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理念下运用“问题串”激活小学生数学思维

2023-04-05 03:05潘亚芳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碧波实验小学215168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 2023年3期
关键词:问题串小数情境

潘亚芳(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碧波实验小学 215168)

“问题串”作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一座桥梁,可以使数学问题实现更深层次融合,对于提高小学生学习成绩、推动他们高效发展具有实际意义。

一、 设计“问题串”的原则

1.现实性原则

陶行知先生强调“生活即教育”。生活一词并非一般意义上的狭隘含义,它包括了大量的现实生活实践,是指包含了整个自然世界和人类社会的整体。教育与生活本是同一个过程,只有让教育与真实生活相结合,才能发挥效用,取得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数学教育也要和学生生活紧密结合,这样才能真正渗透到学生内心。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创造出更好的问题情境,让数学问题更具现实性和针对性。教师要根据日常生活经常碰到的问题设计“问题串”,使学生在实践中和逻辑上得到不断提升。

2.趣味性原则

数学以数字为主要内容,枯燥乏味,难以引起学生热情,特别是小学生往往会觉得相当无聊。教师要把“问题串”设计得生动、形象、有趣,就像一块磁石,吸引学生注意力,利用“问题串”营造生动、有趣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愉快中理解数学。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创设与真实世界最贴近的生活情境,使其具有生动的故事情节。在课堂情境中,采用提问形式,引导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中探索、开发自身思维技巧。

3.启发性原则

让学生能够在听课过程中受到启发,让学生能够在思考中获得思维锻炼,这是“问题串”设计时的一个关键要求。只有发人深省的问题,才能达到发展思考的目标。如果问题过于简单,或者毫无逻辑可言,学生通常无法收获该有的知识,无法得到有效的思维锻炼。教师可以参考有关教材,理解启发式教学的方法与内容,设计出一套科学有效的启发式问题。教师应采用合理的问题和诱导方式,以激发学生内心世界兴趣,正确引导小学生群体顺利完成解决问题的目标,进而使他们的自主探究行为和习惯也能获得有效训练。

二、 设计“问题串”的方法

1.明晰设计方向,激发数学思维

在设计“问题串”时,要有分层教育意识,并充分考虑到小学生在学习能力方面的巨大差距。在这个基础上实施分级教育,让各种状态小学生都可以更高效地掌握基础知识,达到共同发展。“问题串”的运用要充分体现“因材施教”教学思路,特别是在解题难度上要贴近学生实际情况,突出问题难度梯度,激发不同状态下学生的数学思维。通过大量的“问题串”来引导学生自主思考,能反映出他们的思考方向。同时,在设计上要体现台阶式、相关性,更要注意时间安排。

比如,在学习“小数”有关课程内容时,给学生设计一系列问题:“你们有没有遇到过使用小数的例子”“小数有什么特点”“小数和分数有什么关系”“如何将小数转换为分数”。在教师抛出问题后,学生就会与同伴主动进行交流。有的学生说,实际生活中有很多使用小数的场景,超市里的商品价格都是小数。教师要对学生的解释给予肯定,让课题气氛活跃起来。在学习“圆柱”课程内容时,教师在课堂上教学生如何计算圆筒里的水,学生们提出许多种不同方法。例如,把水放进一个方形的容器里,然后测量它的长、宽、高。这时,教师问道:“如果圆柱里面的物质是泥土,那么这种情况该怎么办呢? 如果里面的物质是石头,又该如何测量呢?”通过这种方式的数学提问,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各种学习活动中,从而分析、解决问题,促进学生数学思维发展。

2.精选提问时机,培养数学思维。

在课堂上找准提问时机,才能够让“问题串”的释放更加有效果。课堂上导入环节,还有重点知识突破环节,以及课堂训练环节等,都是“问题串”的释放机会。教师要结合课堂动态和发展形势,及时做出正确选择。在题目的策划、抛出过程中,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这样能够增进对学习重难点内容的掌握,又能够培养所有学生群,让他们掌握丰富的数学知识。就“问题串”来说,抛出的时间将直接影响到能否成功激发思考能力。只有精选提问时机,正确投放“问题串”,才能让学生收获更高效的学习效果。

例如,在讲授“三角形”时,把“问题串”放在主要内容的突破部分,并要求学生先仔细看图上的三角形,再进行简单划分,并说明需要根据什么方法分类三角形,还要说出有什么分类,说出这三个三角形的特点是什么。在抛出的问题串下,教师需要从专业角度对学生回答进行评估,并表扬他们的积极思维,从而建立数学学习认知系统。小学生对三角形知识的认识尚属模糊,而借助一连串问题,可以引导学生有效掌握知识,并起到启发学生思考的作用。而且,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具有系统、连贯的特点,这样更容易让学生形成立体化认知。

