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夯实写作训练

2023-05-30 16:02周洲
语文世界(教师版) 2023年1期
关键词:翠鸟习作课文

周洲

核心素养指的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的感悟与能力,并能够在实际生活中得以运用。小学语文核心素养指的是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通过语文学习获得的能力与感悟,主要包括阅读理解能力、情感感悟、审美情趣、文化底蕴等。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培养学生个人情操,促进学生语文思维的形成,加强语文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实现学生的知识能力迁移,对于学生的学习与发展都有着重要的作用与意义。

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教师应根据学情,结合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的特点,立足课堂教学实践,优化教学过程,让课堂成为提升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主要阵地,切实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搭船的鸟》是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的课文,笔者以该课的教学实践为例,谈谈如何基于核心素养,夯实写作训练,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搭船的鸟》是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第一篇课文。第五单元是部编版教材中第一次出现的习作单元,其定位与其他单元不同,教学的最终目标集中指向于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叶圣陶在剖析“语文”一词的内涵时,认为语文学科“听”“说”“读”“写”宜并重,苟忽于听说,不注意训练,则读写之成效亦将减损。由此可以发现,传统的写作教学将听、说、读、写割裂,重习得轻运用。

面对学生真实的习作困境,部编版教材增设习作单元,旨在给学生更多表达与习作实践的空间,助力学生习得习作方法,将听、说、读、写相结合,逐步实现读写迁移。这个单元的语文要素是“留心观察”“仔细观察”,课文《搭船的鸟》的教学应当聚焦这两个语文要素,培养学生留心观察的意识和语言表达能力。因此,课文虽然还写到了坐船去外祖父家、雨打船篷的声音等,但教学目标的重点、学生学习的重点应聚集在对翠鸟外形和捕鱼动作的观察上。

三年级上学期的学生刚刚接触习作,要求他们的观察能力达到什么程度?如何顺畅地把观察所得用语言文字表达出来?教师应通过教学,让学生学会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并学会用文字把自己的观察所得表达出来,成为重点。在设计教学内容时,教师应抓住单元教学目标,面向整体落实写作训练。在初读课文时,笔者以课后习题设置学习目标:“作者去外祖父家的路上,观察了哪些事物呢?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在这一问题的引导下,学生学会带着问题朗读课文,紧紧围绕课后习题和单元语文要素,就会发现作者观察了哪些事物,并能够准确地从课文中找出来,从而有助于教师进行精读教学。在课堂小结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在观察时,不仅要注意听,留心看,还要仔细想,才能发现事物的特点及变化。这样的教学紧扣单元目标,让学生学会观察的方法,有助于教师让学生的习作目标明晰,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较多教学资源,如单元导读、课内插图、课后习题等等,如果能将这些资源充分地融入教学中,就会使得课堂教学更加形象化,更加高效。

笔者在教学设计时,首先以鸟的图片导入,通过美丽的图片导入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對教学内容的兴趣,提高学生了解教学内容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为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教师可以适当引入相应的教学内容,笔者引入课文插图向学生提问:“这只鸟在做什么?”引导学生抓住“搭船”进而引出课题,指导书写课文生字“搭”“船”。

其次,针对翠鸟的外形特点设计主问题:“这是一只怎么样的翠鸟?”引导学生抓住翠鸟的特点:彩色、美丽、会捕鱼。接着,精读环节一,聚焦语文要素“留心观察”。“为了让我们更清楚地了解这是一只怎样的鸟,课文还用了很多文字来介绍它,我们再来读一读,看看还能从哪些地方读出来这是一只彩色的翠鸟。”教师出示课文片段,引导学生读文理解,由语言文字想画面、圈画找出颜色和身体部位,随文一句一句地分析,说说羽毛、翅膀、长嘴分别是什么颜色,感受翠鸟外形的美丽,把学生的目光聚焦到作者的观察点上。

然后,教师出示翠鸟的轮廓图,让学生根据文字描述进行涂色,同时提出问题“翠鸟的身上还有哪些好看的颜色?”引导学生进行说话训练,教师还为学生搭建支架:“它的 是 的。带着一些 ,它还有 的 。”帮助学生在精读课文中学习方法,尝试表达。这样的教学设计巧妙结合了教材的文本及插图,训练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也指导了学生从文章中学习作者“抓住特点”的观察方法。

最后,教师进行总结:细致观察,咱们得带上眼睛认真看,观察事物要抓住事物的特点,这样才能对事物有更多、更深的了解。

为了充分落实素质教育,全面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新课改教学理念提出了教学情境这一概念。在教学中,相应的教学情境为学生提供了展现自己的平台,学生可以在平台中展现自己的个性,也让自己的表达能力能够得到相应的训练。而且情境教学还涉及情感方面,通过情境教学可以丰富学生的情感,学生的思维能力也能够从中得到相应的锻炼以及提升。

