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医医院治未病科健康管理的实践思考

2022-11-21 02:07杨玲玲徐学功
光明中医 2022年19期
关键词:疗法信息管理

杨玲玲 徐学功 张 宏

2019年6月,国务院成立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委员会并发布《国务院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1],要求到2022年和2030年中医医院设置治未病科室比例分别达到90%和100%[1]。治未病科作为中医医院兼具管理与临床职能的一级科室,其治未病健康管理服务的实施是区域健康管理的重要一环。郑州市中医院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013年中医药预防保健及康复与临床服务能力建设项目》[2]全国75家遴选单位之一,在项目实施期间,深挖治未病内涵,积极落实项目要求,实施多科联动,整合全院资源,培养健康管理人才,深入基层健康服务,带动区域健康管理发展,最终形成“四季五部”治未病健康管理模式,取得一定成效。本文根据《中医医院“治未病”科建设与管理指南(修订版)》[3](以下简称《指南》)要求,在“四季五部”平台工作基础上,结合工作实际,进一步思考,认为“四季联动,五部纵横”可作为治未病健康管理实施的基本框架。以“临床诊疗”为中心展开的“互联网+”健康管理档案建立模式,及以“临床互动”模式展开的人才培养机制,是当前治未病健康管理发展的两要点。

1 四季联动

“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素问·宝命全形论》)”。根据《指南》要求,将治未病服务对象,归属治未病4个阶段,融合春、夏、秋、冬四时特点,实践“未病养生,防病于先”“欲病救萌,防微杜渐”“既病早治,防其传变”“瘥后调摄,防其复发”理念[4],施行多科联动,促进学科发展。

1.1 春—以健康体检为主的未病先防模式“春三月,此谓发陈……养生之道也(《素问·四气调神大论》)”。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健康体检成为越来越多人们了解自身健康的首选方式。《指南》[3]指出:“治未病科——提供健康信息采集与数据管理”“健康管理中心(治未病)——整合体检部门(提供中西医健康评估)”“统筹并整合资源,构建‘治未病’服务链”。但当前常规的体检套餐考虑人们不同消费水平,多根据不同性别、不同年龄,进行不同价位的设置,并不能满足人们了解自身健康的需要。因此,做好体检前的健康教育、个性化指导,根据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职业、不同家族史、不同健康风险人群等,以及根据不同消费观念、不同体检方式(团检、个检),在常规体检套餐的基础上,或/和增加中医体检(如中医体质辨识、经络检测、红外热成像、全息等),或/和增加专项体检(如MRI、CT、胃肠镜等),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服务,提高检出率,使更多人得到有效体检,及早发现危险指标,及早干预治疗,从而达到未病先防的目的[5]。

1.2 夏—以周期调理为主的欲病救萌模式“夏三月,此谓蕃秀……养长之道也(《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医学是一门自然医学,也是一门时间医学,具有丰富的“治未病”理论及实践底蕴。《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有“夏伤于暑,秋为痎疟……冬伤于寒,春必温病”,《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并治》有“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四季脾旺不受邪”,根据时节“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五运六气更迭,生命周期“生、长、壮、老”及疾病 “旦慧、昼安、夕加、夜甚”发生、发展、转归等特点,推出优势专项服务,及特色疗法。如冬病夏治三伏贴、三伏灸、三伏罐、三伏针等[6];春季推出小儿增高,冬季膏方[7];根据不同体质,四时调脾胃,在不同时节推出盘龙灸、熏蒸、脐火灸、平衡罐等[5];月经周期调理,备孕调理,产后熏蒸等[8];或根据时节调配茶饮,如在黄梅季节时,在绿茶中加藿香,以芳香化湿祛除湿邪[9]。相对于西方的健康管理,中国传统疗法中“五运六气”“天干地支”“时节更替”“子午流注”等时间气候的自然观,及“气”的运动、体质因素等运用为中国特色治未病健康管理模式提供思路。

1.3 秋—以杂合以治为主的既病防变模式“秋三月,此谓容平……养收之道也(《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素问·异法方宜论》曰:“故圣人杂合以治,各得其所宜。故治所以异而病皆愈者,得病之情,知治之大体也”。依据病邪的特异性、中病层次、体质的特异性及刺灸法的特异性配合使用方能达到良好疗效[10]。虽然“既病防变”不是现阶段治未病的主要功能定位,但《指南》[3]指出:协调各相关专科介入疾病病前管理。协助各专科选择合适的优势病种,推进疾病管理,并前移到病前状态管理。《温热论·逆传入营》云:“先安未受邪之地”。治未病科具有多种传统疗法的优势,根据既病患者不同疾病程度、体质类型、亚健康状态,在专科治疗的基础上,丰富调理患者健康状态的方法,结合日常体质调理,并选择不同优势传统疗法,杂合以治,改善患者整体状态,促进疾病转归康复。

