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航维修人才培养的思考及实践

2022-10-13 06:03民航湖北监管局
民航管理 2022年8期
关键词:航校湖北航空

□ 民航湖北监管局 吕 忧 毕 磊/文

“十四五”以来,我国通用航空生态体系已初具规模,正朝着更加科学、高效、全面的方向稳步推进。通航企业作为这个生态体系中的主体元素,在发展活力被逐步激发,发展空间逐步拓展的背景下,如何夯实自身的发展基础,提升安全发展实力成为政府和企业共同关心关注的问题。

企业安全源自管理,管理落实主要在人。通用航空人才的培养,通航人才体系的构建,特别是专业技术性强、安全能力要求高的维修专业人才,是通航领域的核心资源要素,对安全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专业技术人才是通航高质量发展的基础

通用航空产业是国家重点支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通航产业对于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促进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具有重大意义。近年来,我国多个省份加快了低空空域管理改革的探索,也出台了一系列实质性的配套支持政策,体现了国家和地方政府对做大做强我国通用航空的决心和信心。随着民间资本越来越多地进入通用航空领域,通用航空的发展也在稳步推进。然而,通用航空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除了政策支持和资本供给外,更重要的是通用航空人才的培养和储备,即专业人员的引进、培训和培养。客观地说,目前我国通用航空人才基础仍十分薄弱,发展格局仍不均衡。维修专业技术人员在学历基础、知识能力、专业结构、培养规划、薪酬保障等方面与运输航空维修人员都存在较大差距。民航维修相关专业的毕业生中,绝大部分都进入了运输航空公司和相关维修企业。而通用航空常年面临招人难、留人更难的困境,个别通航企业之间甚至还因为人才流动发生过矛盾冲突。通航企业都意识到,要确保运行安全,保持企业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高质量的维修人才支撑。人才短缺已经成为我国通用航空高质量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通用航空机务维修人才培养亟待重视和加强。

维修人才培养与通航发展需求之间存在矛盾

对于通航维修专业建设来说,维修人员培养和维修管理体系建设对通航产业发展和持续安全起着压舱石的基础作用。但从实际情况来看,目前国内通用航空器的维修人才培养还难以满足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需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上游输出不强导致下游压力增大。一段时期以来,我国运输航空的高速发展带动了对相关专业技术人员的旺盛需求,同时也对民航专业人才的培养方向产生了较强的引导效应,但是具有较好通航维修专业基础能力的毕业生比较缺乏,这对通航企业制订培养合格维修人员的规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是企业对人才培养难以一以贯之。通航企业基于成本考虑,容易出现重资质而轻技能和管理的培训。比如缺乏对关键岗位专项技能的培训、维修现场质量管理能力的训练、涉及班组建设工作的学习以及其他提升通航管理人员综合素质的培训等。过去几年通航发生的维修相关不安全事件,都与通航维修的风险管控能力和维修保障能力有关联,持续适航能力建设和维修人员培养制度建设等保障安全运行的基础性投入亟待加强。通航企业只有积极谋划、做好每一名维修人员的全流程培养计划和人才储备规划,才可为持续安全发展提供重要基础保障。

三是通航领域特点导致人员安于现状。目前我国正在运行的通用航空器,其设计原理与结构大多都相对简单、涉及的维修技术的广度和深度都相对有限,且这些航空器对新技术的应用相对滞后。通航一线维修人员容易产生“一技闯天下”的技术自信。而且,通用航空的作业节奏相对多变,可能导致通航维修人员忙时顾不上学、闲时想不起学;在作业高峰期安全风险意识不够、在作业空档期个人能力提升不足的状况出现。这样也会造成企业和个人在安全与发展上不能完全同步,对通用航空的持续安全与产业发展将产生负面影响。

四是企业培养机制不成熟。通航企业缺乏充分利用本公司如航空器和相关零部件实物等硬件资源开展日常性的培训的主观能动性,缺少充分利用本单位具有丰富的实际通用航空维护经验的资深维修人员开展经验分享和重点培训的实践探索,没有形成利用辖区通航企业资源充分沟通、交流和借鉴的机制。

