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媒体对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消极影响及对策探析

2022-03-18 01:26西安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成才 2022年9期
关键词:网络媒体网络平台社会化

■ 西安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王 园

如今网络媒体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一个重要的活动空间,大学生使用网络的频繁程度使其呈现的内容极易对大学生价值取向、思想观念等产生影响。而青年大学生作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承担着未来建设社会主义的重担,其政治社会化的程度影响着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一直被学校、社会所关注,新时代网络媒体对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影响应当给予高度重视,并善于运用网络平台做好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工作,增强其政治素养,增进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成熟度。

1 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内涵

“政治社会化”这个概念来源于西方,由美国政治学家戴维·伊斯顿首次提出,大多数学者也都从个人、政治体系、政治文化等角度给出了自己的见解。总体来说,政治社会化即社会成员在特定的政治体系中,通过政治实践活动,逐步形成自己的政治认知、政治情感、政治立场,并逐渐政治参与的能动过程。这个过程不是在某一特定的时期一次性完成的,而是连续性与阶段性的统一,贯穿一个人的一生。

大学生政治社会化即大学生通过系统的学习,已经逐渐接受现存政治制度所肯定的政治信念,熟知社会主义政治规范,形成自己的政治情感和政治立场,且在积极参与各种社会政治活动时外化为政治行为,提升自我政治素养的过程。大学时期是人生的重要阶段,这个阶段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未完全形成,思想还不够成熟,具有一定的可塑性,但因此也极易受到外界信息的诱惑。所以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过程不仅是教育者通过各种渠道和方法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大学生传播政治文化的过程,也是大学生在具备一定的政治敏锐性、政治参与能力和政治素养之后参与政治生活,逐渐拥有坚定的信念,从而实现良好的政治参与意识的过程,是大学生由“自然人”转变为“政治人”的必经之路。

2 网络媒体对大学生社会化的消极影响

2.1 多元价值观冲击大学生传统政治认知

网络促进了各个国家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大学生在通过网络获取前沿资讯的同时,也会被其他信息所吸引,或是别国的风土人情,或是其他民族的历史文化等。同时,他们的传统政治认知也承受着严峻的考验。大学生在步入大学前,所接触到的这类信息大多仍然是靠家庭、教师的讲解等,潜移默化之下,认同本国社会主义政治体系、政治文化等,形成社会主义政治价值观。但这些多样化的信息会使一些意志不坚定的同学产生政治选择困惑,面对网络上一些歪曲马克思主义、党和国家制度的信息在开始时会保持理智的态度,但由于思想还不够成熟,他们很容易被这些信息所误导。相比成人,大学生也更容易被一些外国影视、综艺节目所吸引,而西方的政治价值观,个人主义、自由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思潮也会通过这些载体呈现,进而侵蚀大学生的思想层面,对其政治认知态度、立场等产生一定的影响。

2.2 复杂信息削弱大学生政治参与积极性

当今社会,大学生已经不再是政治边缘之外的人,他们已经进入政治决策的话语体系当中,并且在网络平台上发挥着一定的作用。网络信息的推送使大学生可以及时了解时政信息,网络的延时、储存功能也使大学生可以接触到历史政治消息,且还可以通过网络对自身感兴趣的政治话题发表自己的看法,与其他同龄人甚至长辈交流心得,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大学生参与政治生活的热情。但多样化的网络信息使人眼花缭乱,相对较为枯燥、严肃、参与还容易出错的政治话题,他们对一些娱乐八卦、服装穿搭、游戏比赛等更感兴趣。一些同学在参与政治时事评论与别人意见相左或得不到回应时,就会丧失政治参与的热情,而网络上一些扭曲政治事实的报道,在误导大学生政治判断、降低他们政治认同的同时也削弱了大学生政治生活参与的积极性,甚至导致“政治冷漠”的现象出现。

2.3 部分大学生网络参与存在非理性行为

网络平台的虚拟性使一些大学生认为自己的言行在网络上有“保护伞”,从而肆意发言并做出违背道德的行为。还有一些大学生思想比较激进,在网上与别人就时事讨论时,可能会言语偏激,甚至运用自身掌握的技术对他人进行人身攻击等一些极端的、非理性的行为。还有一些大学生会将自身的负面情绪宣泄在网络上,恶趣味地在网络上制造虚假消息,或在不明事实真相的时候往下评论,使他人无法理清事情真相,扰乱他们对政治信息和政治事件的判断。大学生也因为政治亲身实践机会少,对政治信息多停留在片面的了解知识表层意思,而不能活学活用,缺乏理性思考,极容易被他人说服,进而跟从舆论导向。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无序化是大学生政治意识外化的突出表现,也是其政治社会化不成熟的最显著标志。

