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磨自己的课堂:教师“行动研究”的起点

2023-05-30 21:17廖仁华
教师博览·中旬刊 2023年1期
关键词:行动研究教案教材

廖仁华

“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一些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这是苏霍姆林斯基的名言,他的意思是,教师只要走上研究这条道路,就不会再觉得工作乏味,就会享受到工作带给我们的乐趣和幸福。教师是一线的教育工作者,也应该是一线的教育研究者。

[一、教师“行动研究”的起点在哪里]

教师的工作性质决定了教师研究的方式和属性,即聚焦教育教学一线的“行动研究”。何为“行动研究”?它是指在自然、真实的教育环境中,教师按照一定的操作程序,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与技术,解决教育实际问题的一种研究形式。教师做“行动研究”的目的是改进自己的实际工作、解决实际问题,所以教师研究的环境就是自然、真实、动态的工作情境,研究的课题由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提炼而成,直接指向师生的教与学,选题宜小,但挖掘要深。教师的“行动研究”属于应用型研究,强调教学行为与科学研究相结合,强调行动过程与研究相结合,强调自我反思的重要性和在实践中的灵活运用。这种研究不拘泥于某一种或几种方法,具有广泛的兼容性,可以尝试集多种研究方法于一体。

教师“行动研究”的关键在于研究自己。现实生活中,教师群体有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研究别人的时候多,研究自己的时候少。不少教师很多时候都在研究别人、研究名师,向名师学习、追寻名师,而很少研究自己。研究、学习名师没有错,但绝不能忘记研究自己,因为成长中最大的障碍在于自己,最大的挑战也在于自己。我们只有多研究自己,不断反思、不断内省,才能不断战胜自己,使自己变得更加优秀。教师真正的成长都是从研究自己开始的。怎么研究自己呢?研究自己的起点在哪里?课堂是师生教学的主阵地,也是教师成长的主阵地;教师成长的“基因”在课堂,教育质量的基础在课堂。因此,教师“行动研究”的起点在于关注、研究自己的课堂,探索课堂教学规律,改进课堂教学行为,不断优化自己的课堂。简言之,研磨自己的课堂就是教师“行动研究”的起点。

[二、教师如何研磨自己的课堂]

教师如何研磨自己的课堂呢?以常态课为例,我认为有效的方法和途径在于“四磨”。

磨懂课堂——磨出自己的理解

研究自己的课,首先要在备课上下功夫。现在教师在备课上有两种极端现象:一是只独立备课,不参考其他可以借鉴的资料,不运用其他可以利用的资源,只凭自己的认知备课、写教案;二是缺少自己独立思考的备课,直接借用别人的教学资源和教案,完全没有自己的消化和认知。这两种备课方式都是不可取的,其本质都是教师懒惰的表现。教师备课一定要在“磨”字上下功夫,备出自己的认知和理解。

个性化的备课首先体现在老师扎实的学习和研究上。我们要深入学习和熟悉课程标准,明确教学目的、任务和要求,掌握教材的编排意图、知识结构和逻辑体系,明晰教材在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与学科核心素养等方面的教育要求,还要充分了解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合。备课时,要真正做到备教材、备学生、备目标、备教法和学法、备过程、备训练、备板书设计、备教学课件等。

在有集体备课的学校,教师也要“磨出”自己的理解。现在不少学校会组织集体备课。集体备课的突出优势在于,它可以统筹众多教师的智慧,把教案备好、备精。但它也有明显不足,即为个别偷懒的教师提供了可乘之机。因此,具有成长愿望的教师一定要提醒自己,不要贪恋这种小便宜,贻误自己的大发展。教师在集体备课中一定要把自己的思考融入其中,积极参与集体备课的全过程;在集体教案形成后,还要结合自己的教学特色和风格以及所教班级的具体情况进行再次加工,最终形成自己的上课教案。总之,教师上课要使用“自备教案”。

磨熟课堂——磨熟教学环节

当备课“磨”好后,教师怎样才能上好一堂课?那就是上课之前,教师一定要非常熟悉自己的教学环节,而“试讲”就是熟悉教学环节的最好方式。现在很少有教师上常态课还试讲,记得当年我们在师范毕业后的试用期内以及参加工作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对重要的课都要试讲,不试讲就不上课。试讲就是教师在没有学生的情况下的上课演练或者是借班上课,然后再在自己的班上去上课。它犹如一次节目演出的彩排,为了保证演出的成功,彩排是必须的。教师的试讲具有同样的意义。对于试讲,教师一定要认真地对待。通过试讲,我们可以熟悉教案、熟悉教学流程,可以锻炼自己的演讲能力,可以知道怎样控制好时间的分配,可以提前发现和处理一些备课中的缺陷问题,让我们上课时心中有底,不至于仓促上阵。现在虽然不能做到每一节课都试讲,但我们可以定单元、定主题、定课时试讲,可以在研究自己课例的时候试讲,真正发挥好试讲在研究自己课堂中的“磨课”作用。

