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忠实信仰者和积极传播者

2022-05-30 10:48郭跃文
环境 2022年7期
关键词:广东文明生态

一、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强大思想武器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高度,围绕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深刻回答了“为什么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什么样的生态文明、怎样建设生态文明”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植根和升华于生生不息的中华文明,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深化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领导人民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标志性、创新性、战略性重大理论成果,是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强大思想武器。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内涵丰富、博大精深,具有鲜明的理论特征。一是具有坚定的人民性,创造性提出“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建设生态文明,是民意,也是民生”等精辟论断,坚持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强调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生态公共产品、让老百姓更充分地享受绿色福利,彰显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二是具有深刻的科学性,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精华和理论品格,揭示了生态文明建设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过程,明确了生态文明是生产力持续发展的结果、生态环境问题归根结底是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问题,将人类关于自身、社会和大自然的科学认知提升到了新的高度。三是具有强烈的实践性,深刻把握新时代我国人与自然关系的新形势新矛盾新特征,适应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回应人民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要,为解决环境问题、保护生态系统、推进绿色发展提供了行动指南。四是具有完备的系统性,明确“八个坚持”和“五大生态体系”,统筹考虑自然生态各要素,注重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强调在联系发展中动态地认识和把握生态建设规律,增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整体效能。五是具有鲜明的时代性,紧紧把握人类社会特别是我国现阶段发展需求,立足时代前沿思考问题和探寻出路,以坚定的历史担当、开放的全球视野,系统回答了关乎生态文明建设和全球环境治理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建设清洁美丽世界提供了中国方案。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开放的、发展的新思想,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指路明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思想、法律、体制、组织、作风上全面发力,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开展了一系列根本性、开创性、长远性工作,决心之大、力度之大、成效之大前所未有,在创造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的同时,创造了令人瞩目的生态奇迹,“美丽中国建设迈出坚实步伐,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识和行动”。实践充分表明:“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是辩证统一、相辅相成的,建设生态文明、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不仅可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而且可以推动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中华大地引发的生态蝶变,生动诠释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和人类文明新形态,超越了西方现代环境理论和现代化道路,给广大发展中国家和平发展提供了重要借鉴,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贡献了中国智慧。

二、广东是认真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优等生”

广东作为改革开放先行地、排头兵、实验田,在经济社会率先发展过程中较早碰到人口、资源、环境制约问题。不少地方和单位对如何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虽一直高度重视,但也交过先污染后治理的学费,走过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一时发展的弯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生态文明建设念兹在兹、诲语谆谆、寄予厚望。2012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离京考察第一站就到了广东,强调“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2014年3月6日,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广东代表团审议时要求,“要着力推动产业优化升级,充分发挥创新驱动作用,走绿色发展之路。”2018年10月,在广东考察时再次明确指出,“广东有条件有能力把生态文明建设搞得更好”,“要深入抓好生态文明建设,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深化同香港、澳门生态环保合作,加强同邻近省份开展污染联防联治协作,补上生态欠账。”2020年10月,在广东考察时殷切寄望广东,“在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推动更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形成现代化经济体系、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抓好生态文明建设、保障和改善民生等方面展现新的更大作为,努力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走在全国前列、创造新的辉煌。”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一系列重要讲话,为广东生态文明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

广东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如山重托,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下大力气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生态环境质量发生巨大变化,绿色日益成为广东发展的鲜明底色。一是生态环境保护政治责任落紧落实。坚定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入推动落实生态文明建设各项工作。二是经济结构绿色转型步伐加快。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道路,经济发展新旧动能加速转换,资源能源消耗强度大幅下降,经济发展绿色动能更加强劲。三是绿色发展空间格局持续优化。深化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稳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新一轮绿化广东大行动全面完成,基本建成珠三角国家森林城市群,全省森林覆盖率达 58.7%。四是环境治理取得重大突破。把污染防治攻坚战纳入全省“1+1+9”工作部署,系统谋划、强力推进,真金白银投入近7500亿元,以超常规力度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PM2.5年平均浓度降至22微克/立方米,地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基本消除黑臭水体。五是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全省完成“三清三拆三整治”自然村15.3万余个,完成率达 99.5%以上;全省城市建成区绿地率达39.14%,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8.11平方米。广东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实践与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的显著成效,有力彰显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科学性、真理性。在新征程上,打造美丽中国的广东样板,必须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统筹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率先促进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努力交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优异答卷。

三、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忠实信仰者和积极传播者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原创性理论成果,是建设美丽中国的科学指引和强大思想武器,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根本遵循。研究阐释好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我们使命光荣,责无旁贷。必须持续深入地开展研究阐释,产出更多具有国家水准、體现广东风格的精品力作,为美丽中国建设提供理论支撑和学术支持。

一是重在夯实基础。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从基础入手、从源头着眼,深度探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科学性和真理性的哲学渊源、理论特质、创新逻辑,特别是通过与西方现代环境理论的比较分析,全方位、立体化地揭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独特性和超越性,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提供科学注解。

二是重在细化解析。要以“八个坚持”和“四大核心理念”为主体内容,开展分类专项研究,深入探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核心要义,认识和把握这一理论体系的基本原则,深刻领会其科学内涵、本质特征、演变规律、发展动力和历史使命,创建性提出推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入人心、落地生根的实现路径、政策举措和具体要求,真正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讲深研透讲实。

三是重在跨学科攻关。要准确把握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体现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交叉融合的特点,综合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经济学、公共管理、法学、政治学和环境科学、环境工程、生态学和地理学等多学科理论和方法,在跨学科研究中深化对这一理论成果的科学把握。(本文系2022年6月10日广东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副主任、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党组书记郭跃文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讨会上的主旨发言)

猜你喜欢
广东文明生态
请文明演绎
“生态养生”娱晚年
漫说文明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不煲“仔”的广东煲仔饭
对不文明说“不”
文明歌
广东舆情
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