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焕禄教授辨治月经病经验初探

2022-11-21 02:07王洪蓓
光明中医 2022年19期
关键词:补益肝肾内膜

王洪蓓

王焕禄教授是全国第四、第五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指导老师,幼承庭训矢志岐黄,博采众长,行医至今60余载,临床经验丰富,医术精湛,屡起沉疴。对内、妇、儿科疾病辨证精准,用药精当,疗效卓著。其中对妇科诸病的治疗,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和经验[1]。月经,又称月信,是成熟女性每月正常的生理周期,其期、量、色、质反映了女性肝肾、冲任的功能,其正常与否直接关系到能否正常怀孕。现代医学认为,女性月经是受到神经内分泌网络调控的,与皮层、下丘脑、卵巢、子宫内膜状况等有着密切的关系[2]。此文对王焕禄教授辨治月经病经验作一归纳,以飨读者。

1 辨证

1.1 详问病史

1.1.1 重问诊由于不是妇科专业门诊,不能直接进行妇科检查,问诊就显得尤为重要。月经病的辨证,着重月经的期、量、色、质的异常及伴随月经周期出现的症状,同时结合全身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关于月经量的问题,量少少到什么程度,多多到什么地步,都要详细询问。有的患者自觉量少,但经过仔细询问月经量尚可,有的月经量尚可,但月经带经时间和经量较以往明显减少,应该算是量少。一般认为,正常每个月经周期月经量20~60 ml[3],王教授认为经量可波动在10~100 ml,尤其要参照个人原来一般情况。

1.1.2 注重病史妇科以及全身疾病直接关系月经多少,如月经过多是很多疾病的共同症状[4],如子宫肌瘤(尤其是黏膜下肌瘤),子宫内膜增殖症,子宫内膜炎,盆腔炎,子宫内膜息肉,子宫内膜异位症。其他如上环,刮宫不全,以及一些全身性疾病,如血液病、肝病、高血压病等;月经过少[5,6]可因子宫发育不良,刮宫过深伤及子宫内膜基底层,生殖内分泌失调(其中包括临床较为常见的多囊卵巢综合征)等。

1.1.3 区分年龄段年龄段不同,月经病的侧重点有所不同。如青春期:青春期少女肾气尚属稚弱,加之学业负担较重,思虑过度,易耗伤精血,损及肾气肾阴,导致月经失调;或由于先天禀赋不足,肾气虚弱,导致月经紊乱。育龄期:此阶段由于胎产、哺乳、流产,加之工作、生活压力大,情志失调,起居失宜,导致数伤于血,肝肾失养,出现月经紊乱。更年期:七七之年,“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此时,肾气渐衰,天癸渐竭,冲任二脉虚衰,月经将断而至绝经,同时整体阴阳失调,脏腑气血不相协调,导致月经病的出现。

1.1.4 注意服药史有些药物的服用直接导致月经紊乱,如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等疾病的中药雷公藤等[7]。

1.2 结合相关检查结合相关检查可以更直观地了解病情,找到月经紊乱的原因。如结合妇科B超检查子宫内膜情况,内膜薄提示虚证,要补益。而内膜厚则提示瘀阻,要化瘀。另外,女性相关激素水平的检查也能提供很多有用的信息。王教授认为作为一名现代中医,了解熟悉这些知识是必不可少的。

1.3 辨别虚实量少多虚,后错多虚,但还需结合内膜情况;淋漓不净,内膜厚者,是为瘀阻。年龄段不同,月经病的侧重点不同。如青春期:多为肝肾不足,气血失调;育龄期:多为肝肾不足,冲任虚损;更年期:多为肝肾不足,阴阳失调。

2 治疗

2.1 月经过多急者治标,以止血为主,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侧重止血。平时以治本为主,气虚补气,血热养阴清热,血瘀散结化瘀。止血药的选择:辨证选用止血药:凉血止血:白茅根,藕节,侧柏炭,地榆炭;养阴止血:墨旱莲,生地炭;清热止血:苎麻根,地骨皮,炒栀子;收敛止血:棕榈炭;养血止血:阿胶,姜炭等,另外,黑芥穗引血归经。

