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视野”微课程开发的校本叙事研究

2022-12-09 13:12倪春炜华旦玲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22年28期
关键词:视野乘法校本

◎倪春炜 华旦玲

(江阴市要塞实验小学,江苏 无锡 214400)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数学教学需要把科学性与思想性有机统一起来.笔者曾问过学生数学是什么,大多数学生的回答是:“数学是加减乘除的计算.”只有几个学生说:“在解决生活问题时,我会用数学知识去解决.”也就是说,更多的学生认可了数学的应用价值,而学生对数学思想的价值却没有感知,这说明我们的数学教学更多关注数学的工具性价值,忽略了数学思想的传递.基于以上认识,我们开始了“数学视野”微课程的思考与研发,把“数学视野”微课程逐渐融入平时的数学课堂教学之中,这对于学生理性思维的培养、数学素养的提升起到了积极作用.在本课程的开发和研究过程中,我们全面领会课程多样化理念,通过叙事研究的方法,回忆、记录和分析学生在微课程学习中产生的问题以及教师在设计课程时的不足,并在反思后改进微课程.我们从优化微课程品质、提升学生理性思维、提高教师课程设计能力三方面入手,最终实现师生在“数学视野”微课程中的共同成长.

一、理清基于“数学视野”微课程开发的校本叙事研究价值导向

校本叙事研究是研究者对校本课程中教育教学实践经验的描述与分析,发掘或揭示内隐于这些实践经验和行为背后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和教育信念.本次校本叙事研究以“数学视野”微课程为主,通过对学生、教师以及课程三方面的叙事,反思微课程开发过程中需要改进的地方.“数学视野”微课程是以苏教版教材“你知道吗”为载体,通过对数学知识的延伸、对规律的探究、对游戏活动和日常生活中问题的探究,帮助学生形成和发展数学思想、方法、文化、精神的小规模课程.学生在其中不断经历分析与综合、比较与分类、抽象与概括、系统化与具体化等思维过程,逐步形成理性思维能力.因此,教师作为校本课程的开发者和实践者,应在“数学视野”微课程中以叙事研究的方式,通过不断的反思、改进、实践,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校本叙事研究在“数学视野”微课程开发过程中具有以下价值.

(一)实现经验与实践紧密联系

理论是实践的基础.数学教育教学过程有其特有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这就要求教师梳理已有的经验,不断变化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形成自己的教学观.叙事研究能让教师把在课程开发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故事的形式阐述出来,以便改进课程中出现的问题.叙事研究在教学实践与教学理论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

(二)实现数学教学与“数学视野”相呼应

我校数学组开发的“数学视野”微课程意在让学生在课程中建立理性思维,拓宽数学视野.因此,叙事研究能让教师在数学课堂中基于理论,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知特征出发,分层次、分难度、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叙事研究让数学课堂有了温度.

(三)实现个人与他人的经验分享

校本叙事研究是让课程执行者通过“写”课程开发和实施过程中的教育故事来“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并通过与他人的交流,改进自己的教学设计,使得教学内容更贴近学生的思维方式,也可以通过“叙”个人的教育故事,与他人分享自身的心路历程,使其他教师借以反思和对照自己的教学实践.

二、明晰基于“数学视野”微课程开发的校本叙事研究开展策略

在开展校本叙事研究前,大多数教师对叙事研究感到陌生,甚至不知从何入手.因此,我校在数学课题组成员的讨论与分析后,确定了从学生、教师以及课程三方面入手开展校本叙事研究.

(一)善于观察,关注学生是否成长

学生是课程的主体.在开发“数学视野”微课程前,笔者做过调查:部分教师数学教学方式单一,重视显性知识,轻隐性知识,并且局限于教材内容,导致部分学生学习兴趣低下.因此,教师在开发和实施“数学视野”微课程时,需要分析和考虑学生的兴趣、需要和能力.在开发微课程时,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现有思维方式,不断改进教学设计,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在实施微课程时,教师要善于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其能力是否得到提高,通过及时记录学生的学习过程,挖掘学生成长背后的行为和情感,关注学生是否通过“数学视野”微课程学习得到成长.课后,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写日记或者绘画等方式把自己在微课程中的所思所想表达出来,再从学生的视角去探寻这些文本或图画背后的意义,以此不断改进微课程,改变教学方法.