3 优化网络媒体影响下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策略

3.1 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高校要重视网络信息技术的应用,利用网络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在增加学生兴趣的前提下,更好地向学生传输相关政治理论。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中提道:“理论学习有收获,思想政治受洗礼”,只有理论学的扎实,思想才更加澄清。大学生正是因为对政治理论没有真正的内化于心,没有真正的理解,才会在政治社会化的过程中存在政治认知模糊、政治情感困惑、政治立场不坚定和政治行为失当的问题,这些归根结底还是因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到位。高校在重视理论讲解的同时,还要注重学生的理解运用情况。高校可以利用网络所提供的大量资源,在课堂上合理运用新鲜时政让同学发表自己的政治观点并互相交流,使学生爱上政治并主动学习思想政治理论,提升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政治参与能力。教师不但要用理论增强学生对我国政治制度、政党的信心,还要向他们普及国外一些社会思潮的形成、发展等,而不是简单略过,以防他们被一些不实报道和敌对势力渗透,增强他们网络信息鉴别的能力。

3.2 培养大学生的政治实践能力

正确引导大学生参与政治生活实践是大学生政治社会化过程中重要的一环。大学生在经过上课后,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理论知识,但在网络上真正参与到时事的讨论中,就会显露出自身的不足,他们并不能很好地将理论知识与案例结合起来,合理表达自己观点。“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因此,高校不但要在课堂上给学生提供政治实践的机会,课堂之外的实践活动也是必不可少的。高校可以利用网络平台,营造健康的网络政治社会化环境,开展多样的政治实践活动和校园文化以及校园网络文化活动,在满足学生需求的同时,渗透思想政治的教育,在这些活动中开拓学生的政治思维,积累相关经验,不至于在网络上遇见类似事件手忙脚乱,无从下手。而大学生通过参加这些活动也可以积累实践经验,不再在虚拟的网络平台“一展抱负”,也使他们检验了自身的理论知识,将其转化为自身的财富。大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养成有序参与政治生活的行为习惯,从而推进大学生政治社会化发展。

3.3 加强监管,优化网络媒体环境

“网络安全和信息化是事关国家安全和国家发展、事关广大人民群众工作生活的重大战略问题。”网络平台虚拟的特性使很多人在网络上畅所欲言,甚至在键盘的背后为所欲为,大学生在网络媒体上参与政治生活时,也不免存在用语不文明、言语偏激的情况,甚至部分学生运用黑客技术删帖、人身攻击等,对网络良好的政治环境产生了影响。一些学生不懂辨别信息真伪,政治立场不坚定,甚至向恶势力低头,向往他们的政治自由,从而掉进了敌对势力创造的政治陷阱。网络平台应该加强监管,对网络上的信息加以筛选,过滤掉其中的不良信息和有害信息,为学生营造良好的上网氛围。国家也应该出台并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对在网上散播不良信息的个人或者机构做出应有的惩罚,从而优化网络环境,使大学生不被恶意诋毁马克思主义、国家政治制度的信息影响,也使上网的普通民众能示范,守纪律,讲规矩,与学生“学术切磋”,从而提高大学生政治水平。

4 结语

网络媒体对大学生政治社会化产生了很大影响,为了大学生在步入社会后可以有健康的心理,对国家政治体制有信心,我们需要从学校,社会等方面采取措施,引导学生规范自身行为,遵守法律,提高自身的政治素养,满足自身兴趣的前提下合理使用网络参与政治生活,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猜你喜欢
网络媒体网络平台社会化
网络平台支持下初中语文翻转课堂教学研究
牵手校外,坚持少先队社会化
网络媒体记者走进山西农谷
行政权社会化之生成动因阐释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网络平台打开代表履职新视窗
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的新闻互动传播探索
高校学生体育组织社会化及路径分析
依托网络平台,构建学习评价新模式
网络媒体在舆论管理中的作用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