
超声辅助法置入经鼻空肠营养管在急性重症胰腺炎中的应用与护理研究
慢性胰腺炎合并胰管结石的诊治进展
能实时监测伤口愈合的智能缝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