(二)改变观念,促进教师全面发展

教师不仅是课程的实施者,也是课程的研究者,这就要求教师改变陈旧的观念,以研究者的眼光去审视、分析学生和教育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反思自己的行为.“数学视野”微课程的校本叙事研究可以聚焦教师在课程开发过程中的成长故事,使教师经过梳理零碎、细小的经验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使自己在专业上不断发展.微课程的开发注重教师的全面发展.在开发课程的同时,教师也是一个学习者,需要学习各种教育教学理论,甚至是现代教育技术.教师通过叙说在课程开发过程中的所见所闻、所作所为、所思所想,可不断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

(三)积极反思,不断优化微课程

课程其实是一种教育性经验.教师通过叙事研究应不断反思:我为什么要采用这种教学方法?我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吗?活动教学一定比讲述教学能更好地完成课程目标吗?我进行这种设计和处理的依据是什么?我们在对微课程的叙事研究中能够发现影响课程实施的许多因素,然后通过反思这些问题不断调整微课程,让微课程实施变得丰富有效.例如,在“乘法计算的时空之旅”的教学中,笔者让学生在画线乘法、格子乘法和竖式乘法中选择一种方法计算13×24,原以为学生会选择今天所学的画线乘法和格子乘法,没想到大多数学生选择的都是竖式乘法.这不就是学生在优化计算方法吗?然后笔者设计了比赛活动,活动后,学生把亲身经历的活动内化为对知识的感悟,这不就是该课程的魅力所在?

三、寻求以校本叙事研究促进“数学视野”微课程开发的实施途径

(一)确定研究目的

微课程校本叙事研究是基于研究目的展开的,因此,开展校本叙事研究的第一步就是确定叙事研究的目的.例如,“数学视野”微课程的研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那么,教师就需要考虑设计什么样的教学内容、设计怎样的教学活动才能够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

(二)收集叙事资源

叙事资源的收集是由叙事研究的目的决定的.叙事资源可以是对课程资料的文献查询,也可以是对学生经验的研究等.教师需要根据收集的信息设计和开发微课程.例如,在开发“数学视野”微课程前,笔者需要先架构“数学视野”微课程,通过广泛的资料查询,并考虑到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最后确定了四大主题内容:基于拓宽视野的“知识延伸类”、基于发现推理的“规律探究类”、基于直观体验的“游戏活动类”以及基于问题解决的“生活问题类”,这些内容都直指该微课程的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

(三)分析教学过程

分析教学过程是校本叙事研究最重要的环节.它不仅分析学生的学习状态,还能够记录教师当下的内心活动.教师作为微课程的实施者,同时是微课程的研究者.教师叙述教学过程中发生的故事,可通过诠释故事背后的价值来反思自身行为,以此不断优化微课程,促进师生共同成长.例如,在准备新课环节,教师可以和同一备课组的老师交流,叙说自己的微课程设计,听同组老师给出的建议,再结合自己的思路进行更改,课后还要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知识掌握等情况对教学设计进行回顾、调整、反思、总结,最后撰写成熟的教学设计.

(四)形成反思评价

反思评价既是对上一轮研究的总结,又是新一轮研究的开始.教师应先对之前微课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回忆和记录,然后利用科学的课程观以及教育观形成经验总结,深度反思课程成效,为之后微课的顺利进行提供保障,进而优化微课程.例如,笔者在第一遍试上“乘法计算的时空之旅”这节课时,学生在学习“画线乘法”时出现了困难,无法从线与线的交点中得出结果.对于一位数乘一位数,学生能很快找到得数,但是随着乘数的位数越来越多,学生就不会了.针对这个现象,同组老师提出建议,可以给学生架构框架,在PPT上为学生画好图,通过给不同的数位标注不同的颜色帮助学生理解算法,还要将两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图放在一起进行比较(见图1),让学生在比较中更好地理解画线乘法的算法.通过反思课上出现的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笔者获得了有效的经验,因此,之后的公开课开展得很顺利.

