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否则”的主观性和交互主观性

2022-11-01 03:56梁梦珂
今古文创 2022年41期
关键词:客观事实主观性听者

◎梁梦珂

(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上海 200234)

一、引言

“否则”属于现代汉语中的一个虚词,它作为一个连词,在篇章词句的连接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将“否则”前的小句称为S1,将它后面的小句称为S2 ,则S1和S2之间的语义关系,语言学界看法不一。在这里,列举几种主要看法:①邢福义:前后逆转关系;②吕叔湘:条件和选择关系;③丁声树:特殊条件关系。“否则”一词的形成,经历了语法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否则”一词表现的主观性也在不断地增强,曹秀玲(2009)从语义功能发展的总体趋势分析“否则”类连词的主观性增强,下文阐述“否则”语言形式的发展过程,在共时层面对“否则”主观性和交互主观性进行辨析。

二、“否+则”还是“否则”

“否则”既可以看成一个词,又可以分析为“否+则”的状中式短语,“否”和“则”在周朝时期开始连用,直至春秋战国时期。它是一个连词性结构由“否+则”构成的,这两个小词意义不同,“否”是指“如果没有”,“则”为“那么”的意思。例如:

(1)工以纳言,时而飏之,格则承之庸之,否则威之。(周朝《尚书》)

(2)力能则进,否则退,量力而行。(春秋战国《左传·昭公十五年》)

(3)正义进入,否则它会退却,专家会绕着它转一圈,然后杀死它。(春秋战国《 左传》)

从上述的例子中可以看出,“否”是对前一小句中“则”前面词语的否定,分别是对“格”“力能”“义”的否定,加上后边的连词“则”表示一种顺承关系。前后两句S1和S2之间更多的是相对立的,前一小句是肯定式,带有“否则”的后一小句是否定式。

汉代之后,“否”和“则”仍然是之前的用法,但又有了一种新的发展。例如:

(4)君子以礼动,以义止,合则进,否则退,确乎不忧其不合也。(汉《法言》)

(5)杨雄法言曰:“珠崖之绝,捐之之力也,否则鳞介易我衣裳。”(宋《后汉书》)

从例句(5)中可看出,不同于(4)前后两句之间构成的相对举的关系,“否则”后的内容不与前一小句形成相互对立,它可以单独地领着它后边的句子,而“否”表达的否定意义范围也由此扩大,可以对前面句子所表示的意义范畴进行否定。

在现代汉语中,更大程度上把“否则”当作一个词。例:

(6)一般说来在实践中,如果能按思想所设想那样,成功地改变了世界,实现了由精神向物质的转化,那么,这个想法是正确的,否则就是错误的。(萧前《正确的人的观念从何而来?》)

(7)在贯彻婚姻法运动中当然也不能例外,必须坚决反对强迫命令的做法,否则就什么任务也不能实现的。(曹炎《好事不要办坏了》)

以上可看到古代汉语中的“否则”和现代汉语的“否则”是不同的。古汉语中的是一个连词性结构,用“否+则”表示否定性的假设,“否”是对前一分句中命题内容的否定,根据语言经济性的原则,代表的是一个假设性的小句;“则”是承接假设性否定的结果,表顺承作用。随着“否则”的语法化,在现代汉语中是一个连词,表示如果不是前一分句的情况,就可能会产生“否则”后面的情况,它连接的是两个小分句,后一分句是对前一分句的推测判断或提出另一种选择。

三、“否则”的主观性

对于语言主观性的定义,沈家煊先生在一文中提出:主观性是指语言的这样一种特性,即在话语中多多少少总是含有说话人‘自我’的表现成分 ,说话人的“自我”表达意愿总是或多或少地包含在话语中。说话人在说的同时表达自己对该事物的立场和态度,从而在话语中保留有自己的印记。主观性是语言的重要特征之一,存在于语言的各个层面,在语言的表达中,说话者多多少少会在话语中添加些主观因素。语言交际的过程是运用认知推理的过程,为了达到某种语用目的,在这个过程中,话语标记语可以看作是一个象征性的标志,句中出现某些特定的词语时,将话语连贯成语句,词语的表达选择本身带有说话者的主观态度。

(一)主观表现

说话人说出一句话,是让听者从中获得语义指示,说话人在句中使用“否则”一词,已经无形当中将自己的立场、态度多多少少的夹杂在话语中,只不过语义中说话人主观情感的强烈程度因表达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程度的主观意愿。例如:

