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用电安全管理与技术节能实践——基于创新发展理念的视角

2022-05-10 02:21罗丙中陈永庆杜国胜张美茹
高校后勤研究 2022年4期
关键词:断电公寓用电

罗丙中 陈永庆 杜国胜 马 骁 张美茹

高校用电安全管理与技术节能实践——基于创新发展理念的视角

罗丙中 陈永庆 杜国胜 马 骁 张美茹

[罗丙中 陈永庆 杜国胜 张美茹,东北电力大学保卫处;马骁,深圳市高士卫电控设备科技有限公司]

本文基于创新发展理念,以学生公寓为样本,以实验室和导师室为试点实施智能控电安全节能系统改造,将安全用电与技术节能相结合,探讨高校用电安全管理新思路。

创新发展理念;高校;用电安全管理;技术节能;实践

《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的通知》[1]明确将创新发展理念作为推动教育现代化、创建平安校园的重要指导思想。近年来,高校特别注重将安全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其中用电安全作为重要组成部分,是确保学校教育教学、科学研究等各项事业发展的基础,是教职员工和学生赖以工作、学习以及生活的重要保障。如何创新管理机制,既能满足师生正常用电需求和对美好校园生活的品质要求,又能做到安全用电与节能减排协同并进、提高管理效率,这越来越成为高校所关心的话题。东北电力大学作为一所学科特色鲜明的电力类院校,为提高用电安全管理的科学性和专业性,一直以来不断探索和实践安全用电管理新思路和新方法。经过不懈努力,在安全用电与技术节能领域取得显著成效,基本实现了将用电安全管理变被动为主动、变事后为事前、变临时应对为防治结合的管理目标(高慧玲等,2018)。[2]

一、高校用电安全管理面临的困境

高校用电安全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关系着全校师生的生命财产安全。目前我国高校在用电安全工作中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在现代系统安全理论中,安全管理工作的目标是控制危险源,有针对性地制定防控措施(高慧玲等,2018)。[2]而高校用电安全管理面临的困境来源于三个方面的危险源,即人的不安全行为、物(设备设施等)的不安全状态以及环境的不断变化。

(一)人的不安全行为

人的不安全行为是造成高校用电安全事故频发的重要源头,主要原因在于行为人安全意识较为淡薄、责任心缺失、存在侥幸心理以及缺乏安全知识等(林进鹏,2017;王振兴,2019)。[3,4]以公寓用电安全为例,人走后不断电、插排与可燃物接触、插排串接、高负荷用电、手机、电脑、充电宝等充电设备充电时无人看管、滥用违章电器等现象广泛存在(冯诗松等,2018)。[5]归根结底,师生对上述不规范用电行为可能导致的严重后果缺乏足够认知和重视。也有人认为当代大学生安全责任意识的缺失是造成高校用电安全问题的最重要原因,显而易见的是,尽管学校职能部门反复强调安全用电的重要性,但使用违章电器的行为依然屡禁不止(王振兴,2019)。[4]

(二)物的不安全状态

导致高校用电安全问题的另一个重要原因为用电设备设施等的不安全状态。例如供电设备设施老化受损,手机、电脑等用电设备长时间充电导致过充、发热,部分线路电流载荷量小而无法满足用电需求、实验室大型仪器设备无专线供电、使用违禁电器造成恶性负载等。技术缺失使得用电设备设施的安全性难以得到保障。

(三)管理上的缺陷

高校用电安全管理所面临的环境愈来愈复杂。一方面,在校人数不断增加、建筑物多而分散等原因使得学校监管部门的管理难度加大,容易出现管理盲区(郭建群,2016)。[6]另一方面,环境的变化迫使高校职能部门对管理人员的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例如,高校安全保卫部门作为高校重要的安全监管部门,其职能范围早已不仅限于传统的治安、消防等安全保卫工作领域,安全生产、重点防范等新职能的纳入与不健全的安全体系、队伍素质等形成较大差距,造成管理的被动(刘用庆,2019)。[7]