对于瘀血引起的出血,一味祛瘀,恐加重出血,若血止,又怕留瘀,使用既化瘀又止血的药,寓行于止,如海螵蛸、三七、蒲黄、焦山楂等。

王教授认为,月经过多基本上属于现代医学所说的功能性子宫出血,中医称为崩漏,大下为崩,小下为漏。临床分热扰冲任、肝肾不足、冲任失调、心脾两虚、瘀阻等证型,年轻人虽然热扰冲任者多见,但虚证亦不在少数,所以时刻要绷紧辨证论治这根弦。有些中老年女性月经过多,检查为子宫内膜增厚者,一定要通因通用为主,王教授称之为中药刮宫。用药轻者生蒲黄、五灵脂、三七,重者可用三棱、莪术、水蛭、土鳖虫等,使用时要循序渐进,根据患者服药后月经改善的情况和服药后整体的反应,以及动态内膜检查的情况做调整。王教授认为功能性子宫出血的治疗,一定要查明原因,即要辨病,一味对症止血效果肯定是不好的。

2.2 月经量少虚从肝肾补。月经过少有虚实之分,但临床以虚证居多。王教授认为经少虚证以肾虚为本,其思想与《黄帝内经》一脉相承,《素问·上古天真论》云:“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可见肾气的充盛是月经如期而至的根本。后世《傅青主女科》[8]曰:“经水出诸肾”“且经原非血,乃天一之水,出自肾中”。明代虞抟《医学正传·月经》[9]亦曰:“况月经全借肾水施化,肾气既乏,则经血日以干涸……渐而至于闭塞不通”。先天禀赋不足,或房劳伤肾,或多行流产,都会导致肾气虚弱,精血不足,月经乏源,所以王教授认为益肾养血是治疗月经量少虚证的关键。中医认为肾主生殖,现代研究证实,补肾药具有调节卵巢功能,促进卵泡发育的作用,通过调补肾阴肾阳,调节冲任,进而调节月经周期[10]。王教授认为当归、熟地黄、山萸肉、山药、紫河车、菟丝子均为补益肝肾,调经养血的要药,根据偏于阴虚和阳虚的不同,偏阴虚者可酌加女贞子、墨旱莲、制首乌、枸杞子,偏阳虚者酌加淫羊藿、巴戟天、肉苁蓉等,但要注意偏于阴虚者也不能一味补阴,要阳中求阴,才能生化无穷;偏于阳虚者,要阴中求阳,因女子以阴血为本。

实证逐痰瘀。许多患者月经量少,是由于子宫内膜增厚,或有卵巢囊肿、内膜息肉等疾病,此时治疗大法要化瘀、软坚散结、清热利湿等,以祛邪为主。但需注意的是,有些疾病是虚实夹杂的,如多囊卵巢综合征,王教授临床辨证为肾虚血瘀,所以要攻补兼施,既要补肾又要化瘀,方能奏效。

3 验案2则

案1王某,女,23岁。2013年7月7日初诊。主诉:月经后错、量少5年余。现病史:患者自2007年出国后,2008年1月—2008年6月月经未至,后月经30~35 d一行,甚则45 d,量少,3 d即净,无痛经,色可,有血块,时腹痛,带下量多色黄质稠有异味,无阴痒,无腰痛,足凉,纳少,畏冷,末次月经2013年6月14日,距上次2013年5月1日44 d。颜面痤疮,自述进食生冷易发痤疮,进食量少则易月经后错。2012年10月2日查激素六项E2:188.07 pg/ml(黄体期:55.8~214.2),P:0.77 ng/ml偏低(黄体期3.34~25.56),FSH:10.22 mIU/ml偏高(黄体1.5~9.1),LH:52.3 mIU/ml偏高(黄体期4.5~16.9),T:29.4 ng/dl(黄体期14~76),PRL:15.8(黄体期7.8~29.2)。2013年春节后检查激素水平提示雌激素、孕激素水平低,尤其雌激素。舌胖齿痕,苔薄黄,脉弦滑。既往史:过敏性鼻炎史10余年,每年8、9月易发,晨起喷嚏、流清涕。中医诊断:月经失调。证候诊断:肝肾虚损,冲任失调。治法:补益肝肾。处方:熟地黄20 g,山萸肉10 g,山药20 g,鸡血藤30 g,当归10 g,香附10 g,益母草30 g,紫河车6 g,菟丝子10 g,淡豆豉10 g。14剂颗粒,日1剂。