(8)但是,当她的三个强壮的兄弟出现时,我感到我应该逃跑,否则我就不得不嫁给她。(余华《活着》)

(9)清高可以做京官,否则不如谋外放。(鲁迅《白光》)

(10)幸亏她老人家的胃口好,否则我真替她担心!(默僧《镇定安祥的重庆》)

以上例句,从作者角度传达出作者想要表达的内容,读者通过书面语获取信息,而作者在文中塑造人物形象、阐述故事情节,都可以通过词语表达。句中的“否则”一词,是有假设性否定的意思,是对客观事实的假设性否定,结果和结论并没有发生,“否则”后的内容是逻辑判断或者是前一分句命题的对立。例(8)“否则”一词将主人公“我”内心的不愿意、抗拒表现出来。例(9)是前一分句的否定对立,作者的态度更倾向于“谋外放”。例(10)前一分句中有一个“幸亏”一词,主人公“我”的内心有一丝侥幸心理,明显地将内心的情感表达了出来,在后一分句中表达出对前一分句结果的推论。

(二)“否则”句中的话语标记语

“否则”前一分句中出现有“除非”“幸亏”“只可惜”“必须”“只有……才”“要”等带有话语标记的句子,这些词语的出现往往含有说话者的主观想法。

(11)除非我孙文殉职,决不放弃职权,否则即是对国会违法,对国家犯罪。(耿可贵《孙中山与宋庆龄》)

(12)后来,我悄悄地对丈夫说:“我们幸亏来了,否则,后果不堪设想。”(李迎雷《亲自到场——送给别人的最好礼物》)

(13)只可惜全国忙于革命,否则呆子不知会有什么造就。(阿城《棋王》)

“否则”句连接的是两个小分句, 前句中的信息内容带有强调说话者感情标记的词语,在句中无形彰显了说话者的态度。比如前句中有“必须”“要”类的词,这类词有祈使性的特点,说话者的话语对听话者的言语行为具有指令性的意义。关联理论认为,交际是一种明示——推理过程,话语标记语为话语者表明话语理解的方向,更为听者理解话语信息提供引导和标记,对话语的理解加以制约和控制,形成话语间的转折、让步和递进等逻辑语义关系。

这类词语在“否则”中,说话者的指示性意图在句子中通过词语表达出来,言语目的、言语意图在指导着听话者的言语行为,使说话者的态度和看法具有了主观性。因此,“否则”句中带有“除非”“幸亏”等词的时候,主观性已经通过这些话语标记在了句子中。

(三)从共时角度分析“否则”的主观化

从共时层面上看,“否则”在表述功能上具有主观性,表现在话语内容强调的客观事实因素不充足,并且包含说话者的主观想法。以下将从“否则”句强调客观事实少、表达主观想法和这两种主观性程度的关系展开论述。

1.强调客观事实少

强调客观事实少是指后一分句中说话者强调的客观事实少,“否则”句中蕴含的客观因素是未发生的,还没有在现实生活中发生。例:

(14)你先完成工作吧,否则你们老板要吵你了。

(15)服装制造商紧跟社会潮流,否则他们会被那些追逐时尚的人儿所抛弃。

例(14)是说话者在善意提醒对方,“老板吵人”这个事情是还没有发生的事情,客观因素不充足。例(15)是点出服装制造商要做的事,事情的结果还没有在制造商身上出现,客观结果能不能发生是未知的。

在这一用法中,“否则”后的分句中命题内容强调的结果或者事实的客观因素的客观范围是有限的,句中描写的事实的客观性还需要得到进一步的确认。

2.表达主观想法

表达主观想法是指:说话者在阐述事实时,将自己对这一事情的主观看法夹杂其中,使说话对方从话语中接收到说话者传递的语言信息。例:

(16)快点儿,否则我们赶不上公交了!

