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暂学习时光 见证学院成长

2022-10-13 06:03孙德富
民航管理 2022年8期
关键词:管理局学院管理

□ 孙德富/文

往事如风,岁月留痕。每个人,都要走过一些路,遇到一些人,经历一些事,才有一段真实感人的故事,留下一些难以忘怀的记忆。我在中国民航管理干部学院(以下简称“学院”)86届二年的脱产学习经历,就是最好的佐证。

我2016年退休后,来到中国民用机场协会发挥余热,而协会的办公地就在学院,每次进入母校,会有一种难以言表的情感。今年7月8日,在学院食堂用餐,看到了多年未见的班主任张杰英老师。我们俩的谈话把我带到那段脱产学习的过往岁月,翻开了封存多年的学习时光记忆,像一道风景线,依旧历历在目,清晰可见。

我是1973年参军进入民航的义务工,在民航北京管理局通信导航大队从事无线电机务工作。1977年参加空军组织的培训后,成为航管中队无线电机械师。1982年2月底,国家第一个文明礼貌月,我被调到航行部政治处任干事,有幸很早看到中国民航干部学校7月10日成立的文件。1984年8月13日,中国民航局下发《关于将民航管理干部学校改为民航管理干部学院的决定》(84民航局字108号),学院成为中国民航第一所成人教育高等院校。我敏锐的意识到,将来民航干部知识化是必然要求。于是向领导表达了上学的愿望,处领导告诉我“想学习是好事,单位一定支持,但要等下一年才能报考。”1986年3月,我参加了北京管理局组织的50多人高考复习班,因为是第一年全国成人统考,复习时间短、内容多、压力大,特别是地理和历史,当时“文化大革命”期间都没学过,好在功夫不负有心人,我以北京第3名的成绩考上学院政工专业,后改为行政管理专业。9月初,报到后知道,我们这个班有来自北京、上海、成都、沈阳、天津、江苏、江西、黑龙江、新疆等民航单位的学员,这些学员的专业五花八门。据班主任介绍,学院是原民航北京管理局扩建指挥部的几栋临建楼,教职工约50人,直接从事教学工作的不足20人,内设5个教研室和图书馆、编辑部,勉强满足当时教学条件。好在我们都是干部,当时口号是“振兴中华、建设民航”,目的是学习民航管理知识。二年共22门课程,大家认为带着工资读书学习,是人世间最幸福快乐的事,应该好好珍惜、努力学习。学院坚持“立足民航、服务民航”的宗旨,在教学环境、师资力量、生活条件有限的情况下,积极想办法改善教学、生活环境,外聘应松年、韩庆祥、刘兴华、王玖芳等优秀老师授课,尽最大努力满足教学需求。由于都是成年人,大家的工作经历、学习方法各异,但学习都很刻苦,认真听课,做好笔记,听不懂时就举手向老师提问,相互讨论,直到学懂弄通为止。对老师留的作业,总是不折不扣完成。完成作业后,同学们就交流学习体会、探讨相关问题,或者到图书馆借阅感兴趣的书籍自学,拓展理论知识,充实提高自己。光阴似箭,紧张的二年学习生活悄然度过。很快到了写毕业论文的时间,我选了贴近民航实际的航班正常率问题。当时徐立是我的指导老师,也是我后来的上级领导,他担心我的工作经历选这类题材难以驾驭,我说在民航北京管理局安全月、质量月办公室工作时,看过一些文件资料,有信心完成任务。经过努力,在徐立老师精心指导下,顺利完成《关于民航航班正点率问题的探讨》论文,并答辩获得优秀。毕业前夕,我们班不少同学已经被所在单位提升为处级干部,我也直接调到刚组建的民航华北管理局办公室任秘书。短暂的二年学习时光,不仅提高了理论水平,获得了大专文凭,而且丰富了人生阅历,收获了同学情谊。那段岁月让我刻骨铭心,为我后续教育、提升能力奠定良好基础,成为我规划职业发展、完善自我价值、展现能力水平的重要阶梯。