1.4 冬—以跟踪随访为主的瘥后防复模式“冬三月,此谓闭藏……养藏之道也(《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健康管理是一个连续的过程,通过电话或义诊等形式跟踪随访管理对象坚持服药情况、定期复查情况,症状改善或病情新发,了解管理对象满意度、依从性、问题所在,根据管理对象提出的问题,给予合理的对策及指导,也可根据时节特点、节假日注意事项、慢病管理日益普及或有义诊、讲座活动等适当推荐引导,加强医患有效沟通,使民众积极主动参与进来,了解管理对象的康复变化,汇总信息,进行疗效评估,改进方法、完善措施,促使管理对象进一步参与到健康管理中,进而推动健康管理连续性、周期性开展。

2 五部纵横

“天有五行御五位……人有五脏化五气(《素问·天元纪大论》)”。针对健康管理的5个步骤,赋予木、火、土、金、水五行属性,或融合五脏腑系统病证、五行人体质等,推出“信息采集与辨识评估单元”“健康咨询与指导分流单元”“健康干预与特色疗法单元”“健康宣教与追踪随访单元”“健康管理与科研升级单元”5个单元部,分工合作,包容序贯,推动治未病健康管理的实施。

2.1 木部—信息采集与辨识评估单元木曰曲直,肝属木,将军之官,谋虑出焉。信息采集与辨识评估单元,要求信息采集的完备性,必要的健康状态信息采集是完成健康管理的第一步。健康状态信息的采集一般包括:①生理、生化数据,如身高、体质量、血压、血脂等;②生活方式数据,如吸烟、膳食与运动习惯等;③个人或家族健康史;④其他危险因素,如精神压力,甚至还包括态度和知识方面的信息。根据不同健康管理方面的需求(主诉),有不同信息的侧重。中医治未病健康管理,还包括中医体检的信息,如中医体质辨识、经络检测、血气状态评估、舌象、脉象、红外热成像等。这些信息涵盖中、西医学指标,从躯体到心理,体现局部与整体结合、主观与客观结合、宏观与微观结合、功能与结构结合的特征,从而实现多维、综合、连续性、个性化的评估[10]。

2.2 火部—健康咨询与指导分流单元火曰炎上,心属火,君主之官,神明出焉。根据健康信息的采集,做出准确的诊断,是做好健康管理的重要一步。根据收集的健康状态信息,进行健康状态分级(优、良、可、差)、健康方式分类(动态无不良嗜好、静态无不良嗜好、动态有不良嗜好、静态无不良嗜好)、慢性病危险度分层(高、中、低)、疾病风险因素等级[根据年龄因素(超过40岁)、体质量指数、运动不够、吸烟、过度饮酒、工作压力大、偏好某些不健康食品等,找出可控因素和不可控因素],发现患者,确定服务对象,进行人群分层(轻、中、重),区别对待不同程度的患者,进行人群分诊、分流,或进行群体健康教育,或进行一对一健康教育,或专科诊疗等,使管理对象得到最佳的管理方案,合适的管理[11]。

2.3 土部—健康干预与特色疗法单元土爰稼穑,脾属土,仓廪之官,五味出焉。健康干预与特色疗法单元,是健康管理的技术单元,也是中枢单元,是保证健康管理连续的关键,也是走出“治未病科室初期建设阶段,医院应给予扶持,保证人员收入”困境的方法。传统疗法一般包括针刺、灸法、拔罐、推拿、穴位贴敷、埋线、药浴、熏洗(蒸)、刮痧、砭石、音疗,及热疗、电疗等[2]。治未病科作为一个医院内不同于针灸科、推拿科、康复科、理疗科等临床科室及国医堂、名中医工作室等部门的独立科室,更有区别于社会上一些养生保健机构,应有治未病科自身发展的特色,挖掘治未病内涵,夯实优势有特色的疗法、产品,拥有优势的调理人群(病种)等,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途径,也有可能成为区别于西方健康管理的特色所在。

