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教育模式的完善探索

2022-03-18 01:26锦州市现代服务学校
成才 2022年9期
关键词:软笔硬笔书法书写

■ 锦州市现代服务学校 钟 臻

书法作为民族的精神图腾,承载着太多的岁月变迁,仿佛像一位孜孜不倦的老者,看着自己的子孙,茁壮成长。就书法教育而言,本身就存在分歧。是认字还是习字?是书写规范还是书写隽秀?是语文课程的分支还是独立的课程?其表现出来的诸多教育问题,迫在眉睫,需要思考。

1 认字与习字的思考

1.1 教育教材单一,形式不够完善

现在的书法教材,注重笔画、偏旁、结构等的讲解,充分详尽地展示了书法笔画的处理方式,偏旁部首的比例关系,汉字的结构种类,多与练习相结合,比如一偏旁的讲解,附上带有此偏旁的几个汉字,进行练习,大体如此;甚至还出现了摒弃偏旁,拆分笔画冠以数字、字母的形式进行所谓的兴趣教学的现象,例如n、2、3,组合为行书青字的书写模式,对书法的深入且直观的理解流于形式。

应分年级、分阶段,针对不同阶段设计好教育目标、教育方案、教参资料,例如学前至小学的书法教育阶段应以赏析字帖碑刻为主,礼器碑、万岁通天贴、祭侄稿等,确立良好的传统审美思维,将有助于自身审美的发展与提高,中学阶段应以文化拓展为主,如三国时期曹魏太尉的钟繇、平定安史之乱时的颜真卿等,书法教育中要加强人文文化的渗入,同时也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丰富了书法教育内容,也激励书法教育工作者的专业精神,书法教育须与文学的教育培养相辅而成,方会相得益彰,进而完善书法的教育体系,打破了反复重复的单调教学,以达到从认字到习字的转变,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1.2 教育标准模糊

师资薄弱,书法教师基数小,课时量少,并且大部分由语文等文化课教师担任,致使对书法教育系统思考不够完善,书法的教育方式比较单一,导致书法的教学依附于语文等学科,缺少书法学科的独立性。在教育教学阶段,学生学习往往会依托教师的教育教学,仅仅注重书写的规范性是远远不够的,不仅学生会有疑虑,教师的书法课程也会缺少专业性和前瞻性。据统计:学生书写“衣”字笔顺调查,A班37名学生,笔顺正确的为7人,其正确率为18.9%。B班32名学生,笔顺正确为5人,其正确率为15.6%;学生对书法常识即书圣王羲之的了解情况调查,A班为10.8%,B班为9.3%。提高师资力量,增强书法的教育教学的专业性、学术性,完备的书法理论,不胜枚举,例如董其昌、苏东坡的书论、孙过庭的书谱等,适当贯彻到书法教育中,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审美观。

1.3 提高书法课程达标水平

考虑到书法教育的成效具有灵便性,应适当突破“课堂作业”的局限,完善课程水平达标的标准,从独立的课堂延伸到课堂之外,多维度深层次地增强传统文化的培养与训练,最后形成完备的体系,提升教育成果,提高学生的书法能力,达到教育目的。

(1)合理地安排教育内容,将笔画的连带关系讲清楚。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从基础的概念抽离出来,具体到每一笔的呼应关系中去,书写笔画存在节奏性、连续性,简单讲解一个笔画,学生的理解会趋于思想观念,流于形式,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是提升课程水平的阶梯,也是完善书法教育模式的必须要走的道路。

(2)提倡有针对性的辅导。因为每名学生的书写习惯、书写方式都是不同的,所以存在迥异的书写方法,这就会使每名学生的优缺点有所差异,那么,在辅导过程中,针对个别问题、个别学生适当加强训练与培养,让学生学有所成,最后,汇集、整理,提炼出关键性、普遍性的问题,开展全体性的辅导,进而提高整体素质水平,达到千变万化,百花齐放的书写景象。

(3)尊重知识结构,不同年龄、不同阶段,在区分教育内容的前提下,规划出不同的达标标准,开展问答、试卷、默写三种形式,进行考核,问答内容以书法常识为主,试卷内容以书法史的内容为主,默写则为唐诗宋词等内容,重点在于书法的创作,如此既符合了教育教学目的和学生的成长的规律,又提高了教育目标。

(4)关注教育内容与实践相结合的情况。因检验书法教育效果的灵活性,可随时随地考查自身的教育成果,学生的练习册、笔记、试卷等,都可作教学反馈,通过反馈,形成良性循环,达到教育目的。不再以“课上认真书写几个字”的普遍学生认知,而是以“终身学习”的态度对待书法教育,尊重汉字,认真书写。

