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教材文体单元教学探索

2023-02-10 22:43庄英
语文世界(小学版) 2023年2期
关键词:古典名著图式文体

庄英

统编教材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文体意识,从三年级起每学期都安排一个文体单元,这既是教材编排上的创新与突破,又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举措。对此,教师要深入研究文体,探索不同的教學策略,充分发挥文体单元的独特价值,为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发力。

一、关注文体特点

一要在聚焦要素中追求逐渐发展。在统编教材中,每一文体单元都承载着相应的语文要素学习目标:童话单元指向丰富的想象,寓言单元要求明白故事中的寓意,神话单元是感受神话中的神奇和鲜明的人物形象,现代诗单元是初步了解现代诗的特点并体会感情,民间故事单元安排的是创造性复述,古典名著单元安排学习的是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小说单元强调关注文本中的情节、环境和人文形象,外国名著单元主要是借助梗概了解名著的主要内容。不难看出,在文体单元语文要素学习目标中,关联度最大的还是文体特点。因此,在文体单元教学中,教师要聚焦文体特点方面的语文要素学习目标。如教学三年级下册的寓言文体单元,“读寓言故事,明白其中的道理”是指向阅读的语文要素学习目标。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过去学习寓言的基础上,针对单元内安排学习的寓言文本特点,结合课后练习的细化要求,确定分步实施的有效路径。先是分解要素逐课落实:《守株待兔》是单元的第一篇精读课文,但它又是一篇文言文,语文要素学习目标的落实重点需要放在“读寓言故事”上,毕竟中国传统的寓言故事多数是以文言文的形式出现的。《陶罐和铁罐》《鹿角和鹿腿》是两篇对比式寓言故事,理解寓意的方法正是对比,重点指向对优点与缺点的正确认识。《池子与河流》作为略读课文,主要是运用对比的方法学习课文,把握寓意。

二要在部件关联中形成整合提升。文体单元中语文要素学习目标的落实具有聚焦的特点,通常在课文中的课后练习、课前阅读提示,还有单元的口语交际、词句段运用、交流平台等处,能够找到语文要素学习目标相关联的训练内容。这些训练分散在单元中,教师在单元教学中需要重视其内在的因素联结,让其形成整合优势,提升学习语文要素学习目标的能力。以现代诗文体单元学习为例,语文要素学习目标主要是“初步了解现代诗的一些特点,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在《短诗三首》的课后练习中,指向语文要素学习目标的有体会诗歌的节奏、韵律、感情、意象,这些都属于初步了解现代诗的学习范畴;在《绿》《白桦》中,诗歌的抒情色彩更强烈,意象的营造也更具典范性;再结合交流平台总结的学习现代诗的三个方法,学生就能够从整体上把握现代诗的基本特点。

二、建构文体阅读图式

一要在整组学习中建构文体阅读图式。文体单元在组元上的特色是集中学习同一文体的一组课文,这样的学习能够有效解决过去单篇课文教学中难以形成有效建构阅读图式的问题。如教学古典名著阅读单元,这一单元设计的中国古典名著有《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单元内安排学习的课文,都是作为学习古典名著的引子使用的,目的在于让学生掌握阅读名著的方法。在本单元课文教学中,教师要借助资料使学生得以窥见相关古典名著的全貌,对古典名著的结构特色、语言特色、艺术特色有初步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建构古典名著的阅读图式。学生通过对四大古典名著的了解,可以发现这些古典名著共同的特点:一是都采用了章回体结构,让前后故事之间形成紧密联系;二是语言属于白话体,高年级学生阅读时还会遇到不少障碍,需要采用有效的阅读策略;三是都塑造了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像诸葛亮、武松、孙悟空、唐僧、贾宝玉等都是家喻户晓的典型形象。

二要在内外联结中迁移运用方法。所谓内外联结是指从重点课文学习的阅读图式建构,在单元内同一文体课文学习中加以运用,形成相对稳固的阅读图式。比如,学生对武松形象的理解,就属于在古典名著学习中由点到面的拓展学习。首先,按照建构的阅读图式法,学生选择《水浒传》中自己感兴趣的人物,自主阅读,理解武松这个人物形象。然后,学生把这样的阅读图式,运用到其他古典名著的整本书阅读中。最后,学生将单元中多篇课文阅读形成的比较稳固的阅读图式,迁移到“快乐读书吧”板块的课外整本书阅读活动中,寻找课文以外具有典型意味的人物形象进行把握,灵活运用古典名著的学习方法。

三、融通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一要在交流平台中探索文化密码。在课文中能够以“类”存在的文体,自身都带有特定的文化密码。教材在文体单元的交流平台中通常引导学生交流总结学习相关文体的方法与路径,但这显然不够,教师还可以借助交流平台,引导学生探索文体中隐藏的文化密码,使学生对相关文体有进一步了解,进而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文体单元。在自主阅读中,学生可以针对自己感兴趣的文体开展探究活动,从中发现中华文化生生不息的源头。

二要借助资料袋等实现文体增值。一类文体的学习,仅仅依靠单元提供的一组课文肯定是不够的,但教材限于篇幅对同一类文体不可能提供更多的课文。对此,编者采取了适当的处理策略,如资料袋、阅读链接等。在文体单元教学中,教师要活用资料袋、阅读链接的内容,促进学生对相关文体的学习与把握,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如五年级上册的民间故事单元,《牛郎织女》的资料袋介绍了牵牛星和织女星在民间故事与诗文中的表现。教师活用这一资料袋,启发引导学生从更多角度来讲述牛郎织女的故事,对学生完成创造性复述很有帮助;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以“牛郎织女”为主题进一步搜集资料,并进行梳理、筛选,形成属于自己的“资料袋”,既使课后的资料袋变得丰富多彩,又能促进学生对民间故事文体的深入理解。

总之,教学统编教材中的文体单元,教师需要从整组教材出发,抓住由“篇”到“类”实现阅读图式建构的策略,落实文体单元语文要素学习目标,提高学生的整体阅读能力。

猜你喜欢
古典名著图式文体
山东汉画像石铺首衔环鱼组合图式研究
初中语文古典名著教学探讨
轻松掌握“冷门”文体
文从字顺,紧扣文体
论阅读古典名著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图式思维在现代室内装饰设计中的应用
若干教研文体与其相关对象的比较
从驱动-路径图式看“V+上/下”的对称与不对称
文体家阿来
审美心理图式与文学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