磨深课堂——磨出深度认知

怎样对自己的課堂做深度研究呢?依靠课堂实录发现课堂问题是最有效、最重要的方式。在聚光灯下,课堂中的所有问题都会暴露无遗,而现代手段又为我们的课堂“实录”提供了便利。深度磨课的有效步骤是以下三步。

第一是录课。把自己的课堂全程录下来,为深度研究自己的课堂做好“实录”准备。

第二是观课评课。评课时,可以从以下角度去审视自己的课堂:看教育思想、课堂执教理念是否正确;看课堂目标的设置是否准确、完整;看课堂结构和流程是否清晰、严密;看教与学的方法是否科学、合理,是否符合课堂和学生实际;看自己处理课堂教学中的生成问题是否机智有效;看教学中的反馈与评价是否及时准确;看课堂效果是否达成了教学目标,学生的核心素养、关键能力是否得到培育;看教学语言是精练、准确,还是啰唆、重复、废话连篇。

第三是比较研课。寻找名师、名家的同类课堂,通过对比名师、名家的课堂,找出自己存在的差距。重点在四个方面做比较:比较对课标、教材把握上的差异,从而发现自己在理解教材上的差距;比较在教材处理和运用上的差异,从而发现自己在运用教材上的差距;比较课堂结构和流程的异同,从而发现自己在驾驭课堂上的差距;比较教学个性、教学风格等的异同,从而发现自己在教学素养上的差距。

通过深度“磨课”,教师可以磨出对教材、对学生、对自己以及对方法、对教学过程等的深度认知。

磨精课堂——磨出精品课例

当课堂完成了磨懂、磨熟、磨深后,我们还需要进一步磨精课堂,磨出精品课例。

磨精课堂首先要改课。改课分为“小改”和“大改”。

小改,即小问题小修改,就是对课堂中的小问题实施小角度、小幅度的修改。小问题就是课堂中那些不涉及方向、理念、骨架的不伤筋骨的问题,比如有些方法性的问题、教学机智的问题、教学语言的问题、教师仪态的问题等。小问题怎么改?观看课堂实录,围绕教学流程逐句逐段地改:把语言改精练,把提问改准确,把过渡改自然,把评价改生动,把态度改亲和,把行为改端庄,把方法改适宜,把练习改高效。

大改,即大问题大修改,就是对课堂中那些关键问题、重要问题、根本性问题,实施重大手术、重大调整、重大改变,甚至进行推翻重建的修改。什么是大问题?比如教育思想、教学目标、执教理念、课堂结构和教学环节等等出现问题都属于大问题。大问题怎么改?思想、理念的問题影响育人的方向,必须纠偏。必须清除落后的思想、调整不正确的理念,甚至不惜自我革命,重构自己的理念系统。教学目标的问题影响教学的方向,目标不准就不能实现正确的教学目的。一堂课不能达成准确的教学目标,是教学的根本性失误。因此,目标的问题必须从准确设定和改变教学行为上做出重大的调整,做到把握准确、实施精准。结构和环节的问题也是课堂的大问题,可以采用优化、调整、推倒重构等方式实现对问题的修改。

“改课”最终要落实在教案上,形成新的、更加科学的精品教案;要落实在课堂上,利用精品教案打造出精品课堂。

精磨课堂,最后要形成研磨自己课堂的研究成果,即“精品课例”成果。要收集、整理自己磨课的整个过程资料,分析、反思成长过程,形成自己的经验。精品课例成果的一般表述形式为:

课例成果=教案+课堂实录+教学反思

教案包括最初的教案和多次修改后的教案,课堂实录包括最初的实录和修改后的实录。

当然,研磨自己的课堂不仅仅是自己的孤立行动,还可以邀约同伴加入,倾听同伴的建议,学习同伴的智慧,从而更好地改进、提升自己的课堂。

好课在于多“磨”。只要我们坚持做到持之以恒地研究、打磨自己的常态课堂,就会体验到研究的乐趣、课堂精彩的乐趣、自己成长的乐趣。

(作者单位:重庆市开州区教师进修学校)

猜你喜欢
行动研究教案教材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立定跳远》教案
Does a kangaroo have a mother, too教案
5.4.1认识分式方程 教案
对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的行动研究
高校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教学创新研究
教育行动研究可促进中小学教师科研发展