利用“三互”机制促进通航维修人才培养的实践探索

(一)“三互”机制及其应用

“三互”机制就是“互学、互查、互促”工作机制,是民航湖北监管局(以下简称“湖北监管局”)为提高维修品质,推进作风建设,做实“三基”工程,夯实安全基础的具体实践。通过相关维修单位交流学习兄弟单位管理、技术上的优势,并相互查摆问题、发现不足、整改提升,进而实现完善管理体系,强化辖区整体维修安全管理能力的目标。

2020年12月,湖北监管局正式印发了《湖北地区维修单位“互学、互查、互促”工作机制》,对“三互”机制的基本含义、职责分工、工作内容、维修技术专家库体系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明确,并在辖区内相关维修单位范围内开展工作。

“三互”机制要求在“互学”时聚焦主题,以风险管控为出发点,突出维修关键环节和重要风险;在“互查”中要善于切中要害,不留情面;在“互促”上务求实效,从根本上起到提升作用。

“三互”机制建立以来,各运输维修相关单位通过 “互学”充分分享了经验,在“互查”中深入分析了问题,较好地实现了在维修安全管理上“互促”的目标。

(二)通航领域应用“三互”机制的必要性

当前,加快维修人才培养的要求已经摆在每个通航企业的面前。如何推进这项工作,下文以日常维修工作这个实际来分析。目前,通航维修系统面临诸多问题,特别是核心维修管理能力较为缺乏。加强风险隐患排查管控能力、重要适航性技术文件评估处置能力、维修数据分析与生产控制优化能力和维修队伍作风管理能力等核心能力的培养,是通航企业在人才引进和培养中需要高度关注的关键内容,可通过“三互”机制实现。

机型多、基地多,维修骨干少是目前通航公司的显著特征之一。通过“互学”,借鉴经验,开拓思路,可以形成同业人员间的正向激励,激发维修人员想学、会学的内在动力。通过“互查”,以问题为导向,互相发现问题并提醒,能及时纠正偏差,也能提升安全管理人员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互促”,立足整改提升,进而完善管理体系,能有效提升通航维修人员举一反三的能力,实现安全管理能力质的飞跃。

目前,正处在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的收官重要期。疫情防控常态化以来,通航运行量回升,对通航维修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总结借鉴湖北辖区运输航空领域维修单位较为成熟的“三互”机制,向通航领域推广,有其现实的实践指导意义。

(三)通航领域应用“三互”机制的推进原则

在“三互”机制不断完善和运用的过程中,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工作方针,在持续的探索中逐步形成一套科学的工作方法,积累经验、夯实基础、久久为功。“三互”进通航还应遵循以下工作原则:

一是系统原则。通航维修工作的特点是环境多变、工作量较大、工作时间相对紧迫、涉及人员种类以及接口方面较多,一人身兼多职的现象也比较常见。因此在人才管理和培养上,必须把握系统性原则。通航企业应系统地思考所面临的问题,用系统的思想方法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通过“三互”平台把这些思想、思考、思路分享出来,能起到取长补短的作用。

二是渐进原则。我们要善于把维修管理工作中直接面对的问题分解成若干个小项目或问题。在“三互”工作机制的推进中,可以根据各通航企业的情况,先解决熟悉的、拿手的小问题。解决小问题、完成小项目是为了解决主要问题、实现总体目标。这样从分支到主干,逐步推进,从而解决整体问题。让维修工作的细节与管理链条规范化和科学化,让维修品质得到保证。

三是集合原则。通用航空维修要实现科学、高效管理,就要善于消除各种突发性因素的影响。要从容面对和处理这种情况就需要通航企业在管理维修工作中采用弹性方法。弹性方法就是要求在具体问题发生时能够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动各种资源力量,集中解决相对紧急的问题。通航企业可以充分利用“三互”工作机制,加强交流和共享,提升相关维修人员的综合能力。

民航湖北监管局深入辖区维修单位调研

四是“双盯”原则。要根据通航维修的特点,做好安全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建立适合本单位特点的安全管理体系,把“盯组织、盯系统”的核心要求落实到日常维修管理中去。通航企业运行特点各有不同,但维修管理模式基本相近,要利用好“三互”工作机制,着眼于安全组织管理和系统建设方面的互学、互查和互促,培养一批通航安全管理方面的技术人才。

