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科院校舞蹈美育的育人模式与思考
——以舞蹈美育课程为例

2022-03-18 01:26南京工程学院王亚会
成才 2022年9期
关键词:工科美育舞蹈

■ 南京工程学院 王亚会

美育是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美育工作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目前工科院校的舞蹈作品质量还有待提高,这与其美育教育的开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工科院校对舞蹈美育教学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开展的课程参差不齐,缺乏体系,时效性较低,只是简单表层的学习,没有真正传达出美育的本质。改进高校美育,需要进一步挖掘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美育理念,通过课程改革提升大学生的审美与人文素养,舞蹈美育课程作为美育改革的重要抓手,对工科院校培养全面发展高素质人才具有非常重要的积极推动作用,如何提升学生的审美认知教育、综合水平,培养创新创造力,需要我们深入思考。

1 工科院校开展舞蹈美育课程的必要性

1.1 工科学生全面发展的自我需要

当前大学生处在自媒体流行的时代,各种信息爆发式涌现,学生的成长经验不足以让其判断是非对错,导致盲目跟风,造成审美低俗、精神空虚、人际关系紧张,社交恐惧症等情感偏差,更严重者出现心理问题。受传统教育的影响,我国高中就开始划分文理科,工科院校的学生多数是理科背景,以自然科学为学习内容和研究方向,其思维特点更加严谨,解决问题遵循方程式的推断规律,但同时又存在刻板、教条式的思维局限,缺少人文教育和滋养,文化素质滞后于专业教育,造成“高分低能”的情况,影响学生创新创造的发展能力。启蒙运动时期的美学家席勒认为,美育的作用是构建感性与理性、自然与人文、知识与道德的中介,他说:“美育是培养我们感性和精神力量的整体达到尽可能和谐”。通过舞蹈美育课程,充分发挥美的艺术作用,在学生还未完善内在人格的构建产生熏陶作用,进而落实“立德树人”的工作实效,使学生自愿接受美的感染,获得科学知识,抵制不良思想和精神污染,完善人格的塑造,促进科学素质和人文素养的双重提升。

1.2 工科院校建设发展的自我需求

由于受限时代要求和自身特点,工科院校注重应用型、实践型的教育目标,其资源和条件不及综合类大学,自身更多处于发展阶段,对美育教育的认识不全面,教学评价单一,缺乏体系和制度。工科院校一直以来担负着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培养工程技术专业人才的重任,随着国内经济社会的发展,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工科院校需要培养出数量充足,质量优良的复合型人才,为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经济的转型做出贡献。加强美育教育,提升高校文化软实力和核心竞争力是工科院校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成为“一流大学”的必然途径。放眼全球一流大学的发展经验,可以说科学教育与艺术教育互惠互动,相互促进。舞蹈美育课程是美育教育的必修课程,它涵盖了艺术学、美学、人文学、运动学、人体学,是一种多元化性质结构的课程,工科院校应充分发挥舞蹈美育的形式特点,提倡舞蹈美育与各学科相互渗透、相辅相成,舞蹈美育完善专业学科研究与建设,专业教育为舞蹈美育提供了科学基础和保障,两者共同提升,才能满足经济社会的高质量人才需求和高校自身的发展建设。

2 舞蹈美育课程的功能

舞蹈美育课程是指高校开设的公共舞蹈通识教育,是面向全校学生的普及性教育,主要分为理论、鉴赏和舞蹈技能。其中,理论鉴赏主要学习艺术概论、中外舞蹈史、舞蹈作品赏析等,通过学习的过程,产生个体感受、体验,打开学生思想的禁锢大门。在教学中,教师用专业化、通俗化的语言,帮助学生理解舞蹈的基本常识,知晓什么是美,美的规律、美的创造,如何欣赏,学生通过赏析美的形象,拓展视野,丰富想象力,引发创造力,获得情感共鸣,学习压力有效释放,从形成健康正确的审美观念,摒弃低俗错误的审美观。

舞蹈技能主要以形体基础训练、舞蹈组合或舞蹈编创等思维启发为主,对象往往是零基础的学生,以塑造学生健康体魄,培养高雅气质,提升创新创造(美)的能力为目标,相较于理论鉴赏课程是更加强烈的情感体验教育。在学习舞蹈组合、作品编创(汇报表演)过程中,感受音乐美、感受动作美、感受线条美,收获科学的运动方法,健康的审美能力,至高的审美体验,感受“美”的同时分辨“美和丑”“是与非”的关系,塑造美好心灵。学生对舞蹈的基本逻辑有了简单认知,从中激发学生学习能力、总结能力、思维能力,发散性地思维可以“辐射”到其他学科知识当中。这种切身实地体验,身心的巨大变化,可以引发学生强烈的自我肯定,自我满足、自我成长,从而实塑造完美的人格,潜移默化地促进学生全方位成长,从而实现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