2.4 金部—健康宣教与追踪随访单元金曰从革,肺属金,相傅之官,治节出焉。健康教育是健康促进的先导和基础,贯穿健康管理始终[12]。健康宣教的形式上可包括影像播放、宣传手册及宣传栏等,还包括短信、电话联系、组织讲座、义诊等活动等。内容上可以是治未病内涵、治未病相关,有治未病思想人物、言论、故事,常用到的传统疗法、五运六气理念、体质辨识技术等;宣教阶段包含院前、院中、院后等。根据不同职业、不同年龄段、不同疾病风险、不同受众人群,不同单位需求等,选择不同的形式、频率、内容、时间等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创建轻松的健康管理空间,促进健康教育普及,使更多人主动参与健康行动,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及社会价值观,在社会上形成治未病文化,更好地趋利避害,进而达到治未病目的[9,13-17]。

2.5 水部—健康管理与科研升级单元水曰润下,肾属水,作强之官,伎巧出焉。健康管理是一个长期的、连续不断的、周而复始的过程。在实施健康干预措施一定时间后,根据评价效果,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通过不断地总结、发现优势疗法,推动科技创新,促进产品研发,更进一步服务于临床,推动健康管理升级,促进学科发展。中医学有很多优秀的治未病理念、特色有效的传统疗法,以及很多可供开发推广的药食同源的制剂、产品,如葛琳仪的膏方、周信有的药酒、“邓老凉茶”、朱南孙“三豆饮”等[9]。这或成为治未病扩大学术影响力,乃至绩效增长点的单元。

3 两要点

当前,中医药的发展已进入新里程,具有中国特色的治未病健康管理模式亟待建立。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当前以大数据“互联网+”及以人才竞争为核心的社会,如果做好“互联网+”健康管理及培养“治未病”人才,是治未病健康管理的关键。

3.1 以临床诊疗为中心展开的互联网+健康管理档案建立模式随着信息化的发展,“以信息化支撑服务体系建设”,实施“互联网+中医药健康服务”已被提上日程[18]。如何实现“互联网+”健康管理模式,当前社会上已有很多版本,但是在实际应用上,专门的健康管理软件收效并不理想,甚至成为医务人员在常规诊疗工作基础上的另一个负担。而且以常规的信息收集、评估、干预、跟踪随访等一步步大量的表格信息填入,也使管理对象失去耐心,依从性差,不方便管理。基于此,提出顺从管理对象“治病”的心理,顺应医务人员“临床诊疗”“辨体-辨病-辨证”的习惯,以“临床诊疗”为中心展开的“互联网+”健康管理档案建立模式,逐渐展开逐渐完善信息,或可成为“互联网+中医药健康服务”模式建立的办法。

3.2 以临床互动为中心展开的人才培养机制“得人者兴,失人者崩”。网络空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竞争,治未病健康管理的发展需要人才的培养。《灵枢经·逆顺》云:“上工治未病”,如何成为上工?如何“未病养生,防病于先”“欲病救萌,防微杜渐”“既病早治,防其传变”“瘥后调摄,防其复发”?如何发现风险因素、指导分流、健康教育、跟踪随访等?下工或许是成为上工的一个必经阶段,认识已病,把握欲病,才能治未病。提高治未病工作人员的医务水平,能有效治未病,让专科刮目相看,让养生机构高山仰止,治未病工作才受人尊敬,成为人人向往的职业工作岗位。因此,治未病人才的培养,不局限于传统疗法及健康教育,有治未病思维,更应该有临床互动,是集管理与临床为一体的综合性人才。

随着疾病端口前移,健康管理的发展已是全球趋势。中医学以其整体观、天人合一的大局观更能体现现代社会健康管理的理念。将中医的理论、技术、方法应用到健康管理服务中,是一条正确的发展道路,这将成为中国健康管理的特色所在。“四季联动、五部纵横”治未病健康管理模式,集治未病“未病先防、欲病救萌、既病防变、瘥后防复”于一体,融现代健康管理“信息采集、健康评估、健康干预、疗效评价、跟踪随访”于一脉,结合传统医学时间气候理念,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治未病健康管理模式,供大家参考。

猜你喜欢
疗法信息管理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Rejection therapy 拒绝疗法
订阅信息
胖胖一家和瘦瘦一家(2)
采用C—NCAP 2006年版管理规则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
展会信息
管理的另一半
健康信息
健康信息(九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