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基因视域下中学美育育人探析

2022-03-18 01:26赣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李玲玲
成才 2022年9期
关键词:美育中学生群体

■ 赣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李玲玲

1 红色基因在中学美育育人中的价值分析

红色基因是党领导的中国人民、中华民族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建设时期、改革开放时期及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时期所创造和形成的红色革命文化成果,是包括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红船精神等当代价值精神和物质载体的总和。其中,坚定的理想信念作为红色基因之魂,对红色基因的发展与传承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在发表关于“红色基因”的讲话当中曾多次提到:“红色基因就是要传承。”纵观我国从建立到发展这一路历程,其中包含着多少的艰辛,又创造出多少个奇迹,新中国成立不易,我们所拥有的一切美好的生活都是先辈奋斗拼搏的汗水结晶。

1.1 红色革命遗址承载的美育育人价值

红色遗址蕴含的革命精神是不可代替的精神食粮,革命遗址记录着我党团结带领人民浴血奋战、不断斗争的艰苦历程,是革命先辈留给青年一代的珍贵文化遗产。其作为传承红色基因不可或缺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不仅是中华美学精神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优质的教学资源,蕴含着丰富的学校美育育人内容,对当代中学青少年美育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与价值。红色基因在学校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育人体系中,不仅仅是党在培养人时所应该遵循的重要举措,还是党和国家在进行教育工作时所需要遵循的根本任务。红色基因不仅适合在不同的时期的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也适应对不同受众实施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以红色革命遗址涵养的红色元素为切入点,丰富当代青少年的美育教育,把红色基因贯穿学校对当代青少年美育发展全过程,不仅可以在青少年群体中进一步贯彻落实党所提倡的教育方针,也是我们国家青少年群体继承红色基因的必由之路。

1.2 红色文化系统中的美育育人价值

红色基因从某种角度上来说是一种高度凝结的精神文化,它可以使人的心灵受到震撼和净化。优秀的传统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代表的是我们国家的精神血脉,红色基因更是造血的重要保障,打造文化软实力的过程中,离不开红色基因的发展。在红色基因的学习过程中,适当的融入关于“美”的教育,切实结合马克思主义的相关观点,因材施教,选对方式,与习近平总书记共进退,青少年群体才能始终保持高举红色旗帜,在自身发展过程中不断从红色基因中汲取力量,持续向前,承担起时代赋予的使命。

2 红色基因融入中学美育育人的迫切性

目前国家在美育方面的教育还处于初级阶段,部分学校开展的美育活动过于表面,不能够对学生的审美能力进行提升。首先,学校美育教育通常被设定为选修课,美育课程在选择方面存在一定的落后性及表面性;其次,由于美育课程体系及其师资力量的缺失,同学们无法接收更深层次的美育教育内容,美育教育与红色基因融合程度较低,校园活动开展缺乏红色基因的理论引导,导致在青少年美育发展中红色基因色彩不强。

2.1 中学生的审美价值观与社会主流价值观偏离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一些文化思想与价值观念也出现了较为激烈的碰撞。特别是一些西方国家的思想文化与我国传统思想理念有着较大的差别,在这种巨大的反差之中,很多中学生群体不能够正确地看待两者之间的关系,因此导致其审美价值出现低俗化、感性化的趋势。在这一审美趋势的引导下,这部分群体很容易出现自身涵养不足、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等情况。不仅如此,在一些较为偏远的少数民族地区,其审美价值方面存在一定的误区,主要体现在男女关系以及金钱物质方面。例如,对于男女感情过于随意,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成为部分学生的“思想”,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学生的审美价值趋向低俗,这不符合当今社会主流价值,甚至危害当今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2.2 中学生的审美能力出现弱化的趋势

其主要表现为缺乏对于美的认知,部分中学生群体的审美能力停留在表面化的过程中,对美进行更深层次挖掘的能力弱,对美的事物的感知能力不足;其次,这一类型的学生在审美方面通常还表现为对美的鉴赏能力不足,对于低俗的、落后的审美情况不能够及时辨别和抵制,且社会因素、外界因素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对中学生的审美能力产生影响,影响他们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最后,则是表现为中学生群体创造美的水平低,创造美是一个较高的要求,中学生首先应该具备发现美、认识美的能力,在此基础之上再对事物的价值、本质进行认识上的升华。综上,中学生群体对于美的认识还停留在表面阶段,不能够正确的发现美的规律,因此也就不能够创造美。