2013年7月21日二诊:药后经至如期,经量少,带经3 d,中间因泄泻停药4 d,带下已无。下颏部新发痤疮,两颊未见新发。舌胖,苔黄,脉弦。汗毛重。证治同前,7月7日方加炒白术10 g,白扁豆15 g,茯苓20 g。14剂颗粒,日1剂。

8月18日三诊:停药2周。末经日期准,经量较前增多,带下较前增多。痤疮经前加重,近期晨起喷嚏、流清涕。舌胖厚,齿痕,苔薄黄,质略绛,脉弦。证治同前。守7月7日方,加炒白术10 g,莲子20 g,苍耳子9 g,辛夷6 g,灵芝粉(冲)3 g,桂枝6 g。30剂颗粒剂,日1剂。

按语:患者月经后错、量少已5年余,结合激素水平检查提示肝肾不足,冲任失调,王教授予补肝肾调冲任治疗,熟地黄、山萸肉、山药、紫河车、菟丝子补益肝肾,当归、鸡血藤、香附、益母草养血调经,调和气血。患者有脾虚、阳虚的症状,如纳少、带下量多、畏冷、足凉、舌胖,但因同时又有郁热、湿热,如痤疮、带下黄稠,故先不予健脾温阳,以补益肝肾,调冲任为主。服药14剂,月经如期而至,未后错,因中间腹泻,又有脾虚之象,二诊时加入健脾利湿之白术、白扁豆、茯苓,至三诊患者不仅月经周期准,而且经量增加,说明治法取效。

案2郭某某,女,26岁。2014年10月14日初诊。主诉:闭经7个月。现病史:患者以往行经带经时间长,后自2013年开始月经周期延长,至2014年2月之后月经一直未至,自述末次月经一切正常。体质量自停经后增加10 kg,脾气变急躁,2014年7月19日妇科B超:左卵巢囊性回声,内膜0.7 cm,卵巢囊性回声最大直径2.7 cm。曾服2月黄体酮月经仍未至。大便溏稀,时有腹痛,手足心热。2014年6月30日生化检查:UA:496.5 μmol/L(142~416)升高,ALT:47.6 IU/L升高,TG:4.0 mmol/L升高。舌质红暗,苔薄,舌下脉络略粗,脉弦滑。既往史:多囊卵巢综合征史。体格检查:体形肥胖,面色红润。中医诊断: 闭经。证候诊断:肝肾两虚,瘀阻冲任。治法:补益肝肾,活血化瘀,处方:生地黄20 g,山萸肉10 g,山药10 g,墨旱莲15 g,女贞子15 g,超微河车粉(冲)6 g,三棱10 g,莪术10 g,知母10 g,黄柏6 g,荷叶10 g,焦山楂30 g,草决明20 g, 肿节风30 g。 14剂水煎服,日1剂。

