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才封髓丹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验案举隅

2022-11-21 02:07刘雨婷王松夫
光明中医 2022年19期
关键词:口疮虚火黄柏

刘雨婷 王松夫

复发性口腔溃疡(Recurrent Oral Ulcer,ROU)是临床极为常见的口腔黏膜疾病,发生率居口腔黏膜病首位。此病常呈周期性发作,典型症状为口腔黏膜出现圆形、椭圆形浅表溃破,溃疡周边常充血明显,上有黄色或灰白色假膜覆盖,中部多有凹陷,局部灼痛。归属中医“口糜”“口疮”“口疳”之类[1]。近些年来,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生活节奏加快,复发性口腔溃疡的患病率持续高位。据相关流行病学调研显示,全球范围内正常人群中复发性口腔溃疡发病率为10%~15%[2],在特定人群里,患病率超过60%[3]。目前此病发病机制及病因尚不明了,可能由免疫力降低、遗传、细菌与病毒感染、维生素缺乏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所致。西医治疗暂无特效药物,主要有局部抗炎、止痛、调节免疫、补充维生素等手段[4],可暂时缓解症状。但此病呈明显的复发规律性,长此以往,其治疗效果不尽如人意,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有碍身心健康。中医治疗此病辨病辨证相应,内服外用相合,疗效确切,既可缓解局部疼痛,促进口腔溃疡面愈合,又在降低复发风险方面优势明显。

王松夫教授,岳阳市中医院内分泌科主任,硕士生导师,有30余年的临床、教学经历,尤其擅长中医药防治内分泌疾病,在经方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方面颇有心得。笔者有幸跟诊,获益匪浅,现整理王松夫教授运用三才封髓丹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验案2则,并介绍如下,以飨同道。

1 经典医案

案1黄某,男,66岁,退休职工。2021年5月20日初诊。口腔溃疡反复发作5年,加重1周。患者自诉口腔溃疡有5年病史,疼痛明显,影响进食,自行予桂林西瓜霜外用,疼痛可稍减轻,期间反复发作。曾于当地医院就诊,诊断为复发性口腔溃疡,予抗生素治疗及口服复合维生素B后疼痛缓解,但之后口腔溃疡仍有反复,迁延不愈。1周前进食辛辣之品后上症再发。为求中西医结合治疗,特来岳阳市中医医院就诊。刻诊:口腔内侧面见多个小溃疡,散布于舌上及口唇内侧,溃疡表浅,周边泛红,时有疼痛,口干舌燥,咽痛,口渴不多饮,纳眠欠佳,二便调,舌质红而少津,苔少而薄黄,脉细而小数。中医诊断:口疮;辨证:阴虚火旺型。治法:滋阴降火,引火归元。具体方药如下:三才封髓丹加味。天冬12 g,生地黄15 g,人参6 g,砂仁(后下)6 g,盐黄柏10 g,知母10 g,川牛膝15 g,大青叶15 g,连翘12 g,蒲黄(包煎)15 g,肉桂(后下)3 g,甘草6 g。10剂。每日1剂,水煎300 ml,早晚温服。另用生蒲黄外敷患处,以生蒲黄20 g,生甘草10 g煎水代茶饮或每日含漱亦可。嘱患者饮食有节,发作之时禁食辛辣厚味,平素尽量少食燥热之物,如牛羊肉、醇酒等;适量多食用富含维生素B族、维生素C的蔬果,诸如橙、西柚、胡萝卜、猕猴桃、西红柿等[5];起居有度,调畅情志。

2021年5月30日二诊:患者服药10剂后诸症见缓。口腔内侧溃疡面愈合大半,疼痛大减,食纳改善,舌红,苔薄黄,脉数。效不更方,酌加白花蛇舌草20 g,赤芍15 g。益清热解毒,消肿散瘀之功。7剂,每日1剂,水煎300 ml,分早晚2次温服。