通过情境教学,学生能够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度的掌握,而且通过相应教学情境的模拟,学生能够掌握如何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从而提升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核心素养与学生了解文化的丰富程度有着很大的关联,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通过语文教学引导学生掌握中华传统文化、积累大量语文知识,丰富学生知识,实现学生文化底蕴的丰富与提升。同时,习作单元的精读课强调从阅读中学习表达方法。口头表达是由读到写的过渡环节,精读提供的文本素材给学生表达的空间,最终帮助学生实现独立习作。教师可以结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联系实际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开展课外活动,通过竞赛或者交流会等活动形式激发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积极性。

就《搭船的鸟》一课而言,该课的教学难点是让学生认识翠鸟,品读翠鸟的外形描写和捕鱼的动作描写,学会如何观察事物及细致描述事物的特征。其中,因为学生没见过翠鸟捕鱼的场景,所以翠鸟捕鱼动作的描写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理解难度。此时笔者设计精读环节二:聚焦语文要素“仔细观察”,体会翠鸟捕鱼快的特点。教师出示自学要求:翠鸟是如何捕鱼的?圈出翠鸟捕鱼时的动作。

首先,教师引导学生抓住“冲、飞、衔、站、吞”五个动词,进而师生边读边想象画面,并将动作与图片相结合,讲解动词的含义,补充翠鸟的课外知识,如:翠鸟飞行速度快,每小时约120公里;翠鸟又被人们称为“打鱼郎”等等,片段式地为学生展现翠鸟高超捕鱼技艺的同时,也丰富了学生的知识面。

其次,通过教师故错朗读,引导学生发现两个时间词“一下子,没一会儿”感受翠鸟的捕鱼动作快,进而指导学生朗读,通过师生共同朗读体会翠鸟的捕鱼快。在这里仅读教材文字是不足以让学生真正感受到翠鸟捕鱼之快的,因为学生没有类似的观察体验和生活经验。经验背景的缺失,会使学生的认知浮于浅层。因此,笔者在这里出示翠鸟捕鱼的视频,通过快镜头和慢镜头两个画面的对比,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翠鸟捕鱼的娴熟、快速,为学生走出肤浅认知搭建了脚手架,把观察方法与动态写法联系起来,让学生深刻地体会到:敏捷的身手是翠鸟捕鱼最显著的特点。所以翠鸟的动作既是作者的观察点,也是写作点。这样,对观察方法的指导也就水到渠成了。

最后,教师进行小结:我们欣赏了翠鸟的外形美,又见证了它的快速捕鱼的过程,在这一静一动之中,体会了作者对生活的留心观察,观察的时候,不仅要像作者一样用眼睛看,还要用心想。

但是教学的最终目标集中指向语言表达,所以在教学中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读写(说)结合。习作的能力要求是达到创造水平,习作刚起步的学生怎样创造出逻辑清晰、表达准确观察的作文呢?这好比一个人要从平地上三楼,不能一步蹦上去,爬楼梯是安全又便捷的方法。教师要做的就是建好楼梯。如何建,一大法宝是模仿,课文是最好的例子。让学生模仿课文,降低难度,给学生的习作起步铺设一个台阶,让他们感受写作文不是那么难。

因此,笔者在拓展延伸的教学设计中,出示翠鸟吃鱼的视频。首先讓学生仔细观察翠鸟吃鱼的视频,其次让学生仿照翠鸟捕鱼的学习方法,抓住翠鸟吃鱼的动作,同桌间进行讨论举手表达。在学生表达时,通过动词引导学生说出完整的句子,比如学生抓住了“甩”这个动作,翠鸟在吃鱼的时候,不停地甩动自己的嘴巴,而且身体也会摇晃;比如学生抓住了“转动”这个动词,教师引导翠鸟是如何调整小鱼的位置的等等。同时,教师在黑板上按照一定的顺序板书出翠鸟吃鱼的动作“甩、摇晃、转动、调整、吞”。然后,再次播放视频,让学生通过联系一系列的动词再次感受翠鸟吃鱼的样子,激发学生的表达兴趣。最后出示说话训练开头:一只翠鸟衔着一条小鱼站在船头, 。教师提问:“谁能用这个开头,来说说翠鸟吃鱼的过程?”学生说得很热烈,表达能力一般的学生能说清楚翠鸟捕鱼的几个动作,还会模仿书上“没一会儿”“一口吞下”等词语,突出翠鸟敏捷的特点。一些学生不仅仅会模仿,还会把仔细观察到的内容加上自己的想象表达出来,这就实现了从模仿到创造的跨越。

在此过程中,学生会懂得留心观察,领悟各种有效的习作方法,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语言实践中,由读到说,给学生表达的空间,创设有思维深度的语言表达情境,实现读说的迁移。

为促进学生语文思维的形成,加强语文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实现学生的知识能力迁移,立足于核心要素,笔者在教学《搭船的鸟》结束时,让学生课后进行习作训练,模仿课文的写作方式,对身边的小动物进行描写。这样的写作训练,可以让学生明白生活中处处有值得观察的事物,促使学生做个“有心人”,从而使写作训练变得生动有趣,切实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和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作者简介:江苏省常州市三河口小学语文教师。

猜你喜欢
翠鸟习作课文
翠鸟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翠鸟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
家长切莫学翠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