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段意识下习作教学优化策略

2023-02-10 23:12周锋
语文世界(小学版) 2023年2期
关键词:自然段句式习作

周锋

在习作教学中,有的教师存在忽视学段特点、目标定位不准、内容不够科学、过程模式化等问题。对此,教师要认真研读小学阶段的写作目标教学要求,根据学段特点开展探索活动,在不同学段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让学生在扎扎实实的习作实践中提高习作能力。

一、低段学生在整合资源中学习写话

低段学生写话要运用学习、生活方面的资源,要整合多方面的资源,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

一是凭借课文资源。课文是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资源,课文中有许多可供学生学习书面表达的范例。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生善于模仿的特点,指导学生从课文里大量规范性表达的句子中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式,从朗读中积累,在仿写中运用。如教学《四个太阳》,课文中有这样的句子:“我画了个金黄的太阳,送给秋天”和“我画了个红红的太阳,送给了冬天”。学生平时也喜欢画画,教师可以让学生读读这样的句子,从中找出“我”画了什么,送给了谁,想一想“我”为什么要把画送给对方;接下来,学生再想一想,说一说:自己想画一个什么,画好了想送给谁;最后,学生把自己说的句子写下来,互相交流。

二是凭借想象资源。低段学生识字不多,但不影响他们以自己的语言呈现丰富的想象力。这样的想象力表现也是学生写话可资凭借的重要资源,教师需要适时引导学生大胆想象,用自己的话把想象说出来。如教师可以用课件出示一个大圆圈,让学生认真观察后,想象这个圆圈是什么。有的学生说那是一个大太阳,因为他画太阳时就先画上一个大圆圈,再画上几道光芒就成了;有的学生说那是一只气球,系上一根细线就能飞起来了;有的学生说那是一只大铁环,放到地上就能滚动起来;有的学生说那是一张笑脸,眼睛和嘴巴都笑得看不见了;有的学生说那是一面魔镜,你想要什么里面就能出来什么……在学生表达想象的过程中,教师不断地用“还有什么新奇的想象”鼓励学生继续说下去,促使学生不断突破已有的说法,产生新的想象。最后,教师要求学生把大家想象的内容梳理一下,选择自己认为最精彩的内容记录下来。

三是凭借好奇资源。低段学生好奇心特别强,这也是学习写话的重要资源。教师需要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把自己觉得最新奇的发现讲出来,可以说自己第一次见过的事物,可以说第一次听过的事情,也可以说自己第一次想到的对象等;接下来,学生可以将自己觉得真正新奇的东西记录下来,为写话提供素材。

二、中段学生多开展语段训练

中段学生“表达与交流”的定位是习作,也就是初步学习写作,其内容集中在语段学习层面,体现的是从字词句向篇章的过渡,习作要求重点指向写清楚。

一是在精彩句式中学习言之有趣。中段学生学习的课文中出现了许多富有表达特色的语言,如运用多种修辞手法使语言具有新鲜感、形象感,在句式上长句与短句结合运用,富有节奏和变化等,都是值得学生学习的精彩句式。在教学中,教师要抓住文本中学生喜欢的精彩句式开展仿写活动,或者让学生把文本中富有表现力的句式迁移运用在习作中,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如教学《大青树下的小学》,课文开头的一个长句子十分精彩,句子中用了三个“从”,加上四个“有”,描述上学路上的小学生,写得很具体。上学是学生最熟悉的生活,可是学生写起来只有干巴巴的一句“我们上学校”。教师可以让学生仿照课文中的句式,把自己上学的情形写出来,写出过去没有发现的趣味来。

二是在典型段落中学习言之有物。中段学生习作中常见的问题是言之无物,即使表达对象是自己熟悉的事物,写起来一两句话就完事了。针对这种情形,教师需要选择文本中的典范段落,引导学生分析作者是怎么把事物写清楚的。如教学《金色的草地》,课文所写的草地是学生经常见到的事物,在学生看来没什么好写的,但课文第3自然段写出了作者在草地上的发现,把草地颜色变化的情形写清楚了。这就是一个值得学习的具有典范意义的段落。教师可以借助课后练习2的填空,帮助学生理解这一自然段写了什么和怎么写的,然后让学生仿照这种方式选择一种有变化的植物写一段话,写出变化前、变化中、变化后的情形。

三是在语段结构中学习言之有序。中段学生学习习作离不开结构,对于小学生来说,结构在文章中属于隐性内容,需要教师引导才能看得出来。适合学生习作中运用的结构最常见的是总分式,教师在教学中需要指导学生领悟总分式的表达规律,掌握常见的表达方式,如先总后分、先分后总和总分总等,再选择文本中具有总分表达特点的語段,组织学生仿写。如教学《海底世界》,课文第3—5自然段都采用了总分式的结构。在教学中,教师让学生先找出自然段中的总写句,确定关键词,如第4自然段的总写句是“海里的动物,各有各的活动方法”,关键词是“动物”和“活动方法”;接下来,学生说一说分写句写了哪些动物,它们的活动方法有什么不一样。学生仿写这个典范句,才能明白写总起句需要明确关键词,写分写句要有具体的表达对象。

三、高段学生以多种方法提升习作能力

高段学生在习作中要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要采用多种方法,写出内容具体、感情真实的习作,提升习作能力。

一是在读写结合中提升。读写结合是最灵活的习作训练方法,当教师在课文学习中发现有适合学生学习的表达方法时,就可以抓住相关语段,引导学生从中提取作者运用的表达方法,体会作者运用这一方法取得的表达效果,激发学生学习和运用这一方法进行表达的欲望。如教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重点关注课文是通过几件典型的小事表现人物的品质,在习作中迁移运用这种表达方法。

二是在专项训练中提升。统编教材从三年级开始安排了习作专项训练,在五年级教材中安排的是写说明文和用具体事例写有特点的人,六年级教材中安排的是围绕中心意思写和写出真情实感。这些习作要求与学段习作目标对接,重点是运用多种方法围绕中心写出具体内容,表达真实情感,帮助学生提升习作能力。

总之,在习作教学中,教师要克服畏难情绪,先从自身找原因、想办法,组织学生坚持写作实践,在实践中习得表达能力。

猜你喜欢
自然段句式习作
例析wh-ever句式中的常见考点
美丽的秋天
特殊句式
关心健康状况的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