(四)通航领域应用“三互”机制的重点实践对象

航校是通航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一是航校是培养飞行员的摇篮,是为民航培养、输送核心专业技术人才的重要基地,也是关系公共安全的重要“责任田”。所以务必要做到人员技术精湛、作风严谨。二是航校的运行是载人飞行,一旦没有及时发现和消除安全隐患而出现不安全事件,将给个人家庭、企业和行业带来较大负面影响。三是在近期的通航典型事件中,航校的占比较高,其中不乏一些人为原因事件。因此,民航局对通航分级分类管理的工作要求中将航校确立为通航领域的重点监管对象。民航湖北辖区内现有四家航校,在辖区通航领域安全运行权重最高。湖北监管局在总结湖北运输维修单位较为成熟的“三互”机制经验的基础上,将此机制推广至湖北辖区航校维修系统。

在实践中,湖北监管局明确,要保障航校的健康发展,就要集中维修骨干力量解决人才培养问题,在查中学,在学中查。同时,集思集谋,形成团队合力。促进航校在技术、业务、管理、机队等方面走在通航的前列,“三互”机制首先进航校,就是要发挥航校的龙头带动作用,先行先试,探索出一条通航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和行业高质量发展道路。

近期,湖北监管局组织召开了“三互”进航校暨航校维修技术作风交流会,成立了湖北航校维修技术委员会。确定参照《湖北地区维修单位“互学、互查、互促”工作机制》开展工作,采取轮值主席制度。各航校维修负责人轮流担任轮值主席,任期一年。轮值主席负责协调确定阶段性“三互”主题、确定本年度的技术委员会成员、组织召开技术管理研讨等工作。

2022年,湖北航校维修技术委员会从E4型发动机的典型故障着手开展了一系列工作。E4型发动机是DA40NG/42NG型飞机的动力装置,湖北辖区共有3家通航运行18架此型飞机。螺旋桨调速器故障是该型发动机在运行中的常见故障,此部件是控制螺旋桨桨距的核心部件,它的失效会造成返航等不安全事件。因为机队规模、维修经验和运行管理模式的差异,各公司对此故障的认知程度和预防措施参差不齐。湖北航校维修技术委员会组织各公司围绕本单位分析、总结的成果开展分享和讨论。如发动机日常监控数据和监控参数要求、技术通告的编写、新增的维修步骤要求等。通过分享和讨论,各单位加深了对故障根本原因的理解;通过借鉴和吸收,各公司完善了故障预防处理的方案。此外,针对该型发动机的其他常见故障,如双质量飞轮盘故障、ECU失效、电动燃油泵故障、发动机供电系统故障、发动机进气系统故障等技术问题,湖北航校维修技术委员会也组织进行了交流和讨论。在分析和研讨的基础上,湖北航校维修技术委员会编写了《湖北航校维修技术委员会报告》,汇总和分享了E4发动机各类常见故障的管控经验,对湖北各航校运行维护此型发动机提供了更多的借鉴和工作思路。为相关单位提高维修管理水平、预防和控制重要风险、提升人员知识技能起到了积极作用,较好地实现了“三互”进航校的目标,辖区航校系统反响积极。

实践表明,“三互”进航校是“三互”进通航的有益尝试,也是不断贴近客观实际的具体举措。随着“三互”机制的不断成熟和在通航领域的进一步推广,必将对有效缓解通航企业人才培养困境,明确安全可持续发展方向,提升通航监管效能等方面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猜你喜欢
航校湖北航空
《THE DISCUSSION OF SENSE AND SENSIBILITY COMPARED WITH WUTHERING HEIGHTS》
驰援湖北
雏鹰从这里起飞——记人民军队第一所航校
某航校推行绩效管理改革研究
湖北現“最牛釘子戶” 車道4變2給樓讓路
走出一条前人没有走过的路
1946·骡马·飞机·白山黑水
航空漫画
2009年5月18日湖北企业收购生猪价
湖北各地2月中旬蔬菜价格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