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工科研究生就业引导策略研究——以厦门大学为例

2022-05-10 02:19水永生
高校后勤研究 2022年4期
关键词:航空航天重点毕业生

水永生 胡 月

理工科研究生就业引导策略研究——以厦门大学为例

水永生 胡 月

[厦门大学]

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国家重点行业和领域就业,到国家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是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部分。文章通过对厦门大学航空航天学院研究生毕业生近5年的就业流向进行分析,总结归纳影响学生就业选择的因素,有针对性地提出引导理工科研究生到国家重点行业就业的策略,以期提高毕业生往基层、西部以及国家重点行业领域就业的比例。引导学生把个人的成长成才与国家民族的利益紧密结合起来,上大舞台,成大事业。

研究生;毕业生;就业引导

“就业引导”是高校着眼于国家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通过开展深入、扎实、有效的工作,教育学生把个人的成长成才与国家民族的利益紧密结合起来,积极主动地向关系我国经济建设、科技教育、社会管理、国家安全及其他社会发展事业的重点行业和领域输送优秀毕业生,鼓励和动员毕业生到国家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1]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研究生招生人数不断增加,尤其是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后,研究生招生规模进一步增大,研究生招生人数的显著突破会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更多的专业人才,但同时研究生毕业后存在着就业压力普遍增大、就业流向不尽合理、就业地域过于集中等倾向。实践证明,只有把个人追求同国家与社会的需要紧密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2]国家重点行业和领域为高校毕业生提供了服务人民、报效祖国、施展才干的广阔舞台。要把高校毕业生真正培养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就应该引导他们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这是时代对于当代高校毕业生提出的要求,是广大优秀毕业生成长、成才的必由之路。文章通过对厦门大学航空航天学院研究生毕业生近5年的就业流向的分析,总结归纳影响研究生就业选择的因素,有针对性地提出引导理工科研究生到国家重点行业就业的策略,以期有助于提高毕业生往基层、西部以及国家重点行业领域就业的比例。

一、航空航天学院硕士研究生就业现状

表1 航空航天学院2017-2021届硕士毕业生就业情况

从表1中可以看出,选择升学深造的人数越来越多,占比也从6-7%上升到近10%。选择继续深造可能是对科研有浓厚的兴趣,也可能是为了提高自身的能力和素质,增加择业优势。博士生毕业后进入航空航天相关领域的概率会更大,更能够服从国家需要、服务国家利益。另外可以看到近5年航空航天学院研究生去往航空航天领域重点行业就业的人数比例相对稳定,占比约30%左右。但和一些到高薪行业如计算机、金融等行业的就业人数相比,毕业生到航空航天领域重点行业就业的人数仍然较少。

如果大量的学生都涌入某个或某些行业,这对高校培养多层次的人才、对国家的发展需求都是不利的。所以要结合实际情况,采取相应举措,努力形成每年有大多数的毕业生踊跃到国家重点行业和领域工作的良好局面。

二、研究生就业现状原因分析

(一)家国情怀教育吸引力不足,学生缺乏服务社会的责任感

家国情怀是一种由家及国的情感表诉,为增强民族凝聚力提供强大的思想支撑。[3]但在高校,家国情怀的培养还存在不足,缺乏系统性与吸引力。当前家国情怀教育零散分布在课堂上,没有与爱国教育和传统文化相结合,尚未形成各方合力,使得教育成果不理想。教师队伍缺乏相关专业知识,在教育过程中忽视学生的主体性,教育方法缺乏创新,忽略了与研究生实际生活和社会热点结合,使得家国情怀教育吸引力不足。另外当代理工类高校研究生大多都为独生子女,从小衣食无忧,缺乏独立性。一方面父母不希望他们下基层吃苦,使得学生内心深处对基层有抵触,缺乏对于基层的了解和体验。另一方面学生在求学过程中更关心自身的发展,缺少报效祖国、服务社会的责任感、使命感。

(二)职业生涯规划模糊,从众心理明显

当前高校研究生多为90后,独生子女多,缺乏客观正确的自我定位,对职业环境的认知存在偏差,甚至部分同学职业规划模糊。自我认识不足,对于自身能力和特质的探索不足,比如自身技能探索、性格探索、工作兴趣探索、价值观探索等。缺乏自我管理、发展的理念,对工作世界认识不足,缺少明确的职业定位,一味随大流,忽视自身优势和社会需求,导致一些单位供需严重失衡。缺乏职业规划和就业准备,读研期间缺少就业锻炼平台,在理论联系实际、执行和创新能力方面有所欠缺。缺少清晰的职业方向,缺乏努力的方向,在就业选择上就变得“佛系”。

(三)倾向于选择薪酬高或者地域发达的行业领域。

研究生相较于本科生额外付出了三年时间成本,承担的社会责任和家庭压力也更多。因此对于第一份工作的起薪期望较高,在互相讨论攀比中片面追求高薪。研究生学习门槛较高,时间成本较大,其自身及家庭成员自然会对研究生产生较高期待,在就业地区选择上认为应当在经济发达的大城市就业,一方面待遇比较高,另一方面能够有更好的职业发展通道,上升潜力大。可以说就业地区从侧面象征着发展潜力。另外,毕业生没有亲身体验过艰苦地区的基层生活,容易产生畏难情绪,即便是来自贫困地区的学生在经过大城市的生活洗礼后也大多不愿回到家乡就业。