二、高校安全用电与技术节能设计的思考

(一)智能控电技术在高校用电安全中的应用

智能控电技术的应用让高校安全用电与技术节能相结合的目标得以实现。在创新发展理念下,高校将技术节能纳入用电安全管理,通过技术手段推动高校安全用电,在满足正常需求的同时减少不必要的电力损耗。智能控电技术不仅能够确保学校用电安全性,还可以大幅度提高学校安全监管部门和后勤服务保障部门的管理效率,降低学校运营成本(林进鹏和苏少琳,2016)。[8]有数据统计,高校能耗建筑中,公寓和教学楼耗电量最高,占到全校耗电量的30%以上。因此,智能控电技术在公寓用电(林进鹏,2017;冯诗松等,2018)[3,5]以及教学楼中的应用也最为广泛。林进鹏和苏少琳(2016)[8]的研究认为,智能控电技术的应用可以大幅度降低运行成本,还可以避免很多消防隐患,特别是对于恶性负载(纯阻性直热式电器的使用)的具备精准识别和控制。

(二)模式构想

为解决用电安全问题,减少能耗,提高运行效率,学校决定在学生公寓和部分实验室、导师研究室实施技术控电改造和升级工作。首先,从客观因素入手,针对学生公寓在用电安全领域可能存在的危险,识别客观危险源并确定其特性,并对危险源进行分类,理出管理重点难点。其次,本着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的原则,结合基层调研、研讨会等师生提出的隐患反馈和具体需求,基于创新发展理念合理设计智能技术控电系统,将安全用电与技术节能相结合。再次,通过技术手段实现安全用电,为教育教学、科学研究等各项事业提供安全稳定的供用电环境。最后,通过行为约束和技术手段,引导和培养师生的安全用电习惯,提高安全意识,确保设备设施安全运行,不留隐患。

安全用电与技术节能管理模式如图1所示。

图1 安全用电与技术节能实践模式图

(三)科学论证与精准施策

2016年,学校决定开展智能控电改造计划,对全校公寓安全做了一次全面调研,了解公寓用电安全方面存在的问题。问题集中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公寓数量多,在校师生人数多,人力监管困难。学校共有学生公寓20栋,总建筑面积17.11万平米,各类房间4200余个,公寓内住宿师生2.2万人,安全监管难度较大。二是公寓用电安全缺乏保障,公寓原有安全控电系统存在技术缺陷,对恶性负载不能有效识别,造成违规电加热设备(烧水棒、电炉、电饭煲、电炒锅、电热杯、电吹风、发夹板等)滥用严重,公寓用电安全隐患大量存在,不必要电力损耗大。

经过多部门研讨论证,学校主要领导提出依托学校学科优势,创新引领,担当社会示范责任,通过技术手段解决安全用电管理痛点难点。学校公寓智能控电等安全工程提上议程并着手实施。整合社会力量和资源,与招标技术公司合作,邀请电力设计方面的专家驻校指导,确保学校公寓新控电系统安全可靠,节能环保。

(四)制度保障

为保证学校发布文件明确详细的技术方案、实现目标和管理要求,制定详细的时间进度表。实际工作中,严格执行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确保用电设施设备规范标准;严格安全责任制度,明确安全责任人和责任分工。

三、高校安全用电与技术节能措施实践

经过几年的实践,学校在安全用电与技术节能工作方面初显成效。目前全校公寓所有房间全部实现了智能控电,少部分教室和实验室也完成了智能化安全节能用电改造。2018年,学校荣获“全国能效示范领跑单位”荣誉称号,安全用电和技术节能控制水平均居于国内高校领先地位,省内外多家单位来校考察调研和交流学习。

(一)公寓智能控电安全节能系统

公寓智能控电安全节能系统重点针对高校公寓寝室用电特点,在传统限流控电模式基础上,加入“用电须监护,无人自断电”的设计理念。该技术实现了以下功能:一是无人断电功能,公寓寝室所有用电设备在有人监护的情况下供电,在无人的情况下自动断电,有效消除因用电器具未及时断电潜在的火灾隐患;二是智能控电功能,对恶性负载的发热类电器和接触不良的劣质插排进行精准识别并自动断电,使学生在寝室无法使用大功率电器及其他违禁电器;三是信息储存功能,管理人员通过数据终端掌握所有寝室用电安全情况,为安全监管部门实施针对性安全检查提供了数据支撑;四是节电功能,智能控电安全节能系统的应用进一步规范了寝室用电标准,也避免了学生离开寝室后未断电而造成的电能损耗。

(二)公寓安全用电配套服务

智能控电安全节能系统的应用使得公寓安全用电与技术节能有效结合。由于对恶性负载的精准识别控制遏制了电吹风、电水壶等用电设备的使用,为满足学生生活需求,公寓提供自助干发间、调峰节能开水间及共享热水袋等配套服务,满足了学生的正常需求。另外,公寓值班室监岗仪的使用减少了值班人员离岗脱岗现象。一系列配套服务和人性化设计使公寓安全用电整体上得到保障。

