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砂开阖六气针法治疗痛症验案※

2022-03-22 11:45郭雨琳韩金凤
中国民间疗法 2022年5期
关键词:少阴厥阴太阴

郭雨琳,韩金凤

(1.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301617;2.天津市武清区中医医院,天津301700)

龙砂开阖六气针法是一种异于传统针刺手法的中医外治法。在“三阴三阳开阖枢”理论指导下,全身随处可做一“开阖枢”图,临床上为操作方便可在头顶表面,简化为一个圆,然后结合辨证分析所取得的病象,在相对应的“三阴三阳”的位置先进行“揣穴”,因疾病造成人体阴阳气机运行失常,可在头顶皮肤表面局部触及凹陷或凸起,然后在局部周围进行平刺。本针法不强调具体穴位及补泻手法,注意起针后用消毒干棉球局部按压,以免引起出血或皮下血肿,影响治疗效果。针刺后常留针30~60 min,2周为1个疗程,2 d针刺1次。

本针法是龙砂医学流派弟子王凯军在代表性传承人顾植山教授的指导下开创的,其理论核心是从五运六气角度看待六经辨证[1],六经辨证实质是运用三阴三阳开阖枢理论分析阴阳离合的运动状态[2]。《素问·阴阳离合论》记载:“圣人南面而立,前曰广明,后曰太冲;太冲之地,名曰少阴;少阴之上,名曰太阳……广明之下,名曰太阴;太阴之前,名曰阳明……厥阴之表,名曰少阳。是故三阳之离合也,太阳为开,阳明为阖,少阳为枢……三阴之离合也,太阴为开,厥阴为阖,少阴为枢。”[3]将阴阳分为三阴三阳六经,即少阴、太阳、厥阴、少阳、太阴、阳明。“三阴三阳”对应在天即是六气变化,体现在地即为人体六经不同的病证。临床上运用龙砂开阖六气针法治疗痛症,常可有镇痛作用。

韩金凤是第4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第4批全国中医临床优秀人才研修学员、龙砂医学流派后备传承人。其临床应用龙砂开阖六气针法治疗痛症疗效显著,笔者有幸随诊,获益匪浅,现分享病案2则,敬请斧正。

1 病案举隅

1.1 乳痛案 患者,女,生于1988年2月9日(戊辰年),2020年9月16日(庚子年,五之气:少阳加临阳明)初诊。主诉:双侧乳房外侧疼痛3 个月,加重半个月余。现病史:3个月前患者自觉双侧乳房外侧疼痛,按之加重,自诉曾服用桂枝茯苓胶囊、血府逐瘀丸后症状稍减,近半个月来疼痛较前加重,于9 月15日18:00左右突发双乳疼痛难忍,后自行服用止痛药后疼痛缓解。刻下症:患者双侧乳房疼痛,触衣即痛,纳可,二便可,眠差,入睡困难,舌淡尖红苔薄白,脉弦。血常规:白细胞计数(WBC):11.0×109/L,余无明显异常。乳腺彩超:右乳低回声团[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分级为3类];右乳2点位距乳头26 mm腺体层内可见一大小约7 mm×3 mm 低回声团,边界清晰,形态规则,内部回声均匀,未见明显血流信号。末次月经:2020 年8 月25 日。经量少,经色暗,平素周期短(2 d),经期不调。中医诊断:乳痛,肝气不舒证。治疗:根据运气学说,2020年为金运太过,火气来复,取阳明、少阳;又因足厥阴肝经循行所过可引起乳房疾病,取厥阴。另厥阴、阳明取之有“一升一降”疏通气机之意。治法:阳明、少阳、厥阴各1针。医者在患者头顶皮肤做一圆,前额部固定为广明位,头顶后枕部固定为太冲位,然后对应图1 确定阳明、少阳、厥阴位置,取0.25 mm×40 mm华佗牌一次性无菌性针灸针,取穴处行常规消毒,阳明、少阳、厥阴均平刺25 mm,留针30 min。患者诉针刺后立感乳房按之已无之前痛。继续治疗2次。

2020年9月18 日二诊:患者诉9 月17 日针刺后双侧乳房疼痛明显缓解,当晚夜寐安,且行经,月经量少,舌暗苔薄白。前方行之有效,因患者已行经,“阳明已降”,即取少阴利枢机,滋肾阴。治法:阳明、少阴、少阳各1针。取0.25 mm×40 mm 华佗牌一次性无菌性针灸针。常规消毒,平刺25~35 mm,留针30 min。