3 红色基因融入中学美育育人的路径

3.1 以建立红色基因资源宝库为抓手,营造美育育人环境

以净化红色资源血液和搜集红色基因素材为主要方式,建设红色基因资源库。学校可通过发挥自身的学科、地区等条件优势,对所得资料进行分类调查与整理,以及在科学归纳的基础之上,对所承载的政治、历史、艺术等相关内容进行挖掘,从而使之成为学校重要的红色文化库。同时,选择一些更容易被青少年群体接受的方式,创设红色基因的声音传达,用“红色”发声,掌握红色话语权,在美育过程之中营造红色背景,如语言、视频等,提高中学生对红色基因精神的兴趣与主动性,从而提高美育教育与红色基因的融合度。

3.2 以占领红色基因研究高峰为载体,打造美育精品课程

首先可以在学校范围内选拔出一批具有坚定立场、学识渊博的学者进行红色资源的探索与整理,打造美育精品课程资源,并在此过程中注重理论结合实际,在学校范围内传播研究成果及其中蕴含的丰富正能量,以红色基因武装青少年头脑。2015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提到了融合理念,强调要加强美育教材体系建设,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扎根中国、融通中外,凸显中华美育精神,围绕课程目标,精选教学素材,丰富教学资源,加强大中小学美育教材一体化建设,实现主线贯穿、循序渐进。把美育课程资源开发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相结合,并于当前青少年所关注的一些社会问题以及青少年在实际成长过程中出现的各类情况进行结合,从不同领域中掌握红色基因的发展脉络,进而推动红色基因引领青少年群体正向发展。

3.3 以拓宽红色基因传播阵地为依托,活化美育育人方式

一是以红色关注度与红色影响力为出发点,运用高新科技对传播阵地进行优化,利用VR、AR等高新技术,打造沉浸式的虚拟互动场景,加强红色基因在青少年群体美育教育过程中的观赏体验,真正实现美育育人方式“活起来”。二是依托融媒体技术,通过5G直播、云展览等手段,以清新、明快、真诚的内容及图文并茂、声影结合的方式为载体,进一步提高红色基因与美育教育的融合程度,如红歌大合唱、合奏、集体舞、课本剧等。三是加强传播队伍的建设,提升红色基因在青少年群体中的影响力。一方面,要提供资源倾斜,尽最大的努力培养新时代的红色基因宣传人才;另一方面,可以从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入手,进一步提高学生群体红色基因的创作能力与传播能力,建设学生之中的理论阵地,提升红色基因的影响广度。

4 红色基因在中学生美育发展中的未来展望

红色基因促进了革命的理想信念、革命的热情和奋斗精神,并成为时代的主题。它反映并符合着绝大多数人民的根本利益,需要从教人员深入探索红色基因的价值,吸收红色基因的精华养分。尤其是在开展美育教学中,学校必须高度重视红色基因的传承,通过教师课堂引导与指导,充分发挥其在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方面的关键作用。美育教学的劳动和知识是效益的源泉,红色基因本身是人们智慧和创造力的成果,它能够形成主流还取决于人民的认可和促进。在当代青少年审美教育发展中渗透红色基因的实践表明,时代的进步和创新来自当代青少年,当代青少年隐藏着无限的宝藏和无限的智慧。只要加以引导,大胆创新和总结方法,就能释放出伟大的创新精神和进取精神,为祖国的教育服务添砖加瓦,使红色基因能够与时俱进地传承下去,只有这样,红色基因才能在发展的过程中永葆活力,不断向前。其生命力与感召力才会不断地迸发出希望的光辉。

猜你喜欢
美育中学生群体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征稿啦
通过自然感染获得群体免疫有多可怕
“群体失语”需要警惕——“为官不言”也是腐败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
美育教师
我与《中学生》的初相遇
我来“晒晒”《中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