作者参加学院党政专业学习期间的学生证及当时的校区环境

毕业回到单位后,我先后在民航华北管理局办公室、组织部、宣传部和党委办公室等岗位工作,仍与母校有着许多工作、学习方面的关系,见证了学院的成长发展。1992年初,民航局发出《关于组织编写中国民航改革开放辉煌成就13年民航分卷的通知》,以各单位主要领导名义组稿,我作为秘书,承担起民航华北管理局局长尹淦庭的约稿任务。确定撰写《华北地区民用机场建设和展望》的文章后,因对机场方面的知识仅从学习《民航概论》中了解些科普常识,另外,华北地区机场建设资料少,当时的通用航空公司还不隶属管理局管理,完成任务的困难可想而知。我马上想到回母校学院图书馆、编辑部查阅资料,从单位到学院很近,那几天有时间就去查《交通年鉴》,复印同华北民用机场建设有关资料,再拟定写作提纲,集中精力写作,经过反复修改,终于完成任务,并刊发在《中国民航的改革开放》(1979~1991)上。

1998年,学院从首都机场搬到望京花家地,新校址建有教学楼、办公楼、计算机中心、学生公寓、图书馆、报告厅、电教中心、专家楼,各种设备、教学、办公、生活设施设备较为完善,具备现代化教学功能,学院各个方面有了质的提升。

当年10月,我在新院址参加了民航华北局组织的处级干部短期培训。也是这一年,学院(民航党校)首次与中央党校联合办研究生班,我作为首期研究生班班长,利用业余时间在中央党校和学院学习经济管理专业,直到2001年7月毕业。毕业论文《试论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航空运输市场管理机制问题》发表在当年《民航管理》第8期上。

随着在秘书、组织、宣传等岗位上的历练和经验积累,我的写作水平也有一定提高,开始给《民航管理》《民航政工》投稿,先后发表《民航政府职能转变的难点及其对策》《提高民航经济效益应注重从宏观上解决问题》《民航依法行政若干问题探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美国民航文化建设特点及启示》等文章。任宣传部长、党委办公室主任后,我同《民航管理》编辑部的联系更紧密了,多次参加编辑部组织的会议,请老编辑讲课,提出改进建议,支持办好刊物。

2002年7月10日,我们86届行政管理班的部分同学,参加了学院建院20周年庆祝大会,来自不同地方、不同单位的同学与当年的老师见面,开展联谊活动,仿佛又回到20年前的课堂,显得格外亲切。

2012年和2013年,我在学院分别参加了民航局组织的司局级干部十九大理论学习班和民航文化研修班的短期培训。 2019年,作为民航局党组院校督导组组长,我参加了学院“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全过程,通过听取汇报,获悉学院明确以“锻造新时代民航强国建设大任的领导者”为核心使命,为民航管理部门、企事业单位培养了大批中高级管理人才,致力成为民航业高质量培训教育的引领者、高质量发展思想的贡献者。培训业务现已经涵盖3大类5个专业方向19个专业领域,培训方式融合线上线下,培训地点遍布北京花家地、东校区、昆明三大校区及11个党性教育和现场教学基地,是一所在业内具有相当影响力的高等院校。

学院建院四十周年,以教育成就自我,以使命培养人才,以赋能拓展领域,以智库服务民航。四十年,是砥砺耕耘,求索进取的里程碑;四十年,是凝心聚智,再创辉煌的新起点。

作为一名86届老校友,我与学院一起成长,共同见证了培养民航管理人才的历史荣光;祝愿学院牢记初心使命,再续新时代培养行业高质量发展管理者的新篇章。(作者系学院86届行政管理专业学员,民航华北地区管理局原副巡视员,现为中国民用机场协会副秘书长。)

学院花家地校区全景图

猜你喜欢
管理局学院管理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海盗学院(12)
海盗学院(7)
采用C—NCAP 2006年版管理规则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
西行学院
黑龙江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事业单位登记公告
管理的另一半
黑龙江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事业单位登记公告
黑龙江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事业单位登记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