(17)你有权保持沉默,否则你所说的每一句话都将成为法庭上的证词。

例(16)说话者督促对方加快时间,“快点儿”表现说话者想要突出时间紧,说这句话的目的是让对方认识到加快速度乘车的紧迫感,明显让对方感受说话者的主观感情色彩。例(17)是在法律流程中说的话,说话者需要让对方认识到法律的严肃性、司法人员工作的严格性,话语中具有主观性的语义特征。从这一用法中,再次强调了语言具有传情达意的功能,用上“否则”这个词,是说话者在言语中增添了让听话者重视某事态的语义内容。

3.两种主观性程度的关系

“否则”主观性表达的“强调客观事实少”和“表达主观想法”在语义方面,没有太大的偏差,即表示“如果不这样,就”,他们都体现了说话者的主观色彩,都有一定的主观性,但二者的主观程度有所不同。第一种用法,主要强调客观事实发生的概率是由前一分句中事实的完成程度决定的,说话者在说时,已经提前指出事态的发展方向,说话者的判断依据建立在一定的客观事实的基础上;而后一种用法,主要表示说话者对事情的认识,这种认识带有明显的主观评价。

四、“否则”的交互主观性:说话人和听者之间的联系

Traugott和Dasher(2002:88-99) 认 为,主 观 性(subjectivity)和交互主观性是一组既密切相关又有差别的概念:主观性表达说话人的态度或视角;交互主观性是对听话人“自我”关注的明确表达,是将听话人作为话语事件的一个参与者,而不是将其作为谈论的内容 。说话人关注听者在话语交际中的参与度,将听者的视角考虑在内,彼此都将作为话语交际的参与者,并且说话人的动作会促使听者做出一些行动予以回应。

“否则”句中表现的交互主观性体现在话语交际过程中加强说话者和听者之间的联系,就“否则”而言,其交互主观性体现在话语者和听者在同一个情境中,让双方谈话的焦点能够更快地达成一致,让听者在言语交际中体会说话人的意识和情感,通过言语主体之间的同感意识达成彼此之间的交互关系。

(18)我诚恳地建议你不要这么去问,否则挨了打不要怪我。

(19)因为看你对这事很迫切,我才把这件事告诉你的,否则,我根本不会讲。

(20)俺有三件事搞不明白,一是关于你父亲布寨的死,究竟是谁的责任?你必须说老实话。否则,俺饶不了你!

在这些例句中,S1小句都有解释阐述的语义表达,通过前句的解释,说话人让听者更清楚地理解说话人的处境或听者所处的处境,S2小句则是在前句解释完,促使说话人或听者可能会采取的下一步的动作,也可以说前句推动后句中动作的产生。例(18)S1小句说话人明确的表达“诚恳地建议你”,让听者的动作行为有说话人的建议指示;例(19)是用“因为……否则”的句式 ,在S1小句中解释原因,能够让听者更明白说话人的处境,将彼此放在一个语言环境中,可以让听者暂时交换说话人的角色,感受说话人的处境,说话人和听者两者之间关系的紧密联系;例(20)S1小句有命令指示的语义表达,说话人的话语会将听者迅速拉回到同一个语言环境中,“否则”的使用,会让听者意识到一种压迫感,从而促使听者必然会做出一些行为表示对说话人做出回应。

Traugott 和Dasher(2002:22-23)指出,交互主观性的表达具有以下特点:a)有明确的社会指示语;b)有明确的标记语表明说话人或作者对听话人或读者的关注,例如模糊限制语、礼貌标记语以及敬语等;c)从合作原则上看,关联准则起主导作用,也就是说,言语的表达隐含更多的言外之意。“否则”的使用符合交互主观性的特点:有明确的社会指示语,“我”“你”点明话语交际过程中的对象参与者;有明确的标记,在前句S1小句中,一般会出现说话人对听者的关注,说话人阐述有关听者的内容,从而将进一步对听者的行为产生影响;“否则”作为关联篇章的副词,在句中连接上下小句,能够使句子语义表达更加强烈,本身带有否定的性质,会加重事情的严重情态,会对听者的行为反应产生一定的效果。

五、结语

现代汉语存在作为短语和副词的“否则”,这其实是“否则”历时词汇化演变轨迹在共时层面并存的结果,即副词“否则”由短语“否+则”词汇化而来,“否则”在语言演变的过程中呈现主观性和交互主观性的特点,主观性和交互主观性在话语表达中能够更充分地理解语义表达和言语环境,“否则”的演变,渐渐虚化为一个副词的特征,从而它的主观性特性更加凸显,言语交际的过程中交互主观性也能够从加强说话人和听者之间的联系中体现出来。

猜你喜欢
客观事实主观性听者
劳工(外二首)
口译语体的顺应性研究
通过创作油画《卖红薯的老汉》看现实主义绘画意义
有关初中化学定量计算的两点思考
“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吗
岭南园林声景美研究
论色彩在影视动画艺术中的运用
浅析后印象派绘画色彩
试论新形势下如何做好企业新闻宣传工作
三人成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