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方法初探

2022-12-16 10:02蔡雪峰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22年28期
关键词:自学知识点内容

◎蔡雪峰

(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东关小学,甘肃 武威 733000)

在科技不断发展的背景下,社会对小学生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尤其是新课程改革的提出,对学生的要求不仅仅是成绩的提高,还要提高综合能力.而自学能力就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重点内容,学生掌握了基本的自学方法和能力就能够有效加强在课上与教师的配合,在上课时也能够更加轻松.因此,如何提升学生的自学能力成为当前小学数学教学工作急需探讨的问题,而要想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不仅需要学生自身的努力,还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

一、培养小学生自学能力的必要性

自学,简单来说就是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下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有一个初步的认知,对教材的内容进行简单的了解和学习.这不仅能够加强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和理解能力,还能够帮助学生更好、更快地在课上接受教师讲述的知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与教师的教学相辅相成.但是传统应试教育对于小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并不重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全靠教师填鸭式的教学,久而久之,很多学生都不具备基本的自学能力,等到更高年级的学习,没有了教师的督促和引导,学生将很难自己展开学习,从而严重影响了学习的效率.

学生的自学能力并不局限于学习当中,在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学生要接受更多来自外界的新鲜事物,这就需要学生具有基本的自学能力.如果学生没有掌握基本的自学能力,对于这些完全陌生的知识和工具就无法理解和使用,从而会严重影响学生的正常工作与生活.因此,教师在学生学习能力较强的阶段就应该重视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提高学生的生活能力奠定基础.

二、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方法

(一)培养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阶段的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如果教师能够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对小学数学的学习兴趣,学生就会有意识地自己进行探究学习.因此,教师要及时转变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尽可能提升学生对小学数学的热爱.首先,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内容,以教材中提及的内容为基础展开引导和联想,增加教学内容的趣味性.教师可以在具体的教学内容中增加故事背景,如在讲解加减法的运算时,就可以引用一些童话故事中的人物,举一些特殊的例子来帮助学生理解,也可以让学生展开讨论,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课堂参与度,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其次,教师可以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在传统“填鸭式”教学过程中,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没有自主选择的权利,也没有参与互动的机会,这就导致很多学生在课堂中不由自主地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因此,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如增加对多媒体的使用,根据学生年龄阶段的不同制订符合他们理解能力的幻灯片辅助教学,不管是增加一些与授课内容相关的图片,还是加入某个定律得出的背景,都能够增加教学过程的趣味性.尤其是小学数学本身就是比较枯燥乏味的,如果教师一直都在讲解一些基础知识,学生很容易丧失兴趣,故教师需要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另外,教师可以借助一些教学道具展开教学.例如在讲解立体图形时,教师可以提供一些教学模型来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立体图形的整体形态,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学习当中,提高学习兴趣.最后,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提问和互动的机会,让学生除了跟随教师的思路展开学习,也能够有自己思考和答疑解惑的机会.尤其是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还比较小,与成年人的思考方式和思考角度可能有所差异,故教师在课堂上为学生提供畅所欲言的机会,能够让他们有更多思考的欲望,也就会逐渐感受到思考和参与的快乐,初步培养他们自己思考问题的能力.

(二)以课堂教学为主体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小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更多应该放到课堂中,因为学生还不具备基本的自学能力,而且小学生的精力有限,因此,课堂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主阵地.教师充分利用课上时间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能够让学生对自学有一个基本的认知,在课上掌握基本的自学方法,再在课下加以实践,就能够不断提升学生的自学能力,而随着实践的增多,学生也能够逐渐摸索出更加适合自己的自学方式.当然,教师在课上也不要完全把自己认为比较好的自学方法教给学生,而是要让学生在教师不断的引导下逐渐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一套优秀的自学方法并不是万能模板,也不是每个学生都能套用的,还是需要学生自己去体会.例如,教师在备课阶段可以将授课时间减少一部分,如每节课的时间是四十分钟,就可以只讲解三十分钟,剩下的十分钟让学生总结、讨论本节课中还没有明白的问题或是还没有掌握的知识点,一些掌握得比较好的学生可以预习下节课要学习的内容.这样,教师在下节课也可以让学生主动分享自己在自学过程中学到了什么,因为不同的学生对于自学的内容会存在不同的认知和理解,这样也方便教师展开之后的教学内容,学生在讨论和自学的过程中也能够真正带着自己的理解和思考去展开学习,培养自学的意识.

