筹办中国民航发展论坛的体会

2022-10-13 06:03李小群
民航管理 2022年8期
关键词:民航局领导智慧

□ 李小群/文

2016年上半年,中国民航管理干部学院(以下简称“学院”)启动2017中国民航发展论坛(以下简称“论坛”)筹备工作,我被指定为演讲组组长,全面负责演讲主题的确定和日程安排工作。通过2017和2019年两届论坛的成功举办,学院在全球民航业形成了品牌影响力,我也通过筹办工作,在与民航局综合司、国际司、财务司以及学院其他部门领导和同事一起工作过程中,切身感受到领导的重视与关怀,同时也深刻体会到论坛工作“要求高、难度大、工作细”等特点。

要求高

在与民航局综合司领导首次交流的过程中,司领导提出三点要求:“一是论坛要回归学术本身,论坛要引领未来十几年甚至几十年民航的发展战略;二是论坛的逻辑框架必须与主题匹配,体现新一届民航局党组的求真务实和改革创新精神;三是参会代表要有收获,论坛的主题要成为企业的发展战略。”大家越来越感觉到,作为已经举办了八届的论坛,筹办的惯性思维很严重,认为论坛就是一个“全球交流的平台”,演讲内容主要以“宣传广告”为主,缺乏学术氛围,论坛日程设计缺乏逻辑性,论坛听众把论坛看做一场大“Party”。而综合司的一系列新要求对我们的惯性思维和“办会”方式提出了挑战,如何实现上述三点要求成为我筹办第九届和第十届论坛的指导原则,经过反复摸索和实践,并经过论坛的检验,我们认为基本实现了局方的要求。主要表现在:

一是论坛由单纯的“高层峰会”转变为“学术峰会”,论坛的氛围、演讲的内容和深度、参会代表的反馈等方面形成了“思想盛宴、学术盛宴、理论盛宴”,大家不再关注形式而更注重演讲本身的启发性和重要性,新闻报道也越来越突出论坛的内容。

二是论坛演讲内容越来越聚焦,严格禁止“广告宣传”,演讲的内容与民航发展战略深度融合。

三是论坛对中国民航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论坛发挥了持续影响力,无论是第九届论坛的“城市群和机场群”战略还是第十届论坛的“智慧民航”发展思路,尤其是时任民航局局长冯正霖首次在2019论坛上提出“智慧民航”,已经成为行业和企事业单位的战略和行动,四大机场群战略成为民航“十四五”规划的区域发展战略,“智慧民航”建设成为“十四五”规划主线,时任国际民航组织理事长阿留博士来信称“中国民航发展论坛是全球民航业无与伦比的绝佳讨论平台”。

四是组织层次高。民航局领导高度重视论坛,对论坛寄予厚望,以第十届论坛为例,在论坛组委会人员构成中,民航局局长担任主任,三位副局长担任副主任或执行副主任,秘书长由民航局综合司、发展计划司、财务司、国际司以及学院主要领导担任。

难度大

演讲组负责主题推荐、主题阐释、逻辑框架、日程表、嘉宾邀请、现场协调等六大任务,任何一项任务完成都付出了巨大的艰苦努力,每届论坛我向综合司领导的汇报次数都不少于100次,部分老师长期“蹲点”在民航局综合司研究室工作。每个任务的实现背后都要有深厚的研究成果作为基础,两届论坛我们都完成了大量的研究报告,合计超百万字。

一是难在学理支撑上。论坛主题越来越前沿,第九届论坛的主体是“互联网时代的城市群和机场群:全球航空业发展的新联通”,第十届论坛的主体是“智慧民航——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进程中的民航高质量发展”,两个主题都属于具有预见性和前瞻性的话题,行业内外的研究基础薄弱,可以借鉴的资料少。如关于智慧民航,论坛演讲组撰写了《论坛逻辑框架》,先后修改几十次,征求行业专家意见10次,对论坛主题内容进行了深入分析探讨;2019论坛演讲组根据董志毅副局长的要求研究设计了“两张清单”,一张是智慧民航建设主体清单,本着开放共享的理念,对涉及智慧民航建设的各相关方进行了全面梳理,涵盖了航空公司、机场、空管、政府以及相关供应商等;另一张是智慧民航建设案例清单,从业务规模、国际影响力、智慧化程度等维度,对全球90多家机场、30多家航空公司以及空管等单位,开展智慧化指数评价,制作了智慧民航建设范例智慧指数散点图,编撰了涵盖全球127个智慧民航建设的范例集。通过这样的第一手资料的分析和整理,我们掌握了主动权和话语权,论坛的整体框架的内涵日渐丰富。基于论坛主题的“逻辑框架”分析以及“两张清单”的研究制定,筹备组对论坛的内容设计和日程安排,由过去基于经验向科学分析研究转变。