3.重视实践应用,改善数学思维。

在上数学课时,注意结合“问题串”的具体应用加以完善,并对其进行综合考虑。并利用“问题串”进行教学推理,促进“问题串”的求解,以此促进对自我数学认知的建立。同时,要将“问题串”与教学过程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这里进行数学逻辑思维的基本训练,可以通过不断提问,剖析现象,实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最终目标。再者,数学教育和学生的实际生活密不可分,要利用“问题串”启发学生对数学日常生活方面的思考,通过持续的认知检验来培养数学核心素养。另外,要将“问题串”融入实际数学应用中,让学生在“问题串”的设计与应用过程中,锻炼数学思维能力。

比如,在教学“字母表示数”时,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串”:从你的观察来看,在日常生活中,有什么用字母替代数字的例子呢? 为何使用字母而非数字? 用字母替代数字有什么好处? 在完成这些提问以后,鼓励学生开动脑筋进行思考。学生基于自己认识,进行了更多层次的互动交流。经过激烈讨论,对字母的表达方式有了比较完整的认识。通过运用学生生活实践认知进行“问题串”投放,成功激发学生积极的学习意识。

4.设计课堂主题,优化数学思维。

数学课有很多知识点都可以设计成一个主题,在主题之下开展相应的教学活动。这样能够让知识点的教学更加统一,也能够让学生建立起更加系统性、规范性的数学知识框架。要结合课程教学目标,联系实际生活实施数学教育,让学生突破学习难点,从更多角度和层次上理解数学知识点。创建一个与主题相关的情境,让学生群体在这个自由空间中进行探索,吸引他们专注力,深化这部分知识记忆。

举例来说,在学习“元、角、分”内容时,教师应着重培养学生群体的应用能力和创造性,要让他们认识元、角、分,并理解它们的相互关系。可以围绕“商店购物”这个主题,设计一连串问题,并建设与之相关的情境,从而达到训练学生群体思维的目的。换言之,这部分知识点可以与“购物”主题相结合,协助学生群体学习如何在不同面值的人民币间进行兑换。具体而言,可以让学生设计多种方法,以保障能够恰好付完80元。对于低年级学生,识别人民币尚且存在困难,要想解决这样复杂的数学题,更是难上加难。要想让他们快速解决这方面难题,就需要借助“问题串”来实施教学活动,以便梳理学生思维,让他们产生更加清晰的头绪。例如,购买书本需要多少钱? 乘坐公交需要多少钱?购买旅游纪念品又需要多少钱? 如何支配这80元,才能够刚好花掉呢? 由浅到深地对学生提问,让学生逐渐进入思考状态,将助力学生更快学会这部分内容。

5.关注实际问题,养成数学思维。

“问题串”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属于问题式教学,它主要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能让学生对现实问题和理论问题产生更深层次认识,从而产生探究心理。这种心态激励着学生主动思考,并持续进行问题研究与解决。学生问题意识的形成与发展,关键不在学生,而在教师。教师要创造平等、和谐的课堂气氛,鼓励学生敢于提出问题,逐步培养学生群体的问题能力。创造问题情境,积极引导学生在观察、猜测和联想中提问,让他们体验到数学的乐趣,让他们在“生活”中体验数学的“美”,从而实现“热爱数学”的目标。还有,教师要以问题形式让学生去发现、去提问,这样才能更好地掌握和发展自己的数学知识,并形成良性循环。

具体而言,教师要注重提问间隔,每个问题都要给学生留出充足的思考时间,特别是对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更要有耐心。例如,在学习“百分数”内容时,可以设计如下“问题串”:百分数的含义与书写方法是什么? 百分数的表示方式的优势是什么? 你对百分数了解多少? 在此基础上,可以让学生继续提问有关问题,然后在黑板上进行板书。例如,有些学生会这样提问:百分数的重要性有哪些? 百分数以及分数这两者之间有哪些联系? 又有哪些区别? 在哪些场景当中可以使用百分数? 教师提出学习要求,然后由各个小组选出一两个问题进行研讨,并向教师报告他们的研究成果。在这个短短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求学生自己提问,然后分组进行讨论,并做出相关报告。从这里可以看出,教师非常重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在对学生群体进行引导以后,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串”,让他们自主思考。

总而言之,教师要注重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数学“问题串”的设计,既有助于学生了解数学理论,也能够鼓励学生动脑,提升核心素养。在课堂上,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兴趣、个性特点,设定适当的情境问题,并在教学中不断完善情境问题,形成相应的、有思维梯度的问题。同时,教师精选提问时机,让学生实现更高效的数学学习,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

猜你喜欢
问题串小数情境
不同情境中的水
小数加减“四不忘”
我国古代的小数
小数的认识
借助具体情境学习位置与方向
小数的认识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护患情境会话
精心设计问题串 提高复习有效性
以问题串为主线、以概念图为依托的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