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管理分析

2022-03-18 01:26桂林理工大学王美林
成才 2022年9期
关键词:队伍辅导员思政

■ 桂林理工大学 王美林

1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管理存在问题

1.1 准入标准问题

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是经过层层选拔任用的,但是目前来看,部分学校在选拔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工作人才的时候,并没有统一、标准的方法。通过调研和查阅资料可知,现在的高校在选拔思想政治教育人才的时候大多都采用面试,或者面试和笔试相结合,也有部分学校是采用单一的笔试方法。但是单一的面试或笔试可能存在一定问题。在单一面试过程中,评委的感官和第一印象,所占比重是比较大的;单一的笔试方法又会对思想政治教育人员的个人能力了解不够充分,只注重成绩会忽视个人的实践能力。笔试和面试相结合可能是大多数学校采取的方法,但是队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来说,实践能力不能忽视,品德问题也尤为重要,值得我们思考的是,只从笔试或者面试中,怎么体现他的道德水平,理论能力突出了,但是道德层面的问题也需要考量,单从笔试或者面试中能否反映出个人的品德问题,品德方面是需要一定时间的了解的,单单通过面试又如何解决这个问题,还有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是否能很好地结合,这些都是不能忽视的问题。

1.2 职责分工不够明确

在部分高校中,思政教师职责其实是不够明确的,他们可能会有不同身份,甚至有不同职责,这本身留存在问题。做好一职已经要耗费一定精力,更何况还要身兼数职。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实际上是比较广泛的,不单单包括思想教师团队,还有辅导员,甚至还有行政管理人员。他们涉及的工作也繁多复杂,如果职责不够明确,分工不够细致是很难真正管理好思想政治教育队伍。而且思政工作岗位与其他工作岗位也有些密切的联系,但是这些工作之间缺乏必要的分工协作,领导和管理也很复杂。多岗位管理同一事情,实际上并不能管理好,相反还会造成不必要的工作交叉,比如同样的事物不仅要思政教师去管理,还要辅导员去管理,如果双方不接洽,不去了解对方处理的进度,同样事物处理两遍,没有效率,也不便管理。

1.3 地方思政教师人数不足

实际上,近年来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管理和建设的重视,现在各大高校已经广泛招聘思政教师。但是相对于大城市来说,一些中小城市福利待遇不够好,人才资源不足,人才流失。985高校毕业生一般都会留在大城市,回去建设家乡的人数还是较少。小地方的人想出来,大地方的人想回去,人才基本都集中在大城市,地方教育落后,这些就导致地方教师相对缺乏。大多数思政教师有着多种任务,除了完成教学任务,还要兼职辅导员,注意和调解学生生活问题,甚至还要兼顾行政管理任务。甚至很多学校由于思政课是必修课,就会让一些不是思政专业的老师磨枪上阵。这些教师对于思政专业不熟悉,只是单纯的背课,或者是网上的素材简单教学,有些网络素材甚至是错误的思想,由于对专业知识的不熟悉,也无法发现。这样的课堂,漏洞百出,怎么指望学生能听懂。思政工作者多头工作,任务重,精力不足,也很难管理好学生,做好教学的本职任务。并且因为思政教师的人数不足,一些学校思政课堂教学都是大课堂教学,一个课堂一百多学生学习,老师顾及不到这么多学生,学生的学习效率也无法得到保障。

1.4 高校思政教师队伍素质与能力问题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涵盖面广,不光涉及专业知识,还涉及各学科的知识。所以不仅要求思政教师的有着本学科的专业素养,同时思政教师的综合素质也要高。但是实际上,许多年轻教师一毕业就步入岗位,可能理论知识充足但是实践能力不够,还有的教师本身有着较高的理论水平,但是教育学生这方面就有所欠缺。部分缺乏经验的教师,上课内容陈旧,缺乏新意,不能与社会热点相联系,学生没有兴趣。实际上现在的学生通过网络或者论坛他们也会学习到各种各样的知识,他们对老师讲的内容也会有选择有判断,如果老师专业知识储备丰富,很有可能就是双赢的局面,但是如果专业素质不高,可以想象,课堂将是一片混乱的局面。思政课实际上也是与时俱进的一门课程,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在大数据网络时代,教师的本来权威受就会到多方面的挑战,学生在网络上接触的内容错综复杂,一些所谓的“专家学者”也会误导学生,如果教师没有相对的专业能力与素养去引导,就会引发一系列的问题。

2 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管理的成功案例

针对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管理与建设等问题,许多学校都采取了独特的有利方法,这些措施也让我们有所借鉴,同样有了思考的空间。