(三)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在学生心里,教师都是高不可攀的,与教师之间的距离感很强,即使是一些天性活泼的学生,在教师面前也会感受到一种莫名的压力,而这种疏远的关系不利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和教师教学的展开.这就需要教师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比较轻松的学习氛围,与学生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学生除了能够保持对教师的尊重以外,还能够拉近与教师的距离,在平时的学习生活当中出现问题能够主动与教师沟通.例如,在传统课堂中,教师授课时常规定学生不能够打断自己的讲解,有什么问题都要等到课下才能解决,但是有的时候,教师可能会因为口误或是笔误导致讲解的内容中出现错误,又或是因为讲课速度过快,很多学生没有跟上教师的节奏,对教师讲解的内容一知半解,而下课的时候又由于畏惧心理不敢去找教师询问,久而久之不仅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还会打击学生的学习自信心,丧失学习兴趣,之后,学生就更加不会进行自学.因此,教师可以在平时多关心学生的生活和心理变化,与学生成为朋友,在上课时,如果学生有问题,允许学生举手提问,或是在讲解完一部分内容之后询问学生对这一部分内容是否有疑问,由此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教师要想让学生敢于发言,也可以在讲解过程中设置一些问题来让学生回答,这不仅能够督促学生全神贯注地听讲,也能够让学生积极思考,甚至是敢于挑战教师的权威,提出更加简便的解题方式,还能让学生在课上逐渐培养自主思考的意识,不依赖教师的讲解,能够自己思考并质疑.教师也要赞赏学生踊跃回答问题的勇气,即使有的时候学生的回答并不理想,也要适时给予鼓励,让其他不敢尝试的学生明白回答的对错并不重要,思考的过程才是关键.

(四)为学生提供足够的自学时间

小学生的年龄都还比较小,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很多情况下都需要教师的督促才能够开始自学.小学生有的时候还会有攀比心理,看到其他学生在自学,自己才会打开书开始学习,而教师就可利用学生的这种心理,尽可能提高课上讲解的效率,为学生提供充足的自学时间.在教师的督促下,学生能够更快地把注意力转向课本内容.小学数学知识一般都比较简单,但是需要学生足够认真才能学得扎实.教师在课上要多次强调预习的重要性,让学生能够对自学有明确的认知.随着学生年级的不断升高,教师可以适当减少机械性的作业,增加他们自学的时间,让他们逐渐养成自学的习惯.这样,即使教师不在课上给他们留自学的时间,他们也能够在家里自学,不再一味地依赖教师的督促,而是真正理解自学的重要性.

(五)采用问题教学,开发学生思维

从一定程度上来说,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关键在于思维的开放性,学生能够对某一问题展开想象,进而才能思维更加灵活、发散.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采用问题教学的方式对学生思维的灵活性进行培养,结合一些具体的问题教授学生相应的数学知识点,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开发的同时,能力也得到提高.首先,教师为学生设计的问题要具有层次性,需要结合一些具体的问题来对学生的思维进行训练,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最终使得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大幅提升.其次,教师要注重对学生思维的灵活性进行培养,可以采用视频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例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长方体以及正方体的相关知识时,首先可以带领学生回顾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内容,然后引入本节课教学的内容,运用问题呈现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先带领学生回顾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学生一般都会很容易给出答案.紧接着,教师提问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底面积如何计算,底面积与体积之间又有什么样的关系,运用这种方式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意识.之后,教师带领学生探究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而使学生明白体积与底面积的比值实际上就是它们各自的高.然后,教师借助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一些与长方体和正方体有关的视频,使得学生对课堂当中所学到的知识点有一个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认识,进而更好地理解面动成体的知识.教师通过问题教学的方式教授学生知识内容,不仅能够有效拓展学生的思维,还能够更好地对学生的自学能力进行培养.

(六)整理总结,提升自学效率

小学阶段的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学过的知识很容易就会忘记.在这样的情况下,为了提升学生自学的效率,教师就需要引导学生定期进行归纳总结,在归纳总结的基础上进行延伸教学,确保提升学生的自学效率.首先,教师在对知识点进行整理时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教给学生相应的知识归纳方法.其次,教师需要针对课堂内容进行延伸教学,确保学生的学习效率得到提升.例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统计的相关知识时,首先要为学生讲授一些知识点的整理方法,让学生通过树状图或思维导图等方式对知识点进行整理.当学生对这些整理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教师就可以带领学生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对知识点进行整理,对统计图的特点进行整理.如折线图能够更好地将数值上升或者下降的趋势体现出来,因此折线图往往会被运用到一些数据比较庞大的统计工作当中;柱状图主要是对数据的集中程度进行反映,因此主要运用在一些数据波动较小的统计工作当中.当这些工作都完成之后,教师可以在这一基础上进行延伸教学,如可以带领学生学习一些其他的统计方法,进而使学生的学习质量得到提升.在教学的全过程,教师都应该积极鼓励学生对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为学生的自学创造有利条件,促使他们的自学效率能够得到提升.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学生的学习活动应该是积极主动、高效且具有一定思维水平的,这是当前阶段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要求.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需要教师与学生建立平等的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课堂教学为主体进行引导,为学生留出充足的时间进行自学,逐渐让学生养成自学的习惯,并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总结适合自己的自学方式,不断提高自学的能力.这不仅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也能够不断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

猜你喜欢
自学知识点内容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一张图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基于先学后教 培养自学力
教学与自学
对“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的认识和思考
沈尹默:如何自学书法,才能少走弯路?
主要内容
关于G20 的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