2020年9月23日三诊:患者双乳乳外侧已不痛。

按语:乳痛症以单侧或双侧乳房疼痛而无肿块为特点,其痛多表现为胀痛、刺痛、酸痛、压痛,或有沉重感,严重者乳疼痛可向腋下及肩背部放射[4]。2020年为庚子年,岁运为金运太过,子午少阴君火司天,阳明燥金在泉。患者生于戊辰年,该年的岁运为火运太过。发病时间正值五之气来临之际,客气少阳加临主气阳明。《素问·天元纪大论》曰:“少阳之上,相火主之。”[3]火气当值,又因患者生于火运太过之年,更易感受火邪之气;因燥金克木,木气被遏,子气易来复,火气太过,反克于木,则肝木受制,肝气不疏。足厥阴肝经循行经过:“循股阴,入毛中,过阴器,抵小腹,夹胃,属肝,络胆,上贯膈,布胁肋。”[5]女子以肝为先天,以血为本,肝藏血,血液上行则为乳汁,下行便为经血,其依赖于肝的疏泄功能。肝气不能正常疏泄,则气血运行不畅,可发为乳痛。综合上述原因,本患者乳房胀痛,触衣即痛,当即用龙砂六气针法针刺阳明、少阳、厥阴。《素问·至真要大论》云:“少阳太阴从本,少阴太阳从本从标,阳明厥阴,不从标本,从乎中也。”[3]《素问·六微旨大论》言:“少阳之上,火气治之,中见厥阴;阳明之上,燥气治之,中见太阴…… 厥阴之上,风气治之,中见少阳。”[3]少阳之火偏盛,厥阴之木亦受影响,所谓降阳明之燥金,平降此年的燥气,以开阳明之阖;利少阳之枢,使炎炎之火速减。此时,阳明为本,少阳为标。开厥阴之阖,升发肝木之气以升厥阴,使肝经调畅。故针刺后,患者感乳房按之已无之前痛。二诊时,患者乳腺疼痛明显减轻,阳明之气下降,经水已至,肝气畅达,气血调和,则肝经所过之乳房则无胀痛,继针刺阳明、少阴、少阳。在顾氏三阴三阳开阖枢理论中,少阴、少阳同为“枢”,继续开利枢机,调畅气机;降阳明,使燥金不再克木,气机通调则不痛,故而继续针刺阳明、少阴、少阳位。三诊时,患者已无乳痛。

1.2 背痛案 患者,女,生于1970 年8 月13 日(庚戌年),2020年8月26日(庚子年,四之气:太阴加临太阴)初诊。主诉:背痛2 d余。现病史: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后背痛2 d。刻下症:两侧肩胛骨疼痛,内侧明显,颈背部膀胱经走行区域肌肉僵硬,按之有压痛,下午明显,晨起减轻,但不影响夜间休息,背痛时伴有乏力,纳可,便畅,寐安,舌暗淡边有齿痕,脉沉。血常规:血红蛋白:112 g/L,余无明显异常。心肌酶:心肌肌钙蛋白I:0.06μg/L。心电图:大致正常心电图,窦性心律,心率76 次/分。月经不规律(围绝经期)。中医诊断:痹证,气机阻滞证。治疗:依据运气学说,2020年为金运太过,后半年为燥金在泉,取阳明;结合患者病证辨证属足太阳膀胱经,取太阳及互为“标本”的少阴。取0.25 mm×40 mm 华佗牌一次性无菌性针灸针,穴位处常规消毒,阳明、太阳、少阴各1针,均平刺25~35 mm,留针30 min。后随访患者:针刺当日下午疼痛较前减轻,第2日后背已不痛。

按语:2020年为庚子年,岁运为金运太过,少阴君火司天,阳明燥金在泉。患者生于庚戌年,金运太过亦为当年的岁运,太阳寒水司天,太阴湿土在泉。该患者体质即为燥气偏盛,兼有寒湿,因此易感受此年的燥金之气而发病。岁半以下,地气主之,因而在治疗上要注意降阳明之燥。发病时恰值下半年四之气,客气太阴加临主气太阴,湿气较重。该患者乏力、舌暗淡、边有齿痕等症状也指向太阴。《脾胃论》言:“脾病,体重节痛,为痛痹,为寒痹,为诸湿痹。”[6]脾为气血生化之源,脾胃是气机升降的之枢,太阴脾气虚,则易生痹证。“阳明太阴燥湿相济”,故阳明从其相济而化,阳明之气主时,兼可见太阴之象;肝主筋,主痛,燥金太过,克制木气,肝木受邪而不能伸,故发为痛症。患者后背痛下午明显,为阳明燥金不降之象,症状下午加重,根据六经病欲解时中“阳明病欲解时,从申至戌上”,可见阳明经病证可能在该时段会加重,故针刺阳明更有可能治愈。足太阳膀胱经经脉循行部位过背部,故针刺太阳;“少阴太阳从本从标”,虽此时太阳为本,但仍针刺少阴之标,利枢机,使阳明之气下降,太阳之气生发。气机流利,则痛症自除。

2 小结

龙砂开阖六气针法是运用运气思维经过“司天、司人、司病证”,即运用五运六气推演患者就诊时的气候特征,考虑患者出生时的气候特点,再结合患者此次就诊的主要病证,参考六经辨证、六经病欲解时[7]等辨证方法,辨别疾病欲解的最佳时段,五象(即“天象、气象、物象、证象、脉象”)相参,高度概括出主要象态和次要象态,选取2~3经进行精准针刺治疗,分清阴阳消长变化,进而在相应六经位置进行针刺的一种治疗方法。中医学把疼痛的病机概括为“不通则痛”和“不荣则痛”,即实邪所致和虚邪所致的疼痛。现代医学认为疼痛主要包括外部创伤、组织的缺血、局部炎性反应、免疫代谢障碍、神经受损等。研究表明,针刺治疗疼痛有较好效果,可以减少体内致痛物质的分泌产生,抑制痛觉敏感化,提高人体的痛阈值[8]。因龙砂开阖六气针法尚缺少循证医学的证据,故亟须进行大量、深入的临床或基础研究,以便更好地指导临床。

猜你喜欢
少阴厥阴太阴
梁宏正教授从“开阖枢”论治肾病的经验
“两阴交尽谓之厥阴”奥谚解
《伤寒论》“灸厥阴”探析
黄帝内经
“太阳-阳明-少阴”传变分期下痛风性关节炎的病理机要探析
从“天癸既行,皆从厥阴论之”论治经前期综合征探析
马年生人初之气运气养生
从少阴论治类风湿关节炎探析
宇宙间的四种基础物质
Thirty-Six Stratagems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