6月6日三诊:患者口腔溃疡基本愈合,未见明显新发溃疡,改服知柏地黄丸以巩固疗效。每日2次,每次1丸。其后电话随访近半年,患者诉口腔溃疡未见复发。

按:患者老年男性,以口腔溃疡为主症,属中医“口疮”范畴。《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记载:“年四十,而阴气自半也”,患者年逾六旬,肾精渐衰,阴气逐而虚损,阴不制阳,虚火内生,上达于口,灼伤口腔黏膜,发为口疮。方用三才封髓丹加味以滋阴降火,引火归元。方中人参补脾益肺,培土伏火;天冬滋阴润肺;生地黄滋阴降火;黄柏泻下焦火热之邪,盐炙后泻相火,滋肾水之效倍增;砂仁功善醒脾,纳气归肾,可祛除口内咽喉之虚火;甘草减毒增效,伏火互根,调和上下,共奏滋阴降火,补土伏火,金水相生之效[6]。叶天士言及“引火归元”之法,因肾水不足,虚火上炎,宜滋阴降火同时,酌加热药引虚火下行,使无格拒之患。由此可知治以虚火上扰之证时,佐以少量辛热之品,如附片、肉桂、牛膝之味。可使虚火下行,引火归于肾府[7],水火既济,阴平阳秘,此谓“壮水之主,以制阳光;益火之源,以消阴翳”之意,中医之反治之法也。患者平素嗜食辛辣刺激之品,心脾蕴热,佐以大青叶、连翘2味清热解毒,消肿疗疮。蒲黄性味甘平,《神农本草经》谓其乃上品之药。《本草求真》亦言其可治疗舌面肿胀,有消肿止痛、祛腐生肌之功,内服外用治疗口疮效用甚捷。诸药合用,肾阴得以滋养,虚阳归宅,口疮自愈。

案2赵某,女,32岁,销售人员。2021年8月14日初诊。口疮反复发作8年,近10 d再发。患者自诉约8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口舌生疮,疼痛难忍,自行口服消炎药及外用西瓜霜,疼痛可缓解。其后每逢多食辛辣刺激之品或工作劳累、熬夜后复发,间断使用药物治疗,疗效欠佳。曾于当地县医院就诊,诊断为复发性口腔溃疡,予以三黄片口服加冰硼散吹敷患处,症状稍缓,但期间病情多有反复。10 d前患者食用大量辛辣之品后上症复发,为求中医药治疗,遂来岳阳市中医医院门诊就诊。刻诊:口腔内黏膜及舌侧面可见多个小溃疡,大小多为2~3 mm,溃疡表浅,色淡黄,中央凹陷,边缘红肿,患处疼痛感、烧灼感明显,伴口干,渴不多饮,腰膝酸软,手足心热,偶有胃脘疼痛,反酸,纳欠佳,夜寐一般,小便可,大便干,舌红,少津,苔薄黄,脉细数。中医诊断:口疮;辨证:阴虚火旺型。治法:滋阴降火,敛疮止痛。具体方药如下:党参15 g,天冬10 g,熟地黄15 g,砂仁(后下)5 g,盐黄柏9 g,知母9 g,山药10 g,山萸肉10 g,泽泻15 g,茯苓 10 g,牡丹皮10 g,生蒲黄15 g,板蓝根15 g,甘草6 g。7剂,每日1剂,水煎300 ml,分早晚2次温服。

2021年8月21日二诊:患者服药后口腔内溃疡数量减少,溃疡面较前缩小,疼痛明显减轻,手足心热渐消,仍有少许口干,舌淡红,苔稍黄,脉细稍弦。上方加肉桂6 g,葛根30 g。7剂,每日1剂,水煎300 ml,分早晚温服。

8月28日三诊:患者口腔溃疡基本消失,疼痛大减,诸证悉解。守上方继服10剂以资巩固,服法同前。患者病情向愈,后随访2个月,未见复发。

按:患者平素起居失常,长期加班熬夜,暗耗肾阴,致肾阴有亏。加之平素嗜食辛辣之物,损伤脾胃,蕴久化热,火热之邪灼伤阴液,使阴液更伤。《灵枢·经脉》有云:“肾足少阴之脉……入肺中,循喉咙,夹舌本”。肾阴亏虚则肾精不能循经上滋口舌,虚火上炎,暗耗津液,故见口干舌燥,灼伤黏膜,发为口疮。舌红少津,苔黄,脉细数,均为阴虚火旺之佐证。四诊合参,辨为阴虚火旺之口疮。治以滋阴降火,敛疮止痛,方用三才封髓丹加味。其中党参补肺脾之气;天冬补肺生水;熟地黄滋养肾阴;黄柏滋阴降火;砂仁醒脾,祛口咽虚火;知母清肾中虚热;甘草调和诸药。全方共奏滋阴增液,补土伏火之功,使标本兼顾,虚实并治,使热彻阴存,水火得平[8]。故初诊时疗效已显。二诊时患者症状明显缓解,仍感口干,加葛根30 g生津止渴,肉桂6 g引虚火下行,命火归元,则虚火自消。王松夫教授认为口疮发病主要病机为饮食不节,脾失健运,痰湿内停,郁久化热,久则耗伤肾阴,虚火夹痰循经上泛口舌,发为此病。为医者,当审辨阴阳,治病求本。《黄帝内经》言:“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临床上治疗口疮应注重以脾胃为本,力避伤中[9]。同时嘱咐患者慎起居,调整饮食习惯,顾护脾胃,其功更甚。