(四)对基层就业政策了解有限,服务基层意识薄弱。

部分同学服务基层意识薄弱,对基层就业政策认识不够透彻。他们不主动了解与自身就业紧密相关的制度及优惠政策,对国家推行的“大学生村官计划”“三支一扶”等政策了解有限,这极大地阻碍了他们对基层就业的认知,限制了他们扎根基层一线的作为。

三、引导硕士毕业生到重点行业就业的策略

如何进一步提升就业质量,引导毕业生到更符合国家和人民需要的岗位上去工作,是我们需长久思考的命题。接下来以厦门大学航空航天学院近年来进行的重点行业就业引导工作为例,探索重点行业就业引导的工作策略。

(一)思政教育培养学生关键领域就业情怀

开展学生理想信念教育,通过全方位的思想引领,从学生入学起就帮助他们树立远大的理想,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趋势对人才的需求,努力培养把个人利益与祖国人民利益紧密相连的积极投身祖国科研一线的拔尖人才。以行业中的领军人物为理想感召,开展“空天报国”系列党课、“总师大家谈”交流座谈会、专场讲座等,创新多种形式,邀请许多在航空航天技术领域有突出贡献和重大影响的楷模,以他们的现身说法带领学生近距离感受和体会行业最新前沿和个人奋斗历史,激发学生的家国情怀和报国热忱。二是以领域内的优秀校友为精神激励,邀请多位优秀校友分享自己的科研历程和奋斗故事,激励学生们以在国家重要领域中付出辛勤努力的校友作为榜样进行学习。三是以优质的空天文化活动为氛围引导,实践出真知,依托专业特色开展空天文化节,举办水火箭大赛、空天知识竞赛、航空公司参访等活动,提升学生对空天文化的亲切感、认同感,增进学生对行业动态和国家发展的了解,培养学生对本专业的兴趣,在校园中营造良好的空天文化氛围。

(二)校企合作形成学生重点行业就业意识

加强与国家重点行业和关键领域的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的联系与合作,大力拓展毕业生到重点领域工作的主渠道。组织专业实习实训深化重点单位体验,积极组织学生到中国航发研究院、中航工业等13个国家重点行业专业实训,于一线科研院所中开展沉浸式科研,在团结协作中进行集智攻关,依托实质性科研训练使课堂教学和研发生产无缝结合,零距离锻造提升学生的科研视野和工作能力,加强同学们对所学专业的荣誉感和使命感。深化校企合作互动搭建就业桥梁,引导同学们“走出去”,组织实践队走访多家研究所和实验室,建立实习实践基地。同时开展“请进来”,积极联系、对接多家重点单位到校开展交流会和专场招聘会,与中国航发集团、中航工业集团、厦门自贸委、中国商飞、中国航发商发等十余家重点单位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等方面深度交流合作,为毕业生前往重点行业就业提供先导、搭建桥梁。

(三)职业培训促进学生就业能力持续提升

把就业工作视为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将就业工作贯穿体现在学生培养的全过程,贯穿在每一个教职工的工作中,努力实现就业工作的全员化、全过程、全方位。加强顶层设计,成立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每年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讨论学生就业引导工作,做到开学有部署、过程有督促、年终有总结,为全员育人开展就业工作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开设《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形势与政策》等课程,引导大学生了解时政热点和国家需求,同时鼓励辅导员、专业教师参加职业培训,针对大学生就业问题开展课题研究,助力就业引导。策划开展职业能力提升主题活动,如求职经验分享会、简历制作大赛、模拟面试大赛、毕业生交流座谈会等。为学生分析就业形势、引导毕业生优化择业观念;引导学生进行求职实践,提升求职能力。开展就业指导“一对一”咨询服务,定期跟踪形成台账,引导其前往重点行业就业。

(四)政策激励增添学生重点行业就业保障

健全激励保障机制,畅通成长发展通道,引导高校毕业生到中西部、东北、艰苦边远地区和城乡基层就业。可以提供政策性激励,设立专项就业奖励基金,并颁发相关荣誉, 大力宣传基层就业成才的先进典型,营造良好氛围,引导广大毕业生树立正确的成才观和就业观。做好重点行业领域企业招聘的信息服务工作,整合利用校友、导师等资源,拓宽毕业生到西部地区和重点行业就业的渠道,同时可以和相关企业合作,对引进人才提供政策激励。

[1]杨振斌,杜嘉.新形势下清华大学开展就业引导工作的探索和实践[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4(11):31-33.

[2]祁金利,欧阳沁.加强生命线建设,做好毕业生就业引导工作[J].思想教育研究,2009(02): 23-26.

[3]孙雪薇. 理工类高校研究生基层就业观研究[D].成都:电子科技大学,2020.

(责任编辑:赵鹏程)

猜你喜欢
航空航天重点毕业生
第十五届航空航天月桂奖
伤心的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重点推荐
这些是今年要重点做的事
南京航空航天馆
一飞冲天——中国航空航天史
重点报道
重点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