2 书写规范性的思考

社会对书法存在的误区,大体分为三类,一类为硬笔书法教育中出现的“字写漂亮,是门面”的片面性;另一类为写字就是书法,书法就是要写正确;最后一类为软笔书法难以推广,没有硬笔书法来得直接与方便。软笔书法本身的局限性,再加上手难,见效慢等缺点,虽然普遍都会对软笔书法兴趣浓厚,但也只能望而却步、望而生畏了。

硬笔书法教学,符合现代教学,便于施教,优于软笔书法教学。但硬笔书法脱胎于软笔,其硬笔书法理论,亦是依据毛笔的书写规律及其方法的,这种本末倒置的现象,需要及时调整。首先,提高软笔书法的普及度,打破曲高和寡的书法局面,应多阶段、多平台开展,不怕出现乱象,最怕是无人问津。其次,对书法人才的培养,特别是书法教育工作者,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参与到书法学术的交流与研讨中去,公开研究成果,引起社会广泛关注,让社会普遍认可软笔书法的重要性;软笔书法、硬笔书法都是属于书法教育不可忽视的一环。最后,坚持传承民族文化,致力于民族文化复兴。这才能体现出书法教育的全面性与普及性。

对于软笔书法的教育,重点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转变一蹴而就的速成模式,揠苗助长不能长远。软笔书法的教育步骤应该从摹、到临、再到创作。由此可见,软笔书法的练习是循序渐进、日渐成效的。最后,书法不是印刷体,更不会有统一的卡尺去衡量,孰高孰低。书法的教育目的是提高审美能力。对美的理解,各有不同,千人千面,而书法的研习一直尊崇二王,可谓殊途同归。同时,书法也蕴含了许多哲学思想,理性地规范了笔画的避让关系,又可以感性地欣赏着整体所带来的科学、和谐的统一关系,虽然书法的本身是习字,可无一不流露着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修身,齐家的家国情怀。

3 如何摆脱书法教育随波逐流的刻板印象

书法作为一门学科,脱胎于文化类课程,同时又区别于美术类。那么就需要属于书法教育自身的独立发展空间,在教育过程中,提出五点希望。

(1)对于课程内容的选择,希望教师在课程内容的安排上,最好在15分钟左右,利用多媒体进行重点、难点的讲解,20分钟的辅导、训练,5分钟书法常识、书家、名帖的拓展延伸,5分钟的总结归纳与布置作业。但也不是绝对的,因情况而定,因地制宜,最大地发挥出书法的教育作用。

(2)希望在训练环节中,提倡对汉字演变过程有所展示,从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章草,真书,行书,到草书(今草)等,呈现出完整的汉字演变过程,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增强了民族自信、文化自信,学生也有了自豪感和荣誉感。

(3)在家庭教育中,作为育人的基点,人生的第一课堂,希望家长不要以成人的书写能力来要求自己的孩子,这不现实,也不符合学生的发展规律,甚至可能会对学生的心理造成负担,不利于教师在课堂上的教育教学。希望家长的关注点,放在孩子在学习书法时是否快乐上,而不是对错上。

(4)希望教师、学院等教育机构将转变的书法教育思维,宣扬出去,扩大书法教育的感染力,发动自媒体等渠道,推广书法教育,扭转“书法课就是写字课”的局面。教育者也应该是宣传者,建立一个良性循环的书法教育体系,离不开舆论,更离不开弘扬传统文化的大环境。

(5)希望书法教育多元化交流,与时俱进,注入新鲜血液,增添新活力,不断更新自己的理念,探索出服务于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新思路。

4 如今书法教育的尴尬

互联网的兴起,习字的机会越来越少,时代发展的齿轮,碾压着传统文化的身躯,在羸弱不堪的外表下,依旧倔强地发出自己的声音。书法的受众群体很广,对汉字的审美要求,也是越来越高,pop等美术字体的出现,又一次刺激了书法的传统神经。那么书法的教育,走向何处?是坚守传统教育,还是跟随时代潮流?笔者觉得应该在坚持自我的前提下,接受新思想、新观念,运用科技技术,服务于传统文化,传播民族精神。接纳不等于否定自我,美术字是市场经济的缩影,在尊重市场营销的同时,对传统文化,书法教育的自我革新,增强自信,提高书法教育自身的能力,随势而动,相信书法教育会蒸蒸日上,延续辉煌。

5 结语

书法教育分歧本身,在于终身学习,而不能以一时的成效,去评价一名学生。问题在于书法教育工作者的盲目跟从,缺少对书法教育的独立思考,所以,提升书法的教育能力,完善书法教育模式,是我们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与义务。

猜你喜欢
软笔硬笔书法书写
Unwritten 尚未书写
用什么书写呢?
安秀扬硬笔书法
朱嘉逸
在小学软笔书法教学中渗透书法文化教育
离婚起诉书写好之后
丁逸
中国书法家协会书法考级辅导教材精选课堂之软笔② 隶书的基本技法解说(续)
我的硬笔书法”情愫“
结缘硬笔书法 耕于方寸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