2 三才封髓丹方解

三才封髓丹,始出自罗氏所著《卫生宝鉴》,由封髓丹合三才汤而成。“三才”之名源于《周易》,书中有云:“有天道焉,有地道焉,有人道焉,兼三材而两之”。喻指方中人参、天冬、熟地黄3味主药,以天冬补肺而生水,熟地黄滋补肾阴降火,人参大补元气,益肺健脾,培土伏火。以天地人之名,补上中下之意也,使水火既济,引火归元,虚火得熄,诸症自愈。封髓丹以砂仁、甘草、黄柏3味药而成。火神派领军者郑钦安先生酷喜此方,其在《医理真传》中言封髓丹乃三焦并补之方,黄柏味苦入心,感天地间寒水之气,苦寒而入肾,色黄而入脾,脾乃调和水火之枢纽,黄柏1味而已,已具三才之深意。砂仁性味辛温,纳气而归肾,甘草调和上下,使真火伏藏,则人身根蒂得固,故曰封髓[10]。封髓丹中黄柏已俱“三才”,更以天冬入上,人参居中,熟地黄入下,凸显“三才”之意。三才封髓丹以三焦并补之品,沟通“天、地、水”[11],使脾胃枢纽之功渐复,阴阳相合,则邪热得化,口疮之疾得解。

3 临证经验

清代名医冯兆张所著《冯氏锦囊秘录》言口为五脏六腑所贯通之处,有门户之功用,“脏腑有偏胜之疾,则口应有偏胜之症”[12]。中医尚有“脾开窍于口”“舌为心之苗”“肾脉连咽系于舌本”诸如此类理论,可见口疮反复发作,迁延难以愈合,因其涉及五脏六腑,与心、脾、肾、胃肠等脏腑均联系紧密。在口疮的临证诊疗中,应遵循中医学的整体观念,探寻病机根源,随证治之,方能治病求本,瘥后防复。笔者跟诊学习的过程中,发现王松夫教授多从“火”“热”论治口疮。其中“火”有虚实之分,临床多见心脾积热、胃火炽盛、阴虚火旺3种证型。《圣济总录》中有“口舌生疮乃心脾经蕴热”的论述。大多口疮患者平素不重饮食调摄,嗜食肥甘厚味、辛辣刺激之物,热积心脾而成口疮。症见溃疡色红,散布于舌尖,灼痛明显,心烦,焦虑,夜寐不安,小便短赤。王松夫教授常以导赤散加泻黄汤治疗心脾积热型口疮,奏清心泻脾,导热下行之效。溃疡肿痛明显者,酌加金银花、连翘清热。食积脾胃郁久化热,上犯于口,可发之为疮。症见舌中生疮,黏膜色甚红,牙龈肿痛,口干口臭,渴喜冷饮,偶有胃痛,大便干,小便赤,舌红苔黄腻。辨为口疮之胃热炽盛证。以东垣《脾胃论》之名方清胃散解中焦湿热,酌加麦冬、石斛、玉竹之味顾护胃阴,攻补兼施,祛邪而不伤正。所谓实火易除,虚火难消。久病多虚,口疮迁延不愈者,常见阴虚火旺、虚火上浮。火热之邪煎熬津液,久则化痰成瘀,胶着于局部黏膜,发为口疮。多以滋阴降火、清热解毒为主要治则。以三才封髓丹为基本方治之。

4 结语

现代人们生活节奏加快,多饮食不节,思虑过度,暗耗阴血,导致阴虚火旺型口疮发病率逐年上升。王松夫教授以三才封髓丹治之,辅以沙参、玉竹、知母等养阴清热之药,往往收效甚佳。目前中医药治疗口疮颇具特色,除内服中药汤剂外,配合针灸、穴位贴敷、推拿、耳穴、穴位埋线、点刺放血等中医特色治疗手段均有良效。应积极予以药物治疗的同时,注重调摄护理,合理饮食,加强锻炼,提高免疫,劳逸结合,调畅情志,防止郁怒化火,方可减少口疮的复发。

猜你喜欢
口疮虚火黄柏
基于指纹图谱和多成分含量测定的关黄柏及川黄柏差异性研究
甬优1540再生栽培留桩高度试验总结
诗词去“虚火”才能更健康
入冬这把“火”多是虚的
吃饭咬舌头或是体内有火
一包中草药
我长口疮了
各地收紧政策为楼市去“虚火”
用开水泡苦瓜可治疗复发性口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