2.1 以人为本地推进高校思政队伍选拔

在选拔思政工作人员的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受到人为主观因素的影响。大连理工大学针对这个问题,提出了“履历、笔试、面试加权量化”方法选拔思想政治工作者。首先要看选拔人才的履历,决定名额进行笔试初试,通过笔试者再进行面试,同样会考虑多种因素。比如说选拔人员在学生期间的在校成绩,是否是党员,是否有担任过学生干部,以及是否获得国家奖学金,是否有参加过一些社会实践活动,考量考核者的综合素养。这些方面综合考量,层层把关,一项一项的加分评选,最终确定入职人员。这样更好的保证优秀人才的加入,也提现了这个方法的有利之处。

2.2 协调发展地推动高校思政队伍提高

武汉大学的建设有着他们独特的方法。他们把优秀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当作干部的储备力量,优秀的思想政治工作者不仅会得到特殊培养,还会在选拔时优先考虑。当然学校也会参考个人的意向,进行教学或科研工作。同时也会进行一系列的量化考核,提出制定各种政策,保证工作者的职称评定与晋升。这样为思想政治工作队伍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与天地,能让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安心工作,更好地专注于科研工作与教学任务,不会因为过分追求职级的提高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2.3 勇于创新地促进高校思政队伍发展

清华大学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相对于其他学校,已经具有一定的规模。对于思政队伍的建设创新性发展,根据当时的情况来采取不一样的措施。清华也根据学校的要求或者学生的需要来调整思政队伍。清华大学自很久以前就开始设置研究生德育工作助理,设置研究生辅导员以及党建工作、网络工作等专项辅导员。这些岗位分工明确,可以更好地为学生服务,同样各个岗位也可以互相协作,可以促进思政队伍协调发展,这也给我们带来了启示和借鉴。

3 对高校思想政治队伍管理的创新思考

3.1 重视教师师德问题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中心环节,对于思政队伍来说,师德是极为重要的。想要学生有高尚的品德情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首先要具备同样的高水平的品德与情操。试想一下,如果一个教师品德不端,那么他传授给学生的将是什么样的思想,他的学生又会拥有什么样的人生观价值观?未来对他的成长成人又会有哪些影响呢?可以说,如果一个老师犯了政治性错误,那么他影响的可能不是一个人,是一代人。所以重视教师师德问题是十分有必要的。响应号召,深入开展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活动。对思政教师队伍进行管理考察,实行违反师德一票否决制。对于严重违反师德的教师,可以采取更加严厉的措施,比如永不录用,取消教师资格等。

3.2 高校思想政治队伍管理要重视分工

由于思政工作者工作内容的丰富,工作可能更繁多复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管理需要更加细致的分工,职责更加明确。可以根据各个思政工作者自身的特长,决定其进行教书工作或是管理工作。同样也要注意和各个学科之间的协作发展,比如辅导员之间与心理机构之间同样存在联系,碰到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辅导员不具备相应的心理知识,无法对学生提供帮助,这时候就可以联系学校的心理机构。同样的也可以设立专职心理辅导员,因为辅导员的工作繁琐,细碎且杂乱,如果没有专门的分工,不仅要管理学生学业的问题,还要重视学生的生活问题,重视学生的情感问题,重视学生的心理问题等,不仅任务重,还无法很好的顾及学生。如果可以联系各个部门,加强协作,生活方面可以交给生活部,情感和心理可以交给心理机构。辅导员专注关心学生的学习问题,这对于高校思想政治队伍的管理与建设可能有很大的帮助。当然这只是以辅导员为例,思政队伍不仅包括辅导员,还有思政教师,党建方面,行政管理方面等,同样都需要细致的分工协作。

3.3 入职前后培训,提升专业素质

思政教师要求的综合素质高,这对于刚毕业或刚参加工作的工作者来说,可能很难实现。这时候必要的培训机制就可以帮助这些还没有什么工作经验的人员,加强入职前培训,不仅可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综合素养,让思政工作者更好地熟悉教学任务和工作流程,以便可以更快地进入工作,同时也可以更好地观察新任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道德品质问题,对于一些道德有问题的人员,可以早发现早预防。入职后,对于一些非思政专业的教师和辅导员,也要进行专业培训,让他们尽快熟悉专业知识,确保在入职后,不会出现专业性问题,理论大方向是正确的。入职之后,还可以进行不定期的培训,因为思政这个专业是与时俱进的,更应该注重时事问题,对于一些年轻教师来说,现在的学生大多数都会在网站上涉猎各类知识,在课堂上难免会提出一些角度刁钻,看法新奇的问题,而年轻教师没有经验,面对这些问题可能无从下手,甚至会影响课堂。针对这一问题,对于年轻教师的不定期培训,就十分有必要。一些有经验的教师,可以将经验传授给这些新入职的年轻教师,让他们以后面对这种情况不慌张,有理有序的解决或处理问题。同样的思政课堂也不能一成不变,时代在发展进步,教学方式也要转变,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开展不一样的思政课堂,提高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队伍辅导员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以人为本做好辅导员工作
还剩多少人?
校外辅导员的一天
数年如一日的义务辅导员
“五老”队伍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