二是难在主题诠释上。论坛围绕主题,按照“起承转合”层次递进关系,设置了四个分议题,一共要回答智慧民航建设方面15个问题。2019论坛分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民航的未来”“全球智慧民航建设的探索和实践”“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下智慧民航建设面临的挑战”“从数字化技术应用到智慧民航的深度融合”四个分议题,每个分议题安排10场演讲和1场讨论会,每场要回答智慧民航建设方面的3~4个问题。选择最具典型性的嘉宾上台演讲或参加讨论会,根据研究,全球智慧程度最高的28家单位按照A/B 角色进入日程,分别先后邀请,A角色的到场率为80%,B角色实际到场率为20%,整体保证了演讲的代表性和水平。嘉宾构成包括了政府官员、院士科学家、互联网大咖、民航及关联企业高管等。嘉宾构成能够较好地支撑论坛的议题。

三是难在协调沟通上。论坛必须把范围扩大到地方政府,要让地方政府更支持民航发展,这是局领导对论坛的明确要求。以第九届论坛为例,2017年4月中旬,组委会向国内嘉宾和地方政府参会嘉宾发出126份邀请函,获得各方积极回应。我们邀请到了云南省副省长等6名地方政府代表发表演讲或参与讨论;论坛期间,邀请了全国主要城市的市长(实际到会18个城市市长、副市长)、21位民航办负责人参加,召开了一次民航局与地方政府领导参加的平行会议。邀请省市地方政府领导参会是论坛的一个创举。当时,部分地方政府对民航的了解很少,邀请他们参会难度较大,需要做大量的沟通协调工作,演讲组与地区管理局、监管局建立了定期协调机制,每周通报联系的情况,并上报给民航局领导,保证了省市长的参会。

民航局综合司作为论坛秘书长单位为演讲组提供了全方位指导和支持,对论坛主题、逻辑框架、日程表、嘉宾邀请、演讲活动进行了大量的指导,两届论坛综合司召开专题研讨会100多次,提出指导意见;局长办直接负责国家部委领导以及地方政府领导等政要嘉宾;研究室提前一年开始起草主旨演讲,主旨演讲成为论坛的最大亮点;综合司领导主动联系华为、阿里巴巴等科技公司,搭建智慧民航展台,保证了论坛的“科技氛围”;综合司多次召开论坛协调会议,就国际民航组织、美国联邦航空局、欧盟等国际嘉宾邀请进行协调,保证了论坛的高标准、高水平、高层次。

工作细

嘉宾由于参会层次高、参会范围广、领导要求细。涉及到演讲主题、内容把关、中英文翻译、底版LOGO、嘉宾中英文简历、嘉宾照片、嘉宾随行、嘉宾接待、酒店住宿、现场接待、上场预热、参观考察等众多活动。

一是细在嘉宾服务上。2017年论坛邀请了中外嘉宾73名(比上届增加23名)、组织嘉宾演讲28场(比上届增加12场)、组织讨论会6场(比上届增加2场)。2017年论坛,国际嘉宾来自五大洲20多个国家,共95名代表,来自海外的人数为历届最多,其中4位国际组织政要、14位外国政要。国内嘉宾中来自部委的领导人数历届最多,北京市副市长、云南省副省长等18位地方政府领导和21位省属民航办负责人参会。2019年论坛共邀请了81位嘉宾上台演讲,来自13个国家的近400名代表出席会议。为实现完美对接,我们实行了“一对一”服务,一个嘉宾指定一名演讲组成员全面负责、全程负责、“一票到底”、无缝隙服务。

二是细在现场保障上。演讲组先后4次参加筹备组现场会议,汇报论坛筹备工作。及时汇报部分嘉宾邀请遇到的困难,在局领导帮助下,成功邀请到北京市政府、上海市政府、深圳市政府领导参加论坛。民航局综合司直接领导论坛组织工作,先后召开专题会议10余次,对论坛主题的确定、阐释及日程安排给予充分指导。与国际司紧密配合国际嘉宾邀请工作,并随时跟踪反馈。与综合协调、演讲策划、会务保障、财务管理等13个工作组,协调对接组织、策划、接待、宣传和后勤保障等工作。

事非经过不知难,成如容易却艰辛。作为演讲组组长的我亲历了两届论坛的筹办工作,民航局领导对论坛的作用高度评价。现在,我正在负责筹备第十一届中国民航发展论坛,我将戒骄戒躁,开拓创新,为把论坛办成世界民航业交流和分享经验的最高“学术平台”,而不懈努力,尽力完成论坛演讲组工作任务。

猜你喜欢
民航局领导智慧
民航局:4家美航企恳请延期两周审查
2016重要领导变更
有智慧的羊
不能比领导帅
领导去哪儿了
智慧派
智慧决定成败
智慧往前冲,统计百分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