3 工科院校舞蹈美育的实现路径与思考

3.1 提高舞蹈美育认知高度

2003年12月,教育部召开了“全国普通高校艺术教育工作会议”,在充分肯定艺术教育工作的同时还存在“三个不到位”问题,即领导认识、课程设置与教育管理不到位。舞蹈美育在工科院校的教育中仍是薄弱环节,时效性低,笔者针对工科院校的学生和老师做了一份调查问卷,80%的学生认为舞蹈是属于“不接地气”的高雅艺术,85%的学生表示不知道什么是美育,也感受不到学校美育氛围。80%以上的教师肯定了美育是工科院校教育的薄弱环节。面对一直欠缺认知的教育环境,需要投入对舞蹈美育教育更多的关注和精力。在高校层面需要加强学校领导的认知和美育的顶层化制度设计,充分利用舞蹈美育课程作为美育的常规途径和育人手段,设置科学的课程体系,扶持和配备教师团队,提供优质的教学资源,建立考核和评价体系,提供专业的舞蹈活动场地和实践平台,引进专业的艺术团体交流学习。

3.2 推进舞蹈美育教学模式

面对工科院校的普通学生,舞蹈美育课程要贯穿人文精神,立足审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课程坚持“理论+鉴赏+实践”的教学模式。学生学习舞蹈艺术理论,掌握舞蹈的特征规律,为舞蹈鉴赏和艺术技能实践打下科学基础。通过舞蹈鉴赏,了解舞蹈艺术的优秀作品,在拓展知识面和开阔眼界的同时提高审美能力,激发学习兴趣。有了兴趣才有动力,学生才愿意接受并探索舞蹈,舞蹈实践课程讲究的是学生的主观性、自主性,让学生能亲身体验而非被动地、机械式学习接受舞蹈训练。教师通过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从一个简单的步伐到手眼协调再到全身配合,教学过程中还要增强学生对美的想象力和创作力,不断加深学生对舞蹈美的感悟和体验,引发学生的内心愉悦感与成就感,形成内在的自我肯定,进而激发学生创造美的能力。

设置舞蹈美育课程绝不是要求学生某个学期选修一次就能完成美育教育,要想真正实现育人功能,必须制定全面有效的、长期的系统性舞蹈美育课程体系。例如,学校可以结合自身特色、学生的成长规律和兴趣,常年开设多种类的舞蹈美育课程。大学一年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兴趣选修舞蹈理论鉴赏课程,二、三、四年级开始系统深入学习某一类舞蹈实践课程,最后达到一定程度上的艺术修养。在选课机制上,分为必修和选修课程,具体实施可根据学校情况开设,只有完成这些课程才能拿到相应学分。

3.3 搭建“系统性”舞蹈实践平台

工科院校开展舞蹈美育课程多为舞蹈鉴赏,对学生的舞蹈实践、素养形成关注不足,难以建设“系统性”舞蹈美育体系,造成学生全面发展上存在一定的局限。而“舞蹈美育课程——大学生艺术团——实践平台”三者相辅相成,构成协同发展的理念,对工科院校美育机制的建立提供了思考和借鉴方式。我国高等院校基本都设立大学生艺术团,它是对自发形成的学生文艺团体的有效整合和管理,是承担着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代表学校形象的窗口。舞蹈实践平台是指校园文化艺术节活动、校内外演出活动、艺术比赛等,而大学生艺术团在舞蹈实践平台上承担了大部分的活动任务,有专业的教师负责指导排练,在艺术专业上具有绝对优势和实践平台。舞蹈美育课程可以帮助教师筛选和吸纳校内优秀的舞蹈爱好者加入大学生艺术团,经过更加专业性、系统性、强化性的舞蹈训练,可以大大提升学生的技术能力和舞蹈表现力。同时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参加各种校内外演出实践,一方面检验了教学成果,一方面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基础。

4 结语

从舞蹈美育课程的角度观察得知,美育机制建设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意义重大,完善的制度建设是美育育人的保障,教授学生富于审美内涵的思考方式必须通过有效的制度手段才能发挥育人的价值和功能。作为新时代背景下的工科院校和美育工作者,美育教育任重而道远,要想培养“高素质、全方位”的优质人才,应当站在更高的起点上,坚持不懈地逐步改变美育教育的薄弱态势,在教育改革的浪潮里将我国美育教育事业推向新的历史高度。

猜你喜欢
工科美育舞蹈
中粮工科机械技术(无锡)有限公司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新工科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探索
新工科背景下项目推动式教学模式的探索
中职“产学研创”一体化工科类课程的研究与实践
学舞蹈的男孩子
舞蹈课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校园舞蹈 多姿多彩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