(三)实验室和导师室安全用电样板间试点

为全面提高用电安全,学校延续经验,在实验室、导师室等场所开展了安全用电试点,选取部分房间作为样板间,利用暑期开展集中用电系统改造升级,包括电气线路和用电器应用两部分内容。电气改造部分实现了“线不落地、管槽敷设、强弱分离”的安全目标;电器应用部分实现了“无人断电、长供审批、电热专区”的用电管理模式。改造后的样板间既保证了房间内用电安全,又能满足正常用电需求,同时实现节电率约22%,试点效果良好。

1.房间内电气线路布设不落地,将已往地面敷设的线路改为沿墙或架空敷设,并用管槽加以保护。另外,将电线与网线分离布设,需要持续供电的用电设备设置为专线供电。

2.选用具有防超容、防漏电、防私接功能的墙壁插座,确保载荷精准控制,一是防止恶性负载、私人用电设备及线路私拉乱接,二是室内人员发生触电时能够瞬间断电。

3.加装自动断电装置确保室内人员离开后能够自动断电,避免因无人监护或者疏忽大意造成的电气类火灾隐患,并大幅度减少不必要的电能损耗。该装置还兼具触电后便捷施救功能。

4.房间内设有电热用电专区,使用非实验用途电热器具,需经本单位防火责任人批准并登记备案,在专区内使用。该专区内电源还具备无人看护自动延时断电功能,减少电力损耗。

(四)精细化管理

由于智能控电安全节能系统的应用,给学校安全监管部门带来了极大便利,实现了用电安全精细化管理。一是缩短了管理时间。保卫部门通过调取控电数据,开展有针对性的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节约了大量时间。二是减少了管理成本。智能技术的应用避免了一部分不安全用电行为、设备设施运行不安全带来的人力、物力、资金等无限制投入,节约运行成本。三是增强了管理约束力。通过技术手段,配合一系列制度保障,约束和规范用电行为,培养师生良好的用电习惯,强化安全责任制,安全职责落实到人,提高制度约束力。四是提高了管理质量和效率。排除了以往管理缺陷带来的隐患,使用电安全管理更加人性化、科学化、专业化和精细化,管理效率和质量大幅度提升。

四、结语

高等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助推高校基于创新发展理念根据环境的变化及时创新管理机制,从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找出重点难点,科学论证,精准施策,将安全用电与技术节能相融合,用技术手段强化硬件设施设备安全,规范人的用电行为。强化安全宣传教育和安全责任意识,提高管理队伍的专业性,形成了高校用电安全管理长效机制。

[1]国务院. 《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的通知》(国发〔2017〕4号)[DB/OL],2017-1-19[2021-12-1].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网站.

[2]高慧玲,董鹏,董玲玉,李文中. 基于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的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J].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8(08):35:4-9.

[3]林进鹏. 高校公寓安全用电管理新探[J]. 高校后勤研究,2017(01):60-61.

[4]王振兴. 当代大学生责任的缺失与培养——以宿舍违章用电为例[J]. 教育现代化,2019(06):213-215.

[5]冯诗松等. 北京高校学生公寓用电安全问题及对策分析[J]. 高校后勤研究,2018(08):18-20.

[6]郭建群. 高校学生公寓消防安全:问题、原因及建议——以厦门市X大学M校区为例[J]. 高校后勤研究,2016(04):72-75.

[7]刘用庆. 总体国家安全观视野下应对高校传统安全问题策略研究[J]. 高校后勤研究,2019(06):33-35.

[8]林进鹏,苏少琳. 高校学生公寓安全用电智能控制与管理系统研究[J]. 广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06):73-78.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保卫学专业委员会2021年度“高校保卫科学研究”课题资助项目:推进高校治理体系现代化背景下的高校平安校园建设体系研究(项目编号:21BWYB004)

(责任编辑:张宝岭)

猜你喜欢
断电公寓用电
安全用电知识多
高压感应电动机断电重启时的瞬态仿真
前滩禧悦公寓
共享公寓
对输配电及用电工程的自动化运行的几点思考
日光灯断电关闭及自动延时开关设计
末日公寓
为生活用电加“保险”
用电安全要注意
数字公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