四、总结“数学视野”微课程中校本叙事研究的主要成效

(一)从“零散”走向“系统”,优化微课程品质

在课程开发过程中,我们通过校本叙事研究看到了教师、学生的成长.在叙事中,教师通过不断反思、改进,设计了培养学生理性思维的微课程.教师通过不断优化微课程内容,将零散在教材、生活、实践中的数学相关主题内容进行系统化建构,在此基础上设计与开发“数学视野”微课程.教师又通过对数学知识的延伸、对规律的探究、对游戏活动和日常生活中数学问题的探究,形成了“数学视野”微课程的实施策略,从而不断优化微课程品质.如教师设计了学生感兴趣的游戏课程“探秘汉诺塔”,学生通过在课堂上摆弄汉诺塔找出了其中规律.教师还可带领学生跨越时空,探寻古人乘法计算的奥秘,开发微课“乘法计算的时空之旅”.在校本叙事研究的推进下,我校“数学视野”微课程变得更加生动有趣.

(二)从“结果”走向“过程”,发展学生理性思维

在校本叙事研究的推动下,我校数学教师将教学模式从重视“结果”的应试教育转向重视“过程”的素质教育.教师通过关注和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以及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可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在微课程开发过程中,教师应以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为基础,注重学生的理性思维与实践探究的整合,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在教师的叙事中,我们看到了学生在数学知识海洋中遨游的笑脸,也看到了学生成功游戏后的得意,更看到了学生的成长.例如,笔者在上完“乘法计算的时空之旅”后,让学生写了一篇关于这次新课的感想和收获.他们在自己的日记里写道:“原来我国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发明了乘法口诀,这是多么伟大的发现呀!”“除了今天学过的乘法计算,还有哪些我们不知道的计算方法呢?看来我要去调查调查.”“我好期待下次的数学课,老师又会带领我们学习什么呢?”从学生充满童趣的文字里,我们可以看到微课程已经成功了,学生不再是呆板的“做题机器人”,而是灵活的思考者.在校本叙事研究中,我们见证了学生的成长,这对于教师来说,幸福不言而喻.

(三)从“执行”走向“创造”,提高教师课程设计能力

在开展校本叙事研究的过程中,教师由传统的课程执行者与实施者逐渐转向课程开发的研究者与创造者.我们以教材“你知道吗”为载体,从多个领域、多个维度对其进行拓展和整合,增强微课程内容与研究主体的匹配性,提高教师的课程设计能力.教师在不断的理论学习和经验积累下,对自己微课程实施过程中成功的教学策略加以总结、归纳、提炼,形成了独有的教学方法.校本叙事研究通过分析教师在课程开发和实施过程中的独特故事,发现了具有指导性的教学策略,让教师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小天地”,真正成为微课程的研究者.从此,每个教师都走到了教育研究的前沿,我们更多地听到了“一线教师”的声音.在教师的叙说中,我们看到了教师在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设计,也看到了一些有意义的细节,教师从被动参与变成主动参与,收获了更好的自己.

基于“数学视野”微课程开发的校本叙事研究用故事的形式描述着课程开发中学生和教师的成长,并用理论诠释着其背后更深层次的意义.这不仅改变了教师的教育观念,还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转变了学生思维的方式,为优化微课程品质奠定了基础.

猜你喜欢
视野乘法校本
算乘法
我们一起来学习“乘法的初步认识”
《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巩固练习
居· 视野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把加法变成乘法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
点校本《史记》中的“曆”字
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