2014年10月29日二诊:月经仍未至,恶热,带下少,2014年10月26日北京军区总医院查妇科B超:内膜0.6 cm,左卵巢囊性回声3.1 cm×7.4 cm,肿瘤标记物化验未见异常,2014年10月25日人民医院生化检查:ALT:83 U/L,AST:61 U/L,UA:449(155~357)μmol/L,TG:3.58 mmol/L,Glu:7.04 mmol/L。辨证:痰瘀互结,冲任失调。治法:软坚散结,活血化瘀,补益肝肾。方药:昆布20 g,海藻20 g,莪术10 g,生牡蛎30 g,肿节风40 g,草河车20 g,鳖甲20 g,酒大黄10 g,牡丹皮10 g,桃仁10 g,夏枯草30 g 益母草30 g,泽兰30 g,紫河车6 g。14剂颗粒,服3 d停一天。后以上方守方加减调理至2015年2月3日经至。

按语:患者初诊闭经已7个月,经过近4个月共9诊的治疗,终于近11个月未至的月经来潮。患者初诊时闭经已7个月,月经闭止突然,其后体质量增加,见患者形气壮实,面色红润,自述脾气急躁,手足心热,且舌质暗红,舌下络脉略增粗,脉象弦滑,上述见症均提示实证,乃痰瘀互结、阴虚火旺之象,且患者血尿酸、肝功能、血脂均高于正常水平,也指向浊阴失降之实证。但患者7个月月经未至,内膜却仅有0.7 cm,从内膜角度看,似属虚证,综合考虑,患者属虚实夹杂,故补益肝肾、活血化瘀降浊,以生地黄、山萸肉、山药、墨旱莲、女贞子、紫河车滋补肝肾,知母、黄柏清相火,三棱、莪术破血逐瘀,荷叶、焦山楂、草决明降浊化瘀,肿节风通经护胃。但14剂药后患者月经仍未至,复查卵巢囊肿较以往增大,故二诊王教授改变治法,以软坚散结、活血化瘀为主,昆布、海藻、莪术、生牡蛎、草河车、鳖甲、夏枯草、肿节风软坚散结清热解毒,酒大黄、牡丹皮、桃仁、益母草、泽兰活血通经,只一味紫河车补益肝肾精血,故从二诊改变治法:治疗囊肿为主,软坚散结,活血化瘀,补益肝肾,三诊,增加土鳖虫,增加化瘀力量,根据症状加清相火的知母、黄柏,四诊,增加既能和胃又有化痰作用之清半夏、陈皮(因患者有胃脘胀满的症状),五诊时月经仍未至,且患者仍恶热、手心热,王教授进一步改变治法,专攻囊肿,去紫河车,不再行补益,加入马鞭草等清热利湿,活血通经,至6诊、7诊加强破瘀、软坚力量,加入水蛭、土鳖虫、山慈菇、猫爪草等药,至9诊,患者自述于2015年2月3日经至,带经5 d,量色尚可,但腹痛明显,且胃不适胃怕凉,首先说明王教授软坚散结、破瘀通经的治疗策略是正确的,守法坚持,终于获效,另外,患者经至而腹痛明显,存在血瘀寒凝的因素,故9诊在原来方药的基础上,加入肉桂、干姜、清半夏温经和胃,继续治疗。

患者月经闭止近1年,内膜虽不厚,但形气壮实,体形肥胖,热盛有痰瘀,初期补肝肾、破瘀不效后,改为以软坚散结、破瘀通经为主,至后来专事软坚散结、破瘀通经,是王教授根据病情、患者体质、治疗后患者的反应,逐步改变治疗策略,虽然内膜薄提示虚的存在,但患者整体情况以及各项检查均提示实证,且经过几个月的软坚散结、破瘀通经的治疗,患者没有任何虚象呈现,加之年龄尚轻,故王教授果断地专事攻邪,最终获效。

猜你喜欢
补益肝肾内膜
活血化瘀法和补益法协同在肿瘤化疗后骨髓抑制中的运用
绝经后子宫内膜增厚别大意
子宫内膜增厚需要治疗吗
B超子宫内膜回声不均是病吗
两腿一分补肝肾
养好肝肾,不易摔倒
从肝肾论治女性痤疮的现代研究进展
谈